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62节

主要矛盾并不在他的身上。

此时的朱标只觉得自己之前在苏璟身上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有用了。

“好,殿下,今日就到这里吧。”

宋濂正常授课结束,起身离开。

他也有些无奈,朱标虽然没有和之前一样呛他了,但态度已经无法回到和曾经一样了。

这一切,都得怪苏璟!

“宋师慢走。”

朱标将宋濂送走,人又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书房。

反正被禁足了,那边好好的思考思考苏璟曾经和他提及的产业链一事。

“原料的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全部的过程,都是可以展开的。”

“原料的来源不仅是自己生产,还可以去收购.........”

........

朱标不断的在纸上书写着,那苏璟说过的话重新的整理融合,形成自己的思路。

也是朱标平日里跟着苏璟学的认真,不论是哪个环节他都参与过。

所有的一切,在此刻都是那么顺畅的聚集到了一起。

朱标不需要靠着脑袋空想,只需要回忆。

每个环节需要的条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行性,都被朱标一点点的记录了下来。

他的脸上满是兴奋,完全沉浸在其中。

..........

溧水县。

勾栏听曲的生活对于苏璟来说,终究只能是偶尔的消遣。

作为一个商人,做生意是本业,怎么能一直沉浸在温柔乡之中。

因为苏璟提前就让不少农民种植了红薯,所以这次是大丰收。

苏璟也没亏待他们,直接全部收购了。

同时,红薯制糖厂和制粉厂都是同步开始建造。

招募制糖工人,联系零售商等等工作,苏璟是一个没落下。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

这种事,显然是有钱就好解决。

不过是半个月的时间,一切准备工作便已经就绪。

只不过,苏璟不知道的是,有一个人,一直都默默的看着这一切。

茶楼内。

李善长对照着这些天自己眼睛看到的和拱卫郎调查到的东西,一一印证。

苏璟在溧水县经商的大大小小情况,他也都基本摸清楚了。

比起管理大明朝,这点小产业,在李善长眼里并不复杂。

“倒是有点意思。”

李善长嘴角扬起,苏璟在溧水县的产业着实不少,涉猎也很广。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苏璟发家的速度极快,不管进入哪一个行业,必然是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倒也算是个经商天才。”

李善长微微点头,他对苏璟的了解,仅限于两件事,土豆和鄂国公。

现在看到这些,颇为欣赏。

李善长又仔仔细细的查了查苏璟这些产业的往来账目,还真没发现什么大问题。

需要缴纳的商税更是半点没有错漏,简直可以当模范商人了。

这可让李善长有些惊讶了。

毕竟如今大明的税法初定,有些东西还是有操作的空间的。

不是说偷税漏税,而是合理避税。

但苏璟的这些产业,就连合理避税都没搞。

都是正常缴纳。

这简直就是奇了个大怪了。

李善长此刻内心无比的庆幸没有在朱元璋的面前夸下海口,苏璟这守法守的让他都有点不敢相信了。

“无奸不商,无奸不商,这世间难道还真有这不奸诈的商人不成?”

李善长又开始仔细的核对起账目来,不仅仅是因为朱元璋的命令,而是认为这不可能!

只可惜苏璟不在,不然一定是会笑出声来的。

前世因为偷税漏税进去的明星大腕企业家可是太多了,苏璟一直当的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在这明朝,朱元璋治下。

苏璟可是知道老朱的滚滚屠刀杀人不眨眼,而且老朱还看不起商人。

这岂能给自己留下把柄?

生意做得越大,觊觎的人就越多,不时时刻刻警惕的话,说不准哪天就被直接割韭菜了。

苏璟的忧患意识,很强!

李善长却也不是吃素的,很快,他便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苏璟所有生意的审批,都相当的迅速。

明朝做生意,需要商引,商引是由官府发放的,这是需要走流程的。

苏璟申请商引,却是每次都速度极快。

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但在程序上,并没有任何的问题。

“有意思。”

李善长嘴角微扬,其中的关节自然也是一眼就看穿了。

只消将负责发放商引的官员抓来审问一番,并不难得到供词。

只是,这样得到的供词,和屈打成招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若朱元璋真想对付苏璟,那自无不可,想尽办法也得给苏璟定罪。

不过,显然并不是这样。

朱元璋想要的,应该是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苏璟作奸犯科,而不是用来证明大明朝的官员贪污受贿。

朱元璋很厌恶贪官污吏,对于贪腐受贿的官员律法也是相当的严苛。

但李善长并不是。

作为大明中书左丞相,他总管大明内务,统领百官。

李善长很清楚,没有那么多的清官,官员也不可能个个清廉,尤其是在朱元璋的治下,官员的俸禄其实真的很低。

这次只是调查苏璟,并不是要对付某个官员。

程序上,苏璟没有问题,那就足够了。

李善长将这些旧资料文档放到一边,转而看向了最新搜集到的信息。

苏璟的红薯制糖工坊。

因为要调查苏璟在整个环节中是否有作奸犯科的地方,所以从原料的采买一直到运输,生产和销售,李善长全都调查了一遍。

敏锐的李善长立刻就发现了不一样。

苏璟的这个红薯制糖工坊,解决了溧水县数千人的生计问题。

这还只是两座工坊的前提。

此时,李善长的脸色变了,变得凝重起来。

他本来就是负责内政工作的,民生也属于他的范畴,大明的专卖两淮之盐,茶法还有鱼税等,全部都是他主持制定的。

他的眼界和能力都是非常高的。

苏璟的这围绕红薯打造的“产业链”强烈吸引了他的目光。

李善长边看边惊叹道:“果真是大才啊!”

第65章 恭喜陛下!

“快,现在继续盯着苏璟,好好看看他都干了什么,不要遗漏。”

李善长立刻下达了命令。

本来只是来调查苏璟的过错的,但没想到竟然别有发现。

李善长看出了苏璟这套体系的先进性,可行性。

这才如此的惊叹。

当然,这不是产业链这种东西多么的高端,说到底产业链只是一个概念。

只不过由于封建社会下的基本社会属性,以及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下闭塞的商业环境。

导致无法形成大规模集体化的产业链。

这是明初的现实情况。

事实上到了明朝中后期,手工业繁荣发展,许多产业都蓬勃发展,事实上的产业链也出现了。

首节 上一节 62/6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从百万熟练度开始无敌

下一篇:大明测字天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