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681节

  “仁义道德能吃饱饭吗?”

  “……不能!”

  “那不就行了!”

第785章 战争的意义!从来不会亏钱!

  仁义道德能吃饱饭吗?

  确实不能。

  不管是洪武年间,还是永乐初年,朝廷都秉持“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以彰显大明王朝身为“天朝上国”的仁义与威严。

  可是这有什么卵用?

  大明王朝对但凡来朝供奉的国家都认为是自己的藩属国,只要他们对明朝进行朝贡,大明王朝就会回赐以丰厚的报酬,这就是“厚往”。

  而“薄来”,就是每个来朝贡大明的藩属国只需要简单的贡品就能获得丰厚的赏赐。

  因为大明王朝在乎的本来就不是贡品多少和贵重程度,在乎的是来朝的数量和规模,而这些只需要薄礼就可以得到丰厚赏赐的藩属国,自然都愿意来捡这个便宜。

  所以,基于这个“厚往薄来”的政策,可以知道在近一百五十个朝贡明朝的藩属国家之中肯定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大明王朝丰富的赏赐而来,至于所谓的忠诚与否简直就是个笑话。

  但是这种入不敷出的朝贡方式,最后却是将苦难降临在了百姓身上。

  长时间保持着“厚往薄来”的交流模式,大明王朝的国库变得空虚,经济紧张,想要充实国库并且继续保持这种“厚往薄来”的关系就必须要增加赋税,最终只会平摊到底层老百姓头上。

  为了彰显大明王朝的仁义与威严,为了维持住大明王朝身为天朝上国的威严,从洪武年间到永乐年间,大明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不知道挥霍出去了多少钱粮,偏偏还为此甘之如饴!

  可朝廷中这么多优秀的官员,历代君王中也不乏贤明的,为何不对此提出异议呢?

  因为这是必要的政策,也是符合儒学理念的政策。

  再说了,真赏赐给藩属国的钱财,也不需要从皇室、官员口袋里面出,谁又会在意呢?

  朱瞻基以往是皇太孙,他爹朱高炽乃是皇太子。

  因为此事,朱高炽不知道与朱棣争论过多少次,然而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尤其是当年那场万国大会,大明给予了一众海外来使崇高的礼遇,吃好的喝好的,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都快把人家当成爷爷供着养着了。

  也就是朱高炽与夏元吉等人极力反对,请求皇帝陛下赶紧把这些白吃白喝白拿的米虫蛀虫给赶走。

  这件事情,朱瞻基始终记忆犹新。

  仁义道德,是吃不饱肚子的。

  “大侄儿,你想做一位真正的帝王,那就千万不要相信儒家的那一套理论!”

  “诚然,对待汉人百姓、大明子民,朝廷可以秉持仁义原则,但是对待外邦蛮夷或者说土著蛮夷,那务必要打消这些可笑的思想。”

  “战争不只是会消耗钱粮,更可以带来利益,不然为什么蒙古铁骑要不择手段地南征北战,横扫了整个亚欧大陆?天知道他们从这一场场战争里面夺取了多少金银珠宝,又获得了多少海量利益?”

  “方才你也曾经说了,开启民智只会导致百姓欲壑难填,导致他们的欲望不断增长,既然如此那填不住就不填了呗,朝廷出兵打仗,百姓负责耕种,他们要多少田地朝廷就给他们打多少田地,不怕他们不够贪婪,就怕他们来不及耕种啊!”

  “如此模式循环之下,你觉得这些百姓还会造反作乱吗?他们巴不得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战争,巴不得朝廷打出更多的异域新土,好让他们去侵占去兼并,然后种出粮食获得利益!”

  朱瞻基震惊得无以复加,整个人都因为惊惧而不断颤抖。

  这种朝廷运转模式,他先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从小到大,朱瞻基就一直学习儒家思想,身边也都是些大儒硕儒,所以难免会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帝王就应该是一位谦谦君子,就应该是一位敦厚君子。

  可是直到这一刻,朱瞻基才终于明白了过来,那他娘地都是些什么狗屁啊!

  帝王推行仁义道德,有什么屁用,能够让子民填饱肚子吗,能够让百姓吃饱饭吗?

  不能!

  既然不能,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因为田地利益不够,朝廷就因噎废食,采取愚民政策,看似可以保证朝廷统治长治久安,可时间长了却也会抑制国力发展,滋生出士绅缙绅这些米虫蛀虫!

  与其如此,当真不如开启民智,让老百姓做自己的主人,而朝廷则源源不断地带来田地利益,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运转模式,一种足以保证大明国力不衰的模式!

  发动战争,获得田地,供养子民!

  蛋糕既然太小了,那就把蛋糕给做大!

  人口如果太多了,那就迁徙去异域耕种拓荒!

  朱高煦要的从来不是一国一地,他要的是整个天下啊!

  朱瞻基悟了,神情激动地看着朱高煦。

  他对以往的想法感到可笑。

  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啊!

  “草原大漠种上土豆,南洋中南种植水稻,有了更多的产粮之地,我大明日后还需要担心粮食问题吗?”

  “有了足够的粮食供应,大明人口就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而人口就意味着劳力,意味着战兵,意味着一切!”

  “人口越来越多,田地数量不够,他们自然会渴望朝廷发动战争,再打下来一片新土供他们耕种,届时真正想要发起战争之人可不只是武官勋臣了啊!”

