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130节
就在淮国攻破邦周洛邑的时候,邦周宗庙之上,一处神秘空间中,周室的气运图腾,天命之气,凤鸟图腾也走到了尽头。
凤鸟身上代表著邦周的气运消散,其图腾之中的天命之气也随之消散,一声凤鸣悲啼响起,周王室子嗣心中在这一刻就仿佛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天命紫气消散,气运图腾彻底暗淡下去。与此同时,在另一处洞天世界中,子珏从沉睡中醒来。之间虚空之中,一缕天命紫气从天外飞来,落入洞天世界中。
那天命紫气进入洞天世界,立刻就和淮国的天命紫气融入一体。淮国的玄鸟图腾则是振翅高飞,在空中盘旋了一阵,然后重新恢复原装。只不过气运图腾上面,原本覆盖三分之二的黑云开始缓缓消散。
伴随著邦周彻底灭亡,其原本的天命反噬也开始消散,只不过淮国气运图腾抵抗反噬消耗的气运也不会恢复了。
“邦周灭亡了!”子珏缓缓说道。
“八百年邦周天下,现在五百多年结束!”
“也是,诸夏从弱小走向强盛,开拓如此广阔的土地,是时候要统一了。”
“只是这统一的代价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的。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两百多年天命也够了,大不了到时候我亲自出手便是!”
【尊敬的玩家,您的后裔终结了邦周的天命,旧的时代已经结束,新的时代即将开启,您获得了大量气运,正在结算道具.】
第285章 收益 列国动向
【正在进行结算,您的后裔终结了一个时代,您获得了大量气运,正在抽取道具.】
【您获得天阶道具万众一心】
【万众一心:天阶道具,使用后可以强制触发万众一心效果,可以让整个国家都凝聚在在一起,提升国家凝聚力、向心力、忠诚度为百分之百(百姓不会反抗、不会逃亡),可以选择提升几种科技树研发速度提升2到5倍,提升工程建设速度2到5倍,提升国家军队战斗力2到5倍,提升国家粮食产量百分之三十,持续时间三十年,效果消失后会根据执政情况出现不同程度反噬(最高包括民心崩溃,改朝换代,最低为民心-20,治安-20,请谨慎使用)。任何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你付得起价格吗?】
当看到这件道具之后,子珏也有些惊讶,这件道具的威力之强大,完全称得上是逆天改命。
强行将国中所有人的忠诚提升到一百,再加上其他效果,完全能够将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快速拉到鼎盛。只是在鼎盛之后是继续延续还是昙花一现,就看执政之人的操作了。
在面对一个怎么做死,怎么压迫都不会降低民心,所有人都忠心耿耿,愿意为他奉献一切的人民,在这种环境中大权在握三十年,又有几个人能够坚持初心呢?最能腐蚀人心的东西就是权利了,而这件物品就是给你无与伦比的权利。
但同时这也是一颗包裹著蜜糖的毒药,想要坚持初心太难了。
淮国出兵灭亡了邦周。
其他几个国家对于邦周的灭亡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或许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突然想起来,原来还有一位周天子啊。
王崇给姬允谥号为哀,有几分怜悯的意思。姬允并不是暴君,也不是荒唐的昏君,相反还挺有作为,如果他生在其他诸侯国,应该会是一代明君。可惜生不逢时,出生在仅有一座城邑的周王室。
淮国征召了三千余士子帮助编修书籍资料,同时将周王室的祭祀礼器送到了淮国太庙之中。这些是作为战利品夸耀功勋的。
几乎所有的青铜器上都篆刻了铭文,记录了很多大事。王崇同样下令匠作监铸造一座青铜鼎,用来记录淮国吞并邦周这一件事情。
曾经灭亡殷商的邦周,被殷商后裔再次灭亡,这似乎就是一个轮回。
虽然认真来说吞并邦周覆灭周室并不是什么大功,但是对于淮国而言,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王崇特意选用了商丘出产的青铜铸造了一件大鼎,并且在大鼎之上完整的记录下来淮国灭周这件事件,然后在商丘进行了祭祀仪式,然后将这座鼎留在了商丘,埋入祭坛之下。
岁月流转,王崇并不会知道,这件青铜大鼎最终会成为后世成为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就在淮国修建都江堰的时候,其他国家也在发展,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赵国。虽然因为赵武灵王的死让赵国一度陷入混乱,但是很快赵国就走出了低谷,重新开始快速发展起来。
