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第555节

先是大加赞赏、恩赐,又将其抬入旗籍、以“不舍“为名屡次拖延他的行期,最后甚至连老爹的遗物都赐给了王辅臣。

可是人心隔肚皮,王辅臣当面感激涕零、誓言忠诚,结果一转头就毫不客气的一叛再叛,居然还成了决定三藩之役战局走势的关键人物。

康熙十二年,三藩之役爆发,吴三桂杀进湖南、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等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郑经也渡海来攻。

整个南方一片糜烂,而建奴苦于战争准备和兵力不足,只能处于守势,以扼守江防为要,严防战火蔓延到北方,威胁到建奴统治的根本之地。

就在建奴大举调兵南下之际,王辅臣突然在侧后方捅了一刀,让玄烨痛彻心扉,险些使得大局失控。

早在吴三桂起兵之初,就派汪士荣给王辅臣送去一封信,除了封官许愿以外,还请他出兵策应。

王辅臣倒是爽快,直接将汪士荣和招降信交给了玄烨,玄烨闻讯大喜,直接处死了汪士荣,还给王辅臣留在京中当人质的儿子王吉贞升了官。

不过年仅19岁的玄烨显然有些得意忘形,居然轻率的任命大学士莫洛为山陕总督,有节制王辅臣之权,却没注意到两人之间有过节。

而且莫洛也非心胸开阔之人,到任后处处与王辅臣作对,陕西的形势骤然变得紧张。

康熙十三年年底,二人间的关系彻底恶化,发生了火并,莫洛战死,这下王辅臣没了退路,于是致信吴三桂,表示愿意追随他反建奴。

不过王辅臣并没有按照吴三桂的意愿东进或南下,而是掉头向西进入陇右。

他先后攻取沔县、略阳、陇南、阶州、清水、巩昌、兰州等要地,秦州、平凉、庆阳等地则纷纷归附,到康熙十四年初,整个陇右已经尽入其手,王辅臣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王辅臣出乎意料的举动让玄烨和吴三桂都有点懵圈,但很快都明白了王辅臣不甘为人下、有自立之心的用意,于是两人分别出招。

王辅臣名义上归附了吴三桂,可是既不听调也不听宣,老吴还拿他没办法,只好破罐子破摔。

他一方面给老王官升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管,另一方面又怕老王嫌他封的官不值钱,干脆砸下20万两真金白银以示诚意。

但同时,他又派出亲信王屏藩、吴之茂率部大举北上,名义上是打着支援王辅臣的旗号,实为给后者施加压力。

玄烨则放掉了人质王吉贞,还让他给王辅臣代话,希望他迷途知返,朝廷既往不咎。

王辅臣正春风得意,现在儿子又平安归来,所以迷途知返啥的大可以放放再说。

毕竟谁也没有前后眼,说不定咱老王也能过把皇帝瘾?所以他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玄烨的好意,而是选择了自行其是。

玄烨应对三藩之乱的基本策略就是按住吴三桂猛揍,完全不给他留任何后路。同时对其他的叛乱者则能招抚则尽量招抚,以便集中力量打击吴藩。

不过王辅臣在西北的叛乱以及招抚失败,彻底打乱了他的布局,使得玄烨不得不推迟在南方的攻势,转过头来先搞定侧后方的隐患。

他先是任命豫亲王多铎的第七子、贝勒董额为定西大将军,出兵陇右平叛。

没想到虎父出了犬子,董额到了西北一通乱打,除了丧师靡饷外几乎毫无寸进,玄烨只得急招老将图海出任抚远大将军,赶赴西北主持平叛。

图海果然老辣,到任后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先整顿军纪,继而采取攻心战术使得平凉军民人心涣散。

之后出重兵强攻拿下城外要地虎山墩,从而可以居高临下炮击平凉城。至此平凉与外界的交通断绝,城内粮草将尽,彻底陷入了绝境。

此时图海又借与王辅臣有提携之恩,遣参议道周昌(即周培公)入城劝降。

王辅臣由于出身和经历的问题,不可能有什么文化和见识,民族大义、气节操守之类的东西,更不会跟他产生任何联系。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能来源于他的生活阅历和经验。

如果王辅臣的运气好、遇到一位类似李世民等,完全可能成为樊哙、尉迟恭或是常遇春这样的猛将甚至是开国功臣。

可是他遇到的,却尽是带他投奔流寇的姐夫,以及目光短浅裹挟着他一叛再叛的平庸小军阀。

偏偏王辅臣还在这一次次的反复中走了狗屎运,不但得到了荣华富贵,还成了坐镇一方的主将。

这个唯有在战场上才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莽夫,当他不得不独自决定自己的命运时,王辅臣那可怜的智商所能给他提供的,似乎只能是从再一次的背叛中寻找机会。

