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第167节
请问曹大人,你认为建奴抢夺京畿士绅的钱粮够两个月消耗吗?他们应该去找已经变成死人的建奴要钱粮,与护国军各干?”
“这……”
曹睿本想恶心一下朱慈烺,却被朱慈烺怼的哑口无言。
满朝文武此时也都是仿然大悟,十万建奴消耗如此之大,京畿士绅被掠夺的钱粮肯定早就消耗掉。
五军都督府的武官们早就看这些御史不顺眼,平时他们也不敢得罪言官。
今天看到皇太子如此怼言官,一个勋贵对曹睿拱手笑道:
“曹大人,殿下言之有理,京畿士绅的钱粮早被建奴吃进肚子里变成屎,让那些不明事理的乡绅去找屎吧!”
这位武勋的话让一些武将差点笑喷,但怕言官弹劾他们咆哮朝堂,都捂住嘴强忍住差点憋死。
文官们都怒目瞪着爆粗口的武勋,曹睿更是气的张口结舌,指着那位武勋结结巴巴道:
“你……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崇祯皇帝假装没有听到,仍然低头翻看奏书,朱慈烺却暗道:
“尼玛,这货真有才……”
十万建奴入关两个月还未断粮,除了他们抢掠的粮食外,肯定还有奸商悄悄为他们提供粮草,朱慈烺对此毫不怀疑。
朱慈烺暂时先放过他们,过段时间新账老账一起算!
见群臣不再奏本,崇祯皇帝放下手中奏书道:
“拟旨,三天后大明战死将士和官员牌位供奉在忠魂祠,六部官员都要到场祭祀,以后每年清明大明皇室和朝廷六部都要派人祭祀。大明不灭香火永存!”
“谢陛下天恩!”
崇祯话音未落,朝中武官们立即跪倒谢恩,连朱慈烺也躬身给皇帝老子深深一礼。
而朝中文官脸皮都不禁抽动几下,他们知道大明重文轻武的时代结束了,这一切都拜皇太子所赐!
“退朝!”
见无人反对,崇祯点点头起身离去。
看到李邦华等内阁阁臣转身,朱慈烺急忙说道:
“几位阁臣留步!”
听到皇太子说话,几位阁臣急忙止步,并对朱慈烺拱手说道:
“殿下,有何吩咐?”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
“这段时间大明各地灾情如何?朝廷是否向灾区运粮救灾?”
李邦华:
“殿下,河南陕西等地旱情继续,庄稼几乎颗粒无收,户部已经从江南调拨粮食救灾,但灾民过多,单靠朝廷救济只是杯水车薪。”
程国祥:
“殿下,为了救济灾民,大明已经耗尽国库,幸亏殿下今天又给国库补充几十万两银子,不然只能看着灾民饿死……”
朱慈烺点点头:
“灾情肯定还会继续,不能全靠朝廷救济,要想办法修建水利工程救灾,不然来年还是颗粒无收,工部的水泥研制进展如何?”
孟兆祥急忙拱手道:
“殿下,水泥已经研制出来,如果需要随手可以生产。”
听到水泥已经研制出来,朱慈烺开心笑了:
“好,很好,黄河并未断流,大部分河床高出陆地,立即利用水泥修建水闸,引黄河水救灾,此事不可拖延,内阁一定要配合工部修建引水救灾工程!”
“遵命!”
孟兆祥和内阁其他几位阁臣急忙领命。
可是户部尚书程国祥却拱手道:
“殿下”修建水闸和水渠工程量很大,国库这点银子杯水车薪,殿下你看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
朱慈烺点点头:
“银子不是问题,本宫会想办法解决,如果不层层盘剥,一百万两银子足够。
几位大人,本宫今天在次申明,如果发现有人敢贪没修建水渠一两银子,本宫灭其三族!”
在场官员没有一个贪官,见皇太子如此说,他们急忙拱手说道:
“殿下放心,内阁绝不会截留一两银子,为了防止其他官员贪没,建议派督察院御史监督。”
朱慈烺摇摇头:
“督察院没有一个御史屁股干净,他们只会把修建水渠银子往家里搬,本宫还是派锦衣卫监督吧!”
李邦华老脸一红:
“殿下,老臣,不曾贪没一两银子……”
今晚有事只能更新一章,另外一章明天发布!