最重要的是赵国新一代的将领成长起来了,当年对抗白起的廉颇、赵奢已经成了赵国的两跟擎天白玉柱。赵国这些年实力膨胀的厉害。在北面,赵国征服了娄烦人,从娄烦中招募了大量士兵,并且将边境推到了河套以北。
击败了燕国的入侵,齐国、魏国也对赵国进行退让,可以说赵国的国力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鼎盛。这些年能够和赵国争锋的除了淮国就是秦国了。
虽然因为赵武灵王之事,赵国的改革中断了,但是关于军队的改革胡服骑射一直推行下来了,这也让赵国的军事实力一直都很强盛。而且不论廉颇还是赵奢都是大将之才。
赵国也趁此机会开始向外扩张,以前魏国和韩国还会拒绝赵国插手中原,而在两国衰弱之后根本无力反对,更何况他们也想要借助赵国的实力来缓解来自淮国的压力。卫国这个已经落魄的只剩下百里方圆的小诸侯国就被赵国吞并。
作为卫国的宗主国,魏国连一声抗议都没有。最终这个传承了五百多年的姬姓国也彻底消失了,其国君被分封到了一处偏远的城邑之中。
赵国进入中原之后,和齐国也产生了摩擦。双方爆发了数次战争,在廉颇的统帅下,齐国根本不是赵国的对手,接连失去了不少土地,逼的齐王只能将田单派了出去,这样才挡下了赵国的进攻。
只不过这样以来,田单在齐国的日子过的就更不好了。
当年田单以一己之力,带领齐国残军反推,一路将燕国打的狼狈而逃,最终收复齐国失地。其威望之高完全可以自立为王。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他会自立为王的时候,这位田大将军居然放弃了,而是扶持现在的齐王继任王位。
刚开始齐王对他自然是感激不尽,但是在他发现对他王位威胁最大的人就是田单之后,这位齐王就立刻开始从各方面对田单进行打压。
最终齐王将他封为君,高高供起来,然后将他大部分权利都剥夺。只不过即便是如此,齐王依旧对他不放心。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恩大成仇。
在齐国遭遇危难的时候满朝文武没有任何办法,逼的齐王不得不再次将田单请了出来。若是田单这一次和其他人一样失败了,或许他以后的日子就会好过不少,而齐王也不会再针对他,可是田单并没有想这些。又或许他明白这些,但依旧这么做了。
于是就在齐国为击败赵国而高兴的时候,田单的遭遇却更艰难了。齐王觉得,田单到胜利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就像是一个小丑一般,之前所有的努力现在看来都是一个笑话。
虽然满朝文武都对他很恭敬,可是在他看来,所有人都是再看他的笑话。最后田单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狼狈逃出齐国,逃到了淮国。
王崇对于田单的到来还是很欢迎的,不过王崇并没有让其担任要职,而是作为他的客卿。毕竟田单年纪已经不小了,就让他安享晚年吧。
第286章 韩非与帝王之术
田单来到淮国的时候已经六十余岁,虽然身体还很不错,但是精神却不是很好。毕竟他一辈子都在为强盛齐国而努力,到最后却被齐王逼走。他现在的状态就类似于一种信仰崩塌。
坚持了一辈子的理念,最后却只是个屁,任谁都会受不了。田单来到淮国之后,对于有些收集癖好的王崇来说也就花点钱养个人而已,并不指望他带兵打仗。
倒是乐毅在知道田单来了之后,特意去见了见他,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两个可是老对手了。
当年乐毅率军连战连捷,两年时间攻破齐国七十二城,在燕国和淮国的攻击下,齐国只剩下一座孤城。若是再给乐毅几年时间,燕昭王晚一些病逝,说不定齐国就灭了。
而田单当年正是守护齐国最后一座孤城的人,再乐毅逃亡之后,一战破燕,收复失地。两个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想见,不得不说,历史真的讽刺。
两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在接触几次之后成了好友。乐毅因为年岁大了,虽然还担任相国之位,但是已经不怎么管事情了。
赵国在进入中原之后,国力大涨,而秦国为了对抗淮国的压力,和赵国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秦国和赵国都已经意识到了淮国的威胁。秦国丞相范雎更是亲自谏言废除了他以前主张的远交近攻的政策。改为了联赵抗淮。
原本赵国想要将魏国和韩国也拉拢过来,但是因为秦国和韩魏的关系问题,一直没有成功。当然,这里面也有不少暗卫的功劳。
魏国和韩国因为秦国侵占了大量土地已经衰败,既然不愿意参加,秦国也没有太在意,而是开始和燕国齐国解盟,对抗淮国。燕国最终同意了,而齐国因为和赵国之间的矛盾不愿意加入。
