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518节

  怎么,这就坐不住了?

  你爹刚刚才死了不久,你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执掌大权了?

  从表面上看,此人是为了太孙朱瞻基着想,确立朱瞻基的储君正统身份。

  然而实际上他却是公然构陷了太孙朱瞻基,偏偏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提出让太孙监国理政,分明就是想把他朱瞻基架在火上烤!

  其实朱瞻基身为当朝太孙,除太子以外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大明王朝的储君,当太子薨逝之后,原本就应该由他监国理政,辅佐皇帝陛下处理国事。

  然而即便事实就是如此,可是现在却万万不能提,除非皇帝陛下主动开了口,让他朱瞻基监国辅政!

  这一旦开了口,他朱瞻基就会落得个贪慕权势、无情无义的骂名!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当这名官员堂而皇之地高喊请求太孙辅政后,整个殿宇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当中,所有官员的目光全都聚焦到了太孙朱瞻基身上。

  这些目光,带着质疑,带着愤怒,带着不解。

  哪怕你是当朝太孙,也确实该你监国辅政,可你爹太子爷才刚走了不久啊,你就不能多等一段时间吗?

  就算是人走茶凉,也不至于这么快吧?

  更何况走的这位太子爷,可是你朱瞻基的亲爹啊!

  就连龙椅上的朱棣也是脸色一沉,目光不善地扫了过来。

  感受着这一道道的恶意目光,朱瞻基顿时觉得心头一寒。

  他很清楚自己现在必须做些什么,否则就真的会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一想到这儿,朱瞻基立马转身,指着那官员怒斥道。

  “混账!”

  “你是何人?”

  “太子殿下刚刚逝世,你就跳将出来鼓动怂恿,这是安得什么居心?”

  那官员见此情形,满脸惊慌失措,急忙跪倒在地上叩头请罪。

  “陛下,臣一时糊涂胡言乱语,还请陛下恕罪!”

  “臣不过是感念陛下恩德,思及陛下已有月余没有上朝理政,按照朝廷制度该由储君监国辅政,而太孙殿下贵为当朝储君,本就有此资格,所以才会……”

  官员一通着急忙慌地解释,却无异于把事情越描越黑。

  朱棣一张老脸阴沉如水,锐利目光来回逡巡,不断在太孙与汉王之间扫来扫去。

  起初他看到朱瞻基满脸错愕,还以为这是老二那个混账的诡计,故意把太孙架到火上面烤。

  然而此人却是直接点出了朱瞻基的储君身份,一门心思地想要帮朱瞻基正名,这就让朱棣很是疑惑了。

  难不成这不是老二那个逆子的诡计,而是太孙的苦肉计?

  要知道“唯名与器不可假人”,不管做什么,都必须师出有名。

  尤其是大义之名,这对太孙与汉王都极其重要,毕竟他们二人都要坐上这张龙椅!

  偏偏此人言语之中满是大义,点出朱瞻基是储君,按照制度该由他监国辅政,很明显是在替朱瞻基张目。

  呵,这倒是有意思了啊!

  朱棣扫了一眼脸色阴沉的朱瞻基,又看向面无表情的朱高煦,一时之间还真看不透这是何人的手笔。

  朱高煦见火候差不多了,也不再沉默,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朱瞻基。

  “太孙,你还真是好手段啊!”

  “本王请求朝廷推行一条鞭法,你反对也就罢了,还想监国辅政?”

  “怎么,这是真把朝廷当成你朱瞻基的一言堂了?你是不是想执掌大权后彻底废了一条鞭法?”

  泼脏水这种事情,小孩子都会做。

  朱高煦很清楚,太孙和他的太孙党绝对会反对一条鞭法。

  因为这一条鞭法哪怕是利国利民的仁政善举,却是他汉王朱高煦提出来的,所以太孙和太孙党会极力反对。

  偏偏他们都快忘了,真正想要推行一条鞭法的人,不只是他汉王朱高煦,还有天子朱棣!

  朱棣想要成为千古一帝,就必须得有文治武功,得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所以朱瞻基和他的太孙党羽,为了反对而反对,浑然不顾一条鞭法对大明朝廷的利处益处,这从一开始就错了。

  现在朱高煦要做的很简单,把朱瞻基和他的太孙党羽推到一条鞭法的对立面。

  他们反对的越凶,朱棣就会对朱瞻基越失望,直至最后彻底下定决心,废了太孙,更易储君!

  朱瞻基张了张口想要争辩,然而朱高煦却并不给他这个机会。

  “其他的暂且不提,本王就问尔等一件事情!”

  “一条鞭法,是否于国有利于民有益?”

  汉王爷环顾左右,直视朱瞻基与太孙党众人,霸气侧漏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朱瞻基与杨溥等人无言以对,唯有沉默着不再开口。

  他们同样都是聪明人,当朱高煦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自己等人已经输了。

  因为这个天杀的汉王爷,根本没有给他们回答的机会!

  怎么回答?

  人夏元吉都认可了一条鞭法!

  这个时候将其否定,那就不只是党同伐异那么简单了,那是跟朝廷对着干,对皇帝对着干!

