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1279节

  “在我们的设想中,如果工人能承担起这个重任,未来,更多的三方持股工厂,我们都会交给工人团体进行管理营运,官方和私人资本方,只进行监督。”

  ……

  朱元璋边听,边往里走,询问:“那么,工人能承担起这个重任吗?”

  他已经听明白了。

  老四在重工业中,引入私人资本。

  本质上,就是利用私人资本,弥补财政不足以支撑建设所需这个难题。

  而工人负责管理。

  则是一种,第三方管理模式。

  充分保证了,两个利益最大相关方,彼此间,无法侵占对方利益。

  这其中,工人能否承担起这个重任,就成了关键。

  炼钢厂如此。

  那么,耗资巨大,却盈利能力也不俗的铁路呢?

  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法子。

  在经济方面的探索,老四燕华,早已把大明远远甩在身后了。

  他可以百分之百肯定。

  老四在炼钢厂项目上的三方合作事宜,一定是为铁路大建设做准备。

  同时,这个混球,也在暗示,朝廷的大十字铁路计划,即便朝廷国库无法负担,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

  比如,在燕华资本、朝廷资本之外,引入其他第三方资本力量。

  保守派对建设铁路的态度,他还不清楚。

  但他相信,革新派商人,一定支持,并且愿意入股!

  此时,人群后面的毛骧,也悄悄看向朱棣,同样想到了中原的革新派商人!

  他敏锐意识到,今天少爷故意带陛下来这座三方持股的炼钢厂,是有目的的。

  和昨夜的安排,有着密切关联性。

  “反应还不错……”

  嘶!

  朱棣的话音刚响起,倒吸气的声音,突然从身后,接连不断响起。

  朱元璋下意识抬头。

  看着面前的景象,顿时愣怔……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第526章 朱标已经毫无筹码!

  大明出访团,以朱元璋为首,所有人,缓缓昂头,视线跟随着,眼前,两个‘高耸入云’的巨型高炉向上移动。

  实在是太高太大了!

  两座高炉,足有二十丈之高。

  直径,虽然没有准确数据。

  但目测,至少也有十来丈!

  高炉周围,各种配套工作台,更是高大。

  每一层工作台,都有工人在活动,每一层的工作台,不时就会有各种颜色的信号灯亮起,闪烁着。

  两座高炉中间,由栈道连接。

  十分宽大的生熟铁浆导流槽,分设十个导流分槽。

  下面,十个蒸汽驱动的转炉内,火红的浆液,在转炉转动中,喷射出火红粘稠火浪,火星飞溅。

  震撼!

  太震撼了!

  即便相隔还有上百米的距离。

  予以众人的震撼,都无以复加。

  朱标手指微微蜷曲,紧盯着前方的‘凶兽’,完全由钢铁建造而成的漆黑‘凶兽’,给他的压迫性太大了。

  刚才骤然抬头,窥伺全貌的刹那。

  他仿佛,看到老四站在这钢铁巨兽顶端,下达着命令,驱使这凶兽,朝他,朝整个大明,踩踏而来!

  没有亲眼看过。

  根本无法真正体会,锦衣卫密奏中,屡屡提及的‘燕华肌肉’、‘燕华力量’!

  朱元璋率先提步,快步往前走去。

  众人回神,忙跟上。

  朱元璋一路在朱棣陪同下,来到画着绿色警戒线外。

  接过朱棣递来的头盔,戴上后,感受着铺面热浪,高高仰头,眯眼,细细打量着,来自工业的震撼。

  某刻,突然询问:“这座十万吨级炼钢炉,每天产钢多少?”

  正在打量的朱标等人,也都看向朱棣,同时竖起耳朵。

  朱棣感受到众人的视线落在身上,回答道:“禀父皇,设计产能,可以日产五百吨,如果需要,极限产能,可以增加到日产一千吨,不过,我们日常定的产能,小于设计的额定产能,现在每日产钢四百吨。”

  没办法。

  经过一轮官方主导的建设刺激后。

  需求量,从最开始的额定产能,短短一年时间内,跌落回现在的四百吨级。

  按照估算。

  现在的四百吨级日产能,在未来,还要衰减收缩。

  不过,上至他,下至内阁,倒是并没有因为需求收缩,而担心。

  当初极限式扩建炼钢厂时,他们就想到了这一点。

  推动为期十年的乡村建设。

  本质上,就是为了极限式建设炼钢厂。

  短时间内,通过直接干预的手段,催生对钢铁的极限需求。

  本质目的,是为了迅速扩充产能,把生产成本,在短时间内,迅速拉低。

  只有生产成本,迅速拉低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钢铁制品。

  进而迅速完成炼钢产业化。

  这种方式,当然有些拔苗助长的味道。

  但他知道,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而且,这也不是他乾纲独断做出的决定。

  经济研究司同样支持这种产业化推动方式。

  如果单纯依靠民间的正常需求,大型炼钢产业,绝不可能从洪武二十六年开始。

  用了短短五年时间。

  从最初的年产量一千吨,膨胀增加到现在的年产量三十万吨。

  一个新兴产业,从萌发到形成产业化。

  经济研究司研究认为,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慢慢培育需求和市场。

  另一条路,就是用权力的方式,人为创造需求和市场。

  前者,随着需求增加,市场扩大,产能扩充,产业链成本降低,最终工业品价格处于合理水平。

  缺点十分明显,速度很慢。

  后者,人为创造需求……

  优点就是速度快,能在极短时间,让燕华政权以及百姓,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新产品。

  燕华可以借此,增强军队战斗力,国力。

  而百姓,可以借此,改善生活。

  为何,短短五六年时间,燕华几乎家家都有两三辆自行车?

  就是得益于,过去五六年时间内。

  在燕华官方,人为创造需求的过程中,炼钢产能膨胀式增加,导致炼钢成本迅速下降。

  朱棣见朱元璋微微皱眉。

  明白朱元璋为何如此,笑着解释:“父皇,即便极限产能达到一千吨,这座钢炉的年产能,也只有十万吨左右。”

  众人顿时皱眉。

  朱老四这是糊弄大家数术不好?

  极限日产能一千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就是三十六万五千吨!

  这么简单的乘法问题,竟然糊弄大家?

  朱棣解释道:“这种大型钢炉,不可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连轴转生产,需要频繁维护,根据我们的测验,一旦极限日产能生产,依照我们现在的技术,钢炉使用九十天左右,就会完全报废。”

  现在的耐火砖,以及钢炉的钢铁质量问题,还是不够好。

  一旦转入极限生产。

首节 上一节 1279/13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下一篇:三国:你管这叫文弱谋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