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但是被老朱诛十族 第391节
朱元璋接连呵退马皇后,朱棣,
见到马皇后和朱棣在一旁手足无措的样子,刘秀在心中暗叹了口气,便知道这两人是说服不了朱元璋的,
没办法,刘秀只能上前一步开口说道,
“陛下。”
朱元璋抬起头瞪了刘秀一眼,说道,
“秀儿,你他娘的这事儿是怎么办的?!枉费咱那么信任你刘秀!”
朱元璋只要求后代两件事,
第一便是再也不许复立丞相,第二遍是不要让太监干政,
但在朱元璋死后,朱棣靖难之后,这两件事是都干了个遍,
并不是朱棣不服朱元璋,为人叛逆,而是朱元璋的这废掉丞相实在是没得道理。
可以说,朱棣设置的是内阁无丞相之名,有丞相之实,甚至比丞相的权力要更大。
之后的历任皇帝也都沿用了这个,并且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这难道是朱棣一个人的问题吗?
说到底,还是朱元璋设计这个制度的时候出出了问题。
那么,刘秀本不想与朱元璋说这些,因为他知道朱元璋就是一头犟牛,跟他说这些非但不会采用,
反而会被痛骂一通,叫刘秀不要再提,
但眼下这个时候,刘秀不上前讲清楚是没办法的,
刘秀直接开口说道,
“陛下,让官员浏览奏折是大势所趋,并不是燕王殿下想要如此,而是实在没有办法。”
朱元璋眼睛一瞪看向刘秀哼道,
“这有啥有没有办法的?让他们看他们就看!不让他们看他们就不敢看!
你看咱一个人十几年不也是一直一个一个奏折批过来了吗?!
倒也没出什么问题,完全就没有问题!
而这小子刚摄政,都没当上皇帝呢,就想着偷懒,这以后能干好吗?!”
朱元璋满眼怀疑的看了一眼朱棣,朱棣连忙把头低了下去,
显然,朱元璋在心中已经对朱棣不满意到了极点,
刘秀继续说道,
“陛下,别人和您的情况不一样啊,您自身精力充沛,或许燕王殿下也可以像您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批阅奏折,
但是您之后的后代又该如何呢?
他们生在在深宫之中,自小没有陛下那般精力,所以也定是体力不济,长此以往,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大量的批阅奏折的话,他们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刘秀的一番话,直接把朱元璋说的沉默在了原地,这些事情也并不是刘秀编的,而是事实确有发生的,
之后的大明皇帝多是生长在深宫,自生下来开始就是含着金汤匙的生活,他们哪里能忍受这么繁重的批阅政务呢?
所以内阁的权力才越来越大,皇权是在有意的将这些权力倾向于内阁,
并不是内阁夺权,这个是皇帝硬给的,
再之后索性连奏折看都不看了,而是交给贴身太监直接批阅,更是有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奇葩事情,
朱元璋的出发点没错,但是朱元璋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就有问题了,
朱元璋一路杀过来精力充沛,另外又深知治国不易,所以每一件事都亲自过手,但是之后的皇帝怎么可能有朱元璋这么高的觉悟呢?
此举与皇室俸禄一样,都是朱元璋想当然罢了,
刘秀一番话之后,不光是朱元璋,马皇后和朱棣脸上都露出了沉思的神色,
如果刘秀没说的话,他们确实也没想到这么远,
只以为朱元璋做的是对的,废了丞相之后,权力就会回流到皇帝手中,
但这也不过是暂时的,可以说都是因为朱元璋的个人能力,
但是朱元璋设置这样的制度,之后的皇帝又该怎么办呢?
相比于宰相的分权,无异于宰相的用处更大,宰相的设置必定是利大于弊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在中国古代王朝中通行了近千年之久,
怎么老朱之前的那些,其他的明主就没发现宰相分权吗?
怎么就老朱干了这件事呢?
