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第928节

赵牧神色鄙夷的瞥了眼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内心苦啊。

眼瞧着追随赵牧的将领赏赐众多,域外经商的商贾收益颇丰,许多同僚支持投资前往域外的商贾,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他死守自己一亩三分地,专程经营着香料。

怎奈海外经商之人越来越多,带回的香料越多丰富,许多香料能在大唐内培育种植,香料价格相较于贞观初年早已一落千丈,他投资的几家商贾域外经商收益平平,眼瞧着同僚出手阔绰,他急不可耐想扩宽财路。

听闻孙思邈研制出神药,即萌生经营的念头。

不料引起房玄龄吃惊,引来赵牧的鄙夷。

旁边,李世民歪过头,狠狠瞪了眼长孙无忌以作警告。

朝廷推行重商政策,部分货物限制商贾巨资进入,限制货物价格,譬如禁止出售兵器,譬如不得不肆意抬高粮食价格,自然而然包括百姓平常所需的药材。

除些许稀罕药材价值不菲外,众多药物始终比较亲民,保证百姓治得起病。长孙无忌身为内阁官吏,担任中书令,为牟利竟计划经营药物,简直鼠目寸光。

李世民觉得该找个机会敲打下朝廷百官,特别是为牟利损害朝廷利益,损害百姓利益的官吏,整顿下朝廷气氛。

呃...

长孙无忌察觉李世民意味深长的眼神,内心咯噔一跳,百官之前,众目睽睽之下,他失言了,引起皇帝不满。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他...他...慌了。

第1203章 眼见为实

所幸,抵达骊山书院前,李世民没有追究。

此间,骊山书院学子正上课。

李世民带着百官抵达书院,即刻派人前去通报李孝恭,要求见一见孙思邈,最好带来研制的药物。

李孝恭官场沉浮多年,突闻皇帝带百官来书院,指名道姓要见孙思邈,瞧一瞧孙思邈研制的神药,联想到昨日把酒言欢前皇上愁眉苦脸的表情,他即刻料到肯定是皇帝政令受阻,引起百官弹劾。

今日前来,恐怕是为挫一挫百官锐气,顺利推行自己的计划。

当即派遣学子前去寻找孙思邈,自己前去迎接皇帝和百官。

百官置身学院内,瞧着风景如画的景色,形色匆匆的学子,感受到浓浓学习气氛。

若是平常,他们迫不得已参观游览学院。

今日么,诸事缠身。

早朝,皇上建议推行新政,颁布三条国策,细化几十条法令,任由百官讨论,争取商议出结果,孰料百官各抒己见,意见不一,朝堂公然吵闹,大有拳脚相向的迹象。

皇帝震怒,带领百官长途跋涉来骊山书院。

李世民得知李孝恭派学子去邀请孙思邈,站立于凉亭内声若洪钟说:“新政三条,百官意见不一,争吵不休。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国策到底是否有利于社稷,有利于百姓,今日即有定论。”

既有定论?

百官面面相觑,窃窃私语。

骊山书院创建较早,长久来,赵牧,朝廷均格外重视,几年来书院陆续传出好消息,声称有利于百姓,有利于社稷。

百官忙于政务,无暇分心,所以,对骊山书院的成果仅仅有所耳闻。

今日皇上带领百官前来书院,莫非书院内有什么惊世骇俗的成果。

不久时,孙思邈带领几名学子前来,恭敬的向李世民行礼。李世民走上去搀扶起孙思邈,朗声说:“孙医师,朕听卫公说书院内研制出疗伤神药,能否拿来给朕瞧瞧。”

“禀陛下,没有什么疗伤神药,仅是比寻常疗伤药剂效果好上几倍。”孙思邈谦逊的说,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递给李世民,补充说:“陛下,药物依然正在试验中。

早年,楚王特意叮咛过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病人使用前,或推广向市场之前,均需经过详细而专业的试验,论证,方能推广出去,目前臣等研制的药物,正进行最后的测试。

若和其他药物比对后,证明药物万无一失,即刻广泛推广。”

李世民接过瓷瓶,拔掉塞子放于鼻尖嗅了嗅,传来浓浓的大蒜味,不由得倒出来些许放于掌心,是近乎白色的粉末,联想到李靖,李孝恭说药物是大蒜制成,所以,对于药物刺鼻的味道见怪不怪。

“瞧着不错。”

李世民毫不吝啬的称赞,随之把瓷瓶递给百官,高声说:“你们瞧瞧药物,凭你们的见识觉得以前的大夫能否制作出这么精致的药物?”

此时,百官内心疑惑解除。

皇上带着大家来骊山书院,是让大家瞧瞧重视医科的成果啊,从而说服百官推行新政三策。

房玄龄,长孙无忌,岑文本,禄东赞,李绩,萧瑀,于志宁等陆续观察药物,全闻到刺鼻的蒜味。不过,若非味道传出,掌心的药粉根本瞧出来是大蒜制成。

无需猜测,肯定是孙思邈经过特殊方式改良,提纯的。

良久,萧瑀徐徐走出来,捋着胡须说:“陛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药是否有奇效,必须询问伤者的意见,不然单凭孙医师突然拿出药粉,恐难说服百官。”

“是啊,孙医师号称药王,但不能包治百病,此物依然要谨慎。”于志宁直言说。

孙思邈悬壶济世半生,对自己名誉格外珍惜。近来联合学院的医官,学子研制出这款疗伤药物,随着试验不断进行,已经逐步验证药物有奇效,孰料,大庭广之下,百官之下,遭到萧瑀,于志宁的公然怀疑,泥菩萨还有三分火呢。“阁老,于大人,隔行如隔山,你们擅长政务,未必精通药理,不应该用你们的爱好怀疑老夫的专业性。”

