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124节

  而就在淮军对茅津渡围攻的时候,战场的另一边,原本指挥大军北撤的白起收到茅津渡被淮军精锐进攻的消息,白起非但没有派遣大军救援,反而调转了大军行进方向,向上阳邑发动突然进攻。

  上阳邑的守军在看到秦军撤退之后,已经稍稍放松了警惕,可就在这个时候,秦军突袭,铁鹰锐士带队冲锋,秦军弩阵也纷纷列阵上前。箭矢如雨般落在城墙之上,城墙上的淮军被压制的抬不起头。

  铁鹰锐士趁机开始攻城,与此同时,大量秦军紧随而上,各种工程器械快速推进。看著架势,根本就是早有准备。

  白起这那是准备要撤军?分明就是虚晃一枪,为的就是让淮军放松警惕,以为秦军撤离,然后让淮军派遣大军围攻茅津渡,想要截断秦军退路,将剩下的秦军全歼。

  若是乐毅被全歼这些秦军战果吸引,将淮军精锐派遣过去围攻茅津渡。白起就会立刻集中精锐,不计代价进攻上阳邑。只要攻下上阳邑,秦军就能从东西两面一起夹击函谷关。到时候就算是茅津渡丢了也不会影响到秦军。

  白起在秦军不占优势,通过战略欺骗想要反败为胜。若是乐毅稍微有一点大意,有一点贪图胜利,这一次就落入白起的算计之中。

  只可惜,乐毅作为顶级统帅,很清楚这种级别敌人的厉害之处。就在你以为那是一个甜美果实的时候,实际上确实一个足以致命的陷阱。

  就在白起派出大军进攻上阳邑的时候,下一秒只听得一阵‘崩崩崩’弓弦声响起,天空中顿时飞出来成千上万拳头大小的石头,落在秦军攻城大军之中。拳头大小的石头如雨般坠落,秦军的盔甲、盾牌在这些石块面前根本没有一点用处。

  盾牌直接被砸的四分五裂,盔甲变形,骨断筋折,颅骨崩裂。正在进攻的秦军顿时死伤惨重。与此同时,接连不断的石头从上阳邑城中飞出,就连秦军的攻城器械也扛不住几下。

  上阳邑,数十架投石车中装满了打磨过石头,这些投石车经过墨家和淮国工匠的多次改进之后,已经从原本需要数十人协作才能使用的器械变成了五人就能操控的守城利器。

  淮国收藏室中收藏了不少关于机械的书籍,这自然是也是子珏当年留下的遗产。也是有了这些宝贵的知识,淮国的投石车才能比邦周其他国家先进许多。

  这个时代的投石机不仅笨重,需要数十人操控,同时也只能将十几斤的石头抛出五十米左右,攻击间隔时间也长,显得很鸡肋。淮国的投石机并没有投掷更远,只是变得更小,更容易操控,攻击间隔时间也更短。

  一直以来,上阳邑中的投石机都没有使用,乐毅在发现秦军撤退之后,并没有急于追击,而是将军中的投石机全部安置在上阳邑中。他很清楚秦军这次大举进攻的目的,为的就是函谷关,所以不管秦军如何动作,最终肯定是要进攻上阳邑和函谷关的。

  数千精锐秦军突袭上阳邑,然后被如同雨点般落下的投石机打的狼狈不堪。淮军甚至在投石机中放入瓦罐,内装火油投掷出去。将秦军的云梯、耧车等各种工程器具烧毁。

  白起看到战场之上,秦军进攻失利脸色依旧冷峻。看到大军没有机会之后,也不再让大军进攻,直接率军撤退,前期救援茅津渡。

  这一番攻防战进行的极为快速,看上去似乎动用的兵力不多,伤亡也只是数千,可是一旦有任何大意,对方立刻就会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一拥而上。

  就在你认为敌人要撤军,然后大军追击的时候,结果对方却突然回头直冲要害之地。白起的用兵之道简直神出鬼没,将一切都利用到了极致。而乐毅也是沉著冷静,不给白起丝毫机会,同时对白起露出的弱点也不放过。逼的白起只能回军撤退。

  白起见到攻城不利,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率军撤离,然后救援茅津渡。秦国大军很快感到茅津渡,淮军见到秦军援军赶来,没有再进攻,很快就撤出了战场。

