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1298节

  马秀英瞧着朱元璋,没好气瞪了眼,“今天,伱对标儿的话,是不是太重了,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全都像你、学你吧……”

  其实。

  洪武初年。

  他们对标儿的期许,就是一个守成之君。

  重八用铁血手腕治国,清除不稳定因素,稳定大明江山后。

  就需要标儿这样一个手腕温和的仁恕之君了。

  重八予以所有人的压迫,需要标儿用温和的手腕,为所有人松一松紧绷的神经。

  一张一弛,才能持久。

  无疑,按照洪武初年的设想,标儿是十分合格的。

  反而是老四那种,大开大合,手段强硬的性格,不适合继承大明江山。

  可谁都没想到,后来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老四划时代的提出了两个理念、两个主张。

  并且出走大明,在其燕华验证证明两个理念、两个主张是可以成功的。

  变革。

  说实话,不亚于重新再造一个大明。

  变革前后的大明,虽然都是大明。

  虽然都是帝制。

  可任谁都明白,相同的外表之下,内核已经完全变了。

  表面看,是一个大明。

  其实,是两个大明!

  这无异于,就是重新打天下。

  在这种情况下,标儿的性格、手段,明显就不适合了。

  就如同。

  隐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兄弟二人其实都很优秀。

  但,隐太子只能是一个继承者、守成者。

  而秦王李世民,则是一个开创者。

  如果将兄弟二人同时放于乱世,做一方诸侯,李建成的性格,注定无法成为最后的赢家。

  朱元璋毫不在意摆了摆手,“咱就是响鼓重槌!标儿那点打算,咱一清二楚,他希望通过缓慢布局,培植革新派,用革新之力,铲除保守,这个想法,也不能说不可行,但操作起来,更加困难,成功的可能性也更低。”

  “一个战略决策,时间线拉得越长,期间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就越多。”

  “比如,他忽略了,革新派的热血激情会随着时间,冷却消失。”

  “这一点,咱们比谁都清楚,当初打天下时,虽说,大家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了自己做人上人,可谁又能否定,当初,所有人其实也心怀着匡扶天下,还世道一个朗朗乾坤的崇高理想,当时,咱们这群人,都是把理想和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

  “可你看看后来,当功成名就后,当随着时间推移,热血消散后,武勋文官们都在做什么?”

  “争权夺利!”

  “在现阶段,没有一套类似老四燕华的良好制度、严格约束,一旦革新派热情消散,热血消失,迅速堕落后,大明的革新,将更加困难。”

  “我说的重,就是提醒他,他可以继续他的想法,但他不能只是做一个幕后者,应该站到台前,在革新派热情消散前,完成革新,形成一套完善的约束制度。”

  ……

  马秀英沉默。

  其实,她何尝不知。

  想要做成一件事,尤其是那种开天辟地的大事。

  就得像重八和老四那样。

  但凡抓住时机,找到切入口后。

  就猛打猛冲。

  甚至,不惜身,自己带头。

  一举奠定乾坤。

  期间,哪怕有些细节错误,哪怕有很多无辜者被牵连,被抛弃,都要心肠冷硬的坚持下去。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便是这个道理。

  这句话,并不是让人,不注重小节。

  这句话,有这很明显的对比。

  大和小。

  在追求一个大的目标时,就要咬定不放,猛打猛冲,勇猛精进。

  牺牲那些小,舍弃那些小。

  ……

  翌日。

  朱元璋便以强势之姿,开始对京营进行调整。

  在胡惟庸、吕本等保守派惊恐、焦急、愤怒、不安中。

  一支支由保守派统帅的京营精锐,在兵将混编对调后,就被严令,马上乘坐火车启程。

  前往蒙汉示范区以及其他,朱元璋选中的地方。

  于此同时。

  一支支驻扎在地方的新军,接到命令后,迅速奔赴就近的南北纵线车站,登上火车。

  沿着复线铁路,迅速抵达金陵。

  然后,与丘福、朱能、瞿能、徐辉祖等支持革新的京营新军进行混编。

  这场涉及二十万人次,行军距离,最大达一千里的巨大军事调整。

  因为火车的缘故。

  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

  虽然很多保守派,眼睁睁看着,保守派在金陵的军事支持力,几乎被瓦解而愤怒。

  可整个大明的精英层。

  也被这场军事调动吓了一跳。

  “太快了!”

  “可不嘛,二十万人次,还有那么多装备,最远的距离,多达一千里,以往,这种调动调整没有一年半完不成,可现在,短短三个月就完成了!”

  “往后,除非是大明内部彻底腐朽,军队失去战斗力,否则,改朝换代的可能性小之又小了!”

  ……

  这场军事调整,向天下人证明了,火车对于军事的战略意义。

  ……

  金陵车站。

  南边各地的藩王,已经抵达,此刻,正跟随朱元璋上车。

  北边各地藩王,此时此刻,已经在北平等着了。

  朱标因监国需要。

  此番没有随行。

  只太子妃常氏,带着孩子们随行。

  月台。

  朱元璋站在车门外。

  看了眼朱标身后不远处的群臣,视线转移,落在朱标身上,“这一次军事调整,轨道火车对军事的战略意义,你应该有了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了吧,咱们大明的疆域,轨道火车的重要意义,就更不需要爹多说了。”

  “跟着燕华工程队建设南北纵线,已经五年多了,咱们大明现在,有能力,独立建设一条火车线路吗?”

  朱标想了想,老老实实诚恳摇头,“父皇,我们的人才,对数学、测量、地质等基础学科的掌握很低很差,现在还无法,独立建设铁路线路。”

  朝廷也成立了专营铁道的机构。

  那些士绅子弟不愿意,干这种苦差事。

  可农民家读书子弟愿意。

  虽然不缺读书的人才。

  但一个现实问题也不容回避。

  那就是,大明在此之前,从未有专门的数学、测量、地质等学科。

  而这些知识,却又是,建设铁路必需的,必备的技能。

  这就导致,朝廷网络的人才,要重头学。

  过去五年,有三年时间学习这些基础东西。

  最近两年,才开始跟着燕华援建的工程团队学习。

  就实际能力而言,还不足以,单独领导指挥一个建设团队。

  “你心中有数就好。”朱元璋较为满意点点头,接着,语气有些严厉道:“但你事事都只是清楚,就是没有想着去解决。”

  “铁路建设被掣肘,你难道不清楚原因?”

  “咱活着,你们兄弟间,即便磕磕绊绊,大十字铁路计划还能继续下去,可如果咱死了,一旦你们之间,发生一点磕磕绊绊,这条铁路还能建设下去?”

  到时候,不但耽误了,大十字铁路布局。

首节 上一节 1298/13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下一篇:三国:你管这叫文弱谋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