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第566节
抬头看了一眼上方看似脸色平静,但却眼神冷冽的李绚,钦钝角干回想这段时间和他接触的所有事情,他顿时就明白,李绚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在计算新罗了。
如今大唐的国力释放,局势对新罗已经越来越差了,难道真的要等到最后无可挽回的地步吗?
……
“国使。”李绚目光平静的看着钦钝角干,淡淡的说道:“大唐和新罗原本是兄弟之邦,只是后来才起了一些龌龊,但本王是真的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某天,看到大唐和新罗重归友好,但……”
李绚一个“但”字,语气一下子变的冷森起来,钦钝角干的抬起头死死的盯着李绚。
“国使,本王也不瞒你,大唐和倭国之间,所达成的协定盟约,和新罗相比,除了济州岛事外,几乎没有不同。”李绚稍微停顿,一脸恍然的说道:“对了,就在刚才,倭国国使愿意送上国王之女,来大唐,侍奉太子。”
“侍奉太子,不应该是……”钦钝角干一句话,差点真的脱口而出,但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侍奉太子,当然是侍奉太子。
如今大唐,谁不知道,将自家的子女嫁到皇宫,就等于是送死。
武皇后已经很多年没有为皇帝纳妃了。
“本王会竭力促成太子和陛下答应此事,事情一旦有成,国使,你应该明白,结果将会是怎样的?”李绚的身体微微前倾,强大的压力,再度压到了钦钝角干身上。
大唐在北,倭国在南,南北夹击,新罗必立刻会陷入被东西两面夹击的难题之中。
当初大唐灭高句丽,和新罗的关系就极度的友好。
是一南一北,两头夹击,最后才彻底灭绝了高句丽。
如果战局重演,新罗立刻就会陷入极端危险的局面当中。
抬起头看着李绚,钦钝角干终于声音沙哑的说道:“停战,新罗这样也可以,但济州岛之事不行,再说,外臣也没有这个权力。”
“联姻吧。”李绚看着钦钝角干,平静的说道:“本王相信,便是贵国国主,对此也会欣然接受。大唐与吐蕃相互重回盟友关系,谁也不用担心对方欺负他。
至于济州岛,便当做贵国王女的封地,大唐租借贵国王女的封地,一旦贵国王女身体亡故,那么新罗并有权将济州岛收回去;而只要贵国王女还活着,你我两国,便不会有兵戎相见的一天,如何?”
“也是嫁于太子殿下吗?”钦钝角干抬起头,死死的盯着李绚。
李绚笑了,摇摇头,说道:“本王说了不算,陛下和天后说了,才能最终定论,至于最后如何,就看新罗和倭国,在陛下心中的份量了。或是太子,或是英王,相王?”
钦钝角干沉默不语。
李绚站了起来,走到了钦钝角干的身前,目光垂落下去,看着他说道:“国使,大唐和新罗,相互关系不可能只存在一代,二代,甚至于三代,五代,十代,都有可能,若是新罗王室血统,能融入到大唐王室血统,对你我双方都是好处。”
钦钝角干抬起头,满脸诧异的看着李绚。
李绚轻轻一笑,他这番话,可不是随便胡说的。
要知道,大唐和新罗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即便是到了后世的明清也有相互联姻之事,而且历来都是东岛之国嫁女入大唐。
看到钦钝角干依旧有些犹豫,李绚微微摇头,说道:“国使,有些话,本王只对你说,你就没有必要回去和你们国主说……大唐和新罗王室之间,都只是王室之事,但国使所在的家族,却并非王室,若是在大唐,能有那么一位后妃相助,阁下所在的家族,还有其他新罗的众多世家大族,都可因此享利,如此,何乐而不为?”
