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 第126节
在得到苏浩的回应后,周贤才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
“久闻周知府长期钻研法家学说,乃是钻研法家学说的宗师级人物。”
这时候,苏浩突然说道:“本教主这里有一本法家典籍,不知周知府能否替本教主解惑一二?”
法家?
宗师?
听到苏浩的话,周贤一脸茫然,苏浩所说每个字他都听得懂,但是合在一起,他就听不懂了。
不过到底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油条,周贤还是很快便反应了过来,谦虚道:“下官只是对法家学说略有研究,不敢当宗师之称。”
虽然还搞不懂苏浩葫芦里卖什么药,但不妨碍他顺坡下驴,反正顺着苏浩的话说,总不会出错。
“那周知府便替本教主看看吧。”
苏浩笑着将手中的书籍递了过去。
接过书籍,周贤便仔细翻看了起来,这不看不要紧,一看直接让周贤懵了,因为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大明律,只是多了儒家那套君君臣臣的核心理念。
这时周贤再傻也知道苏浩的打算了,苏浩这是打算让法家学说代替儒家学说啊,不过明白归明白,周贤却没有傻傻地反对,苏浩要将儒家踢开与他何关,他又不是孔家的人。
况且现在苏浩将这本书交给他,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想让他扛起法家这面大旗,这对他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一旦法家学说真的取代了儒家,那他也将名垂青史。
不过风险也大,这种事情相当于在挖儒家的根,一旦传开,他周家的祖坟估计都得被刨了,只是他也没办法,在投降后,他就已经派人回老家通风报信,让他的家人找个地方隐姓埋名,祖坟那边他也实在是顾不上了。
“千户,此书中的道理实在高深,下官只能粗略看懂,请千户指点。”
思索了一下后,周贤拱手道,既然苏浩已经准备让法家取代儒家,那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他没必要去自作聪明。
“既然如此,那周知府不妨带回去仔细研读,再过几天便是登基大典,到时刑部还要周知府来扛大旗。”
闻言,苏浩平静道。
刑部?
听到苏浩的话,周贤的眉头皱起,这个结果超出了他的意料,按照他所想的,苏浩若是想让法家取代儒家,那他的官职应该是在礼部才对,毕竟礼部主管教化、科举等事情,只有在礼部,他才能推动法家取代儒家,可是现在苏浩却让他去刑部,这就让他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下官必定用心钻研,不负千户的一番苦心。”
不过想不明白归想不明白,周贤还是躬身应道。
…
等周贤退下去后,苏浩再次让廖青去带侯远高过来,现在侯远高掌管了他麾下所有的兵器制造工坊,既然想要让百家重新崛起,那侯远高自然是执掌工部的不二人选。
其他的学说,他也已经有了安排,他也好,他的后代也好,只要牢牢掌握住吏部,分成了上百个学派的文官基本上就闹不起什么风浪了,毕竟学派之争有的时候比其它斗争更残酷,文官们统一战线的土壤就不复存在了。
第180章 左右为难的崇祯!登基大典!
京城。
乾清宫中,叮叮铛铛的摔砸声响彻整座宫殿。
听着这声音,所有的宫女太监都已经习以为常了,现在他们基本上每两三天就能听到一次这种声音,如今乾清宫中的物品大多数已经换成了金银制品,还是没有太多精巧装饰的那种,任凭朱由检再怎么摔也摔不坏,顶多重铸便是。
“逆贼!逆贼!”
“一个反贼竟然也敢称帝!”
“朕要诛他九族!”
朱由检的咆哮声响彻整座乾清宫,韩爌等人全都闭口不言,其中还多了一个袁崇焕。
看着神色狰狞的朱由检,众人也很无奈,其实反贼称帝并不是什么希罕事,几乎所有造反的反贼不是称王,便是称帝。
不过这次不同,苏浩占据的地方太险要了,占据了大半个山东,几乎截断南北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苏浩原本是大明的臣子,现在苏浩成了气候,等于是在其他人心里起了一个榜样。
现在朝廷的威严还在,可如果不能尽快剿灭苏浩,那接下来会有多少人造反就不好说了,而且必须是剿灭,夷九族,斩草除根才行,连招安都不行了,因为苏浩已经称帝了。
这时候,朱由检也冷静了下来,看向韩爌等人,沉声道:“诸位爱卿,现在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
听到朱由检的话,众人也无奈了,现在南直隶那边的兵马还没集齐,至少还要三四个月才能到达山东平叛,没有兵马,他们又能拿苏浩怎么办?
总不能调集整个大明的所有强者去围杀吧,况且也不现实,能够称得上一句强者的,谁不是位高权重的,让他们冒险潜入济南府去拼命,别说他们做不到,哪怕开个口,可能明天就得横死家中了。
“诸位爱卿认为此次平叛要多久才行?”
