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610节

第700章 突兀的离别!重建北疆防线!

  提亲一事十分顺利。

  毕竟张二虎如此已经今非昔比。

  以往这小子就是个穷酸破军户,还是个逃兵,刘里长自然看不起他。

  可是现在张二虎不但成为了新军战士,每月都有月饷俸禄可拿,而且还深受器重前途大好,刘里长人老成精哪里还会拒绝这样的金龟婿。

  更何况这可是当朝太子爷提亲,莫说刘里长不敢拒绝,他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啊!

  张二虎能够进入太子爷的法眼,日后封侯拜将那肯定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刘里长几乎是满脸堆笑地满口答应,甚至迫不及待地筹备了婚礼,邀请朱高煦这位太子殿下主持。

  太子爷亲自给他女儿主持婚礼,那他老刘家也不是跟着沾光了嘛,以后谁还敢招惹他们?

  朱高煦一眼就看出了刘里长的小算盘,所以果断拒绝了。

  提亲结束之后,他就带着聂兴与郭登赶往大宁。

  路上闲着无聊,聂兴突然开口笑道:“张二虎那小子,真是好福气啊!”

  “那可不是!”郭登也开口搭腔。

  朱高煦闻言满脸懵逼,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咳咳,那刘里长之女生得虎背熊腰,身宽体胖的,你们都好这口?”

  “太子爷,这您就不懂了。”聂兴咧嘴笑道:“屁股大的女人好生养,而且干活还是一把好手,所以在民间很是受欢迎。”

  “反倒是那些腰肢纤细柔弱可人的女子,一般老百姓还真看不上。”

  原来还有这么个道理。

  朱高煦有些哭笑不得,随即话锋一转。

  “聂兴妻妾成群,享尽了齐人之福。”

  “郭登,你小子也老大不小了,何时找一个良配啊?”

  听到这话,郭登有些傻眼,脸色瞬间涨红。

  “那个……这个……”

  “什么这个那个的,赶紧娶个媳妇儿生个大胖小子!”

  朱高煦立马出言催促道,脑海中浮现出了一道人影。

  那是郭兰,当年为了替他挡刀惨死于蛮夷手中。

  年纪轻轻人就没了,连媳妇儿都还没娶。

  郭登是郭兰兄弟过继给郭兰的儿子,传承郭兰这一脉的香火。

  “太子爷,我想先立业!”郭登突然开口。

  朱高煦听到这话,深深地看了郭登一眼。

  这小子自从被过继给了郭兰,朱高煦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亲自培养。

  现在看起来,这小子是翅膀硬了,想要上阵杀敌了啊!

  朱高煦有些怅然,不过也没有拒绝。

  毕竟郭登乃是史书上大明中期的少有名将,南征北战撑起了一片天。

  现在他也二十好几了,继续留在自己身边,做个护卫亲随也的确不是那么回事。

  “那你想好了,去哪里没有?”

  朱高煦看着郭登,给了他一个自己做主的机会。

  郭登跪地沉思了良久,这才硬着头皮开了口。

  “太子爷,我想去辽东!”

  辽东!

  还在打仗!

  朱高煦点了点头。

  “你想要建功立业,辽东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女真一族打了这么久,也差不多元气大伤,朝廷可以准备收尾了。”

  “既然如此,那你就去辽东吧,拿着孤的东宫腰牌,去辽东找杨荣,他自会给你安排妥当。”

  朱高煦扔出一块腰牌,郭登接过之后,已经是眼含热泪。

  “太子爷,我……”

  “行了,迟早都会有这么一天!”

  朱高煦笑着安抚道:“记住你是武定侯郭英之后,大明英烈郭兰的儿子,不要辜负你父祖的荣誉,现在就去辽东吧!”

  离别来得很是突兀,可朱高煦已经习惯了。

  郭登跪倒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向朱高煦叩头,然后带着几名亲卫直奔辽东。

  等他走后,聂兴策马上前。

  “这小子也长大了啊!”

