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115节
毕竟在这个时代,华夏诸国和夷狄的划分就是华夏有礼仪、制度有华服之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是华夏和夷狄的区分。
现在赵王让贵族和士兵百姓们放弃华服,礼仪,去穿夷狄的衣服,学习夷狄的骑射,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有多高。在这些人看来,赵王就是在变夏为夷。
自从邦周创建之后,特别是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后,各国都是在变夷为夏,赵王这胡服骑射的变革,让很多贵族都想要拒绝,认为这是对他们的羞辱。
赵王大怒,驳斥道:“德才兼备的人做事情都会从实际情况出发,从而想出对策,从有利于国家的角度去做,而不是拘泥于古人之法。”
在经过了数次辩论,赵王说服了王室成员,又下令干阻变法者,他就亲自用箭矢射杀。
于是在他强硬的推动下,赵国终于开始进行变法,为了推行胡服骑射,赵王在赵国举行大朝会的时候,亲自穿上窄袖交领右衽的衣服上朝。
在赵王的强力推动下,赵国很快就推行变法,实力快速提升。
时间往前拨动。
与赵国相邻的燕国,燕王因为打猎失误,跌下战车,被野猪撞死之后,成了诸国的笑柄。而在这之后,燕国国相子之和燕国太子一场血拼,最终燕国太子将相国子之杀死。
并且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动乱,子之之乱中,国相子之和贵族们相互杀戮,死伤惨重,最终国相子之被族灭,而那些贵族们也因此死伤惨重。
可就在这种时候,太子突然命令士兵对这些贵族们下手,一举将燕国守旧的贵族势力连根拔起。
燕国太子竟然轻而易举的掌握了整个燕国。虽然整个事件看上去就是一场宫廷政变,可是这下面隐藏的东西恐怕除了燕国太子申外,再没有人知晓了。
太子申对于自己的父亲贪图享受、将国家大权交给相国独揽深恶痛绝,对国相子之独揽朝政肆意妄为也很不满,同时对那些不愿变法图强的旧贵族也不满。
太子申一直都在等待一个可以将三方一网打尽的机会。他交好那些守旧贵族,为的就是借助守旧贵族的力量对抗国相子之。
国相和贵族不和,这就是他的机会,而同样的,国相子之想要更进一步,称孤道寡,成为燕王,那么就必须要干掉燕王。
太子申只不过是暗中引导一番,国相子之就施行了计划。
在当他知道燕王狩猎身死之后,立刻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当即派人去通知那些守旧贵族,让他们带人和国相厮杀。
然后他自己再来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谋反大罪,足以将相国和燕国整个旧贵族体系连根拔起。这场三方主导,太子申暗中推动的宫廷政变,将所有阻拦变法的势力全部清空了。
看到大量宫人们正在用清水冲洗地面,那些殷红的血渍被清水冲淡,然后流入沟渠之中。很快整个蓟城之中,所有的血渍、尸体都被清洁一空。只有那淡淡的血腥味依旧充斥鼻间,提醒著人们刚刚过去那一场场厮杀。
燕国大殿,燕王的尸体静静躺在台上,太子申冲入殿中,他一脸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顿时泪如雨下,然后扑倒在燕侯身上哭泣道:“父亲!”
他痛哭数声,声音就变得嘶哑起来,大殿中的大臣们也纷纷哭泣。
“太子,国君遭逢不测,相国和众贵族作乱征伐,已经被平定,现在还需要您来主持大局!”
“还请您要保重身体啊,以国家社稷为重啊!”
