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兵崛起 第233节
......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掌管后勤的李大勇就是如此。
眼看着人口的骤然增多,粮食的消耗也在呈着直线上升。
原本今年五月冬小麦的丰收,足以支撑威武城十万人口的半年消耗。
另外还有从南直隶购买回来的粮食,更是满足十万人口的半年之需。
可随着十万多俘虏的收容,将军府的存粮只够半年之用了。
因此,这段时间的李大勇,越发的愁容满面。
他每日捧着各种账册,来回穿梭在各大库房内,统计着所剩的粮草物资。
每当看着粮食物资的减少,李大勇的心中犹如滴血。
这好不容易富起来的家底,又开始要亏空了。
思来想去后,李大勇还是决定将这个问题,抛给刘博源解决。
急匆匆的赶到游击将军府时,刘博源正在逗弄着小儿子刘长乐。
已经四个月大的刘长乐,身形及体重在逐渐增加着。
而且其样貌,也越发的像刘博源了。
见得李大勇进来,刘博源将儿子交给了侍女,让其带了下去。
随后,刘博源招呼着李大勇坐下,又命仆人端上茗茶,这才问起话来。
“大勇,急着找我来,可有什么事情吗?”
李大勇急忙回道:“大人,粮库的粮食快不够用了!”
“不够用?”
“我记得上个月刚收获了冬小麦,怎么就不够用了呢?而且我不是还拨出两百万两银子,去南直隶购买粮食吗?”刘博源疑惑的问道。
“大人,虽说今年的冬小麦丰收了,且还有从南直隶购买的粮食,本是足够一年之用的。”
“但最近骤然增加了十万多人口,粮食的消耗自然就大大的增多。原来足够一年之用的粮食,现在最多也只能支撑半年了!”李大勇耐心的解释道。
刘博源听完后,这才明白缘由。
前些时日收容了十万多的俘虏,粮食消耗也就增多。原本足够的粮食,现在自然是不够了。
去南直隶购买粮食,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这也只能解一时之急,并非长久之计。
只有自产的粮食够用,才能缓解粮食危机。
但如今威武城三地的屯田,总共才不到十二万亩。
就算是再开垦出屯田,最多也只有二十万亩左右。
因为威武城三地内,能够种植的土地,也只有这么多了。
至于其他的土地,要不就是一些沙石地,要不就是土地贫瘠,种植的小麦根本无法存活。
那粮食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时之间,刘博源也陷入了头疼中。
细想了一会后,刘博源突然想起两种能救济万民的农作物。
红薯及土豆。
这两种农作物不仅不挑土地的贫瘠,而且产量也十分的高,非常适合救急之用。
在大明的不少地方,已经有人开始种植这两种农作物了。
于是,刘博源问道:“大勇,可知道红薯与土豆吗?”
“回大人,属下自是知道,我们延绥镇就有军户种植。”李大勇点头回道。
“不过,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并没有多高!”
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怎么会不高呢?
刘博源心下奇怪。
随后,刘博源立即明白。
这两种刚传入大明没多久的红薯与土豆,其产量确实没有后世时的那么恐怖。
也只有到了康熙时期,这两种农作物经过不断的改良及栽种技术的提升,产量才会大大的提升上来。
但是有一点,这两种农作物对于土地的要求确实不高,就算是种植在沙石地中,也能有收获。
这也就可以有效的缓解粮食危机了。
因此,刘博源当即摆手道:“产量低点没有关系,这两种农作物不挑土地,种在贫瘠的土地里都有产量。”
“这正好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不再浪费了。”
“大人,这两种农作物真有这么好?”李大勇疑惑的问道。
刘博源微微一笑道:“好与不好,种下了才知道!”
“大勇,这事就交给你来负责了。”
“是,大人!”
