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1132节
蓝玉拍了拍栏杆,极力按捺着激动,笑道:“自从毛老六那夜汇报,咱就迫不及待想动兵了,半个月后,燕王总算要入倭了!”
众人全都不由笑了。
何止蓝玉。
他们也激动。
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纯火器热战!
而且,这场战争中还涉及海陆、步炮、骑步协同!
而他们有幸观摩。
朱樉向朱棡微微侧头,低笑揶揄:“也不知,金陵那边,仇视老四的人知道,因为他们配合了老四,老四半个月结束入倭之战会是什么表情?”
还有大哥?
朱棡笑笑,目光紧盯前方……
海浪翻涌,水花四溅。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479.第476章 倭国响起燕藩军靴的震动声!
479.
倭国海。
一艘庞然巨大的舰队,在狂风大作,阴云密布,海浪翻飞的海面上艰难行进。
因为是逆风航行。
风帆已经降下收缩。
一艘艘大船的动力,只能来源于动力舱的畜力动力。
行进的十分缓慢。
汹涌海浪起伏中,战船起起伏伏摇晃。
朱允炆、朱允熞双手紧紧握着护栏,好奇看着这一切,他们还从未有过,如此恶劣天气的海上航行经验。
两人余光,全都羡慕看着两只脚,如同钉了钉子,稳稳扎在甲板上,都不用双手借助围栏,稳稳站立的朱雄英。
朱允熞满脸佩服,崇拜大喊道:“大哥,你是怎么做到的?其中有什么诀窍吗?”
马屁精!
朱允炆瞥了眼朱允熞,腹黑一句。
却也好奇看向雄英。
外公他们说了。
父亲将来肯定要剿灭燕藩这个巨大威胁的。
到时候,他想立功,无论是指挥水师作战,还是指挥步军作战。
都要渡海前往燕藩。
所以,在任何天气状况下,乘船的本领一定要学会。
他可以肯定。
只要大明和燕藩发生战争,需要一位未来第三代皇子坐镇的话。
他的机会很大。
因为大哥绝不会把刀枪对准四叔。
甚至,外公和胡惟庸还预测过,一旦大明和燕藩交恶,甚至刀兵相见时。
父亲和大哥之间的父子亲情,极有可能出现裂痕!
至于父亲会不会派二叔他们?
这个可能性也不大。
瞧瞧二叔他们现在,几乎都和四叔好的穿一条裤子了。
朝廷怎么可能派他们坐镇。
甚至,外公和胡相说,等父亲登基后,他们首先就要推动父亲削藩。
也是,现在二叔他们,兵力最多的拥有两个镇又一个混成协。
兵力少的,也有一个镇精锐!
使用的还都是燕藩制作更为精良的火铳、火炮。
并且,训练也是燕藩练兵顾问团,手把手教出来的。
这些叔伯藩王的总兵力,几乎达到朝廷兵马的三分之一!
三十万之巨!
虽然这些兵马,并不在一个叔伯手中,无法拧成一股绳。
但如此庞大的兵力,对于中枢朝廷,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皇祖父信任自己的儿子。
父亲就当真能坐视这些兄弟,坐拥数量如此庞大的兵权?
反正,换做他,他是会睡不着觉,一定要削藩才行。
退一万步讲。
就算父亲自信,这些叔伯不敢、不会反他。
难道父亲就不为自己的继承者着想。
……
朱雄英可不知道,朱允炆心中想些什么,狂风呼啸中,扭头,大声笑道:“我当初经常和雍鸣、祈婳、东旭师兄他们,被俞靖蛊惑到战船上,出海操练,这种恶劣天气下航行早已经习惯了,你们也一样,多乘坐战船出海,慢慢就会掌握平衡感,记住,不要把身子崩的太紧,身体要放松,不要和战船的颠簸做对抗,要跟着颠簸,适当顺势而为……”
朱允炆认真听完,悄悄试了试,发现还真的有些作用。
大声询问:“大哥,你预判,四叔这次征讨倭国,需要多久才能结束战争?”
对这个问题,他实在好奇。
外公和胡惟庸他们都希望这场战争持续的久一点,让燕藩陷入泥潭中,多流血。
就连四叔本人,似乎对此战都顾虑重重。
要不然,也不会主动替倭国诸侯联军设身处地思考,发明了正面阻击战,后方游击袭扰这种古怪战术。
“半个月!最多半个月!”雄英看了眼朱允炆,笑着大声说道。
半个月?!
朱允炆、朱允熞全都惊讶愣怔。
这可能吗?
‘不可能!绝不可能!外公说,胡惟庸已经派人把四叔那种古怪战术,告诉倭国诸侯联军领袖,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了。’
朱允炆不动声色看了眼朱雄英,暗笑,‘大哥从小跟着四叔,对四叔太盲目自信了!’
……
船舱作战室内。
朱樉、朱棡、蓝玉等人,三三五五,要么透过玻璃窗户,看着外面汹涌起伏,飞溅的海浪。
要么凑在挂在左侧的倭国地图前,低声议论着。
蓝玉从玻璃窗边转身,看着俞靖等一群海军参谋人员,正在汇总整理,行进过程中,得到的倭国海水纹信息。
并且将这些信息,经过低声讨论,标注在一张航海图上。
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他也不慎清楚。
这种详细的地图,不光海军,燕藩陆军也是如此。
相较于大明的行军图,燕藩制作的军事地图,更加精准。
这也是大明这边应该学习的。
比如燕藩军事地图上,等高线、海拔啊什么的术语,他们根本听都听不懂,到底是什么。
就好比现在。
俞靖等人,标注过程中使用的便捷计算尺这些工具,他们这些打仗几十年的人,只能看到俞靖等人熟练使用。
可其中的规律到底如何,大家看的一头雾水。
如果朝廷军队,想要全面学会这一套东西。
就得派人去燕藩读书,全面学习,燕藩越来越复杂的数学这些知识。
而俞靖等人使用的这些便捷计算尺,据说,其实是工厂最先弄出来,为燕藩工业服务的。
沐英一直盯着俞靖等人忙碌,注意到蓝玉也被吸引,起身,低语:“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不光是装备上的改变,这种细节,若是没有工业发展的技术,也不可能出现。”
蓝玉点点头。
此刻,他越来越希望,朝廷这边早点革新。
现在朝廷很多人,对工商业的态度完全发生变化了。
可却僵持在。
到底发展私营工厂,还是雇工身股制工厂。
支持前者的有一大批人。
这些人这些年,在背后做了什么,他都一清二楚。
手伸的很长。
那些私人水泥工厂,真正拿大头的,全都是这群人。
上一篇: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下一篇:三国:你管这叫文弱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