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54节

  大家一起上书自然不怕,可如果继续留在这里,那被朝廷记上了,取消科举资格怎么办?

  取消自己的科举资格也就罢了,说不定还要连累子孙三代,亲朋故旧,那可就要被整个家族唾弃了。

  佟安等人只好站起来,看着高大的宫门叹了一口气。

  就在同伴们兴高采烈的讨论明年科举的时候,佟安却升出一个想法,自己追求了一辈子的科举,到底还有什么好考的?

  难不成要真的陪这大明一起死?

  湖广,汉阳的张居正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份了。

  张居正不仅仅接到了明廷的变化,还接到了南京召开制宪会议的消息。

  东南各县,通过各种方式挑选出来的制宪会议代表,已经齐聚到了南京。

  据说东南为了召开这一次的制宪会议,还专门改建了明廷的皇宫,拆除了一部分的宫墙,建造了一座会议堂。

  这时候东南上下才发现,这个制宪会议好像才是东南政改最重要的内容。

  一直在关注东南政改的张居正,也认真研究了这个制宪会议的内容。

  “用制宪会议来限制文官吗?会不会太理想化了?”

  “让制宪会议来决定税率?这也太儿戏了。”

  “好歹苏汝霖没有疯狂到让制宪会议来选他这个大都督。”

  放下了南京的情报,张居正又看起来京师的情报。

  公车上书之后,杨博内阁开始集体请辞。

  就连在湖广的张居正也连着上了几个辞表。

  皇帝对四人的辞表都坚决不受,还下旨慰留杨博、高拱、张居正和李春芳。

  但是四人又连续上表,最后隆庆皇帝才接受了杨博,高拱二人的辞表。

  张居正的官职不变,依然坐镇湖广。

  李春芳依然留在内阁,成为这一次政治动荡的最大受益人。

  虽然皇帝还是要求杨博和高拱继续在内阁留到元宵节后,但是这也表示了高拱内阁已经垮台。

  李春芳?

  张居正嘴角露出冷笑,高肃卿在京师执政也就算了,李春芳算什么东西?

  张居正看着书桌上的《三经新注》,去他们的君权天授,既然朝廷不想要自己改,那就只能让别人逼着改了。

第420章 张居正变法

  和高拱不同,张居正对于隆庆皇帝并没有什么感情。

  而张居正如今的地位,也都是他自己一步步挣来的,和皇帝的私人关系也没有什么关系。

  张居正原本的志向,是传统士大夫的想法,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

  可是随着他接触到苏泽的学问,再加上皇帝的一系列骚操作,让张居正意识到,明廷的问题可能就是来自于皇帝本身?

  为了个人享乐,向湖广派遣矿监。

  为了供养天下宗室,让明廷开支紧张。

  但是张居正并不相信苏泽的那一套“主权在民”的理论。

  主权在民?普通百姓懂什么治国之道?

  别说治国的道理了,这片土地上不少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在的县,浑浑噩噩的渡过一生,对这些人讲什么主权在民?

  不相信“君权天授”,也不相信“主权在民”,张居正所选择的道路,就是精英治国了。

  恢复相权,廷推大臣,张居正听到东南的政改方向之后两眼放光,这才是他追求的政治理想。

  让皇帝退回到深宫,和上皇一样“垂拱而治”,不要插手参与朝政,这才是最好的道路。

  高拱罢相之后,张居正终于动手了。

  十二月十五日,张居正上书支持公车上书,公开支持“恢复相权,廷推大臣”。

  张居正上了一篇万言的奏章,首先从当今天下的乱局讲起。

  张居正引用了当年太原兵变的时候海瑞所上的《治安疏》,将如今天下南北对峙的原因,归结于上皇沉迷修道,所谓“以天下而私一人”。

  在奏章中,张居正提出了一个观点。

  如果遇到和当今天子一样“贤能”的皇帝,在群臣的“辅佐”下自然能够治理好国家。

  如果遇到和上皇一样昏聩的皇帝,不听从群臣的劝谏还要一意孤行,那就是天下的祸患,也是天下动乱的根源了。

  就如同普通人家一样,子孙也有贤能和无能的,皇室同样如此。

  张居正也很直白的说出,既然无法保证皇帝是否贤能,那就应该重用周公一样的贤能大臣,来“辅佐”皇帝治理天下。

  张居正图穷匕见的提出,请求明廷恢复朱元璋废除的宰相制度,在朝廷设立丞相,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张居正提出的政改目标,是重新恢复到明初的丞相制度。

  其实明初的丞相制度也是照抄的元代制度中书省制度。

  明初的丞相,其实并不叫做丞相,而是中书令。

  元代将三省六部制度中的门下省、尚书省裁撤,单独留下了中书省,由中书省总领百官,制定和执行天下的政令。

  而在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也就是所谓的“行省”,由这个机构承接中书省的政令,执行地方上的政策。