李大勇压下心中的疑惑,接下了这个任务。
第298章 清军寇关,高迎祥被俘
在暂时解决了粮食危机的问题后,刘博源总算是可以好好的轻松一回。
可是这种陪着媳妇儿与孩子的日子没过多久,一封来自于长城外格日勒的传信,打破了这种轻松的生活。
皇太极登基称帝了。
崇祯九年四月五日,满洲诸贝勒、外藩蒙古诸贝勒、汉军都元帅、总兵官等齐聚盛京,举行盛大典礼,共上皇太极尊号为‘宽温仁圣皇帝’。
四月十一日,皇太极正式即位称帝,定都盛京,改女真族为‘满洲’,以掩盖曾经臣服于大明的历史;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以示其夺取中原,取代大明的决心。
皇太极在称帝后,立即下令境内所有汉民,皆剃发易服,形如满式。如有不从者,将斩首立威。
刘博源知道,皇太极在称帝后不久,就开始紧锣密鼓的策划入寇大明之事。
而且入寇大明的时间,就在今年的六月及七月。
果不其然,在刘博源焦急的等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后,终于从宣府镇传来清军入寇的消息。
六月二十七日,清武英郡王阿济格,偕同贝勒阿巴泰、扬古利,统领满蒙各五万兵马,兵分三路从镇安、青泉、赵川寇关而入。
大军浩浩荡荡而来,经由保安卫、怀来卫境内,最后在延庆州停留下来,等待着另一路从喜峰口寇关而入的清军。
一时间,宣府镇各地烽火四起,明军无力抵抗,百姓惨遭清军毒手,犹如地狱。
七月三日,崇祯皇帝宣布京师戒严,并针对清军自宣府、大同入寇的进军路线,命宦官李国辅守紫荆关,许进忠守倒马关,张元亨守龙泉关,崔良守固关。
在得知清军入居庸关,围攻昌平的消息后,崇祯皇帝又命张元佐为兵部侍郎,镇守昌平,并遣司礼监宦官魏国征守卫帝陵天寿山。
与此同时,兵部传檄各地总兵,火速领兵入卫。
七月十日,山东总兵刘泽清领兵五千,山西总兵猛如虎、王忠领兵四千,山永总兵祖大寿领兵五千,大同总兵王朴领兵五千,保定总兵董用文领兵五千,关、宁、蓟、密各总兵祖大乐、李重镇、马如龙共领兵一万七千入卫。
......
十万清军入寇,对于隔着千里之遥的延绥镇来说,还是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可刘博源却是有着一股强烈的居安思危的心理。
虽然说在后面的几次清军入寇,延绥镇都没有受到清军的袭扰。
但保不齐长城外的鞑靼人会袭扰延绥镇。
要知道,草原上的察哈尔部落,与刘博源可是有着不小的仇恨。
而且如今草原上的鞑靼人,已经全都臣服于大清。
没有了外敌的鞑靼人,势必会再度袭扰各边地。
因此,刘博源还是要做好随时应对草原上敌人的准备。
七月十五日,刘博源命乌拉达及特鲁苏,让二人将部落迁徙到了威武军绿洲,也就是曾经的乌喇特绿洲。
同时,刘博源还交给二人一个任务,时刻监视来自于毛乌素沙漠的北面的敌人。
毕竟是刘博源帮助二人重新当上了部落首领,心中自是感激万分。
对于刘博源交代的任务,二人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做好预警外敌入侵的放哨任务。
做好了防备北面敌人的预警工作后,刘博源又重新将注意力,放到了清军入寇的事情上。
七月二十日。
清军统帅阿济格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连克昌平、定兴、房山,昌平总兵巢丕昌降清。
随后,阿济格又放火焚烧明熹宗的德陵。
崇祯皇帝听闻自己皇兄的陵寝被清军焚烧,当即失声痛哭,并急召群臣,商讨攻防之策。
一向才鄙而怯、巧于趋利避患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只得自请总督各镇援兵出师,与宣大总督互为犄角。
崇祯皇帝大喜,立即同意他的请求,并赐尚方宝剑,给赏功牌五百个,令监理关宁太监高起潜为总监,总兵祖大乐为提督,与山海关总兵张时杰皆属高起潜指挥。
可是,明军在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清军,根本不敢与之对战,而是全都据城而守,不敢出城。
清军如入无人之境,大肆的在京师附近烧杀抢掠。
崇祯皇帝见形势不见好转,遂急调正在郧西剿贼的卢象升领军入援,并升任卢象升为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赐尚方宝剑,以加强山西、宣大的防御。
......
随着清军的入关,大肆的在宣府、蓟州劫掠,远在陕南的高迎祥等流贼,却迎来了官军的毁灭式打击。
崇祯九年七月中旬,高迎祥等流贼见汉中有官军重兵把守,无法通过栈道北上,于是决定从汉中东边的石泉山北出子午谷,进入西安府。
率领官军追剿的孙传庭,对此早有预料,派驻重兵控扼西安西面的黑水峪出口。
七月十六日,高迎祥等流贼进入盩厔南的黑水峪,随后与控扼出口的孙传庭展开四天的激战。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