太子申擦了擦眼泪,只是泪水依旧止不住,当即说到:“将所有叛逆之人的尸体丢到荒野中,燕国遭此大乱,国力衰减,必须变法图强。”
此时大殿之上剩余的大臣们绝大多数都是支持变法的,听到太子申的话,纷纷喊道大王圣明。
太子申一时间豪情万丈,看了看父亲的尸体,心中想到
“父亲,你就安心的去吧,你如此喜欢享受,寡人定然派人多给你祭祀一些享受之物,让你在天上好好享受吧,至于燕国就交给儿臣了。”
太子申很快登基,继承了燕王之位,同时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燕王为了招揽人才,特意命人在城外建造一座高大的宫殿,让自己的老师居住在里面。另外在台上放置千金,用以招揽人才。
没有了守旧贵族的阻拦,没有了国相子之,燕国的变法再没有人能够阻挡,伴随著燕王申的命令下达,整个燕国变法快速推进。
——
燕国变法的成功让很多人明白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同时也对后世变法影响巨大。这也造成了后世变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杀戮。
作为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完成变法的燕国,在变法之后迸发出了极强的实力,燕国也从此登上了战国历史的舞台。——《战国七雄之变法》
第247章 淮驰道 车同轨
燕王申是一个英主,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黄金台的创建很快传遍四方,各国之中自觉有才的人纷纷前去燕国一展才华,想要得到燕王的看重。
燕王对于那些愿意归顺的旧贵族并没有赶尽杀绝,同样给了一条路,让这些旧贵族参与考核,只要考核通过就能继任官职。
相比起那些平民,旧贵族掌握了许多知识,只要不傻,基本上都能通过。现在再想要像以前一样是不可能了。
燕国不论出身,以黄金、美玉、官爵招揽有才能的人,大量人才的到来让燕国的改革快速推进。
齐国,临淄。
齐威王薨逝之后,其子即位。齐威王时期,齐国经过变法之后,国力鼎盛。作为当年一起相王的齐王,他在称王之后没多久就薨逝了。
在他死后,和他一起缔造了齐国盛世的那一批名臣也纷纷开始凋零。现在的齐王是一个好大喜功,却意志不坚定的国君。再加上其贪图享受,齐国的强盛也开始渐渐衰落。
只是,齐王并不知道,就在齐国衰弱的时候,燕国却在快速崛起。
王旭即位之后,并没有急著掌控朝堂,展现自己的权威。而是先向孙膑等老臣询问学习,花费了一年时间,将如何执政,治理国家学会。
因为淮国地域广阔,靠近长江周围或者支流的地方,运输还算快捷,但是不靠近的地方道路就变得崎岖难行。
道路的不便对物资的转运,赋税的征收,以及王氏对淮国的统治都有影响。
于是王旭和即位重臣商议过后,开始征发劳役,在整个淮国修建通行金陵的驰道。
王旭诏令匠作监进行讨论,让其拿出一个方便可行的方案,将全国各地连接起来。
匠作监的墨家子弟和公输家子弟以及其他匠门子弟开始商讨。并且借阅了淮国山河堪舆图,甚至还派出大量工匠亲自走访。
花费了两年时间,匠作监终于拿出来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方案。
这些匠作监的大匠们为了加快道路通行,在地面上铺设两条木质轨道,轨道下方铺设枕木,同时道路地基也需要先修缮平整。修好之后,可以让马车快速通行。
王旭命人在金陵城外先修建了一条轨道,然后让马车在上面奔跑。果然有了轨道之后,马车不仅运载货物更多了,同时速度更快,也节省了马力。
看到这种轨道马车大获成功,王旭当即诏令,从全国征发劳役,开始修建驰道。
淮国因为坐拥长江中下游,和整个淮河流域,水源充沛,因此许多地方都可以借助水运,不需要修建驰道,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工程的难度。
王旭征发三十万劳役,然后拨付钱粮,开始在全国修建驰道,驰道宽五十米,其上有两条木质轨道并行。所有的木质轨道都采用硬木制作,并且对这些木质轨道进行了防腐处理。
驰道之上,每过五十里建造一处驿站,驿站除了让行人、官员等休息外,还要负责保护驰道不被破坏,一旦驰道被破坏,就要抓紧时间检修。
同时驰道的出现也让淮国的马车必须按照轨道的标准定制。因此王旭下发了车同轨的诏令,规定淮国所有的马车车轨必须相同。
驰道的建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条驰道的修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以及人力物力,淮国刚开始修建第一条驰道之后,仅仅一个月时间,其所花费的钱财就让人咋舌,但是相比起驰道修建好之后所带来的好处相比,王旭还是决定通过了。
修建驰道需要对地基进行夯实,为了防止地基因为下雨、洪水等原因导致坍塌,驰道的地基中使用了大量石头。
同时,所有的地基需要堆上三尺土壤,这些土壤需要夯实。所使用的泥土需要先在蒸笼之中蒸熟,将泥土中的虫卵、草木种子全部蒸熟。然后再配合糯米汁、石灰混合后再夯实。
这其中需要耗费大量糯米,但是这却是必须做的,在这个没有混凝土的时代,糯米汁和石灰就是最好的粘合物。
