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第301节

于崇祯九年12月,皇太极亲自率领清军二十万,入侵朝鲜。

尽管沿途朝鲜军队拼死抵抗,但强悍的建奴八旗还是一路势如破竹。

建奴铁骑正值朝气蓬勃之时,虎狼之师以一当百,朝鲜官军根本不是对手。

崇祯十年正月,清兵围城,要求朝鲜仁祖李倧出城投降,并向皇太极下跪。

眼看城内弹尽粮绝,走投无路,李倧考虑再三,决定妥协。

崇祯十年正月二十九,朝鲜王国仁祖李倧脱下王者服装,换上百姓的衣服。

随后带领50多个大臣,打开城门,跟随建奴进入大清兵营,并向皇太极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这件事在朝鲜历史上,叫做“丁丑下城”。

丁丑下城之后,朝鲜王国与建奴签署了以下的协议。

1、朝鲜王国断绝与大明帝国的宗藩关系;

2、朝鲜王国成为大清帝国的藩属国;

3、朝鲜国王李倧的两个儿子李溰和李淏被大清押为人质;

4、朝鲜王国每年向大清帝国进贡。

5、朝鲜王国不得大量修建防御工事;

6、大清帝国攻打大明属土皮岛,朝鲜应该出兵出船相助。

建奴心满意足之后,撤兵,并从朝鲜掳掠了几十万的人口,押回盛京为奴。

崇祯十年二月,建奴从朝鲜班师回朝,皇太极命令硕托和“三顺王”乘战舰五十艘。

并携带红衣火炮十六门,再次进攻皮岛,同时,由朝鲜派部队协助作战。

皮岛守将沈世魁指挥明军拼死顽抗,用火炮打退清军多次猛攻,激战一个月,清军没有任何进展。

皇太极见久攻不下,又派阿济格带领1000多八旗精锐前往支援。

阿济格在清军将领中,素以攻坚见长,但不擅水战的他,面对皮岛同样计无可施。

目前双方正在对持,建奴随时都会向皮岛发起攻击,现在皮岛被围困军民急缺粮食和支援。

听完李芳的介绍,朱慈烺回想起历史上大明丢掉皮岛的经过。

整个岛上军民一心抵抗建奴,最终失败被屠杀数万军民,总兵沈世魁把家人送走后,返回皮岛继续指挥作战最后被杀!

因为建奴篡改历史,我们很难看到皮岛之战的悲壮,更看不到皮岛军民到底击杀多少建奴八旗的记录。

有人从朝鲜历史上看到皮岛之战始末,今天我们来简单说一下。

谈及明末清初的历史,毛文龙、东江军和皮岛是逃不开的关键话题。

东江三百明军不敌三个满洲妇女,还经常杀良冒功?

看看他们多会黑毛文龙和东江军,三岁孩童都不会相信。

皮岛之战看似建奴占据优势,其实建奴八旗打得并不顺利,甚至伤亡惨重!

崇祯九年,距离毛文龙被诛杀已过去了七年之久。

建奴铁骑再一次长驱直入,践踏朝鲜的国土。

而这次,建奴再不用考虑毛文龙的威胁,将李朝与明帝国彻底剥离。

至此,明帝国唯一能牵制满洲的,仅剩下孤悬海外的东江皮岛。

而此时的皮岛,在经历了毛文龙死后一系列动乱后。

其精兵良将所剩无多,而军民之数亦不复巅峰时的数十万之口,实力大不如前。

反观建奴方面,在逼降朝鲜后,得到了朝鲜水师的协助。

加上之前三顺王的投靠带来了造船技术和大批优秀的炮兵和重炮,极大加强了建奴的海战和攻坚能力。

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作为毛文龙时代的皮岛将领,他们对皮岛地形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

天时地利人和,尽在建奴一边,如此大好局面,正是一举铲除皮岛这个心腹大患的大好时机。

于是,皇太极命贝子硕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军攻打皮岛,以绝后患。

此时的皮岛明军,由总兵沈世奎领导,总计兵力17090人,同时还有数万的民众。

总兵沈世魁标兵一万二千,来援金总兵标兵六百六十,天津卫董游击兵一千七百,登州王游击兵二千,栢副将,刘副将,吴三化兵二百八十,吴参将兵四百五十。

建奴方面有贝子硕托镶红旗五个牛录,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率麾下全军并红衣炮十六位。

