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小兵崛起

明末小兵崛起 第641节

“......”

五名报捷的骑兵策马当街而过,不断的高声嘶喊,手中高舞着捷报文书。

沿街所过之处,顿时引起了所有百姓们的沸腾。

一片片的欢呼声接连而起,而后迅速的蔓延了整个京师。

巨大的欢呼声响彻京师,无数鞭炮也先后燃起,发出了震天的炸响。

这一刻,京师震动!百姓们震动!

......

紫禁城,东暖阁内。

“陈爱卿,粮草之事可筹集的怎么样了?可送往辽东去了?辽东的王师可不能饿着肚子与东虏决战啊!”

崇祯皇帝面色憔悴的坐在龙椅之上,正与周延儒等一众阁臣商议着辽东战事。

自决定与清军决战之后,崇祯皇帝就变得异常焦虑,根本无心处理什么朝政之事,而且还多次紧急召集内阁大臣们议事。

对于王师所需的粮草等后勤物资,崇祯皇帝更是时常关注。

因为崇祯皇帝很清楚,王师要想取得胜利,首先就是需要吃饱肚子,然后才有精力与东虏决战。

有了充足的粮草物资,王师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回禀皇上,目前微臣已经筹集了六万石粮草,足以供应王师十日之用。其中,已经有三万石粮草起运至辽东了。”陈新甲拱手作揖回道。

“才筹集了六万石粮草?这怕是有些不够啊!”

崇祯皇帝皱了皱眉,面露忧色。

“侯爱卿,户部可还有什么办法筹集粮草?”

崇祯皇帝将目光看向了户部尚书侯恂。

侯恂站了出来,无奈的摇了摇头,躬身回道:“皇上,户部的几个大仓早已是空空如也,根本掏不出一粒粮食了!”

“而且,微臣还提前收取了明年的粮赋,已经是引起朝中许多官员不满。”

听得侯恂的抱怨,崇祯皇帝也是安慰道:“侯爱卿不必理会他们,你的一片忠心,朕都看在眼里。”

“些许不识大局的官员,哪里知晓辽东之战的重要性。”

“能得皇上体谅,臣死而无憾啊!”侯恂感动的跪地磕头。

崇祯皇帝连忙挥手道:“侯爱卿不必如此,快快起身!”

侯恂拜谢皇恩,而后才恭敬的起身站起,退至一旁。

“哎!辽东决战,实难安心啊!”

崇祯皇帝长叹一声,目光望向了暖阁之外。

周延儒等一众阁臣也是站立不动,全都不敢轻易额发言,唯恐招到崇祯皇帝的莫名怒火。

安静的暖阁内,没有丝毫的声音,只有那轻微的呼吸声。

突然,一阵阵巨大的欢呼声从皇城外传了进来。

紧接着,又是一阵阵喧天的鞭炮声响起。

隐约之间,崇祯皇帝似乎听到了一个声音。

“大捷!辽东大捷!王师大败东虏......”

“辽东大捷!王师大败东虏!斩获奴贼数万......”

“......奴酋皇太极被王师俘获......”

“辽东大捷......王师斩获奴贼数万......俘获奴酋皇太极......”

片刻之后,这道声音越来越清楚,使得暖阁内的所有人都听明白了。

崇祯皇帝当即惊得起身站起,全身不由自主的哆嗦起来,仿佛是到达了某一种高潮时刻。

而后,崇祯皇帝猛然大步的跑下御阶,冲到了阁门之外,细听着皇城外传来的声音。

而暖阁内的一众阁臣也是面色大震,脸上满是不可置信之色,纷纷跟着崇祯皇帝跑到了阁门之外。

“大捷!大捷!辽东大捷!王师大败东虏,斩首数万!”

“辽东大捷!王师斩获奴贼数万,俘获奴酋皇太极!”

“大捷!辽东大捷!王师俘获奴酋皇太极!”

“......”

报捷的声音越来越清楚,整个京师沸腾一片。

......

一刻钟后。

捷报奏折终于送到了崇祯皇帝的御案之上。

崇祯皇帝迫不及待的拆开文书,细看着里面的捷报奏折。

待看完了捷报奏折之后,崇祯皇帝当场手舞足蹈,放声大笑。

“哈哈哈!好!好!辽东决战,我大明终于胜了!”