  到了这个时候,战争终于接近尾声,秦军先后动员二三十万精锐,先是击败韩魏,夺取河东之地,又南下想要夺取函谷关,结果被淮国挡在上阳邑,激战两月死伤数万大军,最终无功而返。

  最重要的是,白起已经认识到了,乐毅是一个丝毫不逊色他的将领。这一次若不是地形限制,淮军不能大举增援进攻,他这一次休想如此轻易就率领秦军撤退。甚至换到其他地方,秦军这一次就要大败而归。

  这一次南下收挫,白起并没有失望,对于乐毅,他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也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乐毅今年已经五十余岁,而白起还不到三十岁。他完全有时间去等,时间是站在他身边的,等到十年之后,乐毅六十多岁,即便能够上战场,精力也大不如前,如何继续和他耗下去?

  到时候没有了乐毅的淮国,如何会是他率领的秦国大军的对手?

  看著渐渐消失的秦军,乐毅脸色没有丝毫放松,这一次亲自交手,他对白起的实力有了更清晰直观的认识。乐毅在像白起这么年轻的时候,对大军的指挥和调配都要比白起逊色一些。

  他同样明白,若是十年之后,他精力衰退,而白起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恐怕到时候就再不是白起的对手了。

  对此,乐毅对此也是忧心忡忡,想要培养出来这种顶级统帅,不是靠学习指导就行的,而是看天赋。只有天赋足够,在经过学习才能成为顶级统帅。

第269章 秦国战略

  秦国,咸阳。

  秦国大军刚刚回到城中,虽然败在淮国手中,但是秦军此战依旧得到了大量好处。秦军的士兵更关心自己的爵位功勋能不能抵罪。

  也幸好白起在和淮国交战之前,打了两场歼灭战,消灭了韩魏二十万联军,这给了需要首级记功的秦军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也是因此秦军才会拥护白起。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经历几代人,秦人越发重视军功。这是因为军功能够让人抵罪,让士兵免除各种摊派,免除徭役,甚至还能额外拿到赏赐。

  这也是为何,秦军每战能够奋勇当先的缘故。

  不要觉得秦军有了赏赐军功就能过的很好,因为很有可能一场战败,这些东西就全部被收回去了。

  商君法中明确要赏罚分明,这一点在秦国被贯彻的非常彻底。淮国同样也有赏罚分明,但是远没有秦国严苛。

  就比如,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君不再进行赈灾。就比如几年前,秦国关中发生旱灾,百姓没有粮食吃,因此大臣请命希望国君开放五苑,让百姓去里面采集野果、野菜果腹。

  结果这条建议被秦王一口拒绝了。

  秦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近发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也。夫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者,此乱之道也。”

  商君法中将山川河泽湖泊都列为王室财产,百姓不可入内采集果子、打猎、捕鱼、采樵。这种严苛的制度只能说,也只有困苦的秦人能够忍受。将放饥民采集野果视为奖励,这种制度已经不是严苛可以形容的了。

  虽然秦国不赈济灾民,而是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来救济灾民,或者让灾民去为官府充当劳役。但是以工代赈实际上是用极低的价格雇佣百姓劳作,等到工作完成后,官府给的钱粮可没有多少。与此同时,各种劳役赋税什么的可没有减免,只是缓征。

  百姓本就困苦,经受过旱灾之后哪有余粮?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都要去补上缓征的赋税。

  最终为了还上赋税,百姓们有且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参军,立下军功才行。

  这种制度的确能够强国,但是对于基层百姓来说,过于残酷。其后果也很严重,这会造成百姓几乎没有什么归属感,更没有多少国家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前世历史中,刘邦入关中,仅仅是约法三章,就能让关中百姓拥护他。

  秦国数百年的统治,仅仅只是约法三章就快速崩塌,并且很快接受了汉王朝,不再自称秦人。在秦人看来,他们现在所获得的东西都是他们自己拼搏努力,上阵厮杀得到的,是他们应得的,而和国君,和秦国无关。

  这种想法很危险,但是却在秦国之中越来越多。

  咸阳宫。

  高大恢弘的宫阙很是威严,宫阙之上没雨太多华丽精致的纹饰装饰,但是自带著一种粗犷的美感。

  白起缓缓进入大殿之中,此时大殿中已经坐满了人,左侧是秦国卿士将领大臣,右侧则是秦国宗室公卿。所有人都身穿朝服,显然这是一次正式大朝会。此时大殿之中,所有人都垂首低目,面色严肃,大殿之中寂静肃穆,气氛凝重。

