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111节

  因为,大皇子有一个好儿子,皇上宠爱器重的好圣孙,朱瞻基!

  好圣孙,可旺大明三代!

  即便大皇子朱高炽已经入主东宫,成为大明太子,受封汉王的朱高煦却还未放弃。

  金忠打量着眼前的汉王爷,眉头一皱,没有率先开口。

  此子心怀叵测,仗着皇上对他的偏爱,多次动用下三滥的手段与伎俩,在皇上面前构陷太子爷,导致太子爷多次遭受无妄之灾,被皇上怒骂痛骂,太子党官员也因此受到牵连。

  太子爷与皇上,本就不和睦的父子二人,因为汉王朱高煦的构陷,关系更是紧张无比。

  直到现在,太子府属官还在诏狱里面,杨士奇、解缙、杨溥这三位忠良直臣至今身陷囹圄!

  这一切,都是因为眼前这个罪魁祸首。

  但是此子自从受伤后,脾气秉性一改往日,甚至多次主动请求前去云南就藩。

  金忠扪心自问,他已经有些看不透这位汉王爷了。

  以前的汉王殿下,嚣张跋扈,恣意妄为,祸乱朝纲。

  但是现在的汉王朱高煦,似乎失去了夺嫡的心思,甚至还提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国策。

  想着,金忠暗自叹了口气。

  他今日主动面见汉王爷,就是存了一份试探的心思。

  金忠想要知道,汉王还是不是那个汉王,他做这一切究竟有什么目的!

  汉王是真心不愿夺嫡,还是故意伪装出这副模样?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第十六计,以退为进?

  金忠眯着眼睛打量着朱高煦,随后率先开了口。

  “汉王殿下,请恕臣无法行礼了。”

  朱高煦自然听出了这老货语气里的冷淡,不过转念一想原主的所作所为,他也就释然了。

  太子党的核心骨干人物,会给你汉王爷好脸色才怪!

  “行了老金头,本王早就让你回家休养,结果你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

  听了这话,金忠一阵气闷。

  他是兵部尚书,如今皇上御驾亲征北伐瓦剌,他怎么可能安得下心在家休养?

  “汉王殿下,皇上已经出征了,老夫这个做臣子的,又怎么能闲的下来……”

  “没有什么闲不下来的,兵部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了,你安心静养就可以了,什么时候养好病了,再回去处理兵部政务!”

  朱高煦大手一挥,相当霸气地开了金口。

  “朝廷里的贤臣干吏不少,少了你老金头一个,地球又不是不能转了,你何必如此为难自己……”

  此话一出,金忠脸色微变。

  啥意思?

  “地球”是啥意思?

  汉王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想趁机赶走自己,安插汉王党执掌兵部吗?

  “敢问汉王殿下,您口中的‘贤臣干吏’又是何人?”

  朱高煦没想到他会这样追问,一时间有些愣神。

  兵部事务本就繁多,如今永乐帝又御驾亲征北伐瓦剌,麻烦事情那就更多了。

  结果金忠这个兵部尚书把自己累垮了,那该让何人去主持兵部事宜?

  这个人选,威望,资历,经验,三者缺一不可。

  想着,朱高煦也有些犯难,总不能什么事儿都让他这个汉王殿下亲力亲为吧?

  “老金头,你是兵部尚书,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金忠闻言一愣,满脸错愕惊容。

  他没想到,汉王爷竟然让自己举荐暂代兵部事务的贤才。

  眼下局势,对于汉王朱高煦而言,可是一个安插汉王党接掌兵部的大好机会啊!

  他竟然让自己举荐接替的人!

  汉王爷,你是不是吃错药了?

  这是你应该说的话吗?

第135章 老金头,我觉得你可以抢救一下!

  茫然。

  不解。

  金忠愣了。

  他本以为,汉王想趁机夺取兵部大权。

  如今他朱高煦监国理政,自己又突然病倒,汉王爷随便安插一个汉王党官员主持兵部事务,那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吗?

