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426节

苏璟看了朱元璋一眼,继续道:“这大明科举的负责人,我能想到的就只有宋濂宋先生一人而已。”

宋濂!

这就是苏璟的答案。

“哈哈哈哈,苏璟,你猜的不错,他就是宋承旨,此次前来,正是与你我探讨科举一事的。”

朱元璋哈哈大笑道。

对于苏璟能猜出宋濂的身份,老朱没有多意外,要是这点本事都没有,苏璟那也太菜了些。

“在下苏璟,方才多有冒犯,还请宋承旨不要介意。”

在朱元璋肯定的下一刻,苏璟就朝着宋濂拱手道。

宋濂终究是天下大儒,也是教导太子朱标时间最长的老师,刚才的行为,的确是有些不太礼貌的。

“仁远伯客气了,宋濂早就听闻苏先生之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宋濂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心里也好受了不少。

苏璟说道:“宋承旨乃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如此夸赞我,我怕是会飘飘然了,还是给年轻人一些勉励比较好。”

虽然是客套话,但还是得说的。

“好了好了,这些没意思的话就不要谈了,我的时间宝贵,还是直接聊正事吧。”

朱元璋直接打断了苏璟和宋濂的客套,他的时间是真的很宝贵。

这带上宋濂和朱标来见苏璟,可不是为了在这里插科打诨的。

有了朱元璋的金口玉言,事情也是立刻就步入了正轨。

“苏璟,你那个什么职业教育,到底是怎么想的?和科举又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率先抛出问题,这也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如果单单只是职业教育,那今天来的就是他一个人了。

但涉及到了科举,朱标就得了解,而科举负责人宋濂也得来。

苏璟回答道:“好,那我们先来说说科举,科举的目的,自然是不用说的,为了大明选拔管理国家的人材,可以说是大明昌盛的保证,所以举行科举那是势在必行,历朝历代也是一直延续了下去。”

“嗯,然后呢?”

朱元璋点点头道。

苏璟继续道:“那么大叔,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不断的读书,甚至是寒窗苦读十年,就为了一朝金榜题名,改变自己的人生,跃迁自己的门户。剩下的那些读书人呢?”

剩下的那些读书人?

苏璟平淡的反问,却是让朱元璋朱标和宋濂三人都愣了一下。

“天下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者不知几何,大明第一次科考,暂且不论,就说历史上,每次的科举,参加的考试数量都是十分的庞大,数量如此之多的读书人,最后能够金榜题名的不过数百人,直接参加的考生有大几千人,若是算上之前参加童试乡试,那数量就更多了。”

苏璟看着三人说道:“多少读书人,蹉跎一生,却是始终与金榜题名无缘,只能是读书读了一辈子,碌碌无为。”

这便是苏璟要说的科举问题了,科举筛选掉的人太多了,但上升通道只有这么一个。

卷是一方面,也会有许多人浪费一生。

宋濂说道:“仁远伯,科举乃是为国家取仕,自然是要优中取优,好中选好,这么多人参加,更说明了科举选出的人才,绝对是最好的。”

科举可不是中高考,考出来那就是国家重点官员,尤其是在大明开国初期这个关口。

金榜题名,那几乎和飞黄腾达是划等号的。

朱元璋也是附和道:“宋承旨此言正是科举之真意,苏璟,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当然不对!”

苏璟十分肯定的回答道。

不对?

三人皆是一愣,完全没料到苏璟回答的如此干脆。

不等三人询问,苏璟已然解释道:“大叔,宋承旨,金榜题名者固然是优中选优的人才,但那些落榜的就是庸才了吗?”

“读书做文章的本事差些,难道就说明这些读书人的才能没有了?”

“还是说,只要会做文章,就能治理好大明了?”

苏璟直接一波三连反问,直接问的朱元璋三人有些哑口无言。

核心的关键点,其实就是一个,人才是什么?

如果是后世,或许他们还可以果断的反驳一下,读书做文章好的人才是人才,不会读书做文章那就不能治理好大明。

但是,这会可是大明刚开国,有的是读书做文章不行,但管理水平很高的人才呢。

比如李善长,那就是个元朝科举名落孙山,却是明朝当宰相的最好例子。

第290章 修身治国与升官发财

苏璟这反问,让朱元璋三人再度震住。

读书一般,做文章一般的就不是人材了吗?

