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小兵崛起

明末小兵崛起 第617节

“所以,尽管明军的兵力比我大清兵力多,但只要有我大清铁骑在,那绝对能打败明军。”

“而为了能充分发挥大清铁骑的优势,朕选择决战的地方就在流水堡与大胜堡之间。这块区域的地势开阔平坦,非常适合骑兵的突击进攻。”

“也就是这个优势,朕才想着与明军展开大决战,准备一举大败明军!”

一口气大声的说完自己心中的计划,皇太极已是面色发白,急忙在噶布什贤侍卫的搀扶下坐了下来。

片刻后,皇太极轻声问道:“诸位爱卿,你们对于朕的计划,可有什么异议吗?”

济尔哈朗最先站出来表态,说道:“皇上圣明,奴才没有异议!”

其余的八旗旗主与固山额真也急忙表态道:“皇上圣明,奴才(臣)没有异议,还请皇上吩咐!”

“好!好!”

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自信的道:“除此之外,朕还有一妙计可相互配合进行。”

一众清军将领闻言,再次洗耳倾听。

“据这段时间我军哨骑探得消息所知,由于明军一路上攻势甚猛,接连大败我大清勇士,使得进军速度极快。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明军的后勤粮道线路被拉的极长,这也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机会!”皇太极脸带微笑的道。

“皇上所言,是要截断明军的粮道吗?”蒙古正黄旗固山额真阿代疑惑的问道。

皇太极点了点头,同时又摇了摇头。

“截断粮道只是其一,朕的真正目标,是烧毁明军的所有粮草。”

“据内应传来可靠消息,明军将大部分的粮草,都囤积在塔山堡、笔架山与杏山堡三处。其中,塔山堡是由大同总兵王朴驻守,兵力不过一万三千人。杏山堡是由前屯卫总兵王廷臣驻守,兵力不过一万一千人。至于驻守笔架山的,则是由塔山堡参将窦承烈与游击将军夏承德负责,兵力不过五千人!”

“这三处地方驻守的兵力对于我大清来说,实在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只要攻下这三处地方,烧毁明军的粮草,那明军必然不攻自破!”

一众清军将领闻言,当即面色大喜,马屁如潮的涌向皇太极。

“皇上圣明,我等真是比之不及啊!”

“此等绝粮妙计,实在是太高了!”

“有了皇上这等妙计,我大清此战必胜无疑!”

“皇上之智慧,我等拍马不及啊!”

“......”

听得一众清军将领的马屁,皇太极神色淡然的摆了摆手,说道:“行了,诸位爱卿不要再拍朕的马屁了!”

“此等绝粮之计虽然是妙,但也要做到了才行,如若不然,那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皇上所言甚是,奴才(臣)明白!”一众清军将领一脸受教的点了点头。

随后,皇太极便开始了他的计划部署。

在正面决战的战场上,皇太极准备出用七万五千兵马,对阵明军的十数万兵马。

当然了,正面战场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打起来的,而是要等到成功的烧毁了明军的粮草之后,再开始进行决战。

因为到了那时,明军一旦知晓粮草全部被清军烧毁之后,军中士气必然就会大落,战斗力也自然就会下降。

而清军就会趁此良机,大举发起进攻,那必然能取得大胜。

这个计谋,还是皇太极从一本叫做《三国演义》的书中学来的。

不得不说,明国人的智慧还是非常之高的,可惜却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

另外,迂回到明军后方、烧毁明军粮草的重任,皇太极准备交给他的满洲镶黄旗旗主固山额真拜音图负责。

他麾下的这个满洲镶黄旗,可是所有八旗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清军。

军中不仅有着近五十个牛录一万两千兵马,而且还有着三等梅勒章鳌拜巴图鲁这等悍将的存在。

皇太极相信,只要出动他的满洲镶黄旗,那攻下塔山堡、笔架山与杏山堡这三处地方,根本没有多大的困难。

很快,皇太极便完成了计划的部署。

而后,皇太极立即命令拜音图率兵出发,尽快完成烧毁明军粮草的重任。

第781章 召集众臣,决断对战

崇祯十四年八月八日。

京师,紫禁城内。

东暖阁内。

“高大伴,可有辽东的奏折传来?”

批阅了良久的奏折之后,崇祯皇帝没有看到一份有关于辽东的奏折。

侍候在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高起潜急忙恭敬的回道:“回禀皇上,半个时辰前,奴婢已经到兵部问过了,并没有辽东的奏折送来!”

“还没有吗?也不知辽东的战事如何了?”

