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第551节
帷帐拉开,穿着一身绿色襦裙的武后,从里面走了出来。
尽管已经年逾五旬,但武后依旧容颜俊丽,比之三旬少妇也不差多少。
“人倒是挺忠心的。”武后难得赞誉一声,然后感慨的说道:“臣妾听闻二十七郎在离开那条被挖掘的通道之后,那条通道自己便塌了。”
李治点点头,说道:“毕竟是皇室子弟,维护之心还是不错的,为人谨慎,做事也算得力。”
“所以陛下让人去看护贤儿?”武后有些好笑的看着李治,这中间的来去纠葛,她是最清楚的。
李治有些无奈的摇摇头,说道:“此事和媚娘你无关,贤儿虽然和媚娘在政事上互有别见,但他的问题在于太容易被人左右来,二十七郎行事一直规矩,让贤儿跟着学学也好,他自幼被你我宠溺太甚了。”
李贤虽然在外人眼里,是个宽宏的太子,但是在李治的眼里,他却是缺乏杀伐之心。
这种人做皇帝,就是做个守城之君都勉强,更别说是做个明君。
皇家眼中的明君,和百姓口中的明君是不一样的。
不是说一味的宽容仁慈,就是治国之道,实际上恰恰相反,在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对民宽仁,对官苛刻,才是长久的处政之道。
但李贤就是失在太过宽仁了,他在竭力的学习孝敬皇帝的李弘,但却根本看不到孝敬皇帝李弘不为人知的手段。
甚至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这一点是李治最不满的。
不过也没有办法,谁让最早一开始的时候,李贤就没有被当做储君来培养。
而孝敬皇帝李弘,也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臣妾倒是也希望贤儿真的能从二十七郎身上学到些什么,哪怕仅仅学到规矩两个字,臣妾就心满意足了。”武后轻声一叹,她如今虽然和李贤在处政上有些冲突,但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李治说的没错,李贤处事手段太直了。
或者说,刻意的太直了。
如果能够手段柔和一些,母子之间的矛盾也不会那么直白。
当初李弘作为太子的时候,虽然同样和武后有不小的矛盾,甚至有禅位,纳妃,以及义阳和宣城公主这些起了不小冲突的事,但彼此的母子关系维持的相当不错。
起码,李弘知道服软,知道她是他娘,但李贤又太直了。
后面李弘病逝之后,虽然有传言为武后鸠杀,但实际上也是谣言罢了。
武后若是真毒杀了李弘,第一个瞒不过去的人就是李治。
看看李治如今的精神状况,就知道,那终究只是传言。
甚至都禅位之事,都不过是玩闹罢了。
自愿禅位这种事,从古至今,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几乎全都是到了性命垂危,也依旧死死的握住权力。
那件事,说到底不过是一个试探罢了。
只是皇帝试探的人太多了。
李治点点头,然后转口说道:“东海王的事情了结,让明崇俨将剩下该处理的都处理掉,尤其是那个逃走了的家伙,该死的,就不要活了。”
“妾身领旨。”
“还有就是李敬业的事,他家里的那支商队,让内卫和少府接手。”说到这里,李治稍微停顿,然后说道:“还有吐蕃国使要送到吐蕃的那封密信,兵部职方司已经改好了,让内卫送过去,不要让吐蕃知道这条路出了问题。”
吐蕃人在长安的眼线被全部清除,但只要李敬业这条线还能用,他们就不会太急。
“臣妾领命,不过臣妾听说,那里面有关于二十七郎的事情?”武后有些好奇的看着李治。
李治摆了摆手,说道:“朕让人稍微完善了一下,不会有什么,就算有什么,二十七郎也足够应对。”
真的那么好应对吗?
武后心里忍不住的摇摇头,被论钦陵盯上,可不是一件好事。
“对了,还有就是承嗣的事。”李治有些不耐烦的摆摆手,说道:“让他平日行事谨慎一些,宫中和他出去传旨的人被掉了包他都不知道,如果不是二十七郎谨慎,在归德县主的时候,东西就被人取走了。”
“喏。”武后很温和的点头,然后说道:“时间还早,陛下还是回去先睡会吧。”
李治有些好笑了起来,然后轻叹一声,拍了拍武后的柔荑说道:“媚娘,外面的事情你费心了。”
“陛下说什么呢,这都是臣妾应该做的。”武后回头看了一眼蓬莱殿窗户上已经透进的晨光,轻声说道:“如此,那么臣妾就先上朝去了,老臣们等了有一段时间了。”
“嗯!”李治点头,然后看着武后离开。
武后走到了殿门口,回头望去的时候,皇帝已经闭上眼睛睡着了。
但他真的睡着了吗?
……
武后大踏步朝紫宸殿走去,同时侧身说道:“传旨,上朝。”
“上朝!”
“上朝!”
“上朝!”
一声声的呼唤声直接传向来丹凤门下,群臣上朝。
常朝,只有三省六部的宰相,同平章事有资格参与,满朝也不过六七个人。
武后刚刚走到了紫宸殿后,明崇俨突然间从一侧闪出。
武后脚步停下,看向明崇俨问道:“事情处置的如何了,追杀的那人,找到了吗?”
