穿越大明,但是被老朱诛十族 第322节
井田制顾名思义,便是将田地分为九块,九块田为一井,而民众便是要要耕田来作为服务王朝的方式其,中八块私田用作农户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在井田之中,最中间的一块则是称为公田,农户以助耕耕田的方式代替征税,而公田所产的粮食则归拥有土地的贵族所有,
而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劳动方式的转变,一个农民所能耕种的土地也不止这九块,也就是说他们有能力耕种更多的土地,因此他们在便有意的开垦荒田。
这下井田中的公田便也没人耕种了,因此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便是贵族没办法利用土地获利,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有意地进行土地变法,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初税亩,
而其余的税制制度,虽然名称各不同,但是都大同小异,便是根据土地的亩数按亩征收税收,
公田之法十足取一,
相对土地兼并严重,土地私有化严重的过程,直接影响到了周朝统治难以为继下去。
毕竟,周朝的统治便是以井田制为根基,在其上辅之以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周朝统治者难以掌握土地,因此,它的统治自然就结束了。
所以,杨树达说的也在理,因为土地的变革直接就影响到了王朝统治,但是也是乍一听在理,细细想来,杨树达其实搞错了因果关系,
杨树达见无人应答,自顾自的说道,
“殿下,第二次变革便是在唐朝中期杨炎主持的两税法,这两税法最大的特点便是向行商纳税,将税制分为两季征收,
这也是在唐朝土地变革的情况下,国家收不上税来了,杨炎没办法,只有推行两税法。
可是如今我大明朝正值盛年,一切蒸蒸日上,为何急着改革税制呢?
只要改革税制,便会改革土地制度,因此便是撼动了大明王朝的根基呀!”
杨树达说着,满眼虔诚的看向朱元璋和朱棣一副忠诚的样子,
文官阵容也是一片哗然,不禁附和起来,说道,
“杨大人说的对啊,税制乃是祖制,万万不可动!”
“大明如今风头日上,为何急着要改革税制呢?!”
“不好不好,还请殿下三思 !”
“非也!”
一道突兀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文官们纷纷看了过去,李善长看到刘秀又站了出来,不由得咬牙切齿,
不管什么时候,这个刘秀都是出来给他们捣乱,
上一次这么给他们捣乱的人,还是刘伯温呢,但是刘伯温结果可想而知,便是被挤出朝堂,郁郁而终,
可是李善长对于刘秀却没有办法,相较于刘伯温,刘秀要更加的受到朱元璋的喜爱,
另外他的才智,政事处理都是隐隐的在刘伯温之上,所以李善长就算恨刘秀恨得咬牙切齿,一时拿他也没有办法,
之前最大的试探也无非是让刘三吾上前当马前卒,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与刘秀作对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现在也只能任由刘秀上前开口说道 ,
“禀告殿下,微臣不认可吏部尚书大人的说法。”
还未等朱标开口,杨树达看向刘秀针锋相对说道,
“哦?刘大人有什么高见?”
杨树达满脸的轻视之色,杨树达出身世家,学识渊博,又在朝廷上摸爬滚打多年,所以能得出这么一番深入浅出的见解。
他不信刘秀一个黄毛小儿,还能有什么更高深的看法?
朱标眼神鼓励的看向刘秀,刘秀点了点头,说道,
“杨大人说的不错,但是他搞错了因果关系。”
杨树达皱眉的说道,
“因果关系,这是何意?”
刘秀说,
“便是你搞混了原因和结果,并不是因为税制改革而导致的土地变革,从而导致的王朝统治崩坏,
而是封建王朝的存在,便会引起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是为了补救可能会出现的土地兼并问题,因此才实行的税制改革,
所以税制改革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刘秀一番话说的朱元璋在上面不由得点头连连,方才杨树达所说的话,朱元璋就觉得有些怪异的地方,被刘秀这么一点透,瞬间就明白了怪异在何处。
杨树达把税制改革当成了王朝覆灭的原因,其实就算不税制改革,
西周和唐朝存在的问题也是早就出现了,从而引发它的土地变革,
最后的是那些统治阶级,想要维持王朝的统治才进行的税制改革,但是反而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第402章 大明武官急了
刘秀看向杨树达,见杨树达面露挣扎之色,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自己,便自顾自的往下说了下去,
“如今我们大明春秋鼎盛不假,但是土地问题已经开始出现,就像刚才户部侍郎大人所说的那个....."