见没人回应,朱由检也没有继续追问,南直隶那边的情况他也清楚,短时间内,他们是无法奈何得了苏浩的,只能问起了平叛的事情。
听到这问题,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袁崇焕的身上,这里所有人中,唯一领过兵的只有袁崇焕了。
“陛下,以臣预计,至少要四五年才能平叛,若是出现意外,恐会成为长期的拉锯战。”
整理了一下思绪后,袁崇焕才躬身道。
“怎么会要这么久!”
听到这话,朱由检不由惊呼出声:“之前内阁可不是这么说的!”
而韩爌和钱龙锡几人的脸色也同样难看,他们之前可说了,只要加征了募兵,很快便可以平定叛乱的,如今袁崇焕的话无疑是在他们脸上狠狠扇了一巴掌。
而袁崇焕也同样看到了韩爌几人的脸色,不过他并没有改口,而是接着说道:“陛下,臣曾仔细了解过叛军,苏浩此人绝不可小觑,据臣所了解的,此人在占据了济南府等地后,大肆轻徭薄赋,收揽民心,又大肆召募兵马,据探子回报,现在叛军已经有了近二十万兵马。”
“再加上东昌府、济南府等府城的城墙极高,攻城的损失极大,短时间内想要攻下这些大城,难如登天。”
说完之后,袁崇焕便闭口不言,其实他也想说平叛很容易,可是这么说完全就是在忽悠,一旦朱由检把他的话当真了,让他去平叛,那他就要倒霉了。
“那再调动京营去平叛吧。”
思索了一下后,朱由检咬牙道:“东昌府那边绝对不能继续被占据下去,运河必须尽快打通!”
现在南直隶那边的漕粮已经开始通过黄河运送进京,可是现在边军和京城这边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仅凭陆路是很难供应的,更重要的是,陆路需要征召大量百姓来运送,要是得坚持几年,估计河南那边就先反了,毕竟这些百姓都是从黄河两岸的百姓中征召的。
既然南直隶那边的兵马难以尽快平叛,那就再加派兵力,只要兵力足够多,总能平定叛乱。
“陛下,万万不可!”
听到朱由检的话,袁崇焕连忙上前一步道,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为何?”
朱由检的脸色现出不悦的神色,不能夺回运河,单单京城这边的粮食问题就能够拖垮整个大明。
袁崇焕连忙道:“陛下,据草原上探子回报,如今女真人已经击败了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大军,占据了哈喇慎,随时可越过边墙,侵扰京师,若是调离了京营,届时京城危矣!”
听到袁崇焕的话,朱由检也沉默了下来,相比于苏浩,女真人的实力更强,如果真如袁崇焕所说的,女真人真的借机侵扰京城,那大明真有可能重蹈靖康之耻的覆辙。
“都下去吧。”
沉默了片刻后,朱由检摆了摆手道。
这时,袁崇焕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可是最终还是闭上了嘴,他在辞官归隐的这段时间里一直在想着如何彻底击败女真人,本是想出了不少计策。
可惜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谁也没有想到,当初魏忠贤手下的一条恶犬竟然有胆子造反,而且还成了气候,如今北直隶这边连最基本的粮食都无法保证,想要击败女真人,更是无从谈起。
………
济南府城。
今天是苏浩的登基大典,整座济南府城处处张灯结彩,主道上早已清扫整洁。
原本的德王府早已焕然一新,苏浩既然已经选择在济南府登基称帝,自然得有皇宫,而原本的锦衣卫衙门自然不够资格成为皇宫,整个济南府城中唯一有资格成为皇宫的,也就德王府了。
作为大明藩王的府邸,论规模、论奢华都是不用怀疑的,毕竟大明的藩王都是被当猪养的,虽然没有权力,但钱财却从没有少过,这些藩王自然不会让自己过苦日子,基本上只要在规矩之内,都是什么奢华就整什么,所以再将德王府整顿了一番后,德王府正式成为了苏浩的皇宫。
而原德王府内最大的一座大殿则被改造成了正殿,含元殿,大殿中,苏浩身着龙袍,在亲兵的簇拥下,从容地走出了大殿,大殿外的百官们纷纷紧随其后,再之后便是数以百计的仪仗队。
城外,一座高大祭坛屹立,台阶下一个身穿官服的官员正在举目眺望,在祭坛下方则是数万士卒列成的庞大军阵。
这时候,一阵鼓乐声从城门口传来,庞大的仪仗队缓缓自城门中走出,队伍的中间是苏浩的御辇,再后则是百官,亲兵们则是侍卫左右,当御辇停下,数以万计的士卒纷纷山呼万岁。
下了御辇,登上祭坛,苏浩按照礼仪行了大礼,然后开始宣读登基诏书。
对于这次的登基大典,他并没有设计太过于张扬复杂,只是祭祀天、地、日、月、社稷、太庙,最后接受百官朝拜,虽然有点简陋,但是相比于其他造反的人而言,已经是相当正规的了。
当诏书宣读完毕,万岁的山呼声再次响起!
