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兵崛起 第536节
自拥有了四个儿女之后,刘博源几乎很少陪在他们的身边,每日都在忙碌着军政之事,根本没有半点的空闲。
虽然刘博源也很想多抽出时间来陪同家人,但在如今的明末动荡时代,肩膀上的责任不允许刘博源松懈。
也正是有了这份重担在身,才使得刘博源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才稍稍改变了一些历史的车轮,让车轮向着另一个方向前进。
温馨的时光总是眨眼间即过,正当刘博源陪同着四个儿女玩耍时,一名警卫跑了进来。
“伯爷,府外有多位官员求见!”
刘博源眉头微皱,被打扰了陪家人的心情有些不悦。
不过,刘博源也知道,这个时候前来拜访的官员,定是过来攀附关系的。
毕竟,能与一名伯爷攀上关系,那是何等的荣耀。
连巡抚大人对永昌伯都是一副极其亲热的态度,根本不敢拿永昌伯当一名武将看待。
巡抚大人都是如此态度,他们这些位低言轻的官员,怎能不赶紧前来拜访呢。
“让他们先去前厅候着,本伯稍后就来!”刘博源挥了挥手道。
“是,伯爷!”
警卫低首应了一声,随即转身快步离去。
“你们先自己在院中玩耍,爹爹要去处理事情了!”刘博源招呼了一声,让四个儿女自己玩耍。
“爹爹,您去忙吧!孩儿知道爹爹公务为重!”刘长乐假装明事理道。
但从刘长乐的眼神中,还是看出了他的失落。
一个孩子,怎么会不希望自己父亲时常陪在自己身边呢。
“好了!待爹爹处理完公务,再来陪你们玩耍!”刘博源摸着刘长乐的小脑袋,安慰着道。
“那爹爹你可要说话算数,不能骗小孩子。”刘元夕抢先说道。
“哈哈哈!好!爹爹说话算数!”刘博源大笑着点点头。
“那行,我们来拉钩!”刘元夕伸出了小拇指。
“好!拉钩!”
刘博源也伸出小拇指,与刘元夕拉钩。
“拉钩上钓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就是小狗狗!”刘元夕一本正经的唱道。
“好!不许变!”刘博源轻声点头。
拉钩约定好后,刘元夕这才放开小拇指,欢喜道:“爹爹,那您快去处理公务,我与弟弟们自己在院中玩耍。”
刘博源笑了一声,随即回到厢房中,换上蟒袍玉带,收拾一番后,这才前去前厅见客。
在之后的几天日子里,每日都有延绥镇的官员前来上门拜访,以此攀附永昌伯的关系。
其中甚至有一些官员,对刘博源大表忠心,想要投靠于永昌伯。
对于这些官员的投靠,刘博源一律是既不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先命人详查这些官员的底细与名声,若是名声较好的,则是热情的答应投靠。
若是名声不大好的,则是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命他们广施仁政,善待百姓,交出以往侵占百姓们的田地,整顿军中的不良作风,一改之前的贪污腐败行径。
当然了,若是这些官员敷衍了事,拒不改过自新的,那刘博源可就是直接暴力而为,抓住这些官员的犯罪行径,交予宋一鹤上奏朝廷处置。
这一番行为下来,使得延绥镇内的官员们心惊胆颤,无不暗中祈祷自身安危。
不过,也有一些脑子转得快、大有魄力的官员,主动的依照永昌伯所定的整顿之策,改过自新,向永昌伯主动靠拢。
因为这些官员们知道,如今的永昌伯正得皇上器重,处于如日中天之时。
只要永昌伯安稳的过下去,亦或者再立下大功,那或许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世袭的永昌伯了。
世袭永昌伯,那妥妥的就是高级勋贵了,其中的种种特权,是多少官员们奋斗不来的。
第676章 盛京震动,商议应对
在这些日子里,除了延绥镇内的官员们前来拜访永昌伯,攀附永昌伯的关系外,还有陕西镇的将官们前来拜访。
毕竟,刘博源还身兼了一个陕西镇团练总兵的职位。
尽管团练总兵的权利,只是负责统领组织当地的卫所军余,权利并没有多大。
但是,团练总兵还是有着固定的兵额,一般为三千人左右。
若是再算上当地的卫所军余,那随随便便就可组织起五千以上的人马。
至于战斗力如何,那就有待观望了。
不过,在刘博源的陕西镇团练总兵的名头上,还挂着一个永昌伯的名号,自然不是一般的团练总兵可比的。
因此,陕西镇内的许多将官也是不敢小视,纷纷主动的前来榆林城拜访。
其中有一些将官,是隶属于陕西总兵贺人龙的辖制,但也有一些将官,是受刘博源的辖制。
游击将军马郃、曾全圣、守备官钱墨、周甲培等四人,正是属于刘博源的辖制。
面对着权势赫赫的永昌伯,马郃、曾全圣等四人皆是一副恭敬的态度,急切的向刘博源大表忠心,想要得到永昌伯的认可。
但刘博源并没有立即将几人收入麾下,而是先缓一段时间再说。
他还没有做好打算,准备染指陕西的计划。
门庭若市的永昌伯府门前,每日都有官将们前来拜访,这使得刘博源逐渐有些不大喜欢应付。
这些表面上的交往,根本就是在浪费他的时间。
于是,在回到榆林城的第六天,刘博源便基本不再会客,开始为自己的势力发展做计划。
......
