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小兵崛起

明末小兵崛起 第24节

自从海子山墩规划重建后,身为百户官的刘博源自然不会和之前一样,与军士们同挤一屋,而是在墩内另建了一座房子,以供日常办公和居住。

厅堂内,高威杨勃等几位旗官俱都在场。

几人分列两边围坐在一张长条形桌子旁,上首的位置则是刘博源。

“此次出兵,大胜而归,诸位功不可没啊!”刘博源首先开口。

“大人过谦了,这多亏有您的亲自指挥,我等才能无人伤亡。”拍马先锋高威及时送上马屁。

“是啊!大人。若非没有您的临阵指挥,我等怎能轻松剿灭土匪。”

“没错,这都是大人您的功劳。”

几人也非愚钝之人,见高威抢了头话,他们也急忙送上马屁。

“你们莫要再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刘博源笑了笑,却没得意忘形,不知自己分量。

“今晚召集大家呢,是有两个事情。”刘博源顿了顿。

“第一,是关于论功行赏,诸位回去后,把有功军士的名单报上,我要给有功军士发放赏银。”

“第二个问题,则是战后的总结。”

“诸位也知晓,此次战斗突出了很多不足之处。例如火铳手临阵装填速度很慢,有军士还差点出现炸膛。”

“还有就是长枪兵冲锋时,军士们都是一窝蜂的乱跑,没能组成进攻队形,特别是在追击匪徒时,一定要三人组成一队!”

“也幸好我们遇到的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土匪,若是遇上鞑子,岂不伤亡惨重。”

“所以,接下来的训练中,我们还是要加强战阵的训练与火铳的装填。”

“从今天开始,以后每经历一场战斗,都要进行战后总结,这样我们才能发现不足之处,诸位明白吗?”

“是,大人!”几人恭敬回道。

第二日。

赏功大会。

军士们全都到齐,校场上也围满了看热闹的军户。

“王二狗,独斩匪首一人,赏银五两。”

刘博源拿起一锭银子,放到面前的军士手中。

“好好努力!争取再立新功!”

“多谢大人!小的定会英勇杀敌!”王二狗大声回道,语气中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五两银子啊!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雪花银。

“刘三更,独斩匪首一人,赏银五两。”念到刘三更名字时,刘博源着实意外,没想到自己这位发小还真有几分上进。

“谢大人!”刘三更接过赏银,大声说道。

“嗯!好好干!不愧是我兄弟。”

“徐长春,独斩匪首二人,赏银十两。”

刘三更下去,又一名军士上前,刘博源把两锭银子交到他手上。

“哇!十两银子啊!能买多少米面啊?”围观的军户一脸羡慕道。

“就是就是,徐小娃终于出息了!”

“这徐老爹也是命好,碰到了百户大人,不然他那病啊,指不定哪天就归西了呢!”

“多谢百户大人!这赏银小的不敢受。”徐长春手足失措道。

“这是为何?”刘博源问道。

“若没有大人请来郎中为我爹治病,恐怕我爹早就不在了,怎敢还要赏银呢!”徐长春一脸感激道。

“你们都是我治下军户,身为你们的父母官,我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这赏银是你应得的,拿着吧!”

“这,这,谢过大人!”徐长春见推辞不过,只能接下这赏银。

“金三胖,独斩匪首一人,赏银五两。”

“李金彪,独斩匪首一人,赏银五两。”

“......”

很快,刘博源便把有功军士的赏银发放完毕,随后又道:“其余出战人员,每人赏银二两。”

“多谢大人!”军士们纷纷抱拳行礼,满脸欢喜。

此次论功行赏的方式,是刘博源借鉴前世的袁大头,在天津小站练兵时,亲自给每位士兵发放军饷,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拉拢军心,让士兵们对你忠心不移。

还别说,这样的方法还真管用,军士们拿到赏银后,他们的眼中满是对刘博源的感恩。

“此战大胜,大家也不能得意忘形,一定要加强训练,日后我们面对的可不定是土匪,有可能是流寇,或者是草原上的鞑子,再或者是辽东的后金。”

“所以,大家要继续努力训练,七天后,我将会兑现之前说过的技艺考核,大家明白没?”刘博源高声道。

“明白!”军士们大声回答,声震四方。

“好了,解散!”

........

