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第89节

“学了半天炮科知识,留在这里当个驻扎团长有什么意思,先帮我组建重榴弹炮团,组建完成后,我会给你再加两个野炮团,由你担任旅长。火炮才是男人的真爱,别墨迹了,收拾一下,抓紧来报道。”

杨恺一直用一种同学直接的口吻邀请,

算是给足了李震面子。

他要是再不下台阶,那就有点扯淡了。

“我明天去报道,老爷们一个,有啥好收拾的。”

重榴弹炮团,想想就刺激。

果然,炮科出身的人,最爱的不是女人,而是更强更猛的大炮。

搞定李震之后,

让赵惆投入大洋,把巩城兵工厂运作起来,必须稳定的产出子弹、炮弹、手榴弹等消耗物资。

枪械方面杨恺有坤城兵工厂,不用担心武器问题。

但补给方面,如果巩城兵工厂能运作起来,方便极大。

豫南省的战略位置确实重要,杨恺的扩兵计划除了步兵之外,必须再增加一个野炮团、高炮团。

平原地带,

野炮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而山炮的射程跟威力上差了一些。

克虏伯75毫米野战炮、博福斯75毫米野战炮,以及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都算作野战炮行列,如果让杨凯来选,那肯定还是沿用105毫米榴弹炮了。