三月二十六日。
刘博源传召三路的主事官员与河套平原的主事官员,前来榆林城议事。
在等待各地主事官员前来聚集之时,远在辽东的盛京城,也收到了刘博源被赐封永昌伯的消息。
崇政殿内。
皇太极高坐在龙椅之上,脸上带着些许的凝重之色,目光望着站立在左右两侧的诸多王公大臣。
就在一刻钟前,皇太极还是一脸的笑容,与众王公大臣们商议着锦州之事。
可当皇太极在收到刘博源被赐封伯爵的消息后,就立马不见了笑容,神色变得凝重。
他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殿内的王公大臣们,立时引得殿内一片哗然。
刘博源,整个清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敌人,且还是他们深恨之人。
就是因为刘博源,才使得清国在崇祯十一年的那次寇关惨败而归。
数万满蒙将士牺牲在了关内,尸首都不能收回,成为了明国炫耀战功的京观。
如此之大的伤亡,是自万历年间起兵以来都未有过的损失,简直让清国伤筋动骨,无力再主动寇掠大明。
所幸的是,明军也没有主动进攻清国的能力,使得清国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此时的清国,历经了两年多时间的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大半的实力。
而且,在皇太极穷兵黩武的扩军下,满蒙汉八旗已有兵力八九万之多。
若是算上归附的漠北蒙古鞑子,总兵力能达十万。
如此众多的兵力,自然需要消耗极多的钱财物资供养。
于是,皇太极便将目光望向了朝鲜国。
在两次东征朝鲜、劫掠了大量的钱财物资后,清国总算暂时解决了钱粮的紧张。
而后,皇太极便将目光再度放在了明国身上。
他深知,要想在不寇关劫掠明国的情况下发展壮大实力,只有全面占据辽东之地,扩大领土。
而要想占据辽东,首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锦州。
锦州,是关宁锦防线最前面的一座城池。
一旦将锦州攻破,那关宁锦防线就会出现漏洞。
届时,清军就可长驱直入,抵达山海关之前,威胁京师的安危。
为了能攻破锦州,达到占据辽东的目的,皇太极将其分作了几步进行。
首先,他派出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睿贝勒多尔衮,屯兵于义州,驻扎屯田,解决后勤粮草问题。
而后,再派出大军围困锦州,以达到围点打援的计划。
同时,清军还时不时的深入宁远之地,骚扰边民的耕种,使得明国后勤粮草不能自给自足。
而明国自然也明白锦州的重要性,不会轻易的舍弃锦州城。
因此,明国必定会派出重兵前来救援。
只要明国派出重兵前来救援,那正中皇太极的下怀。
到得那时,皇太极便可以逸待劳,大败前来救援的明军。
一旦大败了前来救援的明军,那皇太极就将战争的主动权,再次掌握在了手中。
进可威逼山海关,威胁京师,亦或者迂回入关,大胆放肆的寇掠明国。
就算退一步讲,那也可占据整个辽东之地,使得清国的实力大涨。
不得不说,皇太极制定的这个计划,确实非常之好,且济尔哈朗与多尔衮执行的非常到位。
只要按部就班的进行,那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
但是如今,刘博源被赐封伯爵,挂两大将军印,且其中还挂着‘征虏将军印’,其中的寓意不言而明了。
一旦刘博源率军前来辽东救援,那战争的走向可就有些难以预测了。
“诸位,据京师中的间谍传来消息,刘博源将会于七月初抵达辽东,救援锦州城,你们说,我们该如何应对?”
皇太极脸色严肃的看着王公大臣们,询问应对之策。
对于刘博源所部的犀利火器,诸位王公大臣们至今还心有余悸,那漫天花雨般的炮弹,简直让清军无处可躲,且还无力防御,只能硬生生的扛着。
“父皇,依孩儿觉得,干脆我们立马发兵锦州,将锦州城直接攻下来,看他刘博源来了之后还有什么办法!”满洲正蓝旗旗主豪格跳出来说道。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