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测字天师

大明测字天师 第151节

“自萧风昏死苏醒后,自言梦中遇仙,道法入神,那时起,他跟严家摩擦不断,锦衣卫对他家的护卫更加严密。

一直到这次领军出征,他身边也没断了锦衣卫。这些锦衣卫都是臣亲自调教出来的,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换。

除非他能将身边的每一个锦衣卫都策反收买,否则他不可能暗中行事儿而不为人知。但若他真能将每一个身边的锦衣卫都策反收买,那他要谋反,也无需和鞑靼人合作了。”

最后这句话说的不但狂妄,而且极其冒险,但嘉靖反而欣赏的点点头,似乎对陆炳的狂言十分受用。

“不错,若是他有本事收买这么多锦衣卫,那你确实该自刎谢罪,朕也该退位让贤了。”

见黄锦在一旁笑而不语,嘉靖不满的看他一眼。

“这些黄伴都想不到吗?为何不提醒朕一声呢?”

黄锦赶紧弯腰谢罪:“老奴岂敢,万岁英明睿智,清明在心,何须老奴多言。此前万岁不过是关心则乱,可见万岁心中对萧公子爱深责切。”

嘉靖摇头,对这个从小玩到大的老滑头表示无可奈何。

“一个汉人,在鞑靼人中有如此高位,不知此人是何身份。蒙古人历来武力强横,但缺少智谋,若是有汉人智谋之士,为虎作伥,确实也可恨。”

陆炳敢汇报此事,自然也是做了功课的。

“万岁,臣不敢肯定,但沈炼曾说过,萧风之前给仇鸾测过字,算出鞑靼人和白莲教有勾结。

臣以此推断,此人应是白莲教中高位人物。白莲教与我大明缠斗多年,暗流涌动,锦衣卫一直也没有放松过追查。

白莲教自太祖以来,屡次打击,分崩离析,其教主早已有名无实,真正的实权掌握在所谓的圣使手中。

而白莲教的几个圣使中,实际掌权的,正是姓萧。此人已经多年没有消息,臣推断,在鞑靼兵中的那位萧先生,应该就是他!”

嘉靖点点头:“严嵩那句话说的没错,有道法的未必就是好人。但萧风身负道法,却并不滥用,而且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京城百姓有目共睹。”

说到这里他忽然笑了,像是想起了什么好玩的事,边笑边摇了摇头。黄锦和陆炳对视一眼,不明白现在说的事儿如此沉重,嘉靖笑从何来。

“凭一件事,我就能断定萧风不是内奸。萧风对权利毫无兴趣,每次都是朕逼着他做事,而且他在男女之事上很高调。

不但自己的独特口味弄得满城皆知,还有闲心管朕的后宫之事。他若是内奸,这内奸当得未免也太高调了点。”

陆炳松了口气,他知道嘉靖虽然多疑,但同样十分自负,这番话出口,说明他是彻底相信了萧风没问题,同时也肯定了锦衣卫的忠诚和能力。

锦衣卫的忠诚比能力更重要,他们的忠诚是如流水般的银子喂出来的,是九族的身家性命做担保的,他们对皇帝的忠诚,绝非任何官员可比。

但代价就是,一但皇帝不信任他们,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任何中间路线可选择,包括陆炳也是一样。

“既然他二人都在援军之中,那杀良冒功的事,他们自然也该知道真相吧。”

“是,那是鞑靼人假冒我们的骑兵做的。萧风对戚继光说过,屠杀的现场几乎没有老人,说明他们是故意放走那些老人的。”

“这是为何?”

“老人眼花耳聋,而且对外面的事儿了解比较少。那些山村交通不便,人上了年纪,就很少出山了。

年轻人会经常到密云城等地,对大明的军服和旗帜都比较熟悉,但老人就未必那么熟悉。鞑靼人仓促之间,肯定没法做到天衣无缝,年轻人或许会看出破绽的。

但老年人老眼昏花,全家又被屠杀,惊恐慌乱之下,很难注意到那些细节,只会认定是大明骑兵要杀良冒功。

此计狠毒无比,想来不是鞑靼人的心思,多半是那位圣使的手笔。若不是万岁睿智,让顺天府和大理寺暂时压下不审,只怕戚继光他们不管胜败,都得被召回来问罪。

而他们为证清白,必须赶回京城,那样一来,他们的行动路线就变得十分容易预测,被一网打尽的可能性很大。”

的确,如果有圣旨召他们回京对质,他们若不回就是抗旨,若要回来,就没法像后来那样往古北口方向攻敌不备了。

黄锦想到屠村的惨景,也不禁为之恻然,轻声道:“那些老人风烛残年,这山高路远,鞑靼人就不怕他们死在半路上,白费心思?”