第一波攻岛部队约有15000到16000左右,水师方面有朝鲜战船50艘加上三顺王手下的各种小船。

在装备上,16门红夷炮的火力已远远超过皮岛明军。

同时还有朝鲜水师和鸟铳手的支援,建奴八旗更是以冲锋陷阵而闻名。

第413章 皮岛往事

皮岛明军虽然占据地利优势,但是孤岛四面漏风,防御上还是捉襟见肘的。

一旦清军突破外围的水师防线,便可四面攻岛。

不出意外,此战仍应该是一场摧枯拉朽的轻松大战。

然而,在皮岛军民顽强抵抗下,建奴第一波攻岛损兵折将并未成功。

皇太极见贝子硕托攻皮岛久不下,又命阿济格率兵一千往助攻。

阿济格是武英郡王,即朝鲜史料中的四王子。

其所率部队当是建奴八旗的精锐,这一千精锐极有可能是护军精兵。

另外,朝鲜实录还记载“清将马夫达领舟师七十余艘袭破椵岛(即皮岛)”。

说明当时建奴还另外调动了马福塔所率水师来增援。

第二波攻岛部队新增加了阿济格部的一千精兵以及马福塔的清军水师。

整体上实力更上一层,足以体现当时建奴对皮岛的重视程度。

第二阶段攻岛,皮岛明军仍然可以在海上击败建奴,并让金玉和部不敢进援。

这足以说明在第一阶段,清军并没有对皮岛的海上力量造成过大的伤亡。

否则明军不可能在第二阶段,还能使加强后的清军水师失利。

第一阶段清军可能连岸都没登上去,全在海上跟明军消耗了。

阿济格是郡王级别的人物,其参与过松锦等大小战役。

多次出征明朝,是有名的骁将,其在朝鲜克五城,素以攻坚见长。

皇太极派他来接替指挥,足见其对皮岛战事的重视,也侧面反映了攻克皮岛的难度之大。

第二阶段由于结果胜利,史料记载相比第一阶段更为详细,

但建奴实录仍然抹去了一部分失利的记载。

在海上清军依然受挫,但毕竟占据了极大优势,最终还是突破了皮岛明军的海上防线,俘获大船72艘。

开始登陆作战后,也并不顺利,建奴在登岛后遭到明军反击,由于没有后援,伤亡较大。

清军在登陆作战中遭到了明军的滩头反击,水师又与登陆部队脱节,无法提供支援,导致了登陆部队失利。

故在第二阶段前期,皮岛战局仍然是“坚守不能克”的状态。

总的来说,正面强攻,明军可以在滩涂上集结大量兵力,抵消掉清军的火力优势,将清军反推下海。

四面环海的孤岛,即是劣势,亦是优势。

但对明军如此,对清军也是如此。

四面环海,意味着清军可以多面夹击,而明军却没有足够人力四面防守。

所以在四月初五,反应过来的建奴重新制定了作战计划。

建奴分兵两路奇袭,以八旗护军精锐为先锋,各步军伴随,负责偷袭皮岛西北隅山嘴。

而以八旗骑兵和四边城军四百以及汉军全军,三顺王军,朝鲜军负责正面佯攻。

同时马福塔石廷柱等人在后压阵,壮大声势,吸引明军注意力。

夜袭时间定在了半晚,在夜幕掩护下分批乘坐小船进攻。

这样即使被明军发现,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被明军火炮杀伤。

四月初六日,阿济格致书皮岛总兵沈世魁,劝其投降,但遭到拒绝。

以至于阿济格在战后还为此骂道:

“再三移檄,指教生道,而渠等不聪,虽尽杀无悔。”

四月初八日晚,清军开始行动。

是夜一更,清军战船散开,战斗开始。

偷袭一路按朝鲜史料说是由马福塔指挥,但看满清方面的记载,马福塔是在后压阵的。

负责偷袭主攻的,是满洲骁将鳌拜和准塔,以及步兵固山额真萨穆什喀。

真正一锤定音的,当是随后跟进的步兵固山额真萨穆什喀部。

其所率的满洲精锐加入战局后,一举杀至西北隅的江科万地方。

另外一路佯攻的清军也挂帆鼓噪而进,全面发起进攻。

明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寡不敌众,最终彻底失去对外围防线的控制权。

按建奴的记载,皮岛战役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不过从朝鲜方面的记载来看,在清军攻破皮岛后,残余明军仍然坚持反抗。

明军骑马者千余名,聚会于岛中高峰之上,决死相战,终不下来,至十三日尽为败没。

李朝实录也记载道:“汉之败卒,退保一山,清兵四五百人,仰而攻之,汉人殊死战,故清兵死者甚多,大将一人,亦中丸而死矣。”

从此可知,皮岛失守后,明军仍然坚持抵抗了五天,期间还对清军造成不小的伤亡,甚至击杀了大将一人。

最终,皮岛明军一万余,尽皆战没。岛上军民数万,惨遭屠杀。

首节 上一节 301/6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下一篇: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