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406节

“参知政事,善长,你还真是考虑的周到啊!”

朱元璋笑着说道。

李善长的心思,他明白了。

参知政事这个职位,相当的妙,的确如此一来李善长管理苏璟,什么事情方便钳制一些,但同时,许多事情也无法越过苏璟了。

这等于是给苏璟一个抓住他们把柄的机会。

双刃剑,无论是对于李善长而言,还是对于朱元璋而言,这个职位都相当的合适。

能够在朱元璋的手底下当宰相,那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陛下谬赞了,老臣只是想为陛下分忧而已。”

李善长低着头,看不清脸上的表情。

朱元璋看着面前恭敬的李善长,本想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却说道:“好了,没事就回去吧,身子弱就多休息。”

“多谢陛下关心,老臣告退。”

李善长很快就离开了奉先殿。

朱元璋重新坐到了办公椅上,这李善长的事情算是被他给打发了。

“一个个的,真是让人不省心啊!”

朱元璋微微一叹,只觉得心累。

偌大的一个大明,真正能为自己分忧的又有几人呢?

每个人的心里都怀着一点小心思,朱元璋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心思,但前提是这心思,不会危害大明的稳固,危害老朱家的统治地位。

“来人。”

朱元璋喊道,随即几个拱卫郎出现在朱元璋的面前。

不对,现在的拱卫司已经更名,叫亲军都尉府,这些拱卫郎也成了亲军都尉,无论是官职还是地位都上升了一大截。

“去查查秦王的香皂生意,到底都是和谁做的?”

朱元璋淡淡说道。

对于朱樉的账目,朱元璋依旧是很好奇,那些奇怪的大定单,实在是不像是正常的生意。

“是,陛下。”

亲军都尉立刻领命,直接就去查了。

……

丞相府。

李善长刚刚回来,心中对于刚才的事情还是相当在意。

朱元璋这是在敲打自己。

“咳咳咳……”

李善长剧烈的咳嗽起来。

他这个身体,是真的病的非常严重。

但现在朱元璋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善长那也是不敢再称病了,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

此刻的李善长不由的想到刘伯温,或许和刘伯温一样,才更加的幸运吧。

大明朝积劳成疾,直接累死在岗位上的官员那可是不少的。

李善长的年纪比朱元璋大十五岁,这会年龄不算很小了。

虽然他在历史上活了很久,但此刻的李善长并不知道自己能活那么久。

那么多同僚的死,还是让他的心里有些悲戚自身命运的。

毕竟,再大的权势都比不上自身的活着。

而此刻的诚意伯府,刘伯温已经登上了马车,准备前往宝源局了。

朱元璋下达了说客的命令,刘伯温这个说客不管是愿意不愿意,总归是要把这件事给完成的。

刘伯温的内心很忐忑,但也很激动。

朱元璋的说客任务他不确定自己能否完成,但再见苏璟对他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恩赐。

“爹,都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吗?”

驾车的是刘伯温的儿子刘琏,因为此去宝源局见苏璟的事情,十分的重要,需要保密。

管家是不行的,只有刘伯温的儿子刘琏来了。

“琏儿,走吧。”

刘伯温回答道。

马车很快行驶了起来,朝着宝源局的方向缓缓过去。

速度不快,因为刘琏知道自己父亲的身体不是很好,颠簸不好。

刘伯温出门,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瞩目。

但这一行,却是什么人都没有,除了亲军都尉一路暗中跟随。

到底是朱元璋布置的任务,安排的就是严密。

马车上,刘琏朝着刘伯温问道:“父亲,这苏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虽说刘琏是刘伯温的儿子,不过之前并不在刘伯温的身边,是刘伯温请辞之后,才决定从老家过来的。

满打满算,这到刘伯温的身边,也才一个多月。

对于苏璟,刘琏已经听闻了不少,但父亲刘伯温却从未和他谈及苏璟,这让刘琏很是好奇。

然而刘伯温不说,他也很是识趣的没有多问。

如今要出发去找苏璟了,刘琏觉得自己问问也没什么了。

刘伯温掀开车厢前的门帘,淡淡道:“苏先生啊,他是为父一辈子见过的最厉害的人,不,苏先生不应该说是厉害,我不能用任何凡尘俗语来形容苏先生。”

第277章 古今之变,堪比孔圣

刘琏听着父亲刘伯温的话,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作为刘伯温的长子,刘琏可是很清楚自己的父亲,在这天下人的眼中有怎样的评价。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这一句便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了。

而在天子的口中,刘伯温更是被称为刘子房。

这些评价在刘琏的心中,丝毫是没有言过其实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父亲,竟然如此夸赞一个人,这如何叫刘琏不惊讶呢?

“父亲,那为何您从未和儿子提起过苏先生?”

刘琏好奇的问道。

苏璟的名号,在这应天府内,可谓是如日中天。

真这么利害的话,怎么也会谈及的吧?

刘伯温的声音再度响起:“琏儿,有些事情,为父不能和你说太多,苏先生之才,不仅仅是胜过为父,古往今来,怕是找不到几个可以与之相比的。”

“或许苏先生就是今时的大贤者,可以与孔圣比肩的存在。”

刘伯温直接将苏璟和孔子相比了,孔子那是谁?那是圣人!

儒学已经影响了华夏大地几千年,如今还在根深蒂固的影响着。

刘琏彻底呆住了,他也是儒生,二十多年的生涯里,几乎学习的全都是儒家典籍。

对于孔子,那自然是无比的崇敬。

祖师爷么。

尊古崇古,那也是儒家的惯例。

但现在,自己的父亲却说,有一个人,就在今时,可以比肩孔子。

这让刘琏如何能够相信?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孔子乃是唯一至高之圣人,不可能有人能与之相比。

“父亲,这不可能吧。”

即便是面对自己的父亲刘伯温,刘琏依旧是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没办法,儒家思想太过深刻入骨,这已经是近乎无法改变的事实了。

坐在马车之中的刘伯温并未意外,自己的儿子作为儒生,这么想没有任何的不对。

即便是他,也是在家潜心研究苏璟之论许久之后,才有所顿悟。

“琏儿,你觉得,今时与古时,谁更好?”

刘伯温问道。

今时与古时,非常宏观上的问题了。

刘琏几乎想都没想就回答道:“父亲,这还用想,自然是古时了。”

“为什么?”

刘伯温继续追问。

刘琏回答道:“《商君书》有言,‘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杜甫曾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些都表明,古时之世,没有战争之苦,百姓安居乐业,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再看今时,战争频发、饿殍满地,百姓饱受王朝更迭之苦,孩儿实在是看不出来今时能有什么比古时好的地方。”

刘琏的想法,就是标准的孔子教诲。

孔子一直推崇三皇五帝时期,禅让制更是被孔子盛赞,或者说,儒学尊古的源头,就是孔子。

刘伯温听着刘琏的回答,淡淡回应道:“刘琏,你真的以为,古时之世百姓是安居乐业吗?你有没有想过,古时的百姓,不,应该说古时的人,连基本的生存都很难保障呢?”

刘琏疑惑了,他说道:“父亲,总不能古时典籍记录的都是假的吧,那上古盛世可不仅仅只有《商君书》中有描述,怎么能说古时百姓连基本生存都难以保障呢?”

首节 上一节 406/6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从百万熟练度开始无敌

下一篇:大明测字天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