陆炳苦笑道:“这一点萧风也说过,他说鞑靼人也肯定有此顾虑,因此不是每个村放一个人,而是把所有老人都放走了。

这样,即使路上死几个,总有人能赶到京城。也正是这一点,才让他们的处心积虑露出了马脚。”

黄锦恍然大悟,的确,如果要逼真一些,一个村子故意漏走一个老人会更真实,他们为了保险,放走了那么多老人,反而让萧风看出了目的。

嘉靖沉默许久,忽然问道:“既然萧风看出了这是鞑靼人釜底抽薪的毒计,他为何不赶紧回头,那时应该还来得及。

他回到京城,以他的口才,此事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他不在京城,难免三人成虎。这一点,他出征前还特意提醒过朕的。”

陆炳沉默片刻,心情也有些激动,嘉靖和黄锦都看着他,等着他的答案。

“万岁,萧风见了屠村惨状,当场吐血。

他对全军说,大明骑兵,当护卫大明百姓,大明真人,当护卫大明国运。各尽其责,死不旋踵。

全军激愤,愿与鞑靼人死战。不知是谁带头喊了‘大明天师’,全军齐呼,声震山谷。”

嘉靖站了起来,目光穿过西苑上空无穷无尽的黑暗,看向遥远夜空中的群星。

“大明天师,大明天师,好,好,好!”

第二百三十九章 真假冤情

第二天上朝,严嵩惊奇地发现,嘉靖对昨天的事似乎遗忘了,甚至连昨天退朝时的那种情绪都荡然无存。

这不对啊,东楼明明说今天嘉靖应该会提起此事,然后自己就可以趁机再加点猛料的啊。

不过虽然嘉靖不提,但既然是朝会,就肯定要继续商议如何应对鞑靼人的事,自己引导话题的机会多的是。

果然,丁汝夔上来就延续昨天的话题,要求嘉靖给自己调动部分兵马出城迎敌的权利。严嵩立刻抓住机会,重提昨天的观点。

“如今萧风的嫌疑尚未洗脱,他出征前说的话如何能信?丁大人如此固执,可是有何私心吗?”

丁汝夔尚未说话,今日特意上朝的陆炳已经开口了。

“首辅大人,锦衣卫暗探已经传来消息,杀良冒功之事,是鞑靼人所为,并非大明的骑兵。”

严嵩一愣,这和儿子预测的路线略有不同,不过他已做好了多手准备,当下冷笑质问。

“陆大人,你是说那些冒死逃出来的老人,都是在说谎了?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呢?”

陆炳将自己的锦衣卫密探所说的事,在朝堂上重复了一遍,朝臣们都瞪大了眼睛,丁汝夔更是痛惜万分。

“萧真人落入敌人之手,这,这该如何是好?”

严嵩想不到陆炳的消息来得如此之快,但对这件事,严世藩倒是做了预案的。因为他知道,萧风被抓,早晚京城会知道的。

“陆大人,你对你的锦衣卫当然信任,不过老夫却有一事不明。

那两个锦衣卫既然是被鞑靼人抓走,却又被放回来,本身就十分可疑。

说鞑靼人因萧风下跪就放人,近乎儿戏。何况萧风眼高于顶,无缘无故为了两个亲兵下跪,也让人难以置信。

即使萧风真的这么做了,难道不是这两人感念萧风救命之恩,同意帮萧风遮掩杀良冒功之事,对你陆大人说谎,可能性更大吗?

若果然如此,他二人的话,半点不可信!萧风就算不是奸细,也无法摆脱杀良冒功的嫌疑!”

嘉靖皱了皱眉,严嵩所言也不无道理,至少从逻辑上看,他说的可能性确实更大更合理些。嘉靖从心里是相信萧风的,但他需要更多证据来维持自己的判断。

陆炳沉默片刻:“首辅大人,我不敢夸口说所有锦衣卫都绝不会欺瞒我。

但这两人,皆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我敢以性命担保,他二人就是死,也不会欺瞒我。”

严嵩呵呵一笑,指着西苑的外面。

“万岁,指责萧风杀良冒功的,可不止是那几个老人!刑部侍郎柳台处,接到三个军官的状子,他们都是从骑兵援军中逃出来的!