“孙医师,误会,误会。”

萧瑀瞧见孙思邈发怒,连忙抱拳赔礼道歉。

任他朝堂怼天怼地怼空气,时常和赵牧,房玄龄,杜如晦针锋相对,但面对孙思邈,他不禁有点底气不足。

对方药王名声传天下。

不光悬壶济世,也时常进宫或前往各豪门世家诊病,尝尝是药到病除。

他早已年迈,常有头疼脑热,孙思邈是他府上的常客,更是贵客。

万一得罪孙思邈,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于志宁见状,同样作揖赔礼道歉。

这时,李世民面孔笑意盎然,似乎早料到百官这么询问,早料到萧瑀,于志宁等人的态度,转身向孙思邈道:“孙医师,苏定方为你提供的西征伤兵,是否还学院内,若在,能否带朕和百官去瞧瞧?”

“陛下请。”

孙思邈毫不犹豫邀请,带着李世民等君臣前往学院偏僻地方。

约莫半刻,走出学院后门,抵达临近的葛家庄,走进一处宽敞的院落内,院内满是身上带伤的病人,孙思邈微微躬身作揖,向李世民道:“陛下,参与试验的兵勇全在这里,另外还有附近村落的百姓,和部分前往各地经商受伤的护卫。

半月来,全涂抹微臣等研制的药物,配合其他药物疗伤。

药物是否有效果,陛下不妨让诸多大人上前询问,检查,免得有人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咳咳...

萧瑀尴尬的咳嗽两声,孙思邈是挤兑自己啊。

不过,瞧着庭院内几百名伤者,再瞧瞧孙思邈信心十足的表情,萧瑀内心咯噔一跳,莫非孙思邈等人研制的药物有奇效。

李世民扫了眼院落的伤者,再瞥了眼翘首打量的百官,高声道:“诸位爱卿,你们内心有什么疑惑,可以上前去瞧瞧,等诸卿心里有了结果,再回书院讨论新政三策。”

第1204章 书院底蕴

嗨!

百官惆怅的叹息。

难怪皇上朝堂内不与百官争辩,罢朝带着百官来骊山书院呢。

事实胜于雄辩。

不论疗伤的药物,或受到治疗的兵勇,足以证明发明创造的好处。

“陛下,推行新政,该徐徐图之。”

态度最强硬的萧瑀态度弱化,说起发明创造带来的好处,不单单有眼前疗伤的药物,更涵盖赵牧捣鼓出来的烈酒,精盐,琉璃器,神武大炮,和百姓改装的纺织器,瓷器技艺等等。

陆续走进普通人家,潜移默化改变着百姓生活。

他铁心驳斥新政,无非皇上,赵牧重商人,重视匠人,连同军中功臣,十余载内勋贵渐多,朝堂抢七望话语权,坊间同豪门世家争利,争夺荣誉。

这群靠着经商,技艺崛起的新贵,俨然成为朝堂内不可忽视的力量。偏偏这支来势汹汹势力,和豪门世家关系若即若离,而紧紧团结在皇上和赵牧身旁。

危机。

他突然临时改变主意,皆因萧家在下南洋的过程中获利匪浅,再者萧家子嗣萧嗣业乃神武军内悍将,深受赵牧信任,渐渐让百官的觉得萧家倒戈赵牧。今孙思邈研制出疗伤神药,必然率先向军中推广,特别是神武军。

利国利民利军。

权衡利弊之下,支持皇帝推行新政,利于萧家,利于江南士族。特别是下南洋持续延续,必是江南士族的飞黄腾达的好机会。

萧瑀?

于志宁瞥了眼萧瑀,内心格外惆怅。

这老匹夫。

第几次临阵倒戈了。

怎奈旁边百官陆续向皇上表态,支持皇上推行新政,显然折服于皇帝手段。

于志宁犹豫不决,许久底气不足的说:“陛下,推行新政,入不敷出,朝廷投入几百万贯钱,但没有足够收益,今国库充足,诸事无虞,但凡国库亏欠,恐难持续啊。”

“于大人,此言差矣。”

这时,李孝恭走出来,捋着胡须朗笑着说:“骊山书院不拿出几样家底,你怕不知书院的底蕴和厉害之处。”

于志宁好奇的询问:“王爷何意。”

闻声,李孝恭没有理会于志宁,转首望向赵牧,朗笑说:“贤侄,你计划大寿时,给陛下个惊喜,但于大人轻视书院,说书院没铲除,休怪老夫不给你保密了。”

赵牧撇撇嘴:“行吧,行吧,我也想瞧瞧,书院到底有多少看家本事。”

孙思邈尴尬的说:“王爷,某和卫公保密好几载,你来书院几日,竟然要泄露。”

“嘿嘿。”

李孝恭轻笑,朗声说:“孙医师,酒香也怕巷子深啊,何况陛下前阵子向书院捐献百万贯钱,是该向陛下展示下成果。”

嗯?

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萧瑀,于志宁等人瞧着赵牧,孙思邈,李孝恭神神秘秘,好像有意卖关子。程咬金阔步走来,喝道:“孝恭,能不能痛快点,到底何物,神神秘秘,婆婆妈妈?”

“嘿嘿。”

李孝恭尴尬的挠头,抱拳作揖向李世民说:“陛下,请移步书院后山。”

“好。”

李世民心情畅快,他迫不及待想瞧瞧李孝恭嘴里说的东西。

首节 上一节 928/10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