“还没有了,他,太快了。”明崇俨忍不住的摇头,情况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顺利。
李邈终究是半步阳神,牺牲了身躯换成了阳神,虽然没有延命之能,但阳神终究是成就了。
如果不是这里是大唐皇城,换做其他城池,早就被他消失无影了。
武后冰冷的眼神落在了,明崇俨的身上,然后冷冷的说道:“找到他,然后杀了他。”
“喏!”明崇俨立刻拱手。
武后刚要从明崇俨身边走过,但她又突然停了下来,看向明崇俨问道:“明卿,你说东海王真的死了吗?”
明崇俨微微一愣,略做思索的说道:“此事,不好说。”
“何为不好说?”
“人的确是隐太子血脉,南昌王动剑时,人也的确还活着,只是有些事情对不上。”明崇俨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什么事情对不上?”
“身份,臣和南昌王之前都推断过,东海王必然是在朝中有所身份,如此才能快速的接收到朝中信息,但被杀的那人,臣不认识。”稍微停顿,明崇俨接着说道:“臣不知道南昌王究竟认不认识,但光这一点,就足够令人怀疑了。”
“南昌王肯定也不认识。”武后想起之前李绚觐见时的谨慎态度,现在想来,李绚恐怕也是有所怀疑。
“那人死了,最好,如果没死,恐怕还会有所动静,留一两只饵,本宫要看看动静。”
“喏!”
第675章 全知三省,诸相之首
李绚睁开眼,头顶上方是松木制作的床榻帷架,挂着红色的丝绸床帘,床帘左右各绣着两只鸳鸯。
风轻轻吹来,床帘摆动,两只鸳鸯就像是活过来一样。
李绚侧身,窗外的黄昏落日余晖洒落在卧房之中。
房内的衣架上挂着李绚的官衣,一旁的桌案上,放着妻子刘瑾瑜的梳妆盒。
李绚的心情彻底的平静了下来,奔波了那么久,东海王这件事情总算是暂时了结了。
任由思绪乱飞,在床上又躺了一会儿,李绚终于起身,穿上青色便衣,出了房门。
院落之中,不见刘瑾瑜的身影,快五个月的孕妇,还这么乱窜。
李绚迈步走向了前厅,一路上来回侍女对李绚躬身行礼,李绚点头而过。
果然,前厅之中,刘瑾瑜正在和母妃欧阳氏一起缝制小衣。
李绚走了过来,看了一眼,小衣已经做好了八成,样子款式都不错,李绚夸赞道:“缝的不错,不过怎么男孩女孩的衣服都有啊?”
“三娘说了,将来男孩女孩都要有的,索性现在就多准备几套。”母妃欧阳氏抬起头看向李绚,问道:“怎样,今日休息好了。”
李绚点点头,说道:“母亲不必担心,那件事情已经结束了。”
他早上从皇宫出来之后,便到了鸿胪寺上值,不过并没有在鸿胪寺多待,转身就去了太子宫。
一来,鸿胪寺有些公文要交于太子过目,二来,李绚也要将检校右赞善大夫的牌子拿到手,三来,他也想要见一下太子李贤。
不过很可惜,李绚抵达东宫的时候,李贤刚好去了政事堂,所以李绚也就只好回来了。
政事堂位于门下省,本来只是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开碰头会的会议地,不是正式的朝堂机构。
当年,在贞观时期,太宗皇帝下令,谏议大夫、御史大夫和特别加衔的官员,如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也要参加政事堂的宰相会议。
到了贞观末年,太宗皇帝更是任命长孙无忌“全知三省”。
“全知三省”,才是大唐真正名义上的诸相之首,真正意义上的首辅。
贞观末年和永徽初年,宰相们每天都要与长孙无忌在政事堂里议事,三省的大部分政务也都在政事堂处理。
皇帝也被架空。
整个大唐到今日,也只有长孙无忌一个人全知三省,但他最后的结局,也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
如今的朝野诸相,虽然是以中书令郝处俊为首,但实际上论起资格,李绚的岳翁刘仁轨几番担任宰相,又有东岛战功,他才是隐隐的诸相之首。
如今大唐初年,左右仆射也被称之为左右丞相,故而刘仁轨被称为左相,戴至德被称为右相。
但平日里和皇帝,武后接触最多的,依旧是中书令郝处俊。
中书省掌管机要、起草发布诏令,是最明白皇帝心意的人。
李绚现在还没有资格触及到政事堂,甚至如果不是有事,他根本就见不到几位丞相。
刘瑾瑜抬起头,看向李绚,柔声说道:“郎君,事既然了了,就多休息几天……对了,你觉得男孩的衣服更好看,还是女孩的衣服更好看?”
“当然是……”李绚话刚开口,就已经反应过来,没好气的伸手捏了捏刘瑾瑜圆鼓鼓的脸颊,有些好笑的说道:“你啊,怎么就这么关心这事,为夫怎么可能现在就知道,你肚子里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外面都说,郎君得药王真传,自然知道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刘瑾瑜仰着头,眼中满是期盼的神色。
李绚坐下,将刘瑾瑜拥进怀里,轻声说道:“现在还没到五个月,你肚子里孩子还没成型,为夫怎么可能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
“还没有成型吗?”刘瑾瑜满脸愕然的看向李绚。
上一篇:抗战:从新兵连长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