“列祖列宗保佑,我大明终于胜了!”

“王师斩获奴贼数万,还俘获了奴酋皇太极,真是泼天大喜啊!”

“赏!该赏!辽东所有将士,该大赏!”

“......”

崇祯皇帝欣喜若狂,眼中竟不觉的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暖阁内的一众阁臣在看完捷报奏折之后,也是欣喜一片,纷纷向崇祯皇帝送上贺言。

随后,崇祯皇帝直接撇下一众阁臣,拿着捷报文书,跑至太庙告捷,向老朱家的各位先祖,告知了这个大好消息。

两刻钟之后,朝中文武百官也齐聚乾清宫,向崇祯皇帝送上贺表。

......

辽东大捷的消息传开,整个京师沸腾一片。

京师内的茶楼酒肆,生意火爆异常。

店家趁此机会,推出了买一送一的活动,更是赚的是盆满钵满。

靠嘴谋生的说书人也是当即构思情节,编造出各种各样的说书版本,大讲王师是如何大败东虏,如何斩首数万,如何俘获奴酋皇太极。

百姓们听得如痴如醉,不舍离去。

还有国子监的一众士子挥斥方遒,在勾栏之中指点江山,并扬言要弃笔从戎,收复辽东,直捣黄龙。

而随着消息传出了京师,京畿各地、地方官府也纷纷献表祝贺,庆祝国战的胜利。

消息传到了延绥镇后,各路的营堡城池也是欢呼震天,鞭炮之声响彻不停,军民百姓无不欢喜鼓舞。

镇内的官员齐聚永昌伯府,向太伯夫人与伯爷夫人祝贺。

第811章 论定班师,战后事宜

就在国战大胜、辽东形势一片大好之时,不少朝中官员纷纷上奏崇祯皇帝,喊出了三年平辽,收复辽东的口号。

至于在这场国战中阵亡将士们的情况,则是故意的被这些官员们所忽略了。

胜利已经冲昏了这些官员们的头脑,使得他们根本没有考虑继续打下去的后果。

而且,崇祯皇帝似乎也有些心有意动,被这些官员们鼓吹的失去了该有的判断。

但是,朝中还是有一些比较理智的官员,如户部尚书侯恂、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人。

他们就十分的清楚朝廷的当前形势。

虽然他们也想继续打下去,一鼓作气的收复辽东。

但是,朝中的财政已经是入不敷出,根本支撑不了十数万大军的消耗。

若是继续打下去的话,恐怕将士们都要饿着肚子了。

因此,陈新甲与侯恂等人上奏崇祯皇帝,提出了朝廷的财政问题。

财政枯竭,入不敷出!

财政的问题犹如一盆冷水,彻底的泼醒了失去判断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也清醒了过来,明白了当前的财政困难。

尽管他也迫切的想要乘胜追击,直捣黄龙,收复辽东失地,可现实的情况却是不允许。

毕竟,十数万王师齐聚辽东,每日所消耗的粮草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就朝廷当前的财政,如何能支撑的起十数万王师长期的消耗。

怕是仗打到一半时,十数万王师就要饿着肚子了。

还有,在中原之地的流贼,隐隐有再度复起的趋势,这如何能让崇祯皇帝安下心来。

所以,休兵止戈、班师回朝已是必然的事情。

两日之后,崇祯皇帝下达谕旨,传令援辽的军队班师回朝,接受封赏。

......

崇祯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在分配完义州城的缴获之后,洪承畴留驻祖大寿之弟祖大乐防守义州,随后便率领大军返回了锦州城。

回到锦州城之后,洪承畴当即开始对战后的事情进行处理。

如统计明军的伤亡人数、统计俘获的清军人数、收殓埋葬死去的明军将士、赏罚作战中的明军将士、重新部署辽东防线等事情。

在经过三天时间的忙碌后,战后的事情终于大都处理完毕。

总兵府内。

洪承畴与一众将官齐聚大厅之内,细听着兵备张斗汇报有关于明军与清军的伤亡情况。

首节 上一节 641/6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