要真是这样,朱元璋还能从一个农民逆袭成为大明天子?

苏璟淡定的看着眼前的三人,不再言语。

有些东西,还是要自己消化才好。

过了一会,朱标说道:“苏师此言的确是一个新的角度,但若不如此,不这样做的话,大明又如何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呢?”

朱元璋立刻附和道:“对啊,苏璟,哪怕科举有你的所说的问题,但这是为了选拔能够管理大明的人才,自然是要选最好的,读书做文章要行,同时管理能力也不能差。”

朱元璋直接了当,他是皇帝,不需要做选择题,这又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倒是宋濂,没有直接反驳,而是仔细思考起苏璟的问题。

苏璟看着朱元璋和朱标两父子,依旧是反问道:“可是大明需要的人才,仅仅是这三年一次选出来的三百人吗?”

“还是说大明诺大的疆域,只需要这三百人足以。”

一般来说,科举的频率是三年一次,三年选出的进士,一般而言是三百人。

大明的面积可不小,岗位的需求,也很多。

以苏璟看来,这点人根本不够。

当然,朱元璋看来,也肯定是不够的。

朱元璋语塞。

朱标也意识到,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真的很少,原本他想着说提高科举举行的频率,但马上他就意识到了这件事是有问题的。

大明朝举行一次科举,耗费的人力物力可是不少的。

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的读书人,他们来参加一次大比,那叫进京赶考。

这赶考,短途者几十数百里,长途者千里也不是没有。

如此长途跋涉,哪里又有时间去看书温习呢?

三年一次的频率,已经是个综合考量下,大明能接受的最为频繁的时间了。

这事,还真不是那么好改的。

“仁远伯,但若是不通圣贤之言,徒有术而无道,恐怕也不可取吧。”

宋濂开口说道。

来之前,朱元璋便已经简单的讲了一下苏璟的职业教育是啥,无论是朱标还是宋濂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这便是宋濂基于职业教育内容,所做出的反驳。

听到这话,苏璟立刻笑道:“大叔,看来你和宋承旨说的不够详细啊!”

“苏璟,你这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看向苏璟道。

苏璟淡淡道:“宋承旨能有此问,只是未能理解何为职业教育而已。”

“还请仁远伯指点。”

宋濂立刻朝着苏璟问道,态度相当的诚恳。

他可不是淮西党,和苏璟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刘伯温的告诫他也听得进去,而朱元璋的态度他也看到了。

皇帝都如此礼遇苏璟了,自己这般态度是应该的。

苏璟说道:“不敢当,我所谓的职业教育,简单理解的确是针对读书以外的各行各业进行培训教育,让他们能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但这并不是不读圣贤书了,我始终相信,文化教育和实际的生产生活技能是相辅相成的。”

“任何的行业,必然有着其自身蕴含的知识,读书可以明智,自然也是不能放松的。”

“所以,读书明智,亦是这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更多的侧重在实际技能的学习上而已。”

这一番讲解下来,宋濂的脸色明显变了不少。

他没有想到苏璟所谓的职业教育,竟然是这样的,有些颠覆了他的想象。

倒是朱元璋和朱标,头不住的点了起来。

“这倒是有点意思,相当的有趣。”

朱元璋嘴角扬起,这么样听起来,这职业教育出来的人才,倒也不是只会做事情,没有半点文化知识的。

“仁远伯,此事怕是不可吧。”

宋濂开口,神色无比的严肃,看着苏璟的眼神之中多了几分异色。

“为何不可?”

苏璟笑着反问道:“宋承旨该不会是想说,读书人乃是这天下第一等的,怎么能让他们先读书再去学什么器艺之道是吗?”

对于职业教育推行的最大困难,苏璟早就知道了。

这不仅仅是明朝的问题,还是苏璟前世职业教育推行时候的大问题。

前世的时候,那叫职业歧视。

首节 上一节 426/6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从百万熟练度开始无敌

下一篇:大明测字天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