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测字天师

大明测字天师 第16节

然后他被惊慌的扔在了床上,汤也洒了一脸,不过他已经沉沉睡去,啥也不知道了。

巧巧发现娘给老爷喂完药出来后,脸红的厉害,还很惊慌的样子,不由得也跟着惊慌了。

“娘,老爷是不是生病了,你看他一直在说胡话!”

巧巧从不知人能醉成这样的,萧万年虽然酒不离手,但酒量和酒品都比萧风好的多,喝醉了最多就是在院子里练刀,从不说胡话。所以她以为萧风病了。

“娘?你怎么了?”

“啊?啊,没事,老爷没病,就是喝醉了。可能是又做梦了。”

巧娘心慌意乱的,老爷平时很正派,绝不是有意轻薄的。再说他那么年轻,就是有想法也不可能是对自己这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要说巧巧再长大几年,还是有可能的……

大同城外,鞑靼兵正在烧杀抢掠。他们的杀和抢是有技术的,杀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而青壮年的,不管男女,一律捆绑俘虏,由一小队骑兵押着先行撤退。

奴隶,在各部落中是硬通货,壮实的男奴隶和美貌的女奴隶,都有相当高的价值,和抢掠的财物同样意义重大。

此时,大同边城上的副指挥董旸极目远望,却只能看见偶尔冲起的烟柱,看不见敌人所在。他空自咬牙切齿,却不敢出城去拯救那些百姓。

城外的自然都是平民,有钱人不会住在城外,他们都在大同城内。如果再成功一些,更有钱一些,会往更靠近京城的方向移动。那些平民,明知道在城外可能随时会被突袭的鞑靼人抓走,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生活。

在这里,毕竟不用交税,甚至还有免费的土地。这都是朝廷用来交换他们性命的。离开这里,他们就会变成乞丐和流民。所以,他们用性命来赌,赌鞑靼人不会来,赌他们能在鞑靼人到来时,及时的躲进城里或藏进山里。

当然,大部分时候,他们能赌赢,但只要输一次,他们就完了。或者当场死去,或者变成奴隶,其实当场死去可能还好一点。

七天前,董旸跟着指挥江瀚出过一次城,试图保护更多百姓进城。但他们遭遇了伏击,江瀚眼见自己突围无望,命令还有机会撤退的董旸带兵回城,坚守不出。

天地良心,不是士兵们不拼命,实在是骑兵太少了,而步兵打骑兵,那就是拿命填。

倒是有神机营给发的一百多条火枪,但那东西只能打一响,面对大队骑兵时根本来不及打第二下,也就是起个震慑对方的作用。如果大同的骑兵能跟鞑靼人数量相同,这账也不会打得这么窝囊!

一队百姓正在拼命的往城门这边跑,他们是第三拨了。之前他们藏在周围的山里,现在鞑靼人控制了外围后,开始搜山了,一部分百姓被吓到了,从各条小路下山,希望能冲进城里来。

百姓身后没有鞑靼骑兵的影子,但这不能说明问题。人的眼里有限,即使是最优秀的瞭望手,也仅能看出几里外。而几里路对骑兵来说,几乎就是一眨眼的距离。

城门小队的队长在看着董旸,等他的决定。董旸明白,如果要开城门,骑兵就必须做好冲锋准备。城门打开,敌军如果冲过来,骑兵必须出去抵挡,延缓敌军速度,以配合城墙上的火炮弓弩守城,确保城门有时间关闭。

但那也意味着,出城的骑兵可能会全军覆没。除非敌军退兵,城门不会再次打开。

董旸笑了笑,露出两颗大虎牙:“传令兵,去通知总兵大人,就说董旸带骑兵出城了。”江瀚死了,他是这座边城的最高指挥。总兵没下达全军不许出城的命令,他有权利自行判断。

边城是主城的辅助,能镇守边城的指挥使,基本都是总兵的心腹,与总兵有一定的默契。但他必须告诉总兵一声,如果他回不来了,总兵必须马上派人接替他的位置。

董旸开始披甲,上马,提大刀。他想了想,把江瀚送他的腰刀也挂在身上。平时他不带腰刀的,他认为骑兵冲阵,大刀都丢了,一把腰刀有什么用。江瀚送了他一把,他也不愿意带。

但前天,他看见江瀚的大刀被打掉了,马也被打倒了。江瀚就那样站在地上,好几个想活捉他的鞑靼人都被他用腰刀砍死了。最后他的腿被长枪刺穿,倒在地上的时候,他用那把腰刀横在脖子上,狂笑着一抹。

原来腰刀是这么用的啊。董旸在逃离的那一刻心里想的居然就是这句话,他都不知道为什么。老友死在眼前,他竟然一滴泪都没掉,甚至都没有太伤心的感觉。

他身后的一千骑兵,已经都披甲持戈,在城门里列队完毕。城头上瞭望的士兵高喊:“百姓还有五百步,远处未看见鞑靼骑兵!”