祭祀完天坛,仪仗大队再次朝着地坛而去,为了建设这五座祭坛,足足征用了上万民夫徭役,花费四十余万两银子,耗时近三个月。
虽然花费确实不少,但苏浩却觉得挺值的,因为随着登基大典临近,他能够感觉到,他手下那些士卒都变得越来越自信,士气也越来越高,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般,哪怕是廖青他们也一样。
有大义和没有大义是完全不同的,没有大义,哪怕之前在青州府、莱州府所向披靡,但所有人的心里都不自觉地感觉到自己低了敌人一等,对方是正统,他是叛贼,这种心理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时候还不会出问题,可一旦面对势均力敌的对手,这种心理很可能会成为失败的原因。
一路祭祀了天、地、日、月四座祭坛后,仪仗队再次回到了皇宫,社稷坛是建在城内的,就在太庙的对面,一左一右,代表着社稷坛的地位。
祭祀完了社稷坛后,又来到了太庙,祭祀了太庙后,苏浩和百官才回到含元殿。
接受完百官朝拜后,苏浩正式开始给百官封官,文官方面:周贤为刑部尚书、侯远高为工部尚书、梁学为礼部尚书、胡上珩为户部尚书、唐绍波为吏部尚书、杜凤书为科部尚书。
对于行政系统,他并没有太大的改动,唯一改动的就是把兵部给撤了,增加了科部,其实六部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早已经相当成熟了,再加上朱元璋把丞相撤了,以及内阁制度、五军都督府,可以说在控制官员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
可惜朱元璋还是漏了一点,那就是兵部,没有撤消兵部,让文官有了染指兵权的机会,这才让大明的文武势力彻底失衡,文官的权力彻底压制了皇权。
或许是一开始朱元璋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子孙中竟然会出现堡宗这种天赋异禀的绝世人物吧,毕竟每个人都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他自己能从一个破碗开局,坐到君临天下的位置,他的子孙再废物,稳住江山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因为文官和武将的权力,他都已经给拆成了一盘散沙,丞相没了,文官没了领袖人物,五军都督府把天下兵权分成了五份,再加上皇帝直属的二十六亲军卫,而且五军都督府还在京城,不直接驻守地方,可以说,彻底断了武将割据地方的基础,这种情况下,哪怕皇帝不上朝,不理政事,这大明都不会出现权臣。
可惜朱元璋没有想到,他孙子的孙子会直接把满朝实权勋贵一勺给烩了,同时还丢了二十六亲军卫的大部分兵权,让文官一举压制了武将和皇权。
而他把兵部撤了,等于彻底断绝了文官染指兵权的可能,后世已经证明,军政分权是最适合的。
而撤了兵部后,他增设了科部,这是从礼部拆分出来的,主要负责科举,如今儒家被他踢了,而诸子百家的科举需要的知识太多太杂,单单礼部是很难一力承担的,所以他才把科举拆分出来,而礼部那边他也增加了管理天下书院的权力,所有书院都要在礼部登记,接受审批。
而这两部也是他为文官设的修罗场,毕竟想要扩大学派影响力,肯定得有书院,礼部自然不能放手,而科部则决定了一个学派有多少人能进入官场,自然更不可能放手,想要在朝堂上一家独大,先从礼部和科部这两个修罗场杀出来再说吧。
当然了,打一棒自然得给一颗糖,他还保留了内阁制度,现在唯一进入内阁的是周贤,负责总理所有政务。
而作为党争打手的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他也给加上了限制,六科给事中只能弹劾本科内部的官员,而不是和疯狗一样四处乱咬,都察院的职责他并没有更改,依旧是风闻奏事。
虽然他可以也将都察院给限制起来,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上千年来,风闻奏事能够一直存在,说明还是利大于弊的,而且御史的权力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弹劾有没有用,还得看皇帝的意思,对于皇帝来说,御史就是一个打手,当然了,这也得是在朝堂没失控的情况下,像大明现在的情况,朱由检根本控制不了朝堂,御史只能沦为党争的打手。
至于武将方面,他还是采用了五军都督府的结构,只不过他把发放士卒粮饷的权力拆分了出来,专门设置粮饷司,由他直辖,掌握了官职和粮饷,军队自然脱离不了他的掌控。
现在唐祥金他们要么是封为正一品的左右都督,要么是从一品的都督同知,接下来他还准备设立和内阁对等的军机处,当然了,和内阁一样,属于位低权高的兼职,不过现在地盘还不够大,兵马还不够多,军机处还不是那么急切。
除此之外,他还设了黑冰台,对标锦衣卫,第一任主官是廖青,锦衣卫的存在是皇权的有力保障,至于宦官,他暂时没有启用宦官的打算,因为以他现在的威严,并不需要宦官出面替他争夺权力。
第181章 来自百官的催婚,选秀大典
这时候,科部尚书杜凤书突然站了出来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准!”
苏浩平静道,杜凤书原本是济阳县的知县,算是最先投降他的文官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