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大贪官

红楼大贪官 第100节

其实太上皇一直在关注着甘肃的战事,他倒不是害怕损兵折将,因为,目前中原的实力,苏四就是能够一时的猖狂,最后也逃避不掉被剿灭的命运。

太上皇之所以一直盯着甘肃,那是因为担心贾瑞。

上一次贾瑞兵败,太上皇就发了火了,因为凭借着这么多年的政治经验,他已经看出了其中的猫腻。

如果是一般的大臣面对皇帝的绞杀的话,太上皇还会容忍一二,给自己的儿子一点面子。

可是这种事发生在贾瑞身上,太上皇却不能容忍了。

你皇帝三番两次的动我的心腹,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等不及,想让我这老头子赶紧归西,而执掌大权?

随着皇帝政治的日益成熟,太上皇对他的忌惮也越发的深了。

因此对皇帝看的也非常紧,只要是他有一些小动作威胁到太上皇,太上皇立刻就会处置。

更何况,这一回皇帝动了太上皇最看重的人,太上皇哪里能够容忍,因此这才一道圣旨直接将统帅三军的张继给免了职。

这还不算,现在的张继还在锦衣卫诏狱里关着呢。

皇帝虽然三番两次的亲自来龙首宫,向太上皇陈述张继无罪,有罪的是贾瑞,请求太上皇开恩,放了张继。

但是太上皇对此却理都不理,甚至有一次大声的呵斥了皇帝,直接把皇帝从龙首宫赶了出去。

这一次皇帝丢脸可丢到家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敢来龙首宫了。

像往常一样,这一次贾瑞的奏折还是通过戴权,轻轻松松的就让太上皇看到了。

太上皇坐在龙首宫的炕上,一边喝着茶水,一边看着贾瑞的奏折,连连的点头。

“贾瑞这小子长进许多,竟然发现了张继战法中的破绽,改玄更张,这才让咱们以最小的损失擒获了苏四。”

戴权在一旁凑趣的说道:“这还是太上皇您老人家调教的好,当年贾大人刚刚来到龙禁尉的时候,只是一个楞头青,这才跟的太上皇多长时间呀,以及能指挥大军了。”

太上皇摸着花白的胡子哈哈大笑。

接着太上皇继续看着奏折。

贾瑞的这份奏折刚开始是向太上皇称述他领兵作战的过程,当然其中免不了夸大其词夸夸奇谈。

以太上皇的经验,一眼就分辨出了奏折中哪里是实,哪里是虚。

不过太上皇对此非常的宽容,基本上都是一笑置之。

奏折的最后就是封赏有功将士,以及诸军的安排。

到了这里,太上皇终于是认真了起来。

贾瑞先是给有功将士请功,其中头一名的就是黄衮。

贾瑞请求朝廷封黄衮为陕西节度使,总领陕西军务。

第二名的就是樊勇,他虽然功劳并不大,但是在这次战争之中,却亲自担任贾瑞的亲兵统领,在这几个月中经受住了考验,也算是贾瑞得用的人之一。

贾瑞请求朝廷分樊勇为大同节度使。

他的理由是樊勇上过战场能争惯战,而大同诸军将领一直依城而守,很少参战,一旦北方草原蛮族入侵,恐怕大同诸将由于经验缺乏,无法抵挡。

这个理由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人家大同诸位将军骁勇非常,一直是处在和草原蛮族对抗的最前线,要说作战经验,樊勇十个都比不上人家。

可是这种胡说八道的话,竟然被贾瑞说的理直气壮。

太上皇对此倒是并没有什么异样,因为在太上皇看来,贾瑞这一次提拔一些自己人也算是正常的。

剩下的就是其他参战将军的名字,不过由于地方满了,所以他们大部分被安置在了甘肃。

在这一点上太上皇对于贾瑞还是非常满意的。

要按照以前那些将军的秉性,要是大军得了胜,一定希望自己被安置到内陆的繁华城镇。

可是这一回,贾瑞竟然把跟随自己打了这么长时间仗的将军,都安置在了甘肃这个刚刚经过破坏的省份,可见贾瑞也不是只想着私利,还是为朝廷考虑的。

接下来就是对于投降的宋坚的安排。

贾瑞在奏折中是这么说的:宋坚诸部骑兵骁勇善战,如果留在当地恐有后患,因此希望朝廷调往京城北方驻守,一来是,北方草原蛮族,如果入侵京城,首先就要面对着宋坚骑兵的阻拦。

第二个原因就是让其远离本部,粮草供应都必须由朝廷负责,由此来钳制这支军队。

太上皇看了之后连连的点头。

然后他对站在下边的戴权说道:“朕认为贾瑞的安排非常的合适,你将他的奏折送往内阁,让他们批了,赶紧的让兵部传令。”

站在一旁的戴权,听了太上皇的话,张了张嘴好像有什么话要说。

“有什么话就说,别憋坏了。”

戴权赶紧的向前冲了一步,然后在太上皇的耳边轻轻的说道:“贾大人的安排恐怕有些不妥。”

“哪里不妥了?”