董旸举起大刀,指向城门外的方向。

“开门!骑兵出击!”

第二十三章 援兵齐聚

一千骑兵冲出城门,绕过互相扶持,踉踉跄跄的百姓,摆好阵势。

百姓前进的速度慢的让人心焦,城头上不断有人呼喊加快速度,但这些百姓一路狂奔到此,实在已经精疲力尽,举步维艰了,速度确实快不起来。而这也正是搜山的鞑靼兵要的效果。

突然之间,远处腾起烟尘,几乎不用等看到黑点,凭借丰富的经验,城头上的瞭望兵就嘶声高喊起来。

“鞑靼人骑兵,鞑靼人骑兵!”

黑点变成黑线,黑线变成黑色的浪潮,鞑靼人的骑兵裹挟着烟尘飞快的逼近。城头上的士兵们拼命呼喊,百姓也在连滚带爬的冲向城里。

但骑兵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别说百姓,就是出城的一千骑兵,此时要回城也很难。他们必须纵马踩踏堵在城门前的百姓们,才能冲回城里,关上城门。

驱赶百姓叩城门,骑兵埋伏闪电出击,这一招鞑靼人屡试不爽,而且时间点掐的十分精准。

董旸咬着牙嘿嘿一笑,举起大刀:“稳住阵型,等对手冲到五百步时出击!”

五百步,两边对冲时后起步的只有两百步的距离,差不多是骑兵能将速度提到极致需要的最短距离,但他不能提前冲锋的原因,是城墙上弓弩无法覆盖更远的射程。他必须保证双方撞在一起后,城墙上的弓弩能射到后面的鞑靼骑兵。

敌军的骑兵数量无法细算,但从烟尘来看,不会少于五千人。这一千骑兵,估计要全军覆没了。边城中剩下的都是步兵,主城里骑兵数量也不过三千,即使出城来援,加起来也做不到势均力敌。

何况,主城城门岂能轻开?焉知没有更多鞑靼骑兵埋伏在周围,等着偷城?

在鞑靼骑兵还在弓弩之外的范围时,城墙上的三门大炮先轰响了,远远的落入敌阵中,掀起一片血肉残躯,让敌骑阵型出现片刻的慌乱,但敌军的速度并未下降,仍然迅速接近。

然后弓弩朝天发射,划过抛物线后一头从空中扎下来,将来不及盾牌格挡的骑兵射落一片。相比大炮,弓弩威力要小得多,两轮箭雨后,敌军已经冲到五百步之处!

董旸大刀一挥,大明骑兵开始起步,然后提速,再提速!

对面乌云一样的鞑靼骑兵蹄声如雷,几乎淹没了这一千骑兵的马蹄声,双方的速度都提到了极致,第一排骑兵一头撞在了一起!

三门大炮再次雷鸣般的响起,就像为这次撞击擂响的战鼓!

百姓退入城中后,城门就将关闭,不会等待骑兵。因为他们要么获胜,要么死亡,他们若是调转马头,冲进城门,鞑靼人就会跟着一起冲进城来,边城就没了。

大炮轰鸣,箭矢如雨,一千骑兵迅速被淹没,绞杀在一起!董旸的大刀抡得像车轮一样,根本没有招式了,在身边划出了一道三米的死亡之环。直到一个被砍成两截的鞑靼兵抱住了大刀,才止住了他的疯魔打法。

大刀没了,董旸拔出腰刀,准备再砍死两个就自尽。身边的兄弟也死的差不多了,老江啊,等兄弟一步!

一股更大的烟尘从远处扑来,城头上的瞭望兵激动的高喊:“主城方向!主城方向骑兵!看不清旗子!”

瞭望兵喊的话,战场上当然听不见,但城头上旗语确实能看见的。

董旸心里一沉,别他妈是总兵带着那三千骑兵出来了吧,顶个屁用啊。弄不好主城也得丢了!最好来的是埋伏在主城附近的鞑靼人,反正是个死,再来一万鞑靼人,老子也不可能多死一遍!