第232章 杨嗣昌
朱慈烺当然知道李邦华清廉,见李邦华面露尴尬,他拍拍李邦华肩头笑道:
“李卿不要误会,你入阁前任职于兵部不算御史,本宫知道你清廉,让你兼任左都御史目的,就是彻底整治都察院。
本宫已经取缔御史风闻奏事,六科给事中也没有必要存在,希望内阁商量一下,给父皇上书废除六科给事中。
只要有利于大明,你们只管放手去做,本宫乃是你坚强后盾,无论惹出任何乱子,本宫会帮你们搞定。”
李邦华虽然是文官,因为一向梗直清廉,从不拉帮结派选边站,他只做有利于大明的事,曾被群臣孤立打击几度下放。
皇太子监国后,他终于看到中兴大明的希望,本想在本职工作上尽最大努力为朝廷做事。
不曾想竟然被皇太子保荐进入内阁,并成为大明内阁首辅。
这让孤傲耿直的李邦华非常感动,他发誓誓死效忠大明和皇太子。
今天皇太子在次将整治督察院的大权下放给他,让李邦华更加激动。
他早就对那些嘴炮们厌恶至极,急忙拱手谢恩:
“谢殿下信任,老臣绝不会辜负您期望,内阁所有阁臣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另外几位阁臣除杨嗣昌外也是朱慈烺保荐入阁,他们同样为朱慈烺马首是瞻,都对皇太子拱手致谢:
“谢殿下天恩!”
朱慈烺点点头,想到卢象升入阁之事,于是又说道:
“流寇猖獗,东掳时常寇边,张凤翼自杀后,兵部尚书之职一直空缺,特殊时刻兵部不能无人坐镇指挥,你们看卢象升和孙传庭二人哪个更加适合?”
李邦华和众位阁臣相互对视一眼,几个老大爷一时陷入沉思。
孙传庭和卢象升都有能力胜任兵部尚书,他们任何一人能力都远胜张凤翼。
可是孙传庭为人桀骜不驯,一旦上任兵部尚书很难控制。
相比孙传庭在为人处世方面,卢象升显然更容易让几位接受,可是他们都想知道皇太子心中人选到底何人。
在李邦华冯英程国祥等人陷入沉思之时,杨嗣昌的心里七上八下很是难受。
在入阁之后他已经把目标盯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
以杨嗣昌对崇祯皇帝的了解,只要他主动开口,兵部尚书肯定是他囊中之物,可他不能毛遂自荐,必须要有官员推荐。
前几天和几位内阁同僚有意无意提起过此事,可这几个老狐狸却假装听不懂,根本不提此事。
今天听到皇太子说起兵部尚书之事,并推荐孙传庭和卢象升二位,杨嗣昌顿时感觉犹如五雷轰顶,头脑一片空白。
片刻,李邦华拱手道:
“殿下,孙传庭和卢象升二人都颇有能力,微臣认为卢象升更加适合兵部尚书,孙传庭性格有些孤傲,可能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待改进。”
见李邦华说话,其他几位阁臣急忙拱手附议:
“殿下,李阁老言之有理!”
几位说完,见杨嗣昌一直未表态,姜逢员拉拉杨嗣昌衣袖问道:
“文弱老弟,你以为如何?”
在姜逢员的提醒下,杨嗣昌猛然醒悟,为了给皇太子留下好印象,也为了兵部尚书位置,他急忙拱手道:
“殿下,目前清剿流寇成为兵部重中之重,为了防止建奴趁大军剿寇时入关报复。
臣以为清剿流寇可以分为三步走。
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
于是杨嗣昌把已经认为完美的剿寇计划说了一遍。
其对策主要集中于前两点。
对于第一点,他认为天下大势好比人的身体,京师是头脑,宣、蓟诸镇是肩臂,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
如今形势是烽火出现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于腹心之内,中之甚深。
外患固然不可图缓,内忧更不能忽视,因为它流毒于腹心。
如果听任“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日就枯干“,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
所以他主张先与清朝和谈,稳住京师附近的局势,专心致志、一鼓作气的剿灭农民军。
对于第二点,他建议增兵12万,其中步兵74000人,马兵36000人。
并增加饷银280万两,采取均输、溢地、寄监学生事例、驿递四个途径。
杨嗣昌所提的三点纲领,都是为了实现他认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来服务的。
这一计划的执行依靠的是五省总督洪承畴和五省总理王家桢的配合。
洪承畴已在围剿农民军的过程中颇建功勋,但王家桢被杨嗣昌认为是个庸才,不堪此任。
于是杨嗣昌向朱慈烺介绍,并推荐了两广总督熊文灿接替五省总理。
上一篇: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下一篇: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