  张居正提出,请朝廷重设“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执行政令,皇帝的旨意必须要通过中书省确认,才能成为合法的诏令,将封驳诏书的权利重归于“中书省”。

  而张居正也敏锐的看到了明廷的虚弱之处。

  如今朝廷打仗用的粮草,基本上要靠湖广提供,兵员则是要靠九边。

  而为了让其他省份的地方大员也支持自己的改革,张居正也提出要回到行省制度,将地方上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司合并为行省,在地方上设立“高官”这个职位,掌控一省的行政和军事大权。

  在上这一封奏章的时候,张居正已经联络过山西、四川、陕西、河南四省的地方督抚。

  这四省的督抚被皇帝派来的矿监折腾的不轻,他们自然也是支持张居正的变法的,也都在变法奏疏上附属了自己的名字。

  此外张居正已经派人前往京师,在京师的报纸上全文刊登了自己的改革主张。

  让人快马加鞭的送上奏章,张居正长叹了一口气。

  他想到了被罢相的高拱,又想到当年他是穷翰林,高拱是裕王府讲学的时候,两人在小院子畅论天下时候的景象。

  张居正脑海中再次浮现苏泽的面容,从那一次苏泽上京营救俞大猷,在灵济宫一见也已经过了多年。

  这些年高拱成了辅政大臣,自己也成了地方大员,而苏泽则成了割据半壁江山的东南大都督。

  看着镜子中的白发,时光飞逝,时不我予,张居正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高拱的路已经注定失败了,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现在就该走自己的路了。

  必须要尽快变法,明廷才有和东南对抗的本钱!

  腊月二十八,凌晨,一匹快马冲入了冷肃的京师。

  今年因为山东的战事,鳌山灯会终于是停办了。

  因为朝堂的动荡,皇帝也没有心情举办什么庆祝活动,京师显得冷冷清清。

  临近过年,京师的物价依然居高不下。

  高拱创办的新务纺织工坊,“出品”的布料要比东南的布价格高上几倍。

  布也就算了,毕竟可以不买,但是今年煤炭价格的居高不下,京师都已经出现了冻死人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报纸的销量却飞快的增长。

  这自然是印刷机技术的推广普及,导致的报纸成本进一步下降,如今一些印刷质量低劣的小报一份只要几文钱。

  这样的定价,这些报纸自然是亏本的。

  但即使是亏本,京师市面上依然发行着好几份报纸。

  原因也很简单,在东南多次使用报纸来进行宣传攻势之后,大家都明白了报纸就是舆论的阵地,抢占舆论阵地比什么都重要。

  几文钱一份的报纸自然是亏本的,但是赚来的却是影响力,除了明廷翰林院主编的《皇明新报》,和东南在京师发行的《京师新报》之外,剩余的报纸都是私人投资办的。

  就在张居正的奏章通过通政司送入内阁,准备抄送六科给事中的时候。

  京师的各家报纸上,就已经刊登了张居正变法的全部内容。

  今天注定是报童最开心的一天,所有的报纸都卖疯了!

  只要是刊登了张居正变法奏疏的报纸,都遭到京师百姓的疯狂抢购。

  识字的百姓,干脆就在路边大声朗读起来,引来那些不识字百姓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

  京师百姓早就因为去年的鳌山灯会对皇帝憎恶不已,今年皇帝大选宫女,往四处派遣矿监,京师百姓们竟然还是怀念上皇来了。

  百姓很自然的将憎恶发泄到了皇帝本人身上。

  张居正给皇帝的上书,全称是《请皇明变法奏疏》,但是在各家报纸上刊登的题目,却是《变法檄文》。

  说白了,这并不是一封奏疏,而是和苏泽的《讨逆檄文》和《吊民伐罪檄文》一样,是写给明廷的战书。

  此时的明廷内阁,杨博和高拱都已经称病在家了。

  他们请辞的奏疏已经被皇帝批准了,慰留他们到元宵之后,不过是皇帝的客气话。

  这时候还赖在内阁,就会被人说是恋栈权位,不是真心想要辞官。

  在杨博和高拱辞职之后,李春芳意气风发。

  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投机,他终于成为了京师内阁仅存的内阁大臣,走到了权力的最高峰。

  张居正的奏章?

  李春芳翻开奏章,当他看完了第一页,冷汗就下来了。

  他连忙飞快的翻完了奏章,李春芳吓的瘫软在软塌上。

  他张居正怎么敢!

  李春芳能做到内阁重臣,自然也不是傻的,他很快意识到张居正是真的敢!

  如今明廷最精锐的新军都在山东前线,山东刚刚大败,必须要稳住防线抵御东南。

首节 上一节 454/5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

下一篇:最强之军火商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