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153节
听到这话,顾佐脸色微变,当即表态道:“杨大人多虑了,刘观等人咎由自取,坏了我都察院清誉。”
“我都察院上上下下此刻都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正摩拳擦掌准备做一番功绩,挽回我都察院的脸面,自然不会做出这等蠢事!”
“呵呵。”杨士奇冷笑了两声,“老夫相信顾大人品行高洁,但是顾大人就可以保证,都察院里面不会再出现刘观这等害群之马?”
“汉王殿下,都察院权柄可以增加,但是相应地,也应对其增加限制,不然臣担心日后那都察院里,会再出现几个刘观……”
“杨士奇,你这匹夫……”顾佐怒了,直接开喷!
他都察院才得了莫大权柄,正准备干一番功绩,挽回都察院的清誉。
结果还没开始行动,杨士奇这匹夫就突然出言针对自己,这算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他杨士奇与黄淮一样,当真暗地里贪腐受贿,所以才会如此迫不及待地给都察院套上枷锁?
朱高煦笑盈盈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早已乐开了花。
好啊,这就开始掐起来了,不枉他玩了这么一手。
都察院这等监察机构,本应是洁身自好,肩负职责。
然而以往这都察院,同朝堂百官打成了一片,你好我好大家好,没事儿下朝后再组团去十里秦淮喝喝花酒,玩玩姑娘!
这样的监察机构,有存在的必要吗?
所以,汉王爷动手了,直接将都察院从文官集团中割裂了出去!
利益在前,一切都可舍弃!
别跟我说什么以前一起嫖过娼,放过你一马的蠢话!
至少从杨士奇与顾佐互掐就能看出,文官集团已经感受到了危机感,将整个都察院视为敌人了!
这样的都察院,才配称得上是监察机构!
朱高煦收敛笑意,佯怒道:“行了顾喷子,多大人了,不知道尊老吗?给本王闭嘴!”
顾佐正在怒喷杨士奇,听见这话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老老实实地闭上了嘴巴。
“哈……杨士奇说的也不无道理,如果科道言官贪腐定罪翻倍,如果有人刻意攀咬污蔑直接打入诏狱,都察院若是干出监守自盗诬陷攀咬这种事情,本王不介意再将你们清洗一遍。”
这话虽然说得声色俱厉,但顾佐却是丝毫没感到害怕。
因为他对自己挑选出的下属很是放心,绝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另外,都察院人数还是太少,定额两百人,六科隶属于都察院,交给你统一管辖不再独立,蹇义配合顾佐遴选贤才干吏,优先补充都察院缺额。”
听到这话,顾佐大喜过望,当即躬身领命。
杨士奇等人脸色难看至极,却是根本无可奈何。
正当此时,沉寂良久的太子爷突然发飙,怒喝道:“汉王,你如此行事,置孤于何地?”
朱高煦:“???”
你大爷!
你戏都不会演?
这他娘的也太假了吧?
“太子爷,如果你有意见,保留!”
“本王如今监国理政,你算什么东西?”
大胖胖:“!!!”
过了!
有些过了!
我不要面子的吗?
在场群臣:“!!!”
你娘咧!
嚣张跋扈!
猖狂如斯!
这汉王朱高煦,当真是狂得没边啊!
第184章 大过年的,给你们涨点工资吧!
太子爷这一开口,直接挨了顿批。
群臣看在眼里,惊在心里。
这汉王朱高煦,真是越来越猖狂跋扈了啊!
气焰之嚣张,甚至完全无视了君臣之别!
那可是太子爷啊!
那可是储君啊!
你一个王爷,一个臣子,竟敢当众呵斥储君!
想着,就连顾佐嘴巴都有些痒了。
“王爷,您这……”
“闭嘴,否则打入诏狱!”
朱高煦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后者立马就老实了。
这就是“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顾佐顾大喷子,在朝野上下可是出了名的愣。
年仅三十岁,就成了朝堂正二品大员,还是监国汉王爷的心腹,这顾佐顾礼卿那是出了名的愣头青!
