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第233节
看到皇太子在龙椅上落座,群臣立即上前拜见:
“参见皇太子殿下!”
朱慈烺缓缓抬起右手道: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群臣急忙谢恩平身回归朝班:
“谢殿下,千岁千千岁!”
朱慈烺目光在有些稀疏的文武大臣脸上一扫而过道:
“诸位爱卿,父皇近日被那些奸佞大臣闹的身心俱疲,暂时不会上朝,今日起本宫继续监国,大明一切事物均有本宫做主!”
朱慈烺这句话,有人欢喜有人忧,更让一些人胆战心惊感觉到绝望。
对爱国忠臣,特别是太子党来说,肯定是惊喜的。
可对那些心怀鬼胎的大臣来说,皇太子再次监国绝对让他们绝望,因为他们感觉自己随时都可能被抄家。
皇太子监国以来,他所杀贪官数量虽然暂时没有洪武高皇帝多,绝对可以高居第二。
要知道他只是太子,将来上位后对贪官惩罚力度肯定更大,到时杀贪官力度绝对超过洪武大帝。
昨天杀数千人,朱慈烺以为今天上朝还有官员怼他。
可皇极殿上一直很安静,竟然没有一个官员公然指责他,明末言官不是不怕死吗?看来还是被杀怕了!
见无人喷他,朱慈烺就准备宣布京畿地区土地改革正式开始。
这时刑部尚书冯英却上前躬身施礼:
“殿下英明神武,相信大明在皇太子治理下必然步入中兴,老臣年事已高,不想占着高位无所事事,请殿下允许老臣回乡养老,让位给年轻的贤能之臣……”
在冯英之后,吏部尚书姜逢元出班躬身施礼:
“殿下,老臣想法和冯英大人类似,作为大明礼部尚书,老臣除了练就一手好字外,对治理朝政一无是处,为了不拖累殿下宏图大业,老臣请殿下恩准回乡养老!”
李邦华看看姜逢元和冯英,他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在皇太子监国之前,李邦华因为为人耿直为官清廉。多次遭到言官弹劾,在家赋闲多年。
好不容易又被崇祯启用,却再次因为治理京营遭到弹劾,如果不是皇太子横空出世,李邦华可能再次被贬。
他对大明官场真是深恶痛绝,对皇太子大刀阔斧政治贪官更是钦佩。
可是李邦华对皇太子屡屡越过内阁大肆杀戮群臣也有所不满,不过他不会在朝堂之上公然质问皇太子,准备找机会和皇太子好好谈谈。
今天冯英提出辞官回乡养老,显然是对皇太子直接越过内阁和刑部大开杀戒有所不满,加上年纪偏大不想继续为官。
姜逢元确实像他自己所说,他除了写一手好字外,为官真的很平常,并未有什么过人之处,对皇太子的新政更是有心无力,他是真心想回乡养老。
李邦华都能看出冯英和姜逢元的想法,朱慈烺当然能看出二人心思。
说实话,他对冯英印象不错,在他监国前期,冯英对朱慈烺大力支持。
冯英为官也比较清廉正直,比较适合做刑部尚书,在任期间经常和温体仁对着干,最终被温体仁陷害。
不过朱慈烺对二人今天表现有所不满,作为朱慈烺提拔的阁臣,有想法可以找他谈,不应该在上朝第一天直接辞职。
朱慈烺虽然心里不爽,但并未放在面上,他淡淡一笑道:
“今日本宫上朝有重要事宣布,你们两个之事退朝后在商量,退下吧!”
第323章 好好干活就涨薪
虽然朱慈烺努力控制着心里不爽,可两位老江湖还是感觉到皇太子对他们有所不满。
二人急忙躬身施礼,随后退回朝班。
朱慈烺没有在看两位阁臣,直接说道:
“大明已经到了极度危险之时,京畿地区土地整治与改革势在必行。
满朝文武必须鼎力支持,谁敢挡本宫改革之路,本宫灭其三族。
此次改革从本宫和父皇皇庄开始,所有皇庄土地一亩不留全部分给百姓。
京畿卫所土地全部收回,本次土地清查从成祖时期开始,暂时以两百亩为标准。
也就是说,成祖时期到今日,超出两百亩以上的土地,必须有地契和田契证明,并且是公平合法购买或者因功赐与。
没有合法地契和田契的土地,全部收回重新分配,以后这部分土地所有权归大明朝廷所有。
即使分配到个人头上,他们也只有种植权,没有买卖的权利。
本宫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杜绝土地兼防止出现流民,只要土地分配到户,子孙后代永远可以耕种下去,大明不灭永远传承。”
不仅仅是收回京畿地区所有卫所土地,地主大户官员士绅超出的土地。
如果没有合法地契全部收回,朱慈烺这种魄力让在场所有官员都瑟瑟发抖。
试问那个官员家中没有成千上万亩土地,这是在挖士绅官员地主的根。
可是谁又敢反抗呢,皇太子刚刚说过,反抗者灭三族。
不反抗至少不会饿死,一旦反抗三族尽灭,那时要土地何用?