只在他劈出三刀的功夫后,城上的瞭望兵就再次喊了起来:“看见旗了,周,是周总兵!”

董旸一惊,周尚文亲自带兵出来了?若是他带兵,三千骑兵没准真能冲垮这支鞑靼兵。

可总兵怎能轻易出城?万一伏兵趁机攻城怎么办?就算不攻城,更多伏兵赶来决战,总兵万一战死,大同谁来守?

他的脑子里种种念头一闪而过,手上的腰刀丝毫不停的劈砍。而此时敌人的攻势也减弱了,他们分出大半人马调转马头,迎向主城方向新来的骑兵。

董旸压力一轻,指挥着残余的骑兵奋力冲杀,争取能缠住更多对手,让周尚文的骑兵优势更大,能更快的解决战斗,好赶紧回主城防守。

然而当周尚文的大旗杀到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绝不是三千骑兵!这足有八千骑兵!掉头迎击的鞑靼骑兵虽然勇猛,但在这样悬殊的兵力下,后面又有董旸残兵的纠缠,顿时败像尽显!

鞑靼将军咬牙支撑,命令全军死战。他高呼:“明狗上当了!大汗的计策就是要引出大同主力来!咱们还有两万骑兵,只要坚持片刻,大汗带兵前来,这些明狗都得死!大同城就是咱们的了!”

鞑靼人士气大振,拼死砍杀。只是那鞑靼将军心里打鼓,计划是这样没错,但他们的计划是大同主城里步兵多,骑兵要出来救援,最多也就三千骑,凭自己本部五千人马就有机会歼灭。若是战况不利,大汗再增兵来援。

可现在一下出来这八千骑兵,是哪儿来的呢?大同附近地区,骑兵都不多,难道是跨省来援?就这么几天功夫,他们不可能做到吧!

远处的俺答汗也接到了周尚文亲自带兵出城救援的消息,精神一振,大笑道:“天助我也。传我命令,骑兵从主城经过,追杀周尚文!决不能给他回主城的机会!哪怕不能杀死他,把他困在边城里,大同也是我囊中之物了!”

在各处埋伏的骑兵,以及在村寨中纵横抢掠的骑兵都被迅速收拢起来,两万人的骑兵队伍,犹如黑云压城一般,从大同主城前远远掠过,堵住了周尚文回主城的路,一路杀奔过去。只留下两千骑兵,盯着大同主城,观察对手异动。

在鞑靼骑兵大队人马完全经过后,大同城门忽然洞开!留守的鞑靼将军大喜,情报说周尚文带着大队骑兵出城救援,此时城内应当十分空虚,他们竟然敢开城门!

鞑靼将军一面派人去给俺答汗报信,一面命令骑兵冲锋,直奔洞开的城门而去。他不怕伏兵,步兵在鞑靼骑兵的铁蹄下,就是一面巨大但软弱的人肉盾牌!

在鞑靼骑兵冲到距离城门八百步的时候,大炮先鸣响了,鞑靼骑兵死伤一片。然后城门里传出号角声,一队骑兵从城门里冲了出来。

鞑靼将军大笑:“蠢货,杀散他们,冲进城去,大汗回来时,我们将站在城墙上!”

两边的骑兵相遇,厮杀在一起。没有大炮,没有箭矢,就是骑兵对冲对砍。鞑靼骑兵明显比大明骑兵更厉害一些,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城门里冲出来的骑兵,源源不绝,看不到尽头呢?

大同宽大的城门就像一个魔术师的口袋一样,向外面倾倒着源源不绝的骑兵。当鞑靼将军发现情况不妙时,至少已经冲出来一万骑兵了。他想跑也来不及了,这两千骑兵就这样被砍杀殆尽。

然后大明骑兵拐弯,向着大队鞑靼骑兵离开的方向冲去。城门的骑兵魔术仍然在继续着。

而此时,宣府骑兵已经倾巢而出,沿着鞑靼骑兵可能败退的路线,一路逼近大同。

七天时间,大明在大同城集结了三万骑兵,在宣府集结了两万骑兵,加上大同原有的六千骑兵,以巨大的数量优势,将对俺答汗开启一次前所未有的绞杀!