事实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
之前的历朝雄主或许会有意的分割宰相的权利,如宋朝皇帝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政治上又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副丞相,军事上以枢密院共分宰相的军事权利称之为二府,
而在经济上又建立了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平分丞相的经济权,
所以,可以说直接将宰相的政治,经济,军事各项大权全部都分权制衡,
但是就算做到了这种地步,宋朝的历任皇帝都没有去罢免宰相这个职位,
朱元璋大可以有更渐进的手段去处理宰相权力过大的问题,但是朱元璋如此直接一刀切,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决断。
可以说刘秀的一番话直接就说到了朱元璋的痛点上,朱元璋不是不明事理的人,正如刘秀所说的,
之后的老朱家皇帝毕竟都是出生在皇宫中锦衣玉食长大,断然不可能像自己和老大那样,在前期有着丰富的阅历,从战场上死人堆里爬出来,
而这些未来的皇帝们,毫无疑问,必定是肩不能提,手不能担,况且又对民间的事物不了解,不仅缺乏处理政务的能力,也缺乏处理政务的耐力,
所以也确实正如刘秀所说,批阅奏折的权力不可能常永远的被老朱家独占,终会流向各个官员,
刘秀的意思再明了不过了,与其等到那时候突兀的将权力流向官员,倒不如现在直接就这么做,
早做准备,设立一个完整的制度,既能帮助皇帝来处理政务,又能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的体系,这看起来才是最优解,
朱棣开口说道,
“爹,我觉得先生说的对啊!”
朱元璋转头气呼呼的瞪了朱棣一眼,开口呵斥道,
“你他娘的别说话,让咱自己想想。”
朱元璋自己思考了一通后,随后长出口气看向朱棣,说道,
“你把他们各部上来的折子都给咱看一眼吧,方才那个卷轴写的极好,是出自户部吧,咱记得户部尚书,你任命的是夏元吉,
对了,夏元吉和解缙的折子,咱就都不看了,他俩确实是有能力担任尚书职位的,
其余的人咱还得给你把把关。”
朱棣见朱元璋松了口了,连忙一起从怀中噼里啪啦的掏出十几个卷轴,全部给朱元璋一并奉上。
....................................
....................................
....................................
第458章 老朱松口
“都在这儿呢!”
朱元璋横瞪了朱棣一眼,但是也并没有说些什么,
他也知道自己前后昏迷了近半月之久,未批起来的折子必定是堆积如山,
而若是能让这些官员都像夏元吉那般,将这些折子精简化,让朱元璋一目了然的看过之后,也算是极其有用的,
能让朱元璋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当下的情况,所以朱元璋二话不说,接过了朱棣递过来的折子,一个个的打开看了过去,
虽然大体的形式相同,但是这些卷轴的内容风格各异,
倒也没像朱元璋担心的那样,大家都大同小异,与夏元吉的极其相似,
因为夏元吉针对的是户部方向,其余各部事务具体内容不同,处理的方向不同,怎么可能上奏的折子都一样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朱元璋也只能当做这些人,都是鹦鹉学舌之辈,毫无能力,
但是显然看过之后,朱元璋彻底的打消了这些念头,
可以说,每一个上奏的折子都言之有物,各有重点,
况且每个人的风格各不相同,如夏元吉飘逸。杨世琦稳重,解缙奇才一般,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如此看来,将他们设置在各自的位置,也是极其合理的。
除了年纪轻一点,没什么经验之外,便没什么缺点了。
况且,在老朱选人的标准看来,经验少,完全不是问题,毕竟经验可以是通过时间磨砺出来的。
最重要的问题便是,这人有没有才干?
朱元璋绝对忍受不了一个庸才,处于这么高的位置上,
就连一向挑剔的朱元璋,此刻都说不出什么话来。
显然,对于这几人的任命都极其满意。
朱棣看向朱元璋脸色渐缓,不由在心中暗笑了几声,果然父皇也没办法拒绝这些妖孽呀,
朱元璋越看越惊,可以说见微知著,光是从他们的折中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
而这些人的天赋水平都极高,除了相较于李善长之以外,差了些经验,其余的简直就说是无可挑剔。
朱元璋瞪大眼睛,他难以想象今年的待科进士竟然都有这种才干,毕竟在殿试之上光是靠一篇对策是看不出来这些的,
而朱棣对于京中的情况完全不了解,能承上这份名单的人,除了刘秀之外,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人,
朱元璋忍不住深深看了刘秀两眼,刘秀是从哪找出这些人的呢?
又为啥不推荐给咱呢?
但是朱元璋还没开口问,转念一想,便想明白了
自己在位的时候,朝中党派林立,文武对抗,淮西集团势力又极大,就要想任命这些生瓜蛋子是绝对不可能的。
上一篇:我在亮剑倒卖军火
下一篇: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