  金忠此次主动与他会面,也是为了此事。

  要知道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太祖高皇帝一怒之下“革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升六部为正二品衙门,尚书正二品!

  自从那以后,六部权柄大大增加,直接对皇帝负责!

  加之当今天子朱棣又是位马上天子,大明战事一直不断,兵部权势更是炙手可热!

  一旦兵部落入汉王朱高煦手中,那太子朱高炽的日子,将会愈发难过。

  一心“为君分忧”的金忠主动会见汉王爷,也是想趁着自己还有时间,替太子爷解决掉这个隐患。

  结果汉王朱高煦反倒好,竟然让自己举荐贤才接掌兵部!

  你可是野心勃勃的汉王爷啊!

  你现在怎么成了这副模样!

  你脑子有问题吧?

  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是这是个大好机会。

  金忠深吸了一口气,试探性地开口道:“汉王殿下觉得杨士奇如何?”

  朱高煦:“!!!”

  对啊!

  还有杨士奇啊!

  这老杨头上次替刘观等人求情,被朱老四扔进诏狱里面,现在都没有放出来!

  让杨士奇暂代兵部事务,那绝对是绰绰有余!

  杨士奇是什么人?

  赫赫有名的“西杨”,“三杨”之首!

  三杨正是杨荣、杨溥、杨士奇三人,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内阁重臣。

  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大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

  并且正是因为大人的卓越政绩,使得大明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了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他们因此被史家视为名臣。

  明代著名学者焦竑评价曰:“西杨(杨士奇)有相才,东杨(杨荣)有相业,南杨(杨溥)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要不是这三位贤相死的太早,朱瞻基那个混账儿子,只怕成不了“大明战神”,搞不出丧权辱国这种事情。

  现在杨士奇与杨溥还在大牢里蹲着,只剩下一个杨荣在内阁独立支撑。

  都是人才啊!

  这样可不行啊!

  那可是西杨与南杨,让他们继续蹲大牢,有点大材小用了。

  至于解缙这个明朝第一大才子,把他扔去编纂永乐大典,或者进国子监教书育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朱高煦正想着,只听得金忠缓缓道:“杨士奇心思缜密,以布衣之身入翰林,谈事有灼见,皇上对其人才华十分看重。”

  “加上杨士奇之前也在兵部任事,对兵部也是十分熟悉,所以老夫斗胆向汉王殿下举荐此人,暂代兵部事务!”

  毕竟在立嫡这个问题上,杨士奇一直都是力保太子朱高炽,与自己理念相合。

  此刻无辜入狱的三位贤才,杨士奇、解缙、杨溥三人,均是鼎力支持朱高炽的太子党。

  但是,解缙为人恃才傲物,高调张扬,多次上奏弹劾朱高煦,以致于被朱高煦怀恨在心,永乐九年就被捕下狱。

  而杨士奇却不一样,此子聪明太多,讳莫如深,不热不冷,没有人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二人这一比较,金忠自然更加欣赏杨士奇。

  至于杨溥此子,为人太过谨慎,有时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

  凡事过犹不及,太过谨慎就会失去临时决断的果敢与魄力。

  所以金忠在这三位太子党贤才里面,选择举荐杨士奇,试图让他官复原职,并暂代兵部事务。

  在他满怀期待地注视之下,朱高煦直接就点了点头。

  “行吧,等会儿本王就去诏狱里面,把杨士奇拎出来!”

  听了这话,金忠顿时大喜过望,有些难以置信地追问道:“汉王殿下说的可是真的?”

  朱高煦闻言很是无奈,苦笑着解释道:“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杨,都是经世奇才,只不过现在都还年轻,少了些许磨炼。”

  “让杨士奇去兵部,杨溥去礼部历练个几年,并且入内阁参预机务,老金头觉得如何?”

  金忠:“!!!”

  麻了!

  彻底麻了!

首节 上一节 111/7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