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50节

  他倒是真想听听,本朝那些个贪官污吏,是如何巧立名目的!

  然而朱高煦只是笑了笑,吐出了四个字:“为民请命!”

  朱棣:“???”

  啥?

  为民请命?

  这怎么就成了官员贪腐的手段?

  从古至今为人民所敬仰的贤才干吏,大多都是能在紧要关头为民请命者。

  在百姓心中,一个官员,只有心中装着百姓,时时为民请命,才真正配得上清官的名声,才是百姓心中的好官,为朝野称道。

  朱棣顿时来了兴趣,“老二,你别卖关子了,详细说说。”

  “方法很简单,地方官员在收完当年的税赋之后并不急着上缴给朝廷,当朝廷催收的时候,地方官员们就以受灾了、民生艰难等等理由向朝廷申请赋税减免。”

  “如此一来,他们不但可以为自己博取一个‘为民请命’的美名,而且一旦朝廷同意了减免,那么减免的部分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落入自己的口袋。”

  “甚至于运气好的时候,朝廷不但会免了赋税还会发放钱粮赈济,既然自己这些地方父母官为百姓们争取来了赈济,那么地方父母官们和百姓一起分一分赈济金,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听了这话,朱棣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怒斥道:“混账!”

  地方官员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欺君瞒上,哄骗朝廷,把朝廷与百姓当做傻子戏弄,自己却在中间赚了个盆满钵满!

  百姓如实上缴赋税,肩上的担子没有松掉半分。

  朝廷的税收却是减少,甚至还要补贴所谓灾情!

  这些银钱最终全都落入了那些贪官污吏的口袋,让他们吃了个满嘴流油,甚至还博得了一个“为民请命”的美名!

  朱棣一向自诩英明神武,爱民如子,但朱高煦这话却无异于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朱高煦却是丝毫不惯着他,自顾自地开口道:“因河南山东大旱,儿子就想起了官员们常用的这种手段,于是就想到了都察院这群狗东西。”

  “太祖爷当年为了惩治腐败,将御史台改组为‘都察院’,大幅度扩编了御史队伍,并赋予了他们不受官品限制核查并弹劾天下官员的莫大权力。”

  “但是爹你不妨想一想,天下的官吏由御史们核查监督,御史们又由谁来核查呢?您即位称帝后成天忙着打仗,老大又忙着给您擦屁股,谁有这个时间与精力去监督御史?”

  朱棣一怔,随即笑骂道:“你这混账,什么叫‘擦屁股’?目无君上!”

  朱高煦缩了缩脖子,叹气道:“那么对贪官污吏而言,问题就简单多了,把御史们也拉下水就行了。”

  “下了水的御史们,很快也不再满足于被动的等待官员们来收买行贿了,而是主动出击利用手中的权力直接向官员们索贿,因为无人可以监察他们,所以他们无所顾忌。”

  “归根结底,问题根源还是出现在监察体系上,爹您可以借此机会堵上太祖爷留下的漏洞,给这些御史们套上一层枷锁,这样他们就会老实了。”

  朱棣抬了抬眉毛,眉头皱得更紧了。

  想要肃清永乐朝的贪腐之风,都察院这风纪之司是关键所在。

  “老二啊,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朱高煦傻眼,没有想到这坑儿贼想要榨干自己。

  问题给你指出来了,银子也给你搞到手了,怎么解决问题还要我出马吗?

  朱棣见他那怏怏不乐的模样,顿时瞪大眼睛怒视道:“快说,不然发配高墙!”

  得了,这坑儿贼!

  “第一,先任命一位刚正不阿的忠良直臣出任都御史,所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都察院演变成这个样子,刘观吴中二人是罪魁祸首。”

  “爹你可以考虑一下江西按察副使顾佐,此人刚直不挠,吏民敬畏而服从,把他比作大明包拯,由他出任都御史,都察院才不会再起贪腐之风。”

  顾佐!

  大明包拯!

  朱棣点了点头,这个顾佐他还是有印象的,就是一头脾气臭的倔驴,只要违背律令,逮谁喷谁。

  不过眼下这种情况,将都察院交给他,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都察院百废待兴,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敢作敢为的新任都御史。

  “第二,就是给监察御史套上一层枷锁,比如推行一个推荐人制度,都察院选拔御史,需要由推荐人将候选人的名单、履历等上报吏部审核,一旦该御史日后出了问题,推荐人和审核人也要一并问罪。”

  朱棣顿时眼睛一亮,扯着胡须连连点头。

  “第三,等到顾佐搭好了都察院班子,朝廷就可以大力反腐倡廉了,重启一些洪武朝针对贪腐的严苛刑罚予以震慑,再制定一些连坐刑律,比如官员贪腐认罪后如果家财不足以填坑,直接贬他子女世世代代为奴为婢,直到偿完为止!”

  朱棣:“!!!”

  嘶……

  这个老二,手段很阴毒啊!

第60章 巨头挨骂!新任都御史顾佐!