在此之前,大同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第二十四章 你是奸细

大同大捷,击退俺答汗,并重创了鞑靼骑兵,还抢回了不少被掳走的百姓。这一消息让朝野上下十分嗨皮,连嘉靖都从谨身精舍里出来,亲自主持了朝会。

户部尚书潘璜上奏,请对此次有功人员进行嘉奖。虽然找到高粱的主力是沈炼,但沈炼并未贪功。而且沈炼是临时借调到户部办这个差事的,户部自然也有集体功劳。

当然最大的受益者是刘彤,不管他出了多少力,毕竟他是户部指派专门协助沈炼的,算是二号功臣。因此当初把他推出去背锅的潘璜,亲自给他请功,拟升任户部郎中!

嘉靖心情大好,这又是小事,没有不答应之理。不过嘉靖已经习惯了让别人先说话,因此目视严嵩。

严嵩出班道:“此次能击败鞑靼人,实属万岁洪福,将士用命。户部征收粮草也有功劳,只是想到之前朝堂之上,对派骑兵救援一事,老臣还曾心有迟疑,实在有罪。”

众人一听,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严嵩竟然当众认错揽过?他不是这样的人啊!

嘉靖笑了笑:“爱卿不必如此苛责自己。当时调集骑兵增援之事,朝臣大多反对,集思广益,并无过错。”

赵文华忽然站了出来:“万岁,当初臣等反对骑兵救援,实是因为按常理而论,粮草不可能迅速齐备。但没想到沈经历出手不凡,竟然在户部帮助下,奇迹般的完成了任务,倒像是早有知觉一样,实在让人惊佩啊!”

他可以说了惊佩,而不是敬佩,就是让人明白,他惊大于佩。此言一出,当初反对调集骑兵的群臣顿时纷纷声援,表示此事确实不可思议。

严嵩见火候到了,才开口道:“此事虽甚是诡异,但对于朝野传言的,说沈炼和那粮商勾结,早知道鞑靼人会寇边,因此提早准备,囤积居奇,臣是不信的。

至于说沈炼是鞑靼人细作,早就知情,故意内外勾结邀功,以图高位,臣更加是不信的。只是群臣质疑之时,臣也确实难以解释。”

丁汝夔听不下去了,虽然他不想和严嵩作对,但他毕竟是兵部尚书,此次大捷,他也是受益者,不能眼睁睁看着最大的功臣被往死里整。

“万岁,首辅大人所言极是,沈炼绝不会是奸商之流,至于细作一说,更是可笑。若沈炼真是鞑靼人细作,难道他会帮大明击败俺答汗?据前方周总兵捷报,此次鞑靼人损失惨重,死伤过万啊!”

此时最佳捧哏赵文华立刻上线:“万岁,臣闻沈炼为官前曾游历塞外,交游甚广,不但粮商,甚至马贩子都有交往。

宋太宗时,辽国细作王钦,以宋人身份入仕途,屡次在对辽谈判中为大宋争利,更曾亲自监军击退辽国兵马。凭借功劳,获得宋太宗信任。

最后在两国国运之战中,以一己之力构陷杨业,毁掉西路军,让辽国在国运之战中获胜。俺答汗狼子野心,这种计策并非不会用。”

嘉靖本就多疑,而且对严嵩的信任度要远高于对只见过一次面的沈炼,闻言不禁沉思起来,转头看向站在身侧的陆炳。沈炼是陆炳特招为锦衣卫的,若是沈炼有问题,陆炳也难辞其咎。

陆炳还未答话,严嵩先开口了。

“此事若要查,唯陆指挥使有此能力。相信陆指挥使一定能还沈炼一个清白。若沈炼真有情弊,陆指挥使也定不会受他蒙骗。”

嘉靖哼了一声:“陆炳,此事你不要管了,交给刑部去查吧。”

陆炳心中了然,这是让自己回避,严嵩倒未必是针对自己,但警告之意确实是有的:小兄弟,沈炼死定了,耶稣也留不住他,我说的。

你要是识趣,咱们还是朋友;你要是硬保,那就是不给面子。沈炼不是萧万年,他没救过你的命。

因此陆炳低头施礼:“臣遵旨。”

嘉靖对这个态度很满意,主动说了句:“沈炼立功之事传扬很广,刑部查案时要有分寸,也不可寒了将士们的心。”这句话就是沈炼的保命符了,有罪自然有皇上杀,死在狱中绝对不行!

首节 上一节 16/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