  秦王稷坐在上首,面容被冕疏遮挡看不清楚表情。白起上前几步,单膝跪下

  “王上,臣未能夺回函谷关,大军死伤数万,这是臣下的过错,还请王上治罪。”

  秦王稷沉默两秒,然后大笑道:“白卿快快请起,卿此番征战,灭韩魏联军,夺河东之地,拓土百里,乃是秦国功臣,后虽然受挫于淮,但不过小挫,寡人岂能如此苛责功臣?”

  “寡人应该用黄金美玉来补偿您!”

  说著秦王稷就起身来到白起面前,取下腰间佩剑,交给白起,语气坚定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卿不必挂怀,望卿能够再接再厉,等到时机来临,卿就拿著此剑,带领秦人平定六国。”

  白起表情变得更加坚毅,眼低一团火苗燃起,他微微垂首,双手上托接过佩剑,沉声道:“王上,臣白起向您起誓,此生必为秦国肝脑涂地,以报王上大恩。”

  伴随著秦王稷对白起大加封赏,原本大殿中凝重的空气也是消散一空。

  秦王稷回到位置上,然后继续询问道:“诸卿,此番夺取函谷关失利,我秦军东出受阻,不知今后秦国当如何发展,诸卿可有什么良策?”

  白起拱手道:“王上,此番东出受阻,乃是乐毅之才不逊色于臣,若要硬耗,我秦国不是对手,因此臣建议,先攻伐其他国家,抢占土地人口,增加国力,至于乐毅,年岁已大,能活几年?等我秦国国力更强,定能够一战破其军。”

  秦王稷也明白,淮国强盛,又有名将乐毅,想要击败淮国很难,心中同意了白起的说法。

  “王上,赵国趁我伐西楚国之时,联合三晋进攻我秦国,并占据上郡,此番赵国内乱,不如趁机攻赵,夺回上郡。”其中一名大臣说道。

  上郡位于河西之北,对秦国来说是居高临下,同时也让赵国再黄河以西有了一个战略支撑点。对于秦国的威胁很大,一旦赵国从上郡进攻秦国,一天一夜赵国精骑就能冲到咸阳。

  若是能够夺回上郡,不仅能够清除赵国在黄河以西的据点,还能收获大量人口、耕地,可以快速增强秦国的实力。秦国在北方的防御也有了一个支撑点,同时也可以出上郡攻伐赵国。

  大殿之中的文武百官很快就决定攻赵,秦王稷眼中也闪过一丝冷厉。要知道当年秦国被三晋进攻,秦国被迫和赵国求和,不仅割让了上郡,更是让如今的秦王稷前期赵国做质子。

  若不是那位过于自信的赵武灵王,想要借助他的身份来掌控秦国,他这一辈子估计永远都不会回到秦国,更不用说登上秦王宝座。现在赵武灵王身死,赵国内乱,正是秦国的机会。

第270章 征召

  灰蒙蒙的天空中,下著连绵不绝的小雨。雨水在瓦片上汇聚成水柱,然后冲刷下来,撞击在石板铺成的街道上,发出一哗啦啦的响声。

  乾元宫大殿之中,王旭正在和乐毅商议军国大事。

  “王上,白起年富力强,臣下已经老迈,十余年后定然不是其对手,若要应对白起,就只能结硬寨,打呆仗,一点一点和秦国硬耗。”

  “淮国地方三千里,然后千二百万,非秦国一国可敌,但是臣下担心,秦国会召集其他五国,商议一起攻淮,瓜分淮国。”

  王旭点点头:“六国连横攻淮的事情的确可能发生,不得不防,国中的纵横学派的士子不少,挑选几人备用。另外也可以派他们去各国挑拨各国之间的关系。”

  “至于说十余年后和秦国硬拼消耗,寡人觉得不如现在拼。”王旭面色平静道。

  “大王.恩?”乐毅微微一愣。

  王旭放下手中的竹简,起身说到:“我们不能想著将事情推到以后,这只能让事情解决起来越发困难。”

  “我们期待儿子比父亲强,但是绝大多数的时候,儿子是不如父亲的。现在我们占据优势,能解决的就尽量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让后人解决吧。”

  “大王圣明!”乐毅恭敬的说道。

  “诏令,驰道修建暂缓,命令卫铭南征百越暂缓。征集粮草运往江州、汉中、南阳。”

  “另外再征召大军六十万,前往江州、汉中、南阳!”