王崇对于三国之间的联盟很清楚,之前几次派出暗卫想要挑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反被秦赵两国发现。秦国丞相范雎和赵国上卿蔺相如纷纷向国君谏言,在国内打击淮国的奸细。
这让淮国在秦赵两国的活动变得很困难,好在淮国在两国中已经布局上百年了,在两国中可谓是根深蒂固。秦国和赵国清理掉的只不过是最表面的一层。
甚至于一些淮国的暗卫都已经在两国中担任了一些基层官职。两国的行动虽然给淮国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是并没有伤到淮国暗卫的根基。
王崇在吞并了邦周之后,开始对韩国张开了大口。韩国在之前就已经被淮国、秦国吞并了大量土地,现在韩国的土地只剩下一半。
这一任韩王更是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为了让秦国不再东进,韩国派出郑国前往秦国。建议秦国开凿沟渠,以灌溉秦国关中平原。
秦国看破了韩国的计谋,但是却心甘情愿的入套,邀请郑国在关中修建沟渠引水。秦国在失去了蜀中之后,本就要休养生息,对于韩国的计策佯作不知,全力支持郑国的沟渠计划。
于是十年过去,郑国渠开凿完成,关中平原得到郑国渠灌溉,大量粮田获得丰收。秦国仅凭关中之地就将整个秦国养活了。
韩国的计策从另一方面来说成功了也是失败了。
韩王派遣韩非出使淮国,王崇和韩非交流了一番之后,觉得韩非是一个大才。韩非同样是一个法家大才,韩非虽然学习的是韩法家申不害的学问,但是天资聪慧的韩非推陈出新,其才远超申不害。
看到这样一位大才,王崇自然是要将他留下。韩非的学说和淮国的法家有很多不同,王崇让他留在学宫之中著书,同时准备将他的学说也纳入到诸子百家之中。
韩非的学说吸收了商君、申不害等法家先贤的思想,兼容并蓄,将法家的法、术、势相结合。法指的是健全法治,势指的是郡主的权势,君王要独掌军政大权。术则是指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如此这样就能维持国君的地位,防止下面有人犯上作乱。
这一套学说可以说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不仅可以用来改革,同时也是一本完整的帝王之术,是一本教导国君如何施政,如何掌控朝堂政治、军队的方法。
王崇对他到这套学说很认同,但是同样也发现了这一部学说中的缺点,那就是这种学说对于国君的资质要求很高,想要将这些全部学会,融会贯通,本人必须也是良才。要不然就算是学了这帝王之术,也是无用。
也就是说,想要学会并且灵活运用这帝王之术,必须要权谋、内政资质在八十五点以上。低于这个数字的人学也是白学,根本学不会。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韩非的学说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意思就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当然虽然韩非没有说的这么直白,但是王崇能够从中看到他的意思。淮国这些年推行法治,也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
韩非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点淮国一直以来都在推行。韩非的这些学说在来到淮国学宫之后立刻就引起了儒家士子的激烈辩论。韩非登台和儒家学子一一辩论,将一个又一个儒家学子驳倒,淮国学宫之中再一次出现了数十年前的那种盛况。
这些年来,儒家一直在推行‘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些年来,儒家其他的学说被权贵推行的不多,但是这一条却几乎得到了所有权贵的认同。
但是不管是淮国还是秦国,对于这一条都不予推行。王崇从小就看过很多祖先执政留下的书籍,上面清楚的记录了那些权贵干的什么事情。
若是真同意行不上大夫,这些贵族卿大夫真就是肆无忌惮了。
对于韩非的学说,淮国从中吸取有用的部分。从淮国创建的那天开始,淮国一直都很善于学习,学习好到部分,然后融入到淮国到体系之中,可以说是与时俱进。
第287章 韩国灭,长平
王崇将韩非留在淮国,但是并没有停下对韩国的进攻。自从被淮国、秦国击败几次之后,韩国国土已经缩水一半,军队更是不过十万之数。面对淮国的进攻根本无力抵挡。
徐晁率领二十大军从洛邑出征,向东进攻韩国,韩国大军根本不是对手。徐晁一战击败韩国大军,韩国大军溃败。徐晁长驱直入,直接兵围新郑。
韩国派出使者向魏国、赵国、秦国和齐国求援,结果还没等这几个诸侯国派出大军救援,韩王就挡不住淮国大军了。
二十万淮军围攻新郑,结果第一天大军就攻上城头,差一点就把城给攻下。韩王看到淮国大军如此强大,心知新郑根本撑不到赵魏联军前来救援。若是等到新郑城破,他再想要投降都不