便宜老爹刘蒙,一听到刘秀点到自己,还叫自己叫的挺官方的,不由眼中露出笑意,
但是刘秀也丝毫没在意便宜老爹,继续说道,“如今,大明税制存在的问题,粮长制度的存在也给了官员上下其手的机会,让不少的地方官员借此贪污,并且也会活活搞垮一地粮长。”
刘秀一番话说得文官集团们纷纷眼色不善,朱元璋怒斥群官贪污也就算了,可是刘秀不过是一个从三品的官员,
他凭什么将官员贪污的事点到明面上去说,而且还一副正义的样子,
难道他刘秀就不贪吗?但是转念一想,刘秀好像真没必要贪污,光是每天刘家商铺的进账就足以官员十几年的俸禄了,
再这么一想,官员们更是咬牙切齿,
刘秀这是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
虽然官员俸禄改革之后,官员能挣得确实比以前要多得多了,但是这也是得在极其卷的情况下,
想要躺平还要挣很多钱,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就在双方隐隐成对峙情况的时候,朱元璋直接拍板说道,
“刘秀说的对,咱定下粮长制度,也没想到竟然会出现这么大问题,咱这个税制不好就得改,咱就拍板定下来了。
从南方先开始推行一条鞭法,如果试验的不错的话,就再推广到整个大明!”
李善长这下再也站不住了,硬着头皮上前说道,
“陛下!还请陛下三思,如果一条鞭法反而没有想象的效果那么好的话,会凭白拖累大明的百姓啊!”
朱元璋冷哼一声,看向李善长,说道,
“你别拿大明的百姓压咱,那现在粮长制度存在这么大问题,而咱们视而不见,继续推行下去,难道就不是在拖累大明的百姓吗?
咱想的是有错就得改,如果这一条鞭法推行,效果不好的话,那咱便也不用了。
而推行效果好的话,就推广到到整个大明,这有什么问题?
还是说咱这个税制改革,不知道又牵扯到了谁的利益?”
朱元璋这句话极重,李善长只能闭嘴退下,面露苦涩,说道,
“那微臣便无话可说了....”
看着李善长频频吃瘪的样子,这边的武官官员可谓是兴奋到了极点,
今天朝会来的可真有价值,不光是蓝玉立下军功,长了武官们的面子,更是让文官集团狠狠受到了打压。
可以说,今天的武官集团是彻底的赢麻了,见到武官集团那边一副乐不可支的样子,朱标表情怪异,他接下来要说的事,可能马上就能让武官们笑不出来了,
朱元璋面带深意地看向朱标,说道,
“这件事办得不错,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朱标点头正色说道,
“禀告父皇,还有一件事,”
朱元璋这下真的好奇了,哦了一声,看向朱标,说道,
“那你就说吧。”
朱标看向百官,就算一条鞭法给众人造成的冲击极大,
但是百官还是静了下来,看向朱标,不知道朱标口中又要说出什么惊为天人的事情。
朱标看向群臣咳了两声,说道,
“大明与北元战争不断
长此以往,对大明极其不利。
所以我决定派出和谈的队伍与北原尝试和谈。”
朱标的一番话,就如同一颗炸弹投在了朝堂之上。
刚才还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样子的武官们,再也站不住了,纷纷面面相觑,汤和忍不住上前一步说道,
“殿下,此事万万不可呀!大明与北缘仇恨不共戴天,哪有和谈的路子可走呢?”
朱元璋听到这话也是表情极其不满,但是他还是选择信任朱标,只是意味深长的看向朱标的背影,
大明的皇位便是从北元元人手里夺过来的,况且双方又打了这么久,血债滔天,哪有何谈这一说呢?
武人们纷纷都站不住了,上前七嘴八舌地反对于北元和谈,
不光是这些,武人常年与北元人打仗积累了了极大的仇恨,
更重要的是大明向外打仗也是武人为数不多的立功机会!
如今,若是与北元和谈了,他们和谁去打仗呢?又怎么去立功呢?
长此以往,必然会被文官集团全面压制,他们这些军功贵族也便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北元的存在不单单是敌人这么简单,从某些方面上,因为北元存在,所以这些武官就存在,
双方已经成为了一种相互寄生的关系,这在朝堂之上也是极为有趣的,
但是奇怪的是,只是汤和上前明确的反对太子朱标,其余的武勋贵族们,徐达、常茂、蓝玉等人却是沉默不语,
显然他们已经想到了太子并不会平白无故的说出这件事,其背后必然有刘秀在出谋划策,
而他们是刘秀的铁杆,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情况之前断然不会上前反对太子的,因为反对太子便是意味着反对刘秀,
汤和不由得看向傅有德,他发现傅友德自从云南回来之后,在朝堂上开始隐身了起来,愈发的寡言少语。
而对北原作战傅友德最有可能成为主将,所以太子若是与北元和谈的话受到损害最大的也必然是傅友德,
上一篇:我在亮剑倒卖军火
下一篇: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