  “大王,如此大规模调动大军粮草,恐怕至少也要两年时间。”乐毅盘算了一下说道。

  江州、汉中虽然已经修建了栈道,拓宽了道路,但是通行依旧困难。大规模征调粮草和大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样很容易就被秦国察觉。

  “秦国察觉就察觉吧,汉中道路难行,秦国进攻也困难,一起耗费粮草便是。若是秦国耗不过了那便大军进攻勉城、略阳,截断秦国关中与巴蜀的联系。”

  “江州大军西进,攻占巴蜀之地。南阳之地攻武关。”

  “三路进发,攻秦!”

  王旭很快就作出了决定。

  “王上三思,三路大军攻秦,但是三条路都不好打,恐怕死伤惨重。”

  “汉中、江都还有武关,都是道路难行,大军行军困难。”听到王旭决定征调粮草和大军攻秦,大殿之中的大臣们纷纷劝阻道。甚至就连王室中人也有不同意见。

  现在淮国有七十万常备大军,其中南方有十万,江州汉中各有十万,函谷关南阳有十万,商丘周围十万,下邳周围有十万,金陵驻扎了十万。淮国虽然地方三千里,是诸国之最,但是需要防守的地方很多。

  若是再征召六十万大军,这基本上就是在举国之力征战了。一旦战败,后果不敢想像。

  “王上,不如征召二十万大军,配合汉中和江州一起进攻巴蜀之地,只要夺取巴蜀之地,秦国只剩下关中之地,如何能与我淮国争锋?”

  王旭在诸多大臣的劝说下,最终决定征召二十万大军从汉中和江州进攻巴蜀之地。这两地山势陡峭,道路难行,二十万大军就已经是极限了,再多后勤运输就跟不上了。

  商议好了进攻秦国的计划之后,淮国各地官员立刻开始推行。

  淮国尚武之风浓郁,除了时代的影响外,还有历代淮君特意推动的结果。在淮国每年农闲时候各个乡邑都会举办一些角牴、射箭、军阵比赛,胜者可以获得奖励,若是能够在郡中有良好表现,就会被推荐去金陵。

  只要被选中,基本上就是一步登天。这也是淮国民众另一条上升路线。这些被选出来的勇士会被安排入藤甲军等精锐军或者加入羽林卫。

  中原,颖县,数百个汉子正拿著木棒在田地里打成一片,这些人并不是在乱打,而是很有章法的结阵而斗。

  前排壮硕的汉子手持长木棍排成整齐的横列,相互进行敲打,稍微矮小的则是拿著竹弓不断向对方抛射竹子削的竹箭。前排的汉子身上甚至还有简陋的竹甲。

  淮国禁甲胄,不过竹甲不在此列,但是同样需要报备。

  战斗的双方都有鼓声协调,甚至还有军旗传令,众人喊著号子共同进退。这要是换成铁甲兵器,完全就是军队作战了。

  很快战斗就变得异常激烈,不断有人被打的头破血流,但是即便如此这些人也不退缩。谁要是在这种战斗中退缩了,那么这一家就会被排挤,在宗族之中就没有什么地位可言。

  要知道这些百姓基本上都是依靠宗族抱团才能在这个战乱频繁的时代生存。虽然淮国推行法治数百年,但是依旧不能完全掌控到基层。于是淮国换了一种方式。

  这些宗族为的就是在争夺水源,或者是其他的东西。也是在这种从小就开始的争斗中,磨砺出来了优秀的士兵。

  淮国对于基层的统治大多来自于淮军基层士兵。一个在乡中弓马娴熟,武艺高强,能够身披重甲上阵厮杀的汉子,在附近的乡邑中都有极高的地位。

  淮国对于士兵优待,按照等级爵位的不同,给予了土地、减免赋税、徭役、布匹、盐甚至腊肉等奖励。也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存在,让淮国武德充沛。当然这也是一柄双刃剑,容易滋生豪强诞生,同时在出现地方叛乱时候平定困难。

首节 上一节 124/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