而且他名义上是叛建奴附吴,实际上是两边不靠、当上了墙头草。

于是面对周昌的劝降,王辅臣只能接受,出于稳定大局的考虑,玄烨暂时践行了既往不咎的承诺,仍任命他为平凉提督,并加太子太保衔。

没了王辅臣这个肘腋之患,玄烨终于可以集中全力收拾吴三桂。于是三藩之役的局势很快向建奴有利的方向发展。

各路反叛势力或降或散,只剩下吴三桂负隅顽抗,但也是大势已去。最后的结局并不出人意料,建奴已经没有贰臣的容身之地。

吴三桂在走投无路之下匆忙称帝、过了把皇帝瘾之后便一病呜呼,继承了他“大业“的嫡长孙吴世藩,最终的命运也只能是以自杀告终。

三藩中的另两藩,耿精忠在投降后被玄烨秋后算账,最终落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

尚可喜倒是宁死不叛清,危急时刻甚至欲以死明志。老尚的“英明举动“不但保住了全家老小的性命,甚至连荣华富贵都没丢掉。

反正只要等到平藩之役大局已定之后,凡是还活着不肯去死的反叛者,玄烨一个都不放过。

在这一点上,王辅臣表现出了他一生中罕见的智慧,看得很清楚。

所以在他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投降后不久,王辅臣就曾自杀过一次,不过图海看得很紧,他没死成。

这件事情也引起了玄烨的重视,他专门下诏给图海,下令对王辅臣严防死守,绝对不能让他死掉。

玄烨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平藩之役正处于战事焦灼的状态,除了吴三桂对建奴死打硬抗以外,其余各路反叛势力都是首鼠两端,随时可能见风使舵。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王辅臣意外死亡,甭管是自杀还是他杀,都会对建奴的招抚工作造成负面影响,让耿精忠、孙延龄等人产生兔死狐悲的情绪。

玄烨此时不想让王辅臣死掉,不代表将来还想让他活着,想清楚了这一点的老王,开始全力以赴的推进自己的寻死大业。

他先是想办法转移图海的注意力,然后将新娶的夫人逐出了家门,又尽散家财分发给部下,最后才饮下毒酒一杯,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玄烨得知王辅臣的死讯后,默然良久,终于没有株连他的家人和部属,只是将王吉贞革职了事。

在史料记载中,王辅臣其实是个不错的将军:

“辅臣为人,恭以事上,信以处友,宽以待人。而严以御下,然有功必赏,虽严,士亦乐为之用。“

只可惜他生错了年代,若是能投胎在两宋之前,哪怕王辅臣再叛个七八次,没准也能成为像尉迟恭、程知节、秦琼那样名扬千古的悍将!

第630章 贺疯子和吴三桂

由于朱慈烺的穿越,不但改变了明末历史,也让明末很多历史人物的命运改变。

正如王辅臣猜想那样,吴三桂答应王辅臣前去支援李辅明,但带去的宁远军中没有一个他的家丁。

吴三桂能崛起和他的才华以及人缘有一定的关系,但真正让他在辽东站稳脚跟的乃是吴家三千精锐家丁。

这三千人都是吴家自己掏银子培养出来的,这些家丁相当于吴三桂的私兵,他们只听从吴三桂的命令。

他们心中没有朝廷,若没有吴三桂的命令,他们不会为朝廷而战更不会为朝廷卖命。

这种情况在明末比比皆是,并非吴三桂一家如此,只是他的家丁队伍更大一些而已,在辽东仅次于祖大寿。

吴三桂能养起如此多私兵,银子当然并非真正出自他的家族,而是克扣军饷和截留修建辽东城防的经费。

准确说就是用民脂民膏和兵血来培养他自己的精锐家丁,养三千精锐家丁并未用他们吴家库房一文钱。

朱慈烺登基之后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大明将官只有亲兵没有家丁,亲兵数量根据级别而定,由朝廷发放军饷。

现在护国军将领都没有家丁,保护将领安全的都是亲卫,这些亲卫军饷全部来自大明国库。

以后像吴三桂等军阀克扣普通士兵军饷养私兵,这种情况以后不会再发生。不然官职会被一撸到底,另外还有作乱嫌疑家族难保。

王辅臣救下李辅明杀出重围,后面正黄旗蒙军紧追不放,吴三桂只好派出两千家丁出战,。

精锐就是精锐,吴三桂麾下这两千家丁个个都善于骑射,他们同样用弓箭把鞑子骑兵射退。

正黄旗蒙军刚退回去不久,贺人龙率领一万五千秦军赶到。

看到李辅明混身是血,其麾下将士已经不足百人,贺人龙大惊,急忙问道:

“怎么回事?难道已经全军覆没?”

