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1290节
太骇人听闻了!
“根据我方的调查统计,这些农耕机械,有八成被大明的士绅地主阶层购买,根据燕华的经验,使用农耕机械,至少可以释放六成的劳动人口,那么,大明士绅地主阶层,购买如此多的农耕机械,投入使用,原来受他们控制的人口,现在去了哪里呢?”
朱标脸微微泛白。
方孝孺等人的脸色也变白。
大明虽然在开海后,海贸商税收取管理十分严格。
但并未像燕华这般,详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因为大家根本没有这种潜意识。
朱棣看着大明一边,乃至方孝孺为首革新派,都如此,不由叹了口气。
说到底,朝廷直到今天,治国的方式方法,还是遵循小农经济那一套。
松散的管理。
只负责收税,维持稳定和统治。
而民间,则完全依靠乡约乡俗自行营运。
这一套治国方法,根本不适合工业时代。
工业时代,一定是有着极高组织力度的社会结构。
朱棣看了眼黄子澄、胡惟庸等人,开口:“大哥,具体数据我们了解的不多,不过也从往来的海商口中,掌握了一些情况,士绅地主在大规模使用畜力农机具后,就开始裁撤,被他们用身契控制的佃农……”
士绅老爷们,可不养白吃饭的‘牲口’。
当他们发现,畜力农机具的使用,能为他们带来更大利润。
佃农的下场,可想而知。
“一小部分佃农,被留用后,有部分佃农就被裁撤,失去土地后,涌入各个城池内,艰苦谋生……”
……
朱标放于膝盖的手,紧紧攥住。
他感到羞耻!
这些事情,他竟然都不知道,竟然从老四口中才知道。
朱允熞坐在朱标身后,凑到朱标耳边,轻声道:“父亲,四叔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大哥和大嫂建设沼气照明工厂时,就招收了很多涌入城池谋生的失地佃农,我记得,大哥还专门为此,给父亲写了一道折子……”
至于折子,父亲没当回事,还是没看到。
他就不清楚了。
“被士绅单方面撕毁身契,赶到城池谋生的佃农还是幸运的。”
“更多的佃农,他们的身契,直接被转让售卖给工厂主,成为,被控制自由的卖身工人。”
说到这里时,朱棣停了下来。
大明那些私营工厂内的工人,与历史上,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相比。
处境恐怕更加艰难。
历史上,西方的工人,无非就是被剥削的严重罢了。
可朝廷私营工厂,把士绅佃租那套身契制度,直接搬迁到工业中。
这就是数千年文明史的枷锁。
有很多好东西。
但也有很多糟糕透顶的东西。
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传统力量,照搬套用。
身契制度,照搬套用到工业上。
而工业的竞争,又比农耕竞争更为残酷。
所以,此时此刻,那些身处非雇工身股制工厂的工人们。
不但没有人身自由。
更饱受着,超过历史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底层工人的剥削。
他不认为,大哥有能力,迅速解决,大量失地后,涌入城池谋生的佃农问题。
朱棣思考着,突然又补充道:“如果大哥同意的话,在修建大十字铁路过程中,可以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这些,涌入城池谋生的失地百姓,而我们燕华,也可以对这部分百姓,予以一定补贴,当然,拿了这部分补贴后,他们就要举家迁徙燕华。”
给点补贴没什么。
就当是为燕华,储备技术工人了。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
这些失地佃农,在参与工程建设中,会在燕华的工程团队指导下,初步掌握,适应分工、合作。
一旦迁徙燕华,无论是当农民,还是当工人。
都是素质不错的优秀劳动力。
所以,给补贴,燕华不亏。
至于财政不宽裕,直接钱财补贴做不到,可以实物补贴嘛。
燕华的肉食品罐头、布匹等等。
直接发放给这些筑路工人,他们自己使用同时,恐怕很多人,会节省下来,出售给大明百姓。
这无疑也是一个,扩大燕华商品,在大明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要知道,这些年,受地方保守派,或明或暗的抵制排挤,燕华很多商品的影响力,只局限于,大明沿海地区,以及蒙汉示范区。
……
后面,胡惟庸、吕本的脸,苍白没有一丝血色。
他们极力遮掩,压着的盖子,被朱四郎彻底揭开了。
这些事,他们早知道了。
毕竟,他们通过暗中持有干股的手段,控制着很多工厂,自然知道,工厂内,佃农被贩卖的情况。
朱标脸色铁青。
扭头,眼神冰冷瞪了眼黄子澄。
黄子澄顿时如坠冰窟。
朱标转头,看向朱棣,“好,三百万人口,大哥答应了!”
不答应怎么办?
恐怕,这个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
老四分明是在提醒暗示他。
当然,也不乏要挟意味。
佃农大量涌入城池谋生的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恐怕会酿成大祸。
可怎么解决?
朝廷倒是有土地可分配。
辽东还有很多无主土地,等着开垦。
如果是十几万,数十万百姓迁徙,朝廷倒是有能力解决。
可涉及数百万,乃至上千万,朝廷根本办不到。
松散的动员组织力。
地方官员小农经济的治理思维。
一旦用这套人马,进行大规模,动辄数百万人口的迁民。
他可以肯定。
一定会发生,类似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事件。
何况,他还有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解决。
工厂的身契制度!
这个制度,必须废除!
否则,在工业上,根本无法和燕华竞争,更别说追赶燕华。
所以,为今之计,只能把这批,涌入城池谋生的失地纯佃农,作为筹码,换取更低价格建造大十字铁路,打包送给老四燕华!
把这个包袱,尽快甩掉!
至于,燕华有没有这个迁民能力。
人家有!
燕华的官员系统,官员思维,和大明的完全不一样。
人家有一套,工业制度下,完善组织动员的准则。
呼!
朱棣默默吐了口气,轻松笑了。
随即,重新起草了两份《关于援建大明大十字铁路建设,若干协议书》。
在双方数百人见证下。
朱棣、朱标分别在协议书上签上名字,相互交换后,再签字。
朱标、朱棣最后,再次将彼此的协议书交换后。
相对而立。
朱标紧紧捏着协议书,努力按捺着不甘和愤怒,勉强笑道:“老四,我希望,建设能尽快启动。”
朱棣点头:“建设所需的技术队伍已经组建完毕,随时可以跟随大哥回大明,至于建设所需钢铁,援建朝廷的工厂,我回去后,就马上吩咐炼钢厂进行扩产,吩咐涉及援建的工厂,马上进行设备准备,以及援建人员的组织。”
……
上一篇: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下一篇:三国:你管这叫文弱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