  “要是小兰兰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朱高煦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他更怀念郭兰这小子,可惜故人已逝。

  郭登的突然离去,也让朱高煦没了兴致。

  一路无言,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大宁。

  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乃是北疆巨镇。

  朝廷改革军制之后,拜宁阳侯陈懋为西北战区总司令,西北战区治所就在大宁。

  陈懋早就得知了太子爷驾临的消息,早早地率领众将在大宁城外等候。

  一见到来人,陈懋顿时露出了笑容。

  “末将陈懋,参见太子爷!”

  众将也随之纷纷跪地行礼。

  朱高煦见状点了点头,下马将陈懋给扶了起来。

  “孤此次出巡,主要是前来巡视边防。”

  “大宁更是重中之重,如今恢复得如何了?”

  大宁本是北疆巨镇,东面为努鲁虎儿山,西辽河南源老哈河从南面流过。大宁北控辽河上游,东控大凌河流域,西与宣府相连,南靠燕山长城,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在洪武年间,朝廷大力开发大宁地区,分别建立了南达北京,西达宣府,东至广宁的驿站系统,把北部边疆连为一个整体。

  这是太祖高皇帝北部边疆长治久安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其核心就是要把北部防线推进到沙漠的南缘,从而把长城到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甚至为了加强这道防线,太祖朱元璋又分封了多位塞王,驻守各军事要地,统军戍边,其中宁王朱权分封于大宁,与东部广宁的辽王、西部宣府的谷王遥相呼应。

  可朱老四在靖难之役中,北上大宁裹胁宁王朱权并大宁各卫南迁,辽河上游为之一空,大宁卫也因此名存实亡,等到朱棣即位称帝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迟迟不肯恢复大宁都司,反倒是改封宁王于南昌,重置大宁都司于保定,相当于变相地将大宁卫内迁。

  然而如此一来,太祖高皇帝留下的北疆防线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缺口!

  以致于大量蒙古部落打不赢朝廷王师,就疯狂涌入了辽东地区,致使辽东局势日渐糜烂,压力倍增。

  大宁都司本就是辽东都司的西北防线,先前大宁都司内迁,辽东地区就失去了这个屏障。

  朱高煦推行军制改革,立马就补足了这个隐患,直接将西北战区治所定在了大宁。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大宁也渐渐恢复了巨镇气象。

  “太子爷放心,大宁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陈懋拍着胸脯做出了保证。

  朱高煦点了点头。

  大宁位置关键,不容有失。

  毕竟不能真的让“天子守国门”吧?

第701章 北虏之患!西北土豆战区!

  大宁总兵府。

  朱高煦与一众将领各自落座。

  “孤此次出巡,一为整饬边防,二则是重建北疆防线。”

  迎着诸将的目光,朱高煦直接道明了来意。

  大明立国初期,蒙古人退据漠北。

  对此,太祖高皇帝先后北征六次,欲一举歼灭北元政权,但始终没有能如愿,使蒙古臣服。

  在通过战争征服不了蒙古的情况下,大明不得不由进攻策略转为全面防御布置,从洪武到永乐年间,修筑起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的“明长城”。

  除此之外,朝廷还沿长城,先后设置辽东、大同、宣府、榆林、蓟州、太原、宁夏、甘肃、固原九个重镇,合称“九边”,这也是大明九边重镇的来源。

  太祖高皇帝还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三个军事重镇,合称“西北三卫”。

  各边镇卫所驻扎重兵,而太祖朱元璋又分封诸王,让九个儿子亲自坐镇九边,号称九大"塞王”。

  太祖朱元璋将军权托付诸子,命令皇子出镇九边,这样就形成了洪武时期“塞王守边”的情形。

  九边塞王沿长城线立国,从东到西,从内到外连成一气,有效抵御了蒙古人的窥伺。

  然而太祖朱元璋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等他驾鹤西去之后,燕王朱棣会起兵靖难,以武力夺取了皇位。

  而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老四即位后采用削藩政策,相继削废一些亲王为庶人,并削夺诸王护卫,另将一些亲王迁往内陆居住。

  如此一来,朝廷虽然完全削夺了诸王的兵权,实现了削藩的目的,但是由此产生了北部边防空虚的问题,使得明成祖只能迁都北京守边。

首节 上一节 610/7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