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130节
“这一仗胜了,你们也能从朝廷手中,以股筹分润此战缴获。”
“长股筹,算作入股一石粮草,短股筹,则为一两。”
那大汉望着手头上的长股筹,不解问道:
“草、草民只捐了二两,为何能分得长股筹?”
刘恪亲自走到大汉的面前,眼中流露出满满敬意,他凝视着大汉,握着他的手,声情并茂道:
“二两粮食,可以让将士们多刺出一矛,多杀死一个敌人,也就多保护了一个汉人。”
“卿所献粮草,看着仅二两,但这份为国出力的心,又何止一石?”
这大汉登时就瘸了,就差当场哭出来。
这可是皇帝啊?!
皇帝在干什么?
在握着他的手,在认可他一个泥腿子?
就因为为国出力?!
还是仅出了二两力??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老百姓,哪顶得住这种话术?!
刘恪则是对着百姓们,继续道:
“战后缴获,按照股筹折算,最低也可取一成利。”
“也就是说,若是捐了百石粮草,战后最少也可凭着股筹,从朝廷兑换出一百一十石粮草,或是其他折算物。”
“若是此战缴获更多,所兑的粮草也越多,只多不少。”
“哪怕是败了,哪怕战后缴获入不敷出,朕就是掏空库府,也要把数补足。”
刘恪说完,便静静等待着百姓们的反应。
他不怕百姓们不捐,这就是忽悠,号召力就是这么来的。
就算是陈胜吴广,也不是振臂一呼,而是有计划的行事。
这套流程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是以话术陈明利害,鼓动号召。
其二,是摆事实告知此事困局,深化影响。
其三,则是许以重利,勾动人心。
层层递进,每一次都在不断打破百姓们的心理防线。
无限表明朝廷困局,拉低百姓们的期望值,让他们隐隐有捐粮的意愿。
然后告诉他们,其实不是让你们无偿捐献,不仅有利可图,这利还可能相当大!
至于是否真的相当大,那就看朝廷的意愿了,反正打交趾的话,保底一成利是有的。
这有点像战争债券,只不过刘恪将之称为股筹。
大汉的信誉基本过去的二十年里,已经被耗得差不多。
就算换了皇帝,也得重新竖立,得靠时间慢慢磨。
单纯的从民间募集粮草,根本没用。
所以刘恪选择了股筹。
而他付出的,则是个人信誉,自己半年以来,无一败绩的威名。
想要继续这么做下去,他就不能败。
同时还将股筹和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行为,绑到了一起。
即爱国行为。
而且还加入了保护琼州土地,保证秋收成功等,各种直接关乎到百姓利益的行为。
多重绑架之下,百姓们就有了更多捐献粮食,换取股筹的理由。
按刘恪的想法,如果能顺利发展下去,百姓们对大汉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
简单来说,就是会越来越爱大汉。
等到百姓们将自己缴纳的税赋,看做是荣耀。
想着楼船上的一根桅杆,汉军手中的一支戈矛,皇帝赶着的一条驴子,全是他们的税赋所化,并为此自豪,霸业可期。
这将是刘恪未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过程中,极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大汉较之于东胡,唯有一胜,那就是人心。
他就必须将这一点做到极致。
毫无意外,在刘恪堪称不可思议的连番大胜之下,配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与【忽悠】的话术双管齐下。
这成分极为复杂的股筹,完完全全赢得了百姓们的信任。
人们纷纷开始捐献粮草。
但这时候,就没有第一批人的优待,一两就是一两,二两就是二两,记少了不行,记多了更不行。
无数人后悔莫及。
早知道刚才就冲上去了,哪怕只是脑热口嗨呈一时之快,也能净赚一石米粮啊!
多倒是不多,但只要是白嫖来的东西,谁又不爱呢?
更多挤不上前的人,则是选择将消息传递开来。
谁还没个亲朋好友?
哪怕不是让亲朋好友也来捐献粮食换取股筹,多个人商量一番,也是不错的。
人群里当然也有东胡细作。
甚至刚才拉着人,不让人上去捐粮,就是他们干的。
但此时,别说拉人了。
他们这种不想捐粮的内鬼,已经快要被挤出人群之外了!
而御前侍卫们已经焦头烂额,应付不过来。
打仗在行,挖地道也行,劫掠海贼船也没问题,放火防火更是颇有心得。
可算数是真不行。
于是乎,箫元常在一知半解中,带着小吏们,接过了股筹一事。
哪怕手头上一直在计算百姓捐献的粮草,以及发放股筹,他都没想太明白。
还能这么玩?
仗都还没开始打,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打赢,就能空手套来粮食?
但他望着蜂拥而来的百姓,渐渐就明白了。
首先就是皇帝确实没输过。
其次,交趾不是东胡,百姓可能畏惧把大汉平推到琼州的东胡,但不太可能畏惧一个几年都没打过仗的交趾。
皇帝就算真要输,那也是输给东胡。
要是连交趾都输,下一步输缅国,输暹罗,最后没得输了,干脆亡国算了。
菜鸡的交趾,让百姓们有了打胜仗的信心,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则是交趾足够富裕。
交趾国多年未经战事,而且几经开发之后,因为地利,已经是和琼州一样的产粮之地。
要是皇帝真能打下来,哪怕只是抢一波,他们这些捐粮打仗的,肯定有得赚。
再说了,朝廷只是没粮,不是没钱。
就算败了,那就用金银来兑取股筹。
而这些粮对百姓的影响并不大。
毕竟马上就是秋收,手头上很快又有粮了。
至多就是将余粮拿了出来。
败了,赔了,也不至于饿肚子。
不过最让箫元常感到不解的,还是皇帝的号召力。
就算皇帝亲民,亲自到大街上募捐,也不至于让百姓如此。
难道是因为皇帝也出身民间,两者之间能够共情?
这让他不得不想到了皇帝之前在宇文氏叛乱时,所说的话。
就这份能耐,确实能弃了大位下到民间,振臂一呼拉起一支兵马啊!
总而言之,有粮就好。
箫元常看着越捐越多的粮草,哪怕黑眼圈又深了几分,面上还是很开心的。
这还仅仅是琼州城中的一部分百姓。
若是等到琼州城全城动员呢?
又或是其他三郡呢?
乃至各个村落,一直到整个琼州?!
如果能将百姓们手头上的余粮利用起来,绝对不会比抄了几个世家少!
皇帝这不是在强征粮食,是在诱征,偏偏百姓们还没抵住诱惑!
恍惚间,箫元常看着几个熟悉的面孔。
“这不是王氏的人吗?”
只见那个王氏的族人,舔着嘴唇,小心翼翼的问着:
上一篇: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下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