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第103节
“张将军,传令集结全军,准备发兵。”朱高燨看向了自己的老岳父。
军中不论远近,论职务。
张辅握拳横于胸前,微微躬身:“末将领命。”
第148章 金戈铁马往北去
大军出征,甲胄鳞片在阳光下明晃晃的,犹如赤金。三万京营精锐开拔,从京城出发,剑指奴儿干,金戈铁马往北去。
发兵时已是季秋,肃杀之气浓郁,秋风横扫落叶,入目皆枯黄,天气也愈发寒凉。等从京城进至东北,已是冬季,当地滴水成冰,定然是用不得南军的,水土不服。故而,朱高燨这三万军队中,有过半来自北平行都司。
初代五军营,便是朱棣靖难收复北平行都司后建制,虽说之后的五军营吸收了全国各地卫所的精锐,但仍以北平行都司的这批将士最为勇猛。
北平行都司衙门设置于大宁,是北平、奴儿干、辽东、大宁组成大区都司。前身为中山王徐达所领的北伐灭元十万明军,后有北元不断来降的将士。
这支北军虽说在金陵住了许久,可只要披上甲胄扛上兵器,照样能在冰天雪地里爬摸打滚。
……
一路行军至六合县附近,大军扎营,夜色如泼墨。
帅营里燃着明灯,朱高燨与张辅、朱勇、赤戎,四个人围在案台前,研究着从奴儿干都司快马加急送来的情报。
“这份,是辽东送来的奴儿干都司较为详细的资料,大家伙儿看看。”
朱高燨从一封密函中取出信件,放在了案头,道,“女真一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奴儿干都司下属一百八十四个卫,二十多个所。都司之下的各卫所作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机构,重要的官职均由朝廷从内地委派官员出任。”
看到这里,朱高燨不由轻笑一声。
一百八十四个卫,二十多个所,听起来吓人。要知道拥有十六万精锐的五军营,也方才七十二个卫而已。
但是很显然,奴儿干都司的这些卫所是注了水的。大一点的有几百正军,小一点的只有百八十正军,整个奴儿干都司二百个卫所加起来,能不能凑出五万正军都是个问题。而且这些卫所也不是每一个都要打压的,有的地方过于偏僻,有的被汉人官员治理的服服帖帖。需要打压的是被女真人篡权严重,对大明产生威胁的卫所。
“建州女真,主体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农耕为主,打猎为辅,这是我们的重点打压对象。而海西女真也称为扈伦四部、海西四部。主要是叶赫部、乌拉部、辉发部、哈达部。海西女真的生活方式,是采集、渔猎、农耕的混合状态,主要还是靠采集和渔猎。与建州女真差不多,都是我们的重点打压对象。”
朱高燨继续说道,“至于东海女真,也就是野人女真,有时也划分出北山女真、黑龙江女真等部落。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落后,无农业,以采集、打猎为主,貌似还过着原人的生活。他们所处的地带过于靠近极北之地,与我大明之间也没什么联系。没必要去打压,收益太小,地势太差,成本太高,威胁太小。”
朱勇拿起一份资料扫视了一眼,缓缓说道:“建州卫与建州左卫,初隶属于奴儿干都司,但实际上多受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这个也在我们的打压范围之内吗?”
辽东都司辖区,不在征讨的范围之内。话虽如此,但朱高燨却知道朱勇在忌惮什么。
建州卫指挥使释加奴,汉名李显忠。女真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的儿子。立有战功。永乐八年率所属从皇帝御驾亲征蒙古鞑靼,立有战功。
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显忠有一个姐姐,叫“帝三后”,是朱棣在燕王府时的妾。所说这个妾在朱棣称帝前就已经挂了,但名分还是在的。也就是说,这个建州卫的指挥使李显忠,是朱棣的小舅子。
况且,李显忠虽是女真人,但本人身上是有战功的,对于大明朝还算是忠心。
“无论是建州卫,亦或者是建州左卫,都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朱高燨毫无遮拦的回答了朱勇这个问题。
李显忠是皇帝的小舅子又能怎样,老子还是皇帝的亲儿子呢,现在是王爷,马上就晋升储君了!
李显忠才能有多少战功?老子在南边打下来了一个省,在北边干了两个蒙古王!