钦钝角干缓缓的坐了下来,他抬起头看向李绚,声音有些干涩的说道:“此事,外臣需要还需要回禀国主。”
“先草拟一份番属盟约,今秋,最好贵国王女和倭国王女,一起抵达长安。”稍微停顿,李绚看着钦钝角干,说道:“要是能更早一些,新罗或许还可以派兵参与大唐对吐蕃之战,此一战,战事的天平已经在朝大唐倾斜了。”
钦钝角干脸色虽然难看,但也缓缓的点头。
之前,李绚曾经和他提过,大唐和吐蕃之间的战事,在不胜不负,两两之间,但如今,东海王已死,大唐各方面能够调节的力量更多,一分投入到西线,便有一分的胜算。
若是新罗也支持大唐,那么大唐的胜算就更大。
钦钝角干知道,如果自己的回信,就这么写的话,以文武王好大喜功的性格,绝对会答应下来的。
新罗想要战胜大唐,不付出惨重的代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能搭大唐的便车,打败如今天下第二的吐蕃,以新罗的作风,会在史书上写出,是他们打败了吐蕃。
这样的事情,李绚看的清楚,钦钝角干同样看得清楚。
但如今,他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了。
东海王的人头被送到他的手上,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但大唐依旧未曾放过这其中的细节,方方面面都在继续的追查,继续的追杀,到如今南昌王再谈,钦钝角干已经没有了多少的信心。
他们甚至对吐蕃的信心都已经严重不足。
尤其是南昌王曾经在元夕宴上说的那一句,吐蕃人不耐酷热。
也就意味着,吐蕃人即便是打入大唐,也很难打过长安。
“如此,那么外臣就恭祝大唐,恭祝天圣皇帝陛下,西征吐蕃,大获全胜。”钦钝角干站了起来,对着李绚沉沉躬身。
李绚点头,说道:“那就请国使先回去休息,盟约草本拟定完毕之后,便送过去予国使过目。”
“外臣告退。”钦钝角干对着李绚拱手,然后缓缓的退到了门口。
就在这个时候,李绚的声音再度响起:“国使,事情到了这种地步,若是再有反复,大唐对新罗的耐心便已经到了极致,到那时,恐怕再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陛下,阻止大唐,甚至阻止本王对新罗全面报复了。”
钦钝角干的脚步停下,回身对着李绚沉沉躬身。
然后转身离开。
行走在长廊中,钦钝角干脑中闪过无数的念头,试图取得对新罗更有利的条件,但南昌王最后那句话已经将话都说死了,若是新罗还不答应这次的条件,那么大唐和新罗之间便只剩下战争了。
大唐幅员广阔,即便是西有吐蕃,但对东岛,依旧有碾压性的优势。
即便是新罗侥幸,在和大唐的战争中获胜,甚至如同高句丽一样,让大唐灭国,但大唐之后,依旧会有新的强大国家崛起,到那时,也少不了要像大唐一样东征新罗。
而新罗,则像高句丽一样,在和大唐的征战中国力损耗严重,到了未来,甚至会像高句丽一样被灭国。
更有可能的,是新罗在和大唐的征战中,被大唐剿灭。
其他人不说,光是南昌王到了东岛,绝对会让新罗难受到死。
他的统兵才能如何暂且不说,但他抓住人的弱点就使劲往死里扎的行事作风,必定会用到战场上。
到时候,谁都会感到无比的头疼。
最令钦钝角干担忧的,是南昌王似乎对文武王也有一定的了解,当初水师东征,勾通倭国,都是南昌王的提议。
他对新罗地形,同样熟悉。
钦钝角干摇摇头,与其和大唐继续开战下去,实在不如就此加入大唐。
如此,王室或许还有疑虑,但各大家族必定趋之若鹜。
已经没有选择了。
前方脚步声响起,钦钝角干抬头,看到了一副特有的吐蕃人打扮的吐蕃国使。
还没有等钦钝角干吐糟李绚一套手段反复使用的时候,后方,官舍之内,李绚的声音传来:“传令,从今日起,解除新罗国使的出行限制,他可继续选择住在客馆,也可选择出皇城,去和新罗使团聚在一处。”
钦钝角干根本没等李绚说完,脸色就已经阴沉了下来。。
但在他的前面,吐蕃国使扎巴拉的脸色,更是阴沉的可怕。
第691章 远交近攻,蚕食之策
“速速派人,将盟约草本送往礼部,礼部无异议之后,上呈中枢和陛下。”
吐蕃国使扎巴拉刚来到官舍门口,就听到了门内传来了李绚快速发令的声音,但在听到他脚步声时,李绚的声音又突然停止。
扎巴拉嘴角闪过一丝冷笑,南昌王总是喜欢使用这种小儿手段。
就在此时,一侧的录事已经开口;“吐蕃国使到。”
沉默片刻,门内终于传来李绚沉稳的声音:“请!”