李邦华抬头看看皇太子,他对皇太子的魄力真的佩服的五体投地,这种政策连洪武大帝都不敢颁布。
朱慈烺当然不会让尽职尽责官员太吃亏,他们的土地变少了,朱慈烺可以给他们涨饷银。
他要让当官的饷银足够养活一大家子,这样也能尽量减少官员贪污。
大明官员饷银偏低大家都知道,朱慈烺就当高薪养廉。
对于给官员涨饷银的事,朱慈烺已经考虑很长时间。
不过那时并不合适,如今京师贪官也杀的差不多了,朱慈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朱慈烺很清楚,想要马儿跑得快,必须让马儿吃饱。
不给官员一些好处,想依靠大杀特杀震慑他们,让他们尽心尽力做事并不现实。
见文武群臣个个低头不语,朱慈烺微微一笑道:
“本宫知道大明官员饷银偏低,给爱卿们涨饷银的事情,本宫已经考虑很久。
等此次京畿土地改革完成,本宫立即让你们饷银增加五成,并且全部以现银发放,如何?”
朱慈烺这番话如同一个晴天霹雳,让满朝文武瞬间目瞪口呆,随后纷纷跪倒在皇极殿上磕头谢恩:
“谢皇太子殿下,臣愿为大明为殿下鞠躬尽瘁!”
朱慈烺一看,卧槽,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人也许要问,为何群臣表现的如此现实,太夸张了吧,那是他们不了解明朝官员工资有多低。
明朝创始人朱元璋,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
对元朝官场制度的腐朽深有体会,对之也是深恶痛绝。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他对官员的治理达到史无前例的严酷。
专门制定法令,用于限制明朝官员的言行。
此外朱元璋自己生活比较节俭,一直保持农民本色。
他对明朝官员生活成本的判断偏于保守,直接导致明朝官员薪酬极低。
朱元璋对明朝官员的要求很高,一旦犯了错,掉脑袋是很正常的事。
有些人担心被杀,不敢入朝为官,宁愿在家中办一个私塾,以教书育人为乐。
朱元璋则认为,天下学士都是大明子民,都有为大明王朝服务的义务。
所以出现过朱元璋对不愿入朝为官的学子进行处罚的案例。
说明朝官员工资低,当然是指有品级的官员,也就是一品到九品。
但不包含开国功臣,以及他们世袭爵位的子孙。
开国功臣们的级别大都是高于一品,是享有特权的。
他们不仅薪酬极高,朱元璋还赏赐给封地,有封地就相当于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
光靠封地得到的收入,都远高于朝廷拨付给他们的年俸,他们不在讨论之列。
明朝官员工资低,那到底低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用数字说话。
明代俸禄以品级制度为基础,共分九品十八等。
朱元璋时期,明朝官员俸禄以米的形式计算。
其中正一品官员年俸900石,从一品750石……正七品140石……正九品米60石,从九品米50石。
到了明成祖时期,才出现“以米折银”,而且俸禄有所增加,但相比唐宋依然极低。
用米的形式说明俸禄,其实还不够直观。
那我们以相同购买力的形式进行换算,直接换算成我们现在的人民币。
明朝一石米经换算大约是90公斤,按照如今的米价5元/公斤换算。
正一品官员的年收入换算人民币约为40余万,从一品30余万……正七品4、5万元……正从九品2、3万元。
这么一看,是不是的确很低。
明朝很多官员生活拮据,比如明朝官员海瑞,他当时在淳安县做知县。
从品级上来说,是明朝正七品官员,也就是年俸140石。
换算成现在的收入水平大概是年薪4万多,这根本不够他们一家老小日常开支。
并且还有衙役和师爷等工资也在其中,不够品级朝廷不发工资。
没办法的海瑞只能自己种地、种菜,才能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生计问题。
据记载,海瑞家只有过年时才舍得吃上一顿肉。
也许有人说,一年四五万的收入,现在一般家庭也不至于生活如此清贫。
的确如此,不过这是在我们如今家庭人口少的情况下。
古时候家里有个三妻四妾,加上召唤使用的下人,还上有老下有小。
一个知县家中少说也有十几口人,不算其他开销,仅仅吃饱饭这一项,恐怕都难以维持。
上一篇: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下一篇: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