  思量再三后,杨溥还是有些不死心,硬着头皮开了口。

  “汉王殿下,我等从未否定过一条鞭法,但以大明如今的国情,并不适合在这个时候推行下去。”

  “想必皇上与诸君也都见到了,民间对一条鞭法的抵触声声音极大,如果都采取汉王在江南的暴力方式推行下去,只怕会天下大乱啊!”

  不得不承认,杨溥极其聪明,思路转换得很快。

  他代表太孙党表明了态度,一条鞭法的确利国利民,但是现在不适合推行。

  至于何时推行,那等到以后再说,这就对上了朱瞻基前面使用的拖字诀。

  只要在这个夺嫡争位的节骨眼上,不让汉王凭借一条鞭法立下大功,一条鞭法以后什么时候推行都可以,甚至交给太孙殿下主持推行这才是最完美的结果!

  “为什么不适合?”

  朱高煦笑了。

  “如今岭北已定,倭寇已平,大明并无外患,正是全力改革推行新法的大好时机!”

  “杨学士说我大明国情现在不适合,那本王倒是想要问问,以杨学士看什么时候才适合?”

  杨溥闻言一愣,一时间有些语塞。

  他没有想到汉王竟然如此难缠,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

  太孙党羽面面相觑,尽皆选择了沉默。

  见此情形,始终沉默的朱棣轻轻叹了口气。

  今日这一场汉王与太孙的交锋,毫无疑问太孙完败,连像样的反抗都没有,被汉王压制得死死的!

  纵然有杨溥从旁辅佐,但太孙还是斗不过汉王啊!

  “并无外患?”

  “汉王殿下可是忘了,西南战事尚未平定!”

  “正是因为汉王殿下的策略,西南战事距今已有整整三年之久,朝廷为此损耗了海量的钱粮,这才会陷入缺粮的困境!”

第587章 西南战事!太孙党的反击!

  正当众人沉默的时候,戴纶却是再次开口,将矛头对准了朱高煦。

  这位真正品秩不过从七品的礼科给事中,竟然在此刻表现出了强大的胆魄与韧性,多次直面权势滔天的汉王朱高煦,甚至是当面对他进行驳斥!

  因为戴纶提供的这个新思路,朱瞻基与杨溥顿时就豁然开朗。

  戴纶口中的西南战事,其实就是中南半岛上的战事,由大明朝廷掀起,或者说由他汉王朱高煦一手造成!

  当年太子养病,皇上命汉王监国理政。

  这位野心勃勃的汉王爷,直接制定出了“诸王外放”的宗藩新制。

  在六部尚书与太子爷的鼎力支持下,“诸王外放”这一宗藩新制起初推行得很是顺利,而且深受民间百姓的好评支持。

  毕竟老朱家的天潢贵胄、宗亲藩王不能参与任何军政事务,只能在封地里一门心思地搜刮民脂民膏,以保证自己锦衣玉食的优渥生活,这就导致藩王封地内的百姓深受其害,巴不得这些宗室藩王一个个死了才好。

  因为“诸王外放”这个宗藩新制,各地州府的所有藩王全都被强制迁徙至海外域外,他们先前侵占的庄园田地,也都被汉王借助大明钱庄返还给了百姓,所以一时间可谓是深得民心。

  再加上东海五国与南洋七国捷报连连,不过两三年时间,大明就掌控了整个东海与南洋,疆域范围整整扩大了一倍不止,乃是不容争辩的开疆拓土之功绩!

  汉王朱高煦也正是凭借这宗藩新制的天大功绩,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大肆收拢了天下民心。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西南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前往征战中南半岛的大明王师非但不能势如破竹,反倒是深陷其中,多次伸手向朝廷要钱要粮,与之相反却并没有取得什么有效战果。

  除了邻近云贵等地的地方土司和各地宣慰司主动归附外,大明王师遭遇了当地土著难以想象的顽强抵抗!

  加之西南等地气候环境与中原完全不同,山林密布,毒虫横行,瘴气肆虐……

  这种种原因结合之下,由代王朱桂等六王率领的各路大军,可谓是死伤惨重,哪怕是新城侯张辅与西平侯沐晟两位名将坐镇指挥,西南战事也迟迟难以结束,收效甚微!

  而这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全都是他汉王朱高煦一手导致!

  想明白了这一点,杨溥当即转变了口风,借助此事向朱高煦发难。

  “汉王殿下,自从王师掀起西南战事至今,朝廷投入了海量的钱粮辎重,却至今不见什么成效。”

  “反倒是现在让朝廷陷入了粮食困境,每年都要向西南战事投入海量钱粮,极大地增加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并且还看不到任何成效!”

  “下官到是想问问汉王殿下,西南战事何时才能够结束?朝廷还需要向里面投入多少钱粮?我大明又为何非要打这场仗不可?”

  杨溥思路很是清晰,经过戴纶的提醒,他已经想到了反击朱高煦的方法!

  不等朱高煦开口,杨溥便直接跪地高声道。

首节 上一节 518/7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