保证统一的后勤供应,避免多种炮弹。

德式装备是非常精良的,重炮团、野炮团统一用德式火炮。

至于山炮营则目前存在克虏伯山炮,以及博福斯山炮。

克虏伯山炮为制式火炮,博福斯山炮为杨恺嫡系部队使用。

至于高炮在不断的应用在各个防守关卡,

尤其是坤城布设了多款高炮、高射机枪。

德式88毫米高炮,既能平射又能仰射,对空对地对空气,号称反一切炮。

他要把西北各省打造成坚不可摧,利用地形优势,布置坚固且疯狂的防御工事。

先保证基本盘的安全,再逐步的向外扩张,立于不败之地。

尤其是海军方面,这是极大的薄弱,且短时间内根本追不上来。既然如此,增强陆战能力,也是一种选择。

火炮、装甲车、重机枪、步兵炮、迫击炮,这些才是杨恺立于不败之地的王牌。

炮兵不能少,越多越好。

第106章 西北顺畅,杨恺大开拳脚

就在杨恺插手豫南省军政的时候,

西北地区传来了好消息,孙楚在外蒙掌握了主动权,并整编当地一个骑兵旅,申请配备一个旅的马枪、轻机枪,用于安定地方。

他不可能一直在外蒙地区驻扎,还是要回到绥地。

那边鸟不拉屎,太他娘的苦了。

另外,绥地局势平定,地方部队初步成型,驻防部队可调回金城。

查哈这边,商珍没啥需要,修缮武城军械所,能够自供弹药。治理地方政务,稳定各势力,落实了土改政策。

并按照杨恺的要求兴办实业,引入银行,收敛地方商户的资金流。

这方面不是按杨恺要求,是按照徐勇倡的操作。

他要为杨恺实现年入6000万大洋的野心,就必须把五省的轻重实业带动起来。

让西北五省焕发出生机,才有机会饲养更多的部队。

今年扩兵的速度很快,西北三位旅长对外的扩张也非常顺利。地方军根本没办法对抗装备精良的西北军,一路平推过去。

贯通了疆省、藏边等地。

至于地广人稀毛都没有的地方,除了不成气候的土匪,基本搞定。

是不是真的搞定有待商榷,目前汇报上来的战果都是好消息。

攘外必先安内,内部平定才有精力练兵。

短短半年,杨恺目前算上刚刚招收上来的兵力,已有15万人,算上豫南省的五万人马,相当于20万兵力。

如果算上地方军,各县数百人不等,地方一两千人不等,兵力就直奔三十多万人去了。

当然了,地方部队只能用于维持治安,除非面临战事吃紧,濒临崩溃的时候,才会投入地方军参战。

真到了那时候,也算山重水尽的时候了。

常备兵力15万,足够应付当前的局势,稳步扩编,保证税收跟兵力齐行。

此次扩编的主要兵力在花城这边,两个步兵团,一个重榴弹炮加强团,两个野战炮团。

这就一万多人出去了,另外则是绥地、察哈尔扩编数团,增强北边实力。

金城需要常备一个师的兵力,

武城需要常备一个师的兵力,

天汉府、秦西省自然要常备兵力,

算下来这些人还是比较紧张的。

即便如此,15万人的后勤、供应、管理、军饷等等,就值得地方操心了。

目前杨恺手上下辖5个师,7个混成旅旅,15个步兵团,1个重榴弹炮团,3个重炮团。

再加上各直属的工兵营、通讯营、医务班,以及各个独立的重机枪连、轻机枪连、迫击炮连,总兵力绝对是超过15万人的。

至于超出一千五千的,杨恺并未完全统计下来。

按照国人的尿性,分两个极端,一种是为了克扣军饷,两千人给你报五千人,多出来的空职赚军饷。

要么是另一种藏拙,两万人给你报一万人,自己养一部分见不得光的私兵。

杨恺的这些人中,后者居多,或多或少的都会养小部分嫡系部队。

团长养个精锐连队,

旅长养个加强连,这都是可能的。

只要不太过分,杨恺选择睁一眼闭一眼。

尤其是绥地、查哈这种地方。

地处偏远,他总不能时刻过去盯着,只要部队维持现状,能够持续训练,时不时的相互调拨,就能保证对军队的控制力。

盘点了内部情况后,

杨恺考虑把各部的人马调拨一番,也不大动,这个营调配到另一个团。那个营调拨到这个旅。

随后安排督察组到地方视察各军,严明军纪,探查地方。

另外则是裴准、孔家兄弟三个旅调动,从西北地区调动到夏宁地区、横城地区、林榆地区。

他们三位在地方经营多年,虽说归顺了杨恺,听从命令跟指挥,但在地方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这次对外进攻做的不错,并不妨碍杨恺对他们的顾虑。

调动王英、岳维峻、高清三旅往西北地区,分别驻扎在疆新、藏边、宁西地区,稳固地方各县。

这些整编的部队中,还是要继续插入年轻军官,轮番调拨,降低他们对军队的掌控权。

同时对各部做思想工作,提升士兵的文化水平及战斗素养。

一群文盲是打不过一群读书人的,读书人脑瓜子灵,心眼特别多。

要让士兵知道,他们是给杨恺卖命,给他们发大洋的是杨恺,给他们分土地的是杨恺,给大家带来稳定生活的还他么的是杨凯。

同时对地方各县进行政务审查,审查各县的发展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地方还有没有大老虎。

整兵,练兵,形成一套成熟的民兵、地方军、西北军的体系。

先招收年轻民兵,在培养成地方部队,若有需要,地方部队中挑选精锐进入正编部队。

这样既有源源不断的兵,又有成熟的训练体系,又能稳固地方。

政务方面,兴修水利,加强教育,鼓励实业。

规划了新的公路及铁路线,潼关至秦西府,秦西府至金城。

一些容易修缮的路段先行,需要开山涉水的路段滞后跟进。

西北进一步稳固如铁桶,杨恺算是彻底掌握了五省以及地方各县。

还是那句话,思想必须给到位,让每个人清楚,他们头上是巡阅使的政权。

部队在调动之中,裴准心里不是滋味,他这个地方镇守使彻底失去了大权。

一纸调令,就必须按照杨恺的意思前往林榆地区。

那林榆人生地不熟的,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舒服。

他有两个选择,不太舒服的活着,要么舒服着被灭掉。

此次对边远地区的军阀作战,让裴准等人见识到了装备优势带来的降维打击。

也越发的让他们清楚,杨恺如今的强大。而杨恺的嫡系部队,一开始就是他本人及孙楚等人训练的部队,远比整编部队强。

既然敢给他们更新军备,那杨恺的嫡系队伍中必然有更高的武器装备。

不知者无畏,而一旦知道的多,也便认命了。

连吴秀才、曹大总统都不得不低头,承认杨恺的西北王的身份,他们这些原来的小小的镇守使,还有啥放不开的呢。

吴同仁就是下场,不听话立马灭掉,扣押在金城,当一个没有实权的闲散人。

杨恺还在看报纸,了解各方情况,王副明走上前来。

“是不是解除对西宫的控制,夫人们快待腻了。”

他一拍大腿,把这事早就忘了。

首节 上一节 89/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