崇祯皇帝皱了皱眉,眼神中满是忧虑之色。

“皇上不必过于担心,洪大人老成谋国,且各镇总兵麾下又是精兵强将如云,解围锦州,大败清军不过易事尔!”高起潜低声劝慰道。

“哎!希望如此吧!”崇祯皇帝长叹了一口气。

看着崇祯皇帝憔悴的脸庞,高起潜也是心中难受。

“皇上,要不您还是先休息一下吧!正巧马上就到午膳时间了。”

崇祯皇帝轻轻的摇了摇头,手中又拿起一份奏折,一边批阅一边道:“朝中政务众多,朕怎敢懈怠一刻,若是不及时处理政务,怕是又要拖延更久时间!”

高起潜神色无奈的退至一旁,没有再继续劝说。

正当这时,阁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高起潜眉头微皱,刚想出去查看一下,却见阁门外已经走进了一名小太监。

“皇上,辽东传来急报!”

小太监的声音并没有多大,但却是让人听到一清二楚。

“什么?辽东急报!”

正在批阅奏折的崇祯皇帝闻言,当即惊得起身站起,脸上满是紧张之色。

一旁的高起潜快步走下御阶,将小太监手中的奏折拿了过来,随即递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中。

崇祯皇帝急忙接过奏折,双手略微颤抖的打了开来。

片刻后,刚刚还一脸紧张之色的崇祯皇帝,此时却是露出了一脸的笑容之色。

“哈哈哈!好!太好了!不仅锦州之围已解,而且还炮毙了孔有德这个大汉奸,实在是好啊!”

“此次松锦之战,我大明终于胜了!”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啊!”高起潜急忙凑上来道喜。

然而,当崇祯皇帝看到奏折上的后面内容时,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并且换成了一副紧锁眉头的思考之色。

“皇上,您这是?”

看着崇祯皇帝变换的脸色,高起潜的脸上满是疑惑。

崇祯皇帝没有说话,而是来回的在御案前踱步。

过了好一会后,崇祯皇帝突然吩咐道:“高大伴,速去传召众内阁大臣前来东暖阁议事!”

高起潜心中一惊,没敢细问其中缘由,急忙躬身应道:“奴婢遵旨!”

而后,高起潜匆忙的退出了东暖阁,前去传召众内阁大臣。

......

三刻钟后。

新任内阁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吏部尚书李日宣、户部尚书侯恂、礼部尚书张四知等一众阁臣,受召来到了东暖阁内。

“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到坐在龙椅之上的崇祯皇帝,一众阁臣急忙跪地行礼,高呼万岁。

“众爱卿起身吧!”

崇祯皇帝挥了挥手,示意众阁臣起身。

随后,崇祯皇帝又命伺候的小太监搬来几个小锦墩,放在了众阁臣的身后,示意众阁臣坐下说话。

众阁臣再次激动的跪礼谢恩。

“诸位爱卿,朕匆忙召集你们前来,实在是有一大事相议,你们先看一看这份奏折吧!”

崇祯皇帝没有啰嗦什么,直接将洪承畴送来的奏折拿给了周延儒等阁臣观看。

周延儒率先看完了奏折,随即便递给了陈新甲等人观看。

待到所有人都看完了奏折,崇祯皇帝这才开口道:“诸位爱卿,奏折前面的内容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但后面的内容却是让朕难以决断啊!”

“周爱卿,你且说说,此事该如何决断?”崇祯皇帝略带期盼的看向周延儒。

看着崇祯皇帝投来的目光,周延儒不由的心中激荡,暗叹自己的命运转变之大。

早在崇祯六年二月之时,周延儒便已是内阁首辅,执掌着朝中大权。

可仅仅四个月之后,周延儒便被迫引疾辞职,离开了中枢,那时的周延儒才四十出头。

这对正处壮年的周延儒来说,是非常的不甘心。

于是,周延儒便联络着东林党及复社之人,为他的再次复出做着精心的运作。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数次精心的运作之后,周延儒终于再次回到了朝廷中枢,并担任首辅之位。

说实在话,周延儒原本的目标是进入内阁即可,并没有想着担任首辅。

但正巧当时的内阁首辅范复粹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无法料理政务,不得不引病辞官,回家养老去了。

就这样,首辅之位空了出来。

而这个时候的一众阁臣,皆是资历名望不够,难以担任首辅之位。

周延儒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内阁,顺理成章的就担任了首辅。

可以说,首辅之位落在周延儒的手中,也是意料之中。

当然了,对于周延儒出任首辅,一众阁臣的心里还是非常不满的。

首节 上一节 617/6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