“大同要地,樊勇豁然提升,恐怕无法服众。”

太上皇听了之后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确实是这个道理,大同这个地方太紧,要樊勇的能力还无法坚守,这样吧,改封樊勇为太原节度使。”

“奴才明白了。”

贾瑞的奏折和太上皇的批复,很快就通过内阁转到了兵部。

对于太上皇的话,兵部的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怀疑,因此连续的公文就通过兵部发往了陕西。

贾瑞那一边战利品刚刚分配完毕,贾瑞还没有好好休息呢,兵部的文书就到了。

贾瑞打开来一看,非常的满意,基本上这上面的封赏都是按照自己奏折上来的,除了樊勇把大同节度是改为太原节度使。

不过在贾瑞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甚至对贾瑞来说还是更好的安排。

因为大同别看是边关要地能够统领更多的军队,但是太原节度使却是整个大同防线的总后台,控制这个地方,甚至能够一定程度上限制九边重镇。

第二天,贾瑞在自己的行辕召集众将。

其实这几天诸位大将已经非常的焦急了,因为他们都知道贾瑞报公的奏折已经送到了朝廷,都在为自己将来的前程忐忑不安。

这一回诸位大将在大堂之内,见到贾瑞还没有来,就开始互相窃窃私语,推测着自己和同僚能得到什么封赏。

不过大部分都是他们瞎猜。

很快外边亲兵大声喊道:“大帅到。”

大堂之内的诸将立刻住了嘴,刚才窃窃私语、嗡嗡有声的大堂,现在已经变得鸦雀无声。

贾瑞穿着普通的常服,在几个亲兵的护卫之下进了大堂。

他迈着四方步走到了正中间的主位之上,然后稳稳的坐定。

而下边的诸将现在都瞪着眼睛看着贾瑞,那渴望的眼神怎么也掩饰不了。

贾瑞被这些莽汉看着直起鸡皮疙瘩。

要不是因为知道这些人想的是什么,还以为他们对自己图谋不轨呢?

为了缓解尴尬,贾瑞咳嗽一声,“诸位,太上皇皇上恩典,你们的封赏已经下来了。”

说这话,贾瑞一伸手,旁边的亲兵立刻递过来了一叠的文书,贾瑞并没有接,而是说道:

“行了,我也就不一个个的念了,伱们拿下去自己看吧。”

说着,贾瑞挥挥手,让亲兵把文书一议的送给了下边的诸将。

各位将军拿到了自己那一份文书,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立刻就喜形于色,甚至有一两个忍不住当堂就笑开了。

其中,特别以黄衮和樊勇两个人笑得最开心。

因为这两人几乎是一步登天,从一个普通的将军成为了节制一方的节度使,这可算是仕途上大的跨越。

这些人中的宋坚拿着手里的文书也是感激涕零。

本来他以为自己和手下的人会被遣散,没有想到的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给自己加官进爵,并且保留了这支军队让自己统领。

虽然会被调到京城的北方去,但是那地方可是离京城非常近的,也是天下的繁华之所,在这个地方驻扎,其中的油水不问可知。

“宋将军。”

贾瑞的话,把瞬间从欣喜之中唤了回来。

“末将在。”

现在宋坚也不说什么罪人了,直接称为“末将”了。

“你整顿人马,准备粮草,三日后随我回京。”

“末将遵命。”

贾瑞点了点头,然后又对其他的人说道:“你们也别光高兴,收拾收拾东西,带本部人马各自去任上吧。”

“末将等,谨遵大帅之命。”其他的诸将一起抱拳拱手,向上施礼。

贾瑞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便散了大帐。

由于马上就要回京城了,贾瑞这一边也开始忙碌起来,首先几十万两银子就得装车运走。

还得安排几个自己随身的小厮,前往甘肃担任庄子的庄头。

这些小厮虽然说心里不想离开繁华的京城,但是对于主子的命令他们也没有办法,不过好歹也算是当了小头目了,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三日之后,贾瑞收拾完毕,然后带着宋坚的三万余骑兵,离开陕西,直奔京城而去。

128.第128章 安西侯

经过二十多天的跋涉,贾瑞带着大军终于来到了京城脚下。

在十里长亭,兵部尚书耿澄,亲自在这里迎接。

要说,现在贾瑞的官职也是挂着兵部尚书呢。

现在成了兵部尚书迎接兵部尚书了。

不过贾瑞只是一个虚职,是为了他领兵作战,所以才设立的,而人家是实实在在的实职。

两个人客气了一番,耿澄就领着贾瑞以及宋坚麾下的骑兵,到了一个专门的营地,这是朝廷专门用来安置草原骑兵暂时屯扎之地。

安置完骑兵之后,耿澄就带着贾瑞和宋坚直入京城。

因为现在太上皇和皇上还在乾清门那里等着呢。

几个人来到乾清门外,贾瑞和宋坚在殿外稍等,而耿澄进去回报。

首节 上一节 100/2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朱瞻基,上交土木堡副本

下一篇:大明:我憨!但是我不坑爹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