  “再者粮食足够劳力足够,大明就能腾出手来修建河道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让大明境内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通畅,甚至打造一艘艘商船货船连同所有海外藩国,如此货物人员的往来也更加密切。”

  “人员往来密切,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商业会随之愈发繁荣兴盛,朝廷就能在商业上征收更多的赋税,从而不再为了钱粮短缺而发愁,就能做更多的事,甚至直接取消农税减轻百姓头上的负担,为百姓开辟更多的生存空间!”

  “大侄儿,你要记住一句话,战争获胜者从来都是挣钱的,没有亏钱那么一说!比如你想要出兵南美的印加王朝,那就要毫不留情地打到他们害怕,打到他们失去抵抗之心,届时不管是田地还是钱粮甚至是人口,你都可以对其予取予求,不断削弱其实力,最终一锤定音直接将其覆灭!”

  朱瞻基:“!!!”

  娘咧!

  还能这么打仗?

  我好像真的悟了啊!

第786章 重逢!视察皇家制造局!

  闲来无事。

  朱高煦准备去西山一趟。

  这些年来皇家制造局可谓是发展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因为工部尚书宋礼的大力支持与发展,大明工会已经遍布天下各地,地方州府郡县皆有大明工会办事处。

  大明工会的职责也很简单,那就是负责统计与保护地方匠人,尤其是那些技术精湛的大匠宗师,一旦被工会授予了大匠勋章,就会得到大明工会的绝对保护,变相等同于士绅拥有了功名特权。

  毕竟每一位大匠宗师,可都是不折不扣的技术性人才,放在大明这个时代就是国宝一样的存在,理应得到这般优渥待遇。

  大明工会源源不断地筛选技术精湛的顶尖匠人,然后输送到西山圣地皇家制造局,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确保了皇家制造局传承不断。

  此外从西山向外直至整个北直隶,都设有技术工人学院,完全由朝廷出资建设,专门为寒门子弟提供学习技术的机会。

  他们不需要缴纳任何学习费用,就可以学到养家糊口的本事,这是老百姓做梦都求不来的天大好事。

  所以这些技校得到了地方百姓的鼎力支持,就连地方官府也将其纳入了官员考核之中。

  因为朱高煦的一系列操作,大明正在逐步走向后世轨道。

  此行朱高煦带上了工部尚书宋礼与户部尚书夏元吉,以及一个死皮赖脸非要跟着的北美王朱瞻基,再有就是聂兴等锦衣卫了。

  毕竟朱高煦现在贵为当朝太子,并且马上就要即位称帝了。

  所以哪怕是微服私访,只是去西山一趟,该有的保护措施也万万不能少。

  早在头一天,皇家制造局就接到了太子殿下将驾临的消息,所以早早地做好了准备。

  局长胡元澄亲自带着一众大匠宗师在西山脚下迎接,眼睛就看得发红了,可谓是翘首以盼。

  良久之后,终于等到了正主儿。

  一见到朱高煦,所有人都跪倒在地。

  朱高煦急忙上前,将胡元澄给扶了起来。

  这位大明火器之神,这些年来可是为大明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山皇家制造局在他的带领之下,不断高攀科技树,研发改良大明军备,制造越发恐怖的大明火器,然后投入生产配备给大明战兵!

  大明火器之神,可并不是一句空口白话啊!

  “行了,大家都起来吧,该干活的干活去,不想拿俸禄了,不想养老婆孩子了?”

  众人听到这话,顿时发出了一阵哄笑。

  还是熟悉的场景,还是熟悉的味道。

  这位太子爷始终初心不变,依旧那么和蔼可亲。

  胡元澄略显激动,拉着朱高煦低声问道:“王爷,事情当真成了?”

  “臣可是听解公豹说了,礼部禅位大典都准备好了啊!”

  朱高煦含笑点头,没有瞒着这个绝对心腹。

  当年朱高煦准备推广弘扬新学,给予程朱理学致命一击,所以召集了大量学问大家进诏狱,一同编纂新学教材典籍。

  这里面就有解缙、胡元澄、陈公甫、王景、邹辑等人。

  他们可谓是第一批新学元老,如今也大都身居高位,执掌一部大权。

  唯独只有心学大家陈公甫,被程朱缙绅给算计了,生生被殴打致死,没能见到新学大成的那一天。

  几位元老里面,解公豹和胡元澄关系最好,所以联系得比较密切。

  胡元澄成为皇家制造局局长之后,一门心思地扑在了科技树上面,所以极少过问朝堂政务,就连先前那场夺嫡之争,皇家制造局也未曾插手其中。

  毕竟只是一群技术性人才,都是大明王朝的国宝级存在,你总不能让他们拿着喷子去干仗吧?

  夺嫡之争结束后,朱高煦正式成为太子,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随心所欲,其中更是多次出奔前往南京,鲜少来这西山视察,所以胡元澄一直未曾得以与朱高煦见面。

  现在好不容易见上一面,却突然得知了太子爷马上即位称帝的消息,属实是让人感慨万千。

  “太子爷,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啊!”

  胡元澄眼眶微红,有些喟叹莫名。

  “若是公甫先生在天有灵的话,他也应该瞑目了!”

  当年诏狱潜修生涯,可谓是胡元澄过得最舒心得日子。

首节 上一节 681/7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