然而汉王朱高煦,那也是出了名的横。
别说顾佐了,他连皇上都敢当众怒喷!
所以这顾佐在汉王爷面前,还真是不敢上纲上线,没事儿喷两句也就偃旗息鼓了。
“大明朝俸禄微薄,本王也是知道的,既然杨荣你提出来了,那就议一议。”
“今年朝廷也增收了不少银子,这大过年的,还是给你们涨点俸禄吧!”
此话一出,群臣动容,立刻兴奋了起来。
涨工资啊!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诸如杨士奇、杨荣等有志之士,如果不是因为俸禄实在微薄,家眷都快饿死,他们哪里会违背本心,去拿不该拿的好处!
现在汉王爷竟然要涨俸禄,群臣一听这话,立马就激动了起来,破天荒地一致通过了监国汉王爷的提议。
朱高煦见状也是哭笑不得,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
大明朝俸禄微薄,那是出了名的低,只能保证官员自己不被饿死。
而大明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九品之外还有未入流的小吏,这些人组成了帝国庞大的官吏队伍。
俸禄低是大明的第一大突出特点,与唐宋相比,大明朝的俸禄标准简直低得离谱。
唐代时一品高官月俸八千,另有职田,一品为六十顷,还有世俸钱,一品为二百万(二千贯)。
宋代的俸禄比唐代则更高,毕竟是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那些官员一个个吃得满嘴流油,肥头大耳。
而大明朝的正一品高官,月俸仅有八十七石,与唐宋相比较,简直连零头都不及。
以致于世人评价:“自古官俸制薄,未有若此者。”
官俸折色则是大明朝的第二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又减少了官员的收入待遇。
所谓官俸折色,就是米折物,主要是折成胡椒、苏木、绢布、棉布等,而且正是始于永乐朝。
朱高煦还未“觉醒”前,朝廷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朱老四还要挥师北伐。
万般无奈之下,太子爷与夏元吉只能是想方设法地筹措银两。
于是朝廷规定京官的俸禄三成给米,剩下七成则“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
胡椒、苏木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和染色物料,主要作为奢侈品在宫廷使用。
将这种奢侈品当作俸禄发放,且官方规定的折色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降低了官员的俸禄。
大明官员俸禄的发放,何时支付本色俸,何时支付折色俸,都是朝廷说了算,而从不考虑各级官吏的实际情况。
并且折色的比例也是朝廷一言堂,具体是发什么物品也是根据朝廷的现实需要发布。
至于第三大特点,那就是拖欠工资了。
朝廷穷啊,拖欠点俸禄,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一想到这些,朱高煦就觉得有些闹心。
要不是他突然觉醒了,大胖胖这个瓜娃子,还不知道被钱粮折腾成什么样子。
“行了行了,老夏头,先说说这俸禄是怎么个发放流程?”
夏元吉点了点头,悠哉悠哉地开口道:“汉王殿下,户部如今只针对京官发放俸禄,有什么就发什么,本色折色混合发放,毕竟如果单独发放粮食或者银两,其他物资堆积在国库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不过也正是这折色才让低阶官员苦不堪言,往往领回俸禄还要奔波于街市售卖所发放的物资,换得钱粮才能支应家用,所以他们的怨言很大……”
废话,能不有怨言吗?
本来就发的少,你还想方设法地变相克扣,最后甚至还拖欠工资……
难怪人家常说,大明朝的官儿,狗都不做!
“至于地方官,都是自行截留赋税,这也是高皇帝的祖制。”
“高皇帝觉得先把税收收上来再调拨下去,这一来一回间就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耗,所以高皇帝特旨地方计算出各地全年支出,夏秋两税之后,截留下地方所需赋税,剩余赋税解往国库……”
自从新盐法的巨额盐税进账,户部尚书夏元吉现在是腰板也直了,腿也不疼了,跟谁说话嗓门儿都大了。
朱高煦被他喷了一脸口水,气得差点给这老货一个大逼斗。
“行了行了,本王明白了,你快闭嘴巴你!”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