扎巴拉面无表情的对着录事微微躬身,然后迈步走进了门内,目光看向坐在上首的李绚微微躬身:“外臣见过郡王。”
李绚站在那里,看着扎巴拉,眉头不由得一皱:“国使的身体有恙吗,怎么听起来声音有些沙哑,来人,去请……”
“王爷不必麻烦,外臣身体无恙!”扎巴拉对着李绚拱手回礼。
“如此,国使快请坐。”李绚伸手,扎巴拉走到了一旁的矮几后坐下。
刚刚坐定,扎巴拉就直接开口:“敢问王爷,外臣刚才见到了新罗国使,可是大唐和新罗的盟约已成?”
李绚笑了,有些坦然,有些开怀,但慢慢的,这笑容就逐渐的冷淡了下来:“国使,远交近攻之策虽然有效,但也要考虑实际,吐蕃和新罗万里之遥,跑上一趟,就得一年,若是大唐查的紧些,恐怕一年也未必足够。”
远交近攻,东海王为吐蕃献上的攻伐大唐的第一术。
“王爷在说什么,外臣有些听不懂。”扎巴拉坐在那里,微微低头,神色自若。
脸皮真厚。
李绚内心吐槽一句,然后嘴角冷笑,轻声说道:“国使既然听不懂,本王就给国使多讲一些。”
扎巴拉抬起头,一副恭听教诲的模样。
李绚神色淡淡的说道:“如今冬季已过,天气暖和,辽东道和安东道诸军已经开始收拾战备,警惕新罗今年随时可能的北下……虽然新罗和大唐国境漫长,但想来,有资格令新罗动兵的无非就是几座城市,几条路,若本王在辽东,必定围绕那几座城池大作文章。国使,你可知如今,大唐和新罗之间,比之往年,区别最大的在何处吗?”
扎巴拉恭敬肃然的对着李绚拱手:“还请王爷解惑?”
“是地形。”李绚神色淡然的说道:“以往,都是大唐深入新罗国境,对新罗展开攻击,远攻之下,粮草不济,士卒疲惫,大唐难以发挥全力,但如今大唐守在自己门口,以逸待劳……”
李绚的话音留在了半空,但依旧让扎巴拉忍不住的联想了起来。
许久之后,扎巴拉才神色凝重,缓缓的开口:“听闻王爷当初,便曾经提出过蚕食之策。”
“国使消息倒也灵通。”李绚的声音慢了下来,脸色同样凝重。
两个人都能感受到彼此带来对方的巨大威胁。
长途奔袭,必然粮草不济,士卒疲惫,一旦遇到精明的对手,抓住这一破绽,以逸待劳,然后必然可以一战功成。
就比如当年的大非川战役就是如此。
大唐虽然强大,但如此激进,对吐蕃的威胁倒也不大。
但若是依照李绚稳扎稳打,逐步蚕食之法,短期或许威胁不大,但长此以往,吐蕃必然有灭国之危。
除此以外,若是能配上一名善守的将领,此法更是如虎添翼。
就比如南昌王。
扎巴拉心里在想什么,李绚一眼就能看透,他真正在意的,还是扎巴拉说的蚕食之策。
当初李绚说蚕食之策的时候,只有皇帝知晓。
后来李绚虽然上呈奏折,但能够予闻的,无一不是朝中重臣。
吐蕃人在朝中还有其他眼线啊。
当初东海王在朝中就有自己的人脉关系,但他哪怕已经获知了此事,又哪会轻易讲出去。
如今是大唐,不是大宋,利用舆论压迫朝堂这种事,还没有发生过。
这个眼线如果不拔出来,恐怕以后还有的泄密。
上一篇:抗战:从新兵连长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