经过反复夯实之后,驰道的地面变得坚硬无比,与此同时,驰道的两侧还有完善的排水沟渠。防止雨水过大,将驰道泡坏。
经过反复夯实之后,驰道的里面会变得非常坚硬,只要不是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驰道就不会变泥泞。
五十步宽的驰道上铺设两条轨道或是四条轨道,剩下的道路则是让大军通行。
轨道的铺设让马车的速度大幅度提升,粮草的运输也大大加快。淮国的马匹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比北方诸国都要差上不少,因此王旭大量购买各种马匹。甚至还用重金求购千里马。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消息已经被暗卫传递回来,赵国因为胡服骑射实力大幅度提升。同时骑兵的出现让淮国注意到了这个新兵种的优势。
相比起笨重的战车,骑兵更为灵活,不论是侦查还是包抄敌军都非常好用。
其他国家还在犹豫的时候,淮国在第一时间向赵国学习,对军队进行改制,增加了骑兵,并且开始推行胡服骑射。
淮国向秦国、赵国、燕国三国花费大量金钱来购买上好的战马。将这些马匹一部分交给军队,另一部分则是创建马场进行培育优良战马。
淮国虽然地域广大,但是并没有产马之地,马匹贸易很容易被其他国家切断。因此王旭命人在南阳、淮安、金陵三地尝试开设马场,想要大量培育马匹,用来为军队提供战马。
淮安、金陵、南阳之地虽然多有平整,但是这里并不是最好的养马之地,因此在这里养殖的马匹品质上是比不上秦赵燕三国的马匹,不过只要一直进行改良种马,培育出优良战马的机率还是有的。
骑兵的出现虽然灵活,但是并没有战车一往无前的冲击力。因此战车依旧在军队中保留,只不过战车的作用越来越小,现在已经算是辅助兵种了。
第248章 张仪使楚
魏国被秦国连续击败,河西之地尽失,失去了大量耕地和人口之后,魏国已经无力再组建魏武卒了。
更何况组建魏武卒需要大量的时间,天下诸国也不会给魏国这个机会。
魏国的衰落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才流失,当年楚国和晋国之间就出现过这种问题,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现在变成了虽魏有材,秦实用之。
魏国有才能的人纷纷向秦国而去,而秦国对于东方诸国的人才大力提拔重用,也加剧了这种现象。同时因为秦国国内严苛的制度,造成上升空间狭窄,秦国上层阶层中,居然绝大多数都是山东六国之人。
自从河西之地尽数丢失之后,魏国没有那么的多的官爵来给这些人才,于是魏国的人才都离开魏国,转而流向了秦国。
张仪就是在这个时候前往秦国,并且很快就被秦王重用。
秦国,咸阳,咸阳宫。
“大王,魏国衰败,韩国暗弱,赵国正推行变法,此番乃是东进的最好时机,大军破魏国,夺安邑,渡河南下可威胁函谷关,同时大军出武关、函谷关,三路出击,定能破函谷关。”
“到时东有淆函在手,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四塞在手,关中之固,天下罕有,有此为基,进可鲸吞山东诸国,退可自保无虞,秦国当得天命也!”张仪指著一副地图,对秦王讲述道。
秦王听了也觉得张仪说的很有道理,就在这个时候,旁边的另一名大臣反驳道:“大王,此策不可行也!”
“司马卿有何良策?”秦王问道。
司马错拱手道:“大王,天下诸国中哪国最盛?”
“当属淮国!”秦王道。
“淮国之盛,天下皆知,昔年中原诸国数次伐淮,皆不胜,我秦国能做到吗?”司马错问道。
秦王缓缓摇头道:“若六国伐秦,秦国难以抵挡。”
司马错继续道:“依照张仪之策,大军出动攻伐中原,必然要对上淮国,以淮国之盛,秦国难以取胜,且淮国地方两千里,物产丰富,秦国不如也!”
秦王沉默片刻,然后问道:“淮国之盛,秦国不如也!”
“君上不必沮丧,淮国虽强,但也不是无敌,君上应该先吞并汉中、巴楚之地,到时候秦国全据巴蜀汉中之地,有沃野千里,天府治国,休养生息后,再出兵伐淮。”
“到时占据巴楚之地后,我秦国大军可从江州、上庸、武关东进,外可联合三晋、齐国,连横伐淮,到时候淮必不可挡也!”
“反观攻打魏韩,虽两国积弱,可也容易导致诸侯联合攻秦,不可取也!”
“此外攻取巴楚、汉中之地,还可以邀请淮国出兵,牵制西楚国。”
张仪说道:“大王不可,若淮国占据西楚,到时我秦国更危险!”
“大王,淮国虽强,但是上庸、江州皆是天险攻取困难,反观我秦国可从蜀地进攻,虽有险阻,但比淮国容易多了,只要我秦国一切顺利,就能先一步占领西楚,到时候只需要派遣大军守住关隘即可。”
司马错力排张仪之策,终于说动秦王从蜀地、关中攻打西楚。
张仪见到秦王已经决定先攻取秦国之后,当即上前道:“君上,西楚与魏国有盟约,虽然魏国暗弱,但若是趁我大军攻楚偷袭,也是一件麻烦事情,臣请出使西楚,破坏西楚国和魏国的联盟。”
秦王同意了张仪的计策,于是张仪出使西楚国,见到西楚王之后,对楚王说道:“秦国东出函谷关被淮国所阻挡,而楚国被淮国所逼迫,只剩下巴地和汉中,秦国愿意和楚国交好,一起攻伐淮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