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兵崛起 第61节
那男子见拦路之人骑着高头大马,背挎着一副大弓,刀枪放于马侧,其身后几人也是如此装扮,一副官军模样。
遂小心翼翼地回道:“回军爷,我们是波罗堡清水墩的军户,还有的是来自其他墩堡的军户。”
“那为何你们会去往榆林城?”
“唉!军爷不知,前些时日鞑子寇关,我们这些小墩堡不幸遭到鞑子劫掠,钱粮物资被抢夺一空,自然无法生活,只好去榆林城讨生活了。”男子一脸悲戚道。
“又是这该死的鞑子!”刘博源暗骂道。
“这位大哥,依我看,你们还不如去海子山墩,听说那里在招收流民,不仅给田给地,而且还只收取三成的赋税,没有其他的苛捐杂税。”
“啊!”男子惊讶,随即问道:“这位军爷,真有这样的好事?”
刘博源呵呵一笑,道:“我就是海子山墩百户,况且你们又有什么可以骗的呢?”
男子一听,连忙跪下道:“原来是百户大人,请大人恕罪。”
“快快请起,我治下军户不兴跪拜之礼。”刘博源连忙下马将其扶起。
“现在你相信了吧?”
“信,自然信。”男子点头道。
随后,刘博源又依靠着这男子的鼓动,成功地将这伙五六百人的饥民忽悠到手,随自己一同去往海子山墩。
第85章 墩内杂务
由于有着五六百人的饥民跟随,刘博源等人的速度一直不快,途中还需不断的向沿路的一些营堡购买粮食,以保证这些饥民不会饿到在路上。
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时分,众人这才赶回了海子山墩。
对于这些饥民的安排,刘博源首先命人煮了一些稀饭给他们吃,随后要求所有饥民去墩河内洗个澡,焚烧掉所有的脏乱衣物,免得有什么细菌之类的病毒带入墩内。
之后便是对这些饥民进行登记造册,发放军户贴,以后他们就是海子山墩的军户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饥民中竟有十来个识文断字的军户与匠户,这些人才可都是刘博源目前紧缺的。
安顿下这些饥民后,刘博源唤来李大勇,先是查看了一下人口文册。
结果让刘博源大吃一惊,从二月份到现在,原本只有十几人的墩堡,现在竟发展成有户三百,人口过千了。若是再算上新加入的饥民人数,那人口数离两千不远了,这可是几个百户所的人数规模啊。
“大勇,这墩内的人口怎么增加的这么快?”刘博源疑惑道。
“大人,您可不知道,自从您大败鞑子之后,周边好些军户知晓您的威名,特意前来投靠。”李大勇笑呵呵回道。
“哦?没想到还有这效果。”刘博源有些意外。
“大人不知,这些军户所求不过一个平安,有大人这般杀鞑子的英雄坐镇,军户们也就能安心的种田生活了。”
“不然,鞑子时常入关打草谷,军户们怎么能安下心来呢!”李大勇解释道。
听完李大勇的解释,刘博源不禁长叹道:“是啊!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无论如何都是百姓苦啊!”
发完这番感慨之言,刘博源依旧得打起精神,又问起最近的招兵情况。
“大人,目前已经新招军士两百余名,且多为周边的军户。”
“那要抓紧时间了,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得出长城去找鞑子的麻烦了,总不能让鞑子欺负了不还手吧。”刘博源道。
“大人请放心,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要不了十天半个月,人马就能全部招齐。”李大勇保证道。
“那就好!钱粮这方面呢?还有多少?”
“回大人,现在墩内还有粮食六千三百五十多石,银钱十万一千二百余两,足够墩内半年之用了。”
“嗯!不过还得多加购粮,银钱毕竟是死物,今后的粮食也许会越来越贵了。”刘博源叮嘱道。
“是,大人!”李大勇应道。
随后,刘博源又询问了一下这几日海子山墩的事情后,便去了兵器坊查看。
此时兵器坊的门口,两扇木门已是不见踪影,估计是在鞑子围攻时,被拆去当做盾牌或者烧火去了。
刘博源进入其内,里面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三四十名工匠与学徒正在重新安装着各种水力机械设备。
刘博源寻得正在忙碌的吴铁匠。
“吴匠头,还要多久才能重新恢复生产?”
“大人,照现在进度,三天内就可以恢复生产了。”吴铁匠停下手中活计,又看了看兵器坊内忙碌的工匠们,给了个准确的回复。
“那尽快抓紧恢复生产,这段时间的武器损耗有些过大,可不能让军士们空手上阵。”
吴铁匠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会,道:“大人,目前兵器坊内的工匠人数已经足够,但是水力机械设备却是不足啊。”
“是否考虑扩建啊?”
