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1047节

  大哥刚刚不久前,因为坚持自造培养工人,得到皇祖父夸赞。

  他也想让父亲赞赏。

  ……

  “允炆,这件事你办的不错。”朱标含笑表扬一句,转身继续参观。

  雄英带着杨荣,时不时询问工匠,渐渐落在后面。

  某刻。

  杨荣看到朱允炆跟在朱标身边,时不时有说有笑的一幕,微微皱眉,拉了拉正在和工匠攀谈的雄英。

  雄英结束与匠人的攀谈,起身,边走边问:“师兄,你怎么了?”

  “太孙真相信,发包这个想法是允炆殿下想出来的?他都没有深入一线亲自干活,他能想到?而且,类似发包这种修修补补的办法,真的能对咱们大明的工业环境,产生突破性促进作用?”

  朱允炆特别会讨太子欢心。

  太子属于那种中庸温文尔雅之人。

  他注意到,这一年多,朱允炆似乎有意在模仿太子。

  他无法判断,这到底是朱允炆自己的主意,还是有人在背后教朱允炆。

  ……

  雄英看着杨荣虽然担忧,却十分沉稳的神色,不由笑了,拍了拍杨荣肩膀,“师兄,我知道你担心什么。”

  雄英没有继续谈论关于朱允炆和朱标的事情,只是向杨荣豁达表明,他都知道。

  转而说道:“其实,我也不喜欢这种类似发包,修修补补的办法,原本,我想着,巨大不便中,最终促使人们放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老观念,主动剪发,可我没想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类似这种,束缚大明发展的传统老观念还有很多很多。

  这一道道枷锁,如果不冲破,大明的工业发展,就永远不可能提速和活跃。

  “其实,问题都摆在那儿,吕兆为首的管理层,除了皇祖父、父亲视察时,会来一线,平日里,他们几乎天天坐在官房喝茶,下面人做出功劳了,他们抢着往自己头上按,这种情况,匠人们如何能有积极性?”

  这就是典型的官僚风气。

  虽然父亲还没看出来。

  可皇祖父已经知道了。

  但能有什么办法?

  几千年的官僚风气,如果不全面推行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全面提升各行各业百姓的经济、社会、政治地位。

  永远没办法遏制官僚风气。

  四叔说过,天下各种力量讲究一个平衡、势均力敌才行。

  只有百姓的力量增加,才能有效遏制官僚风气。

  否则,除非换一个真正的好官能官,才能办好金陵工业区。

  可用四叔的话说。

  天下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同理,绝大多数官员也是平庸的。

  真正的好官能官,太少了!

  总不能,把左相、伯温先生放在金陵工业区,搞工业吧?

  ……

  雄英看着朱标已经走出火铳厂,收敛思绪,“走吧。”

  一个时辰后。

  朱标走出金陵工业区。

  看着殷勤送他们出来的吕兆,叮嘱道:“看得出,伱也用心了,不过,不要总是坐在官房内,咱们都去鸡笼屿工业区看过,你们难道没有发现,鸡笼屿工业区的管事之人,都天天在一线吗?”

  “辉祖和老四他们当时搞乡土村社,还天天深入农村调研呢……”

  吕兆脸上笑容凝滞,忙低头。

  他堂堂太子侧妃的兄长,难不成还要天天泡在这种环境恶劣,高温、噪音、灰尘飞扬的一线?

  用得着吗!

  别说他了。

  太子爷问问满朝文武,谁愿意这样干!

  大家伙儿是来当官儿的,不是做低贱的匠人。

  如今看来,以后得天天去厂房,装模作样,装装样子了。

  “太子爷教诲,臣记住了,往后,臣肯定天天坐镇一线!”

  ……

  杨荣瞧着吕兆,摇了摇头,凑到雄英耳边,低语:“瞧着吧,以前工业区这群官员是坐在官衙喝茶,接下来,他们就要去一线搞形式主义了,他们的心情必然不好,恶劣的情绪,必然要发泄在匠人们身上,对生产、匠人积极性的打击更大!太子殿下似乎看到了问题,可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全错了……”

  蓝玉偷偷听着杨荣的分析。

  满眼欣赏。

  杨荣这番预测,令人惊讶。

  他听闻太子对吕兆的叮嘱,也觉得,应该对金陵工业区能起到促进作用。

  可杨荣却认为,非但不会促进,反而还会起反作用!

  杨荣这番分析,又让人无可辩驳!

  不愧是朱老四的学生!

  而朱老四把这么优秀的学生,安排在雄英身边,帮雄鹰。

  这恩情,他们蓝常两家,还不清。

  蓝玉伸手按在杨荣发顶,杨荣和雄英看来时,低声笑问:“今年除夕夜,在宫里过完,是不是还要去土桥村大营,和你们那一群兄弟,一起过年?”

  朱雄英含笑点头,蓝玉征询道:“舅姥爷能不能和你们一起去?”

  ……

  一大两小,跟在朱标的视察队伍后,往前走。

  来到紧邻工业区不远,坐落在秦淮河码头的一处院落外。

  院子外面,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单独的青壮、有携家带口的。

  院落大门左侧的柱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书:燕藩迁民办事处。

  朱标看着热闹的排队景象。

  身后很多官员脸色变得难堪。

  朱标询问:“今年,金陵这处迁民办事处,不包含朝廷动员的无地百姓,自愿主动的百姓有多少人?”

  方孝孺看看左右同僚,知道的也全都脸色难堪不说话,微微向前一步,作揖:“禀太子,臣前几天曾来这里了解过,据办事处人员介绍,自发性迁民,大约有一千人,几乎有八成,就是金陵本地的百姓……”

  金陵虽然是皇城。

  身在皇都的百姓,会自豪。

  可也有些百姓,并不在乎这些虚的东西,他们更喜欢,全面施行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燕藩。

  认为,燕藩比大明更有前途。

  也相信燕王。

  所以,变卖城内为数不多的家业,携老扶幼乘坐往来燕藩和金陵的商船出海。

  “太子,臣也了解过,各地迁民办事处,真正活跃的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福建、一个是江浙、一个就是咱们金陵,其他地方,除了朝廷动员,一般情况都很冷清。”

  方孝孺看了眼齐泰,想反驳,嘴唇动动,又咽了下去。

  他要说的这些话不好听。

  没必要直接说出来。

  私下里找太子爷,单独谈谈。

  他认为,大明必须抓紧时间变革。

  因为他调查统计过,自发出海的这批人中,很多都是读过书的!

  虽然没考中功名。

  但不是文盲!

  他很担心,未来,考取功名的人,都想出海!

  大明再不抓紧时间变革。

  或许十几年后,这种情况就会出现。

  甚至更快!

  “嗯!”

  朱标点点头,看了眼迁民办事处热闹的场景,转身离开。

  当初,和老四签协约时。

  很多人冷嘲热讽说:每年能有一千人愿意出海,都不错了。

  事实证明,一年多,说这话的人就被打脸了。

  恐怕,用不了几年。

  每年五万名额,就不够了。

  “马大!”

  “马大!”

  ……

  “哎,俺在这儿!”

首节 上一节 1047/13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下一篇:三国:你管这叫文弱谋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