更何况,李显忠本人对于大明说得上是有点良心,但他的子孙如董山、李古纳哈、李满柱等人可都是大明反骨仔,清一水的反贼。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国力衰落,建州卫首领李满柱,也就是李显忠的儿子,联合建州三卫,反叛明朝,开始不断的骚扰入侵辽东地区。
未来的建州女真改称“满洲”,其实就是从这货的名字而来,即“李满柱的建州女真部”之意。
女真叛乱也跟大明僵化的朝贡贸易制度有点关系,少数民族部落每年来朝贡的次数,每次来人的数量、货物数量都有限制。大明堵住了通过他们贸易赚钱的路子,这些人就直接动手开抢了。但这当中,女真人最为不讲信用,之前大明也给过不少优惠政策,但真的到了有机会抢钱粮的时候,他们又会忍不住干一票,抢完之后又跟大明道歉,道完歉继续抢,完全就是养不熟的狼崽子。
对于如何解决这群女真人,当时朝廷内部主要分为两派,主战派认为女真人不服管教,应该好好教训教训;主抚派认为女真叛乱都激出来的,应该给予更多优惠,这样他们就不闹了,比“女真亲爹”李成梁都尿性。李成梁最起码还一直在引导着女真各部内斗分化,这些主抚派直接就是把女真当成爹供着了。
成化帝没有犹豫多久,直接就下令进剿建州女真,下达的命令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在这次围剿中,李满柱和他的儿子被朝鲜军队斩杀。至于另外一个首领董山,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也在这次围剿中挂了。
死得其所!
“如何处理建州卫、建州左卫,刚才你们或许没听清,也或许是我没有说清,现在我说明白一些。”朱高燨面色平静,“灭族即可。”
张辅和朱勇闻言有些惊讶,这一句话,就决定了建州卫和建州左卫一万多条人命!
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猛哥帖木儿,满清的老祖宗。
指挥使与都指挥使,一字之差,却差的海了去了。
指挥使是“卫”的最高指挥官,而都指挥使是“都指挥使司”的最高指挥官,是地方省军事最高指挥官了。
不同的在于,猛哥帖木儿这个都指挥使空有其名,实际上手底下管的人却没那么多,只有一千来号人的军队,还拖家带口的拉着七千多部众。
“末将明白了。”张辅点了点头,没有问为什么祁王对建州左卫有这么大的仇恨。军中以军令至上,将以帅令为先,就算朱高燨让他去带人冲了辽东都司衙门,张辅都敢服从军令。
如果他知道在二百多年以后,猛哥帖木儿的后人干的那些事儿,怕是连扬了建州左卫骨灰的心思都有了。
而朱勇则是略带疑惑的问道:“王爷,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需要在路过辽东的时候,去和辽东总部刘荣提前交涉一下吗?”
辽东总兵刘荣,曾随朱棣靖难,讨伐蒙古,屡立战功。镇守辽东十年,在沿海构筑防御工事,以抵御倭寇。打汉人他不在行,但却是打蒙古人和倭寇的好手,也称得上是一方名将了。
“到时候再做商议,眼下顾好行军之事与在建州的策略。”朱高燨摇了摇头,忽然问道,“督促后续粮道的官员,别等我们走在半路上,结果断了粮草,那乐子可就大了。”
朱勇不以为然的说道:“粮道是太子那边负责的,出了问题也是东宫顶着。”
“你在说什么屁话?”朱高燨正色道,“粮草出了问题东宫的人肯定是要掉脑袋,可难道我们就不受影响了吗。我们这些出征带的粮草顶多够我们走到顺天府,若是后续的粮道出了问题三万将士要么饿死要么兵变,到时候不仅东宫得哗啦啦成片的掉脑袋,你我也好不到哪儿去!”
三万精锐出征,若是不想耽误行程,便只能压缩携带辎重。军队一边走,朝廷一边运粮草,这后续的粮道走的是大运河,和修筑顺天府皇宫的物资一起送到顺天府。等军队走陆路到了顺天府,后续的粮草也就从水路一起到了顺天府。
这样虽然更便捷一些,但是风险也大了,若是太子吃错了药耽误了粮草运输,那三万精锐还没抵达奴儿干就要先兵变了。而朱高燨当然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一直在安排人手在金陵城里运作,不过效果不算太明显,管这事的是太子,又不是他祁王。
不过太子从事后勤多年,也基本上没在粮道方面出过纰漏,这也让朱高燨心里稍微安心了一些。
虽说他和东宫在闹不愉快,但在国家大事面前,太子还是很能给人安全感的。
第149章 大明首位两部尚书!
朱瞻基顺着阴暗偏仄的小巷一直向前走去,斑驳的石墙下,站着戴黑铁面具的神秘人,分不清雌雄,犹如地上的影子一般阴冷。
“这时候找我来作甚,我说过以后别再联系我了。”朱瞻基微微皱眉,“我三叔被你们骗去刺杀皇上,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我可不想重蹈覆辙。”
黑铁面具下传来渗人的笑声,用嘶哑的声音说道:“我这次来是说正事的,对你们东宫很重要,你确定不想听?”
“你什么意思?”朱瞻基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皇帝说,他要废太子,立祁王!”面具人吐字清晰。
朱瞻基当即勃然大怒:“放你娘的屁,你从哪儿听的谣言,以为我会轻而易举的就钻进你设下的圈套里吗,你痴心妄想!”