  乾清宫,御书房。

  金忠、蹇义等六部重臣全都在此,以及黄淮、胡俨、金幼孜等内阁大臣。

  只不过这些巨头全都是神情凝重,脸色有些难看。

  今日发生的事情,他们已经知晓。

  汉王朱高煦察觉到左都御史刘观贪腐,当机立断率锦衣卫将其捉拿,而后从其府中搜出金银财宝无数,更是牵扯出了一大批贪污受贿大多监察御史。

  整个都察院,连同左右都御史在内,涉案官员多达四十余人,堪称永乐朝第一大案。

  皇上暴怒之下,下令锦衣卫彻查此案,并将多次阻扰的杨士奇打入诏狱!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他们这些太子党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皇上设立内阁,同直者共七人,皆参掌机密、以备顾问,并且兼职太子府属官,为太子讲解儒经。

  解缙、胡广、黄淮、胡俨、金幼孜、杨士奇、杨荣,七人中解缙因为汉王朱高煦污蔑构陷,至今身陷囹圄饱受牢狱之苦。

  如今汉王监国第一天便再次发难,当众捅出都察院刘观等人的贪腐大案,杨士奇无辜下狱,太子因此受到责罚,闭门思过的时间再次增加了三个月。

  这对于他们这些太子党而言,根本就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奈何刘观贪腐为真,且贪腐数目惊人,贪腐行径更是丧心病狂,而且还是发生在太子监国期间。

  即便金忠等人心有不甘,有心替杨士奇与太子爷求情,也是丝毫不敢出声。

  这一次,道理与大义,都在汉王那边,他们根本就没有反驳的理由。

  朱棣冷冷地扫了这些重臣一眼,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

  他将国政交由太子爷处理,并简拔了这些贤臣干吏辅佐,结果却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

  最令朱棣愤怒的是,太子与这些贤才干吏,竟然对刘观等人的贪腐行径毫无察觉!

  如果不是汉王果断出手,直接抓人抄家,那刘观这些蛀虫,只怕还会靠着手中大权作威作福,祸国殃民!

  “呵,今儿发生的事情,诸位爱卿都知道了吧?”

  “可有什么想说的吗?畅所欲言嘛!”

  金忠等人听了,尽皆不发一语,默默地垂下了头。

  说到底,他们有错在先,致使小人秉政祸国殃民,这是怎么都开脱不了的罪名。

  “嗯?怎么都不说话了?你们平日里不是鼓吹盛世,粉饰太平,侈人视听吗?现在怎么不叫唤了?”

  “刘观吴中等人如此猖獗,难道你们就没有半点察觉?是没有察觉?还是不敢说?!”

  朱高煦在旁老老实实地坐着,瞧见永乐大帝怒喷一众名臣,觉得有意思极了。

  眼前这些巨头大佬,随便挑出来一个,可都是青史留名的一代名臣啊!

  内阁三杨,尚书蹇夏,还有功在辅导的黄淮,久于国学的胡俨,劳著扈从的胡广、金幼孜……他们大多历经四朝,辅佐朱棣开创了永乐盛世,又承前启后,帮助仁宣二宗打造了仁宣之治,使得大明国力攀升到了顶峰。

  可也是这些巨头大佬,此刻在朱棣面前被骂得跟孙子一样,低着脑袋不敢还嘴。

  这种感官上的巨大反差,令朱高煦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

  直到朱棣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汉王爷这才悚然一惊,老老实实地垂下了脑袋。

  “都察院此案,你们就不要管了,所有涉案人员,朕一定会严厉惩处!”

  “蹇义,吏部准备新任御史名单,年龄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过于年轻者缺乏办事经验,年龄过大则没有朝气,著为令!”

  “并且施行御史荐举制度,都察院选拔御史,需要由推荐人将候选人的名单、履历等上报吏部审核,一旦该御史日后出了问题,推荐人和审核人也要一并问罪,著为令!”

  蹇义连连点头,他清楚这是皇帝开始对都察院进行限制。

  毕竟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再采用旧制不对都察院进行掣肘,那新任御史们只怕还会走上刘观等人的老路!

  金忠等巨头听了,也是没有吭声,默许了这个方案。

  朱棣一向雷厉风行,已经找到了问题根源,那他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另外,朕有意任命顾佐为新任都御史,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顾佐?

  顾礼卿?

  听到这个名字,蹇义顿时脸色微变。

  “皇上,顾礼卿虽然为官刚正,颇有贤名,但是他才三十岁,未免太年轻了些吧?”

  朱棣:“???”

  啥?

  才三十岁?

  这么年轻的吗?

  朱棣傻眼,面带狐疑地看向朱高煦。

  都察院可是大明最高监察机关,都御史与六部尚书并称为七卿,地位崇高,权柄滔天!

  这顾佐如此年轻,超擢他为都御史,将这个重任交给他,会不会有些草率?

  朱高煦倒是不以为意,笑道:“老蹇头,都御史的职责是什么?”

  蹇义闻言有些尴尬,表示我与你汉王不熟,不要叫的这么亲热。

  “都御史,职责专属纠察、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是天子耳目风纪的部门。”

首节 上一节 50/7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