李辅明没有搭理吴三桂,而是向王辅臣表示由衷的感谢,随后被家丁搀扶着来到贺人龙马前,贺人龙立即跳下战马扶住李辅明问道:

“李老哥怎么回事,伤势如何?”

“吴三桂坑老子……”

李辅明身上中三箭和一处枪伤,刚才差点没有撤回来,一句话还未说出,因为失血过多晕死过去。

“快,把李总兵送去医疗队救治!”

秦军军中有医疗队,贺人龙立即命令把李辅明送去秦军医疗队救治,能不能活下来,要看李辅明的命够不够硬。

这时因为鞑子退走,四下而逃的保定兵开始回队,最终聚齐五百多人,李辅明这一战不但身负重伤,麾下战死两千多人,保定兵算是废了……

贺人龙对麾下一个游击将军说道:

“把他们都送去后方,暂时在伙房帮忙,等李总兵醒来看情况再做决定!”

“喏!”

贺人龙率兵到来,吴三桂只是上前打个招呼,随后拿着千里镜站在一个高处四下观察,他在搜寻建奴炮兵阵地。

说实话,以吴三桂和他麾下军队的战斗力,他还真的不怕八旗蒙军,在辽东除了八旗满洲兵,吴三桂最担心的乃是建奴的火炮。

关内那些总兵只是在京畿勤王时和建奴战斗过,那时建奴携带火炮并不多,甚至一些红衣大炮都是从关内沦陷城市抢夺而来,他们并不知道建奴火炮情况如何。

常年生活在辽东的吴三桂肯定更加了解建奴情况,如今建奴在火器方面并不比大明差,无论火炮数量还是质量都已经超过大明军队。

前面战斗中吴三桂不敢全力出击,就是因为他没有发现建奴火炮位置,担心麾下家丁遭到建奴火炮的毁灭性打击。

身处明末乱世,这些精锐家丁乃是他在大明立足的本钱,一旦失去这支强大的军队,他吴家在大明的地位也就不保了。

有这种想法的总兵很多,比如王朴,刘泽清,白广恩,唐通,马科,左良玉等等皆是如此。

见吴三桂好像没有立即发起进攻的命令,贺人龙淡淡问道:

“吴总兵,作为第二梯队攻击军队,不知宁远军何时开始进攻?”

作为九边强军,吴三桂从心里看不起关内这些总兵,打个流寇都能折腾数年,如果让他们边军全力对付流寇,流寇肯定早就被清除干净。

听到贺人龙质问,吴三桂很不爽,只是淡淡道:

“保定军已经被鞑子重创,本将不想重蹈覆辙,先观察一番再做决定,不劳贺军门挂念……”

贺人龙也是火爆脾气,加上他麾下秦军战斗力非常强,他很自信若和吴三桂发生冲突,秦军无惧关宁军。

见吴三桂态度不好,贺人龙不屑道:

“保定军遭到重创?若不是你见死不救,保定军能被打残吗?咱秦军乃是第三支攻山军队,你们再不打,秦军就先撤了……”

吴三桂尽管心里有鬼,但却装的一脸无辜,听到贺人龙要撤,他开始担心贺人龙坑他,急忙说道:

“贺帅啊,见死不救从何而来,若不是关宁军及时出手救援,李辅明能活着回来吗?

如今大战在即,不是你我争辩之时,既然贺帅率军到来,你我二军应该团结一致击溃鞑子,不知贺帅以为如何?”

吴三桂乃是第二路攻山军队,贺人龙率领秦兵在他之后提供支援,现在可好,吴三桂居然要求一起攻山。

贺人龙岂是吃亏之人,历史上他连傅宗龙和洪承畴都敢坑,只有孙传庭能压住他,吴三桂算什么。

贺人龙嘿嘿一笑道:

“既然如此,请关宁军攻山,我秦军随后就展开行动,咱老贺打仗从不后退。”

首节 上一节 555/6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下一篇: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