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101节

  亲自送走了北伐大军,朱高煦顿时觉得有些空落落的。

  他虽然知道永乐帝此次北伐,将会在忽兰忽失温大败瓦剌部,斩首数千级,瓦剌大军崩溃败逃,大明王师追至土刺河,险些生擒马哈木、太平等瓦剌首领,但是这颗心总是安定不下来。

  此次北伐明军大捷,却也是一场惨胜,大明也有数量相当的将士阵亡。

  毕竟王师深入漠北,后勤补给比较困难,劳师远征,只宜速决,本就不利持久作战。

  先天弊病摆在眼前,永乐帝六飞五渡,实际战果却有些不尽人意,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纵观朱老四这五次北伐,世人号称“五出三犁”,是说前三次都有实际战果。不过没有一次成功擒获鞑靼、瓦剌首领,也就没有实现战略目的。

  第一次、第二次北伐,大明王师都曾与蒙古首领阿鲁台、马哈木等人正面交锋,却未能将其杀死或擒获,使得鞑靼、瓦剌两部一直都有其自己的领导核心。

  “朱老四啊朱老四,希望我的锦囊能助你擒杀马哈木!”

  朱高煦叹了口气,正准备转身离去,不料回头一看,大胖胖正在等着自己。

  “老二,嘀咕什么呢?”

  朱高煦翻了翻眼皮,没好气地抱怨道:“你说老头子是不是老糊涂了,打仗不带上我,还让我留下监国……”

  “哎哎,你小子说些什么混账话!”

  大胖胖赶紧捂住了他的狗嘴,生怕他再蹦出什么惊人之语。

  “老二呐,既然皇上都下旨让你监国了,你就得扛起监国的职责!”

  “不过大哥希望你记住一句话,坐在这个位子上,你代表得就是天下百姓,一言一行都得谨慎再三,否则将会带来极其巨大的影响……”

  朱高煦听着大胖胖这些絮叨,倒也没有觉得不耐烦,反倒是心中感到了些许温暖。

  这位太子爷的宽厚仁慈,果真不是作家的。

  否则他大可以任由自己胡乱折腾,最后等着被朱老四收拾,哪里还会这般苦口婆心地警示自己。

  只是可惜,大胖胖只做了八个月的洪熙帝,就撒手人寰了。

  “老大,我怎么觉着你真瘦了不少?”

  “哎哎,你再看看,我真瘦了?”

  “起码得少了十斤!”

  “哎哎……喜事!”

  一旁的杨荣等大佬,静静地看着眼前这兄友弟恭的和谐一幕,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

  这画风,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诡异?

第122章 汉王爷:建几所书院都不可以吗?

  乾清宫。

  龙椅旁边,朱高煦坐在了小板凳上面,听着群臣的汇报。

  朱棣走了,带着五十万大军,心满意足地北伐瓦剌去了。

  他倒是走了,剩下这一堆烂摊子,却要朱高煦来收拾。

  毕竟他这个汉王殿下受命监国,真要论起来临时地位比太子爷还高。

  此刻朱高煦正生无可恋地坐在小板凳上,没有召开正式的朝会,只是在京的文武官员聚在一起,勉强算是一个小朝会。

  吏部和礼部汇报了一下明年开春科举大考的准备情况,事关春闱大考,朱高煦不得不重视。

  洪武元年,刚刚登基的太祖朱元璋,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就深刻地认识到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

  由于早年失学,在戎马之间,太祖朱重八也不忘恶补学业,在他身边聚集最多的就是知识分子。

  因为他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吃了太多没文化的亏,所以老朱一举奠定了大明朝“养士取士”的基本国策。

  想着,朱高煦就忍不住暗自赞叹,为老朱同志点赞。

  人家一边打仗,还一边忙着学习,这才成功开创了大明朝的基业,甚至打造了一个洪武盛世。

  大明太朱元璋,开局一个碗,当过乞丐要过饭,做过和尚撞过钟,参加义军造过反……可谓是元末群雄里面出身最惨的人。

  群雄并起,逐鹿天下,最终却是他朱元璋戡乱摧强,剪灭群雄,得了天下!

  太祖爷朱元璋,不愧是千古一帝!

