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第385节

这时,萧瑀挺身而出说:陛下,前朝之鉴,历历在目,高句丽修筑防线,却尚未侵犯边境,朝廷没有出兵讨伐的理由。

是啊,高句丽护甲尤为厉害,贸然出战,必引起高句丽上下拼死抵抗,此乃险招。韦挺进言。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李纲,王珪等陆续附和。

朝堂内,再次出现文武百官意见泾渭分明的现象。

这次,李世民支持萧瑀等。

他目光转向默然不语的房玄龄等询问:玄龄,克明,无忌,说说你们的想法。

第450章 论战高句丽

朝廷军政,关键时还得靠房玄龄三人。

他们沉着冷静,房谋杜断绝非说着玩的,常常权衡利弊,多半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闻讯,文臣武将目光齐刷刷望向房玄龄三人。

北征前,诸多朝廷要务,皇上常与百官商议,再做决定。

怎料北征问题,文臣接二连三驳斥,引起皇上震怒,今更依仗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将内,倚重赵牧,侯君集,李道宗等。

诸多官吏渐渐边缘化,或者说,更多沦为执行者,而非决策者。

房玄龄老成持重,徐徐出列,抱着朝笏行礼说:陛下,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朝廷制定长期作战计划,理当依计行事,目前的确不适合出兵,毕竟刚结束两场战争,三军急需休整,北疆急需官吏。

陛下,三军能战,但出兵容易取胜难,若没法一战灭国,必后患无穷。杜如晦进言。

长孙无忌出列说:臣以为,先平定西北,再处理东北问题,循序渐进,有序进行,切不可贸然行事。

三者陆续表达出自己的建议。

果然,皆选择谨慎行事。

侯君集,李道宗,李孝恭等面色失望。

怀疑房玄龄三人是缩头乌龟。

李世民目光转向赵牧,张亮,高声询问:赵牧,张亮,你们去过北方,更清楚高句丽的情况,说说你们的意见。

相较朝廷百官,赵牧,张亮实际考察过,更熟悉高句丽边境,他想听听两人的建议。

张亮仰头望向站在武将最前列的赵牧,发觉赵牧纹丝不动,他不禁出列说:陛下,高句丽边境有辽水河,本来就难以攻打高句丽,若让高句丽修建千里防线,来日再攻打高句丽,面临的难度更大。

任由高句丽修筑防线,北面的新城,中部的安市,南部的建安,加之山脉前端的横山,盖牟,白岩,辽东等军事要塞,必将像铁板横在唐军面前,欲灭高句丽,难上加难。

臣支持李道宗的建议,应该迅速攻打高句丽,以免拖得越久,面临的问题越多。

闻声,李道宗跨步出列:没错,不能养虎为患。

是啊,任由高句丽修建千里防线,届时对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再想攻城拔寨,必须靠着兵力横推,据说高句丽有一百多座城池,逐一破点,无疑是拿兵勇的性命做赌注。李孝恭附和。

程咬金,段志玄欲出列,李世民微微摆手,朗声说:勿急,听听赵牧的建议。

一时,诸将暗暗高兴,目光转向赵牧,依赵牧的性格,肯定把危险灭杀在萌芽状态,肯定建议直接出兵。

萧瑀,李纲,韦挺等面色拉胯。

向赵牧问计,无疑等于询问作战计策,搞不好皇帝听信赵牧建议,当场拍板出兵。

赵牧徐徐而出。

他心似明镜,郑仁泰率军驰骋纵横高句丽边境,皆因对方尚未修建千里防线,郑仁泰亦不恋战,不然,郑仁泰部早完犊子了。

毕竟,李世民挥师北征,即惨遭高句丽兵勇拼死抵抗,止步于新城,安市,建安一线。

然而,他不支持目前远征。

抱着朝笏直言不讳说:陛下,我先表明态度,我不建议直接出兵。

此言出,满朝哗然。

武将不懂赵牧为何拒绝出兵,文臣也不明白赵牧为何突然不建议出兵。

晋国公,切勿养虎为患啊。李道宗急声叫道。

侯君集高声说:对啊,休得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赵牧面不改色心不跳,回首瞥了眼诸将,高声说:诸位,高句丽绝非小国,更非游牧国家,乃高度成熟的农耕政权,城池176城,百姓69万多户,尽管非霸主,但也足以称之为地区小霸主。.