“谣言?鸡鸣寺里,皇帝亲口对那黑衣僧人说过的话,你觉得这也算谣言吗?”面具人冷笑道,“信不信由你,我只是告诉你一声罢了。”
“我斩了你这乱臣贼子!”
朱瞻基怒不可赦,抽刀指向了面具人的额头,手臂此刻都在颤抖,恨不得将这个混蛋一刀从头颅劈开!
他是真的起了杀心!
这曾蛊惑赵王去刺杀皇帝的反贼,此刻竟用妖言来蛊惑他!更让皇太孙殿下感到不安的是,他隐隐有种感觉,那就是对方说的是真的!
皇帝真的起了废太子立祁王的想法!
这次祁王征讨奴儿干都司,与皇帝之间的配合默契,仿佛两人早就达成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而太子党则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处处被动,被老爷子和祁王府耍的团团转。
凭什么!
他爹朱高炽是嫡长子!惟贤惟德,这么多年为了大明呕心沥血,凭什么要废太子立祁王!
若是祁王当了储君,那他这皇太孙又被置于何地?分明他朱瞻基才是帝国未来的继承人!
这何其不公!
“来,杀我。”
面具人走上前来,让刀锋架在了自己的脖颈前,平静的说道,“杀了我,就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了?杀了我,你爹就能保住太子之位了?杀了我,你就能当皇帝了吗!”
他最后一句话几乎是用吼出来的,声音洪亮,让朱瞻基瞬间便冷静了下来。
杀了这反贼,虽能解一时之愤,对自己却毫无用处。
朱瞻基大脑快速运转,死死的盯着面前这神秘的面具人,质问道:“你们到底是谁!”
这面具人,绝对不是一个人。在他的背后,有着不可见的庞大情报网组织,这情报网甚至已经渗透到了鸡鸣寺!
鸡鸣寺那是什么地方!
想要在鸡鸣寺里安插人手,难如登天,之前的时候汉王一直在操控着锦衣卫想要在鸡鸣寺安插暗桩,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放弃。连汉王和锦衣卫都没做成的事,这伙人做到了!
这是何等可怕的能量!
他们绝对不是一般的反贼,蛊惑一位大明的藩王去刺杀皇帝,这是正常反贼能想到的?能想到就算了,他们还真就蛊惑成了!
对此朱瞻基也没什么可意外的,自家那位三叔赵王爷,平日里好事是一样不干,看上去精明到头了,实则一碰上大事就犯浑。
“我的身份是什么重要吗?”面具人笑道,“对于你,对于我,亦或者是我们,身份都是最无用的东西,重要的在于价值,我能给你带来什么价值,而你又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
朱瞻基冷哼一声,没有说什么,转身离去。
面具人看着这位大明皇太孙的背影,摇了摇头:“还是年轻啊,火气这么旺盛,和他老子比起来差远了,有待磨砺。”
“年轻不是犯错借口。”面具人的身后传来了幽幽的声音,“十三,以后你就负责朱瞻基这条线,他还会来找你的。”
……
“方尚书。”
正在奋笔疾书努力办公的兵部尚书方宾,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抬头看去是一个面带春风笑意,五官俊郎的少年。
原来是皇太孙殿下。
“太孙找老臣,是有什么事吗?”方宾连忙起身行礼,心中却有些狐疑。
他是太子党不假,可这皇太孙直接上门来兵部,未免也太不讲究了吧,这多招人目光,万一传到万岁爷那里也不好听啊。
“突然叨扰,是我冒昧了。”朱瞻基也知道方宾心里在估计什么,略带歉意的说道。
方宾摆了摆手:“太孙过于客气了,您来找老臣,是有什么事吗?”
“尚书大人能否借一步说话?”朱瞻基问道。
方宾点了点头:“善。”
当然得借一步说话,兵部尚书与皇太孙勾搭在一起商量事,岂能在明面上显出来,除非方宾不想当这正二品的官了。
二人移步至衙门后院走廊,方宾顾视四周,确认无人后看向了朱瞻基:“太孙,有什么事便直说吧,老臣身上还有公事,不能拖沓太久。”
“方尚书所言公事,可是调拨督运三万北征军粮草的事?”朱瞻基问道。
方宾对于皇太孙一口点出没有任何的意外,道:“金陵城现在谁不知这调拨督运粮草差事摊在了我兵部的头上,好在户部那夏老抠这次没有墨迹,想来他也是怕误了事,干净利落的便将粮草拨了出来,也让我省去了许多的麻烦。”
朱瞻基关心的说道:“方尚书千万别累坏了身子,您这都一把年纪了,若是耽误了粮草运送事小,把自己这身体累垮了那才不值得。”
“我这条老命能值几个钱,粮草事关重大,岂能耽……”方宾忽然面色凝重,“太孙,您这话说的可不对味儿啊。”
上一篇: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