  经过洪武朝不断地完善举制,现在永乐朝的贡举制十已经分完备。

  乡野间有社学负责启蒙,地方上有县学、州学、府学,成绩优秀者经选拔送至京师,入最高学府国子监进学修德。

  大明办学之盛况,远远超过了唐宋时期,诚可谓是“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不过大明学校虽多,学的却都是程朱,读的也都是程朱。

  现在整个大明朝,尤其重视科举,几乎垄断了官员入仕的途径。

  但是这他娘的科举考试内容,却全都是程朱典籍,什么朱文公的著作,什么《四书五经》。

  考试内容都给你限定死了,可想而知天下学子会学什么了。

  程朱理学啊!

  朱高煦想起这个东西,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玩意儿虽然有利于稳固大明朝的统治,但它对百姓的毒害可是深得很呐。

  一想到这儿,汉王爷扭头看向了礼部尚书吕震。

  “老吕头,我大明现在可有什么书院?”

  这吕震是永乐大帝朱老四的宠臣,同样是个阴险卑劣的小人,靠舔得朱老四开心,这才坐上了礼部尚书的高位。

  不过这家伙记性那是相当的好,上朝奏事从不备份,可以说是过目不忘。

  吕震闻言一愣,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汉王殿下,朝廷大力开办官学,为天下学子开辟出一条毫无阻碍的求学之路,谁还愿意自个花钱去那些民间书院啊?”

  “而且想要科举入仕,就必须学习朱文公之学,如此条件之下,自然没有学子去书院求学了。”

  果然如此!

  朱高煦听到这话,忍不住叹了口气。

  在大明朝,程朱就是天王老子,其他儒家学说那都是弟弟。

  而且一旦出现新学说,都会被程朱信徒驳斥为歪理邪说,扼杀在摇篮之中,以此稳固程朱的正统地位。

  书院这一名词,在大明朝通常专指私学,和政府主办的官学完全不同。

  书院这种言论自由探讨学术的地方,自然是不被朝廷认可且接受的。

  毕竟封建制度下的私学,对统治阶级而言是一种多余的存在,且很可能在传播一些对统治阶级非常不利的思想。

  不过这样一来,程朱一家独大,那可真不是什么好事啊!

  “老吕头,本王准备建几所书院,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吕震:“???”

  啥?

  建书院?

  你疯了吧?

  你丫这是闲的没事,吃饱了撑得吗?

  朝廷好不容易打压了那些书院,全都改建成了官学社学,顺利将程朱之学定为官方主流,稳固了大明朝的统治。

  你这位汉王爷倒好,脑门一抽大腿一拍,准备建几所书院,这不是自己刨大明朝的根基吗?

  咋滴你想闲的没事,想刷刷存在感啊?

  吕震脸一黑,正色提醒道:“汉王殿下,程朱乃是高皇帝钦定的官方学说,其他一切皆是伪学,您身为监国汉王爷,可不能任着性子胡来……”

  老吕头有些怕了,毕竟他也是程朱文人,而且还是礼部尚书,统管天下学政。

  一旦真放任这汉王爷胡来,搅乱了原本天下大好的士子求学之路,只怕等到皇上回京,不但会扒了他汉王的皮,还会顺手扒了他这个礼部尚书的皮!

  朱高煦闻言翻了个白眼,也没作过多解释。

  毕竟现在这个时间段,可是程朱正值巅峰鼎盛的时候,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其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其地位也可以说是牢不可破!

  自己不过是试探性地想建几所书院,这吕震都快翻脸了,要是自己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弘扬新学,那这些程朱文人还不得喷死自己?

  想着,朱高煦暗自叹了口气。

  这事儿得办,但不能着急,得一步一步来。

  等到一切准备充足了,再将那程朱拉下神坛!

  官方主流学说?

  那又如何?

  老子就是要搞你这种庞然大物!

  眼瞅着汉王爷默不作声,吕震顿时心中松了口气,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吏部尚书蹇义与礼部尚书吕震,此刻汇报的就是春闱大考的准备情况。

  朱高煦静静地听完后,点头嘱咐道:“这是朝廷的抡才大典,二位还请多加重视。”

  蹇义与吕震自然明白春闱的重要性,不敢有任何马虎懈怠。

  处理完了一堆折子,却又听见兵部官员在沙盘前面大声争吵议论。

  眼见此景 朱高煦不由感到好奇,悄无声息地上前静静观看。

  “皇上应是出居庸关,至宣府一带出塞!”

  “马哈木的瓦剌军在胪朐河,王师行军都要数个月之久……”

  唔,原来他们在推演着北伐大军的行军路线,以及马哈木的布防局势。

  “汉王殿下,你觉得马哈木会往何处逃遁?”

  金忠突然开口发难,将朱高煦卷入了战场。

首节 上一节 101/7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