接下来的几日,军士们都铆足了劲,相互攀比谁训练最为刻苦,谁技艺拿的出手,一副我不胜你绝不罢休的气势。

刘博源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只不过接下来的一个消息,却是让他高兴不起来了。

“大人,我们粮食所剩不多了。”负责管理后勤的李大勇跑来汇报。

“粮食不多?还剩多少了?”刘博源问道。

“按照现在每天四石的消耗,只能挺二个月了,而且现在每天都有流民和军户前来投奔。”刘大勇估算道。

“那就用银子去买点粮食回来。”

“银子也所剩不多了。”

“额!还有多少?”

“不足三千两了,且还要留下大半用来买铁料。”

又是一个不好的消息,这让没当过家的刘博源头大不已。

之前手底下军户较少时,还没出现这个问题。可随着势力的逐渐发展,前来投奔的军户与流民也增多了,物资的消耗也多了起来。

这怎么办?必须再次想办法增加财源收入了,光靠现在出售蜂窝煤也顶不了多大事了,而且市面上也出现了仿制的蜂窝煤,是得另辟财源了。

一时间,刘博源陷入了沉思当中。

第34章 肥皂

怀着沉闷的心情,刘博源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墩外的小河旁。

小河没有名字,由于它靠近海子山墩,人们就习惯将它叫做墩河。

河面宽不足五米,流量也不大,能清晰望见河中的砂石。

此时几名妇人正在河边浆洗衣物,她们拿着木棍反复捶打着衣物,之后又用水洗净,再反复揉搓。

这样浆洗衣物,不仅费时费力不说,再好的衣物也很快会损坏的。

她们难道不用皂角吗?

“几位婶儿,你们浆洗衣物不用皂角吗?”刘博源好奇问道。

那几名妇人见是墩内的百户大人,连忙放下手中衣物,施手行礼,其中一名妇人苦笑着回道:“大人有所不知,这皂角我们哪里用的起啊!”

“为何这般说?”刘博源惊讶道。

那妇人回道:“这皂角都是大户人家用的,一块就得三十文钱呢!我们这些穷苦人家,连吃饭都是吃不饱的,哪里有这钱财去买皂角,衣物多洗洗两遍也是一样。”

“啊!原来如此!”

既然用不起皂角,那也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呀。

没错,刘博源立马想到了前世最容易制作而且价格又便宜的一种物品—肥皂。

说起肥皂这东西,大家小时候可能都用过,不仅可以用来洗澡,而且还能拿来洗衣服,可谓是一皂两用。

肥皂的制作也十分的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材料和技术,恰好刘博源在前世上大学打暑假工的时候,就在生产肥皂的小工厂里待过一段时间,对于肥皂的生产流程还是十分的熟悉。

说做就做,刘博源快速回到墩内,在厨房内找到发酵用的碱面,随后又寻来一些生石灰,用一个大木桶把两者搅拌在一起,待搅拌的差不多后,开始慢慢的往里面倒入水。

“滋啦!”

水的加入,使大木桶中开始冒出大量的热气,犹如沸开般翻滚,厨房内也冒出一大片水汽,温度也极急剧升高起来。

随着水越加越多,木桶内的反应也逐渐停了下来,刘博源赶紧用木棍再次搅拌起来,以便能充分反应。

静置了一段时间后,原本浑浊的水逐渐变清,沉积在底下的是一些白色的粉末物体。

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这其中做法,这其中便是用到了初中时期学的化学知识。

生石灰与碱面加水,就是氧化钙与碳酸钠及氧化氢,三者的反应最后得到的便是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溶液。

沉积在木桶底下的则是碳酸钙,而透明的溶液则是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刘博源小心翼翼的舀起最上面的溶液,随后倒入锅内,开始生火。

做完这一步,就差最后一种材料了,那便是油。

厨房内能用的油也只有军士们经常炒菜用的动物油—猪油。

刘博源慢慢地往锅内加入一块块已经凝固的猪油,随着温度的升高,猪油也逐渐融化,在表面形成了一层油脂。

拿来木棍继续搅拌,在烧碱与油脂的皂化反应下,油脂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层暗黄色的粘稠液体。

见到这暗黄色的粘稠液体出现,刘博源这才点点头,终于做出来了。

虽然他的法子是个土方子,且所用的材料又不是太过合适,但最后得到的这些粘稠液体便是肥皂无疑了。

刘博源用勺子舀起肥皂,把它倒入一个木盒中,待凝固了几分钟后,便把肥皂倒出,最后得到了一块方方正正的肥皂了。

如此连续操作下来,厨房内很快摆满了一块块暗黄色的肥皂。

首节 上一节 24/6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