欲一战消灭这么大的国家,必须逐一攻陷一百多座城池,于是,唐军要一个城一个城地攻,一个钉子一个钉子地拔,这需花费大量兵力,但唐军依然能做的。

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非高句丽兵力有多强,铠甲有多厉害,防线称霸有多坚固,最关键是唐军的补给线。

前隋三征高句丽为何失败,皆因高句丽意识到隋军补给线的问题,不惜连续七次佯败,示敌以弱,诱敌深入,使隋军补给线越拉越长。人马雷顿,面有菜色,最终惨遭高句丽偷袭,一战葬送三十万精锐。

唐军北征,照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不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出兵讨伐高句丽,唐军去多少,死多少。

至于诸位担心的千里防线,反而不再那么重要。

毕竟,春秋战国修建长城以来,却始终没能彻底杜绝塞外部落入侵,前几年,颉利不照样兵临长安吗?今高句丽修建千里防线,必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消弱高句丽国力。

诸将担心高句丽修建防线,将来攻打高句丽,唐军军损兵折将,这的确给唐军造成严重的问题,但不是无计可施。

补给线拉的太长?

殿内,李世民君臣快速思考起来。

前隋灭国不久,朝堂内,有前隋的臣子,多清楚前隋兵败的原因。

陛下,晋国公点出问题所在。李靖出列,支持赵牧的说法。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过于漫长的补给线,最容易遭高句丽兵勇切断,三军无粮,军心不稳,焉能再战。

魏征微微颔首说:陛下,我赞同晋国公的说法,欲战高句丽,必先解决粮草问题。

连晋国公都声称出兵这么危险,此事理当搁置。萧瑀说。

一时,朝堂怎样处理高句丽陷入僵局。

面对补给线问题,李世民亦没有良策。

这时,李道宗询问:晋国公,既然你点出问题所在,也声称非无计可施,快说说你的策略?

赵牧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直接掏出张地图来,见状,玉阶上两名小太监快步走来,把地图挂在屏风上。

李世民从龙椅起身,走向屏风前,百官见状,纷纷围绕过去。

瞧赵牧准备这么充分,分明已有对付高句丽的策略。

李世民侧首望向赵牧,催问说:赵牧,别再卖关子,快点告诉大家你策略。

第451章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赵笔直的身躯站于屏风旁。

昂首挺胸,自信满满的竖起三根指头:吾有三策。

那三策?

李世民好似热锅里的蚂蚁,恨不得打死赵牧,这时候还故意卖关子。

你倒是说啊。侯君集催促。

赵牧面色淡定,直言说:欲灭高句丽,必先解决补给线,此事不难,但耗费时间。

说着,他指间重重敲着行军地图说:诸位,东北不光有高句丽,也有韦室,靺鞨,铁利等部落,我观诸将求战心切,干脆攻占此处。

晋国公,东北苦寒,多为不毛之地,没必要浪费时间吧。李道宗说。

文盲。

赵牧鄙夷的说:这不怪伯父,过阵子,百官去骊山书院补补地理课,肯定改变对东北地区的固有印象。

说正事。李世民呵斥。

赵牧滔滔不绝,道出自己的建议:高句丽沿着山脉修筑防线,等于画地为牢,但西侧为广袤肥沃的平原,比关中地区更大,更富饶,灭韦室,靺鞨,铁利等部,这片区域归大唐所有。

朝廷推行屯田制,募集河北道百姓去屯田,不出三,此处定成为千里粮田,再战高句丽,漫长的补给线问题迎刃而解,即使有小瑕疵,已不足以导致全军覆灭。

另外,粮食大丰收,避免河北道百姓起义,勉强算是一石二鸟。

屯田?

李世民轻声嘀咕。

以前他以为东北苦寒,不宜农耕,故而从未考虑屯田之事。

今赵牧提起,瞧着他信心十足的样子,分明胜券在握。

这是个好主意。房玄龄说。

百官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张亮走到赵牧身旁,低声说:晋国公,你别诓骗陛下啊,屯田是不错,但你未考虑气候问题,东北寒冷,冬季冰冻三尺,招募百姓屯田,冬季容易冻死人啊。

尉迟恭驻兵辽东,他去后没少听对方发牢骚,咒骂冬季苦寒的气候。

咳咳...

李靖抱拳轻咳。

百官望去,李靖说:晋国公已有考虑,某率军远征吐谷浑前,晋国公建议某带回来一类植物,目前,我府内存储数百斤种子。

呃...

百官错愕的望向赵牧。

听李靖所言,赵牧似乎早着手处理灭高句丽。

唯独李世民面色低沉。

赵牧,执掌十余万精兵,李靖,担任兵部尚书,私下里密谋,他竟然毫不知情。

首节 上一节 385/10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