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657节
沈至亲自赶着马车来接人。
张三丰和沈万三才离开。
马车渐渐远离县衙。
沈万三放下帘子,感慨道:“可惜了,这位出生晚了,虽是嫡子,却只是排名第四的嫡子。”
他着实被惊艳到了。
后面,议论古今。
朱棣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竟然能和张真人对答如流。
举手投足间气度,更是令人莫名惊骇。
可能这位皇子自己都不知,放开了谈,其身上那股气势,多么强烈。
话音落下,好奇看向张三丰:“真人,感觉如何?”
张三丰略作沉吟,张了张嘴,又沉默不语。
许久,才说:“这等人,我评价不了。”
有些人的未来成就,他一眼便可洞察。
不过,这位皇子,他洞察不了。
也无法评价。
沈至在外面赶车,竖耳偷听,听到这里时,不由面露惊讶。
……
随后时日。
张三丰果然开始在福建到处考察。
甚至还在福建办了一场道会。
十分鼎盛。
无数人慕名而去。
朱棣忙抽不开身。
但还是让徐妙云带着孩子们去旁听。
期间,张三丰也给朱棣提了一些有关乡土村社的意见。
其中关于士绅入股乡土村社,产生的影响最大。
张三丰建议保留。
同时,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阐述其建议保留的原因。
百姓没有经历士绅入股的坏,就无法产生警觉。
张三丰提议,不妨把已经发生的士绅入股保留下来,只要确保不扩散即可。
让已经发生的士绅入股,作为对照。
等待士绅贪婪,百姓受到损害时,再出手整治。
更直言,没有坏的、糟糕的前车之鉴,即便写入大明律中,也总有人会修改动摇大明律。
甚至,某一天,百姓受人蛊惑,都可能要求士绅入股。
彼时,朝廷当如何自处?
……
对于张三丰设立对照的提议。
朱棣接到信后,认真考虑,立刻对叶茂做出指示:不准扩散,予以保留,坐等脓疮发作,彻底警示后人!
纷纷扰扰忙碌中。
十一月中旬。
观摩团进入福建境内的消息传来。
……
而于此同时。
张三丰为朱棣‘效力’的消息,也被纪纲悄悄送回朝中。
因为他知道,张三丰可是皇爷邀请,都邀请不动的大德大贤!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358.第356章 蓝玉 沐英迫不及待观摩新军!这只是表面!
358.
2023-11-02
建安。
“咦,王爷这是要去做什么?”
“可不,怎么这么多人,全都跟着王爷出城?”
“你们不知道?听说朝廷派来一个规模十分大的观摩团,侯爷就好几位!”
……
建安百姓见临近中午,朱棣带着一大家子人,以及建安都司府、布政使衙门的官员出城,纷纷惊讶议论。
叶茂和沈仁骑马而行。
打量着街面,感慨低语:“一年不来建安,都感觉有些陌生了。”
自从燕王这一年没回福建。
他也没来建安。
以至于,这次来建安。
差点惊呆了。
福建大多数县城那种毛草顶房舍不见了。
整个建安中心大街两侧,到处都是新建的砖瓦房舍。
一种红色的砖石。
他打听过了,都是福建几个盛产黏土的村子烧制的。
据说,这种烧制砖石的技艺,是燕王在土桥村搞出来的。
燕王的两个小舅子,如今就在农村蹲点搞乡土村社,这种烧制技艺,就是他们传开的。
现在建安的临街房舍,都被商贾们买下来,建成了商铺。
城内还有到处动工建设的货仓。
很多建安百姓,都因这次动迁发家致富。
建安的乡土村社已经全面建成。
正在发力。
农村产,用于海贸的主编箩筐、棉布、绸缎……
商人逐利。
建安百姓比以前有钱了,当地士绅、有点钱的人,开办更多铺子。
同时,海贸的商人,也特别喜欢建安。
这并非因为燕王是建安县令。
乡土村社建成后。
百姓逐渐被组织起来,习惯了分工合作。
小的商人还在搞到处收购棉布、绸缎等各种物资。
原本的豪强,已经不满足这种小打小闹了。
他们有需求后,会直接派人去建安的农村。
需要棉布,就把货单分配给各个村子,需要棉花,就和各个村子提前约定收购契约、价格。
如此,货源稳定,且短时间内,就能聚集大量货物。
很多福建豪强、大商贾现在更喜欢这样做生意。
也正是现在这种生意模式,让很多福建豪强,开始反思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并且,渐渐认同,这种原本损害了他们利益的政策。
闽县也是如此。
大商贾云集,并且都搞雇工身股制。
建安百姓的生活条件,肉眼可见发生改变。
沈仁看着左右,他天天呆在建安,都感觉变化很大,何况叶茂一年没来。
恐怕,观摩团看了,冲击会更大。
想到这里,随即笑道:“未来,建安的变化肯定越来越大,以前,建安是福建有名的穷地方,因为穷,百姓不安定,所以都司府才直接设立在建安,就是为了震慑弹压地方,往后,我们都司府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弱了。”
叶茂瞥了眼沈仁,笑笑。
沈仁是故意显摆。
沈仁虽然是武将。
但他肯定,沈仁也不希望,都司府眼皮子下的百姓造反作乱。
……
于此同时。
上一篇: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下一篇:三国:你管这叫文弱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