刘博源想了想,如果再次扩建兵器坊,那将会拖延生产进度。
自己也不会长留在海子山墩,早晚也会高升,到时候又需要重新建造一座更大的兵器坊,何必浪费时间在这座兵器坊上呢。
于是道:“那就将工匠们分成两个班,每个班工作六个时辰,人停机器不停,这样既不耽误打造进度,也能加快培养工匠学徒的进度。”
“大人,这是个好主意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吴铁匠赞叹道。
呵呵!这算什么好主意,前世自己进厂打工的时候,就是这种模式,机器是二十四小时的不停转,工人则是分成两班倒,一刻也不停歇。
真是追魂夺命流水线,暗无天日鬼车间,生死轮回两班倒,废寝忘食终无言......(不多说了,万一读者又在说我水字)
“对了,吴匠头,关于铳管膛线与米尼弹的事情,研究的怎么样了?”刘博源忽然问道。
“回大人,米尼弹已经研究出来了,只是好些灭虏铳装填不进这种铅弹。”
“这是为何?”
“大人规定的米尼弹是统一规格的大小,而灭虏铳铳管的口径却是有大有小,难以装填。”吴铁匠回道。
刘博源这才明白,原来自己规定了米尼弹的大小,却忽略了灭虏铳的铳管口径大小不一。
这说到底,还是没有一个标准的尺量工具,每个工匠所用的尺量工具都是有些差别的。
刘博源无奈道:“那以后你们就使用统一的尺量工具,规定铳管的口径大小,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
“大人果然想得周到!”吴铁匠再次夸赞道。
“行了,别拍马屁了。”刘博源摆了摆手,又道:“还有那铳管膛线,如今研究的怎么样了?”
吴铁匠有些为难道:“大人要求的直膛线倒是没什么困难,但是螺旋膛线,工匠们至今还是没有什么头绪。”
刘博源摇了摇头,看来还是需要自己出马啊,本打算好好的锻炼一下工匠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果自己还是高估了他们。
不过想想也对,这些没有经过多少知识教育的工匠们,本就缺乏足够的创造能力,在没有别人的指点之下,只会按部就班的依照传统手法打造兵器,很难有创新性的改变。
不见前世的那些发明家,哪个不是经过系统的知识教育,亦或者本身就是天资聪慧之才,才会有新的创造发明。
想明白这些后,刘博源无奈道:“那先打造一批直线膛的灭虏铳吧,看看效果如何。”
“是,大人!”吴铁匠应道。
“至于螺旋膛线,过些时日我会设计一种专门拉螺旋膛线的机器,你们就能解决螺旋膛线了。”
......
出了兵器坊,刘博源望见正在墩门前修建小屋的饥民们,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急迫感,自己现在的实力还是有些弱小啊,必须尽快的发展起来,为接下来的乱世中,谋得一方立身之所。
第86章 新编军队
崇祯六年六月初一,上午。
海子山墩外的校场上。
由于墩内的校场已经容纳不下八百多名士兵,所以士兵们的训练只能移到墩外的新校场上。
八百多名新招募的士兵被分成多个方阵,充当教官的是一些手脚残疾的退伍老兵。
他们都是经过战场的生死考验存活下来的,杀敌经验自是不用多说,训练这些新兵蛋子也是足矣。
此时六月的太阳异常炎热。
不一会儿的功夫,士兵们已是汗流浃背,但他们却不敢有丝毫动作,因为那些手提棍棒的教官,会让你知道乱动的代价。
因此,士兵们只能任由汗水浸透衣衫,滴落脚下。
“都给老子站好了,谁敢偷懒,全队再加罚半个时辰。”
“说你呢,撅个屁股干什么,是显摆你屁股大吗?”
“训练场上多流汗,战场之上少流血,你们要时刻记住这句话!”
教官们手中提着棍棒,来回巡走在士兵队列中,不时的大吼起来,使得士兵们噤若寒蝉。
士兵方阵前,刘博源与几位旗官正观看着士兵们的队列训练。
“大人,这些士兵才刚入营几天,不必这么严苛吧!”杨勃望着队列中不时有士兵晕倒在地,心中有些不忍道。
“不狠不行啊,敌人可不会给我们这么多时间。”
“听说最近长城外的鞑子们经常发生部落冲突,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啊!”刘博源担忧道。
“属下也觉得奇怪,今年鞑子间的部落冲突似乎比往年多了许多。”王良也是疑惑道。
“那你们注意到没有,今年的流民是不是比去年还多了许多?啸聚山林的贼匪也剿之不尽。”刘博源道。
“是呀!属下这段时间外出剿匪,总感觉贼匪是越来越多了。”高威也是奇怪道。
“唉!这就是乱世来临的征兆啊!”刘博源长叹一口气道。
“西北大地天灾不断,流寇肆虐中原大地,东北又有后金鞑子横行,朝廷镇压不住,只能一步步的看着局势恶化了。”
“大人,事情没有您说的这么严重吧?”赵通惊疑问道。
“也许比你想象的更加严重。”刘博源回道。
“好了,不谈论这个了。还是说说接下来新编制的问题吧。”
“新编制?大人的意思是?”高威好奇问道。
“目前我们的士兵人数已经达到一千一百余人,严重超出一个百户所领兵人数。所以,我们要使用一种新的编制。”
“那依大人的意思,该如何改编?”
“我打算按照战兵的编制来改动。”刘博源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以十一人为一甲,分两个伍长,各管五人,外加甲长一人。五甲为一队,设队长一人。两队为一哨,设哨长一人。五哨为一营,设营长一人,至于后面的编制,等以后兵力多了再组建。”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