他们同样指认萧风和戚继光纵兵行凶,他们看不过去,试图阻止,却被萧风扣上内奸的名头,企图灭口!

幸亏当时鞑靼人袭营,场面混乱,他三人才得以死里逃生,回来揭露萧风的真面目!

臣请万岁,准此柳台带此三人面君陈情!”

嘉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点点头。严嵩把人都带来了,嘉靖也确实想弄个明白,他对自己的智商有信心,当面能骗到他的人,不多。

那三个军官都是丢盔弃甲,满身伤痕,看起来十分凄惨的样子。

他们声泪俱下的控诉了萧风和戚继光在鞑靼人面前打了败仗,在败退的路上遇到山村,萧风灵机一动,告诉戚继光可以杀良冒功,然后班师回京。

那个千人队长最后泣血高呼:“我三人意图阻拦,萧风却将我们拿下,要杀人灭口!上天垂怜,鞑靼人攻营,我们三人才趁乱逃出来!

我们九死一生,回到京城,就是要揭露人面兽心的萧风和戚继光!”

听着三人所说,也是一番道理,一时间除了丁汝夔坚决不信外,其他大臣都面露难色,不知该如何表态。

严嵩趁热打铁地看向陆炳:“你说你的锦衣卫不会欺瞒你,我倒要请问一下,若此三人真如你的锦衣卫所说,是奸细。

那他们逃脱后,就该留在鞑靼人军中,何必要回来送死呢?

此事双方均无旁证,是死里逃生跑回来揭露萧风的军官可信,还是你那两个被萧风下跪就出来的锦衣卫可信呢?”

这番话当真毒辣,严嵩先不纠缠萧风是奸细的事,而是咬死杀良冒功的事。

在双方均无旁证的情况下,与萧风并无恩怨的军官,自然比受了萧风救命之恩的锦衣卫说话可信一些。

陆炳也陷入了沉默,他此时并无更有力的证据,能证明两个锦衣卫的话是真的。

他信没有用,严嵩同样了解嘉靖的多疑,关键是句句话都在讲理,这三个军官的表现看起来也挺真实,让嘉靖不得不考虑这种可能性。

昨天陆炳的解释,让嘉靖确定了萧风不会是奸细。但杀良冒功,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嘉靖虽没上过战场,但他熟读史书。

人在战场上是会变的,很多人在生活中很善良很腼腆,但到了战场后忽然巨变,像发了疯一样嗜血。

萧风从没上过战场,忽然被血腥的厮杀刺激,红了眼睛,一时失去理智,纵兵屠村并非完全不可能。

等萧风清醒之后,以他的智商,一定会迅速想办法弥补,而将被杀的村民说成是鞑靼人的伏兵,无疑是最佳的方案。

嘉靖在心里原谅了萧风,是他把这个毫无经验的师弟推上了战场,即使萧风真的一时发疯,他也决定不予追究。

但戚继光,你又不是我师弟,又不能帮我成仙。萧风毫无经验,你是干什么的?他发疯,你也跟着发疯吗?

还不是从心里就想杀良冒功,欺君罔上!所以如果这事是真的,你肯定是要满门抄斩的!

严嵩微微冷笑,这一局,儿子赢了一半了。听说戚继光已经被迫往古北口方向去了,他一定会在那里全军覆没的。

即使他侥幸逃生,回来时等着他的,也将是杀良冒功的大罪!

至于萧风,以严嵩对嘉靖的了解,只要能证明萧风不是奸细,嘉靖是不会把萧风怎么样的。

但有了这样难以洗刷的污点,他以后永远也不要想上朝堂了,只能老老实实地躲在嘉靖的影子里,当一个修仙炼道的说明书。

当然,这一局赢得代价很大,自毁长城的后果就是让鞑靼人长驱直入,可能会把京城周围抢得毛都不剩。但那有什么关系?

鞑靼人不过是流寇罢了,他们抢完就会走。百姓就像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很快就会再长出来。

到时候京城还是繁华的京城,万岁还是英明的万岁,首辅还是倚重的首辅,严党将再次成为朝堂的中流砥柱!

就在所有人各怀心思的时候,门外的小春子急匆匆的跑到门口,向黄锦示意有急事。黄锦请示嘉靖后,让小春子进来禀告。

“启禀万岁,顺天府尹郭鋆,带着七十余名官兵,在西苑外跪拜请旨,为萧风和戚继光杀良冒功一事申冤!”

严嵩大吃一惊,柳台也愣住了。那三个正在慷慨激昂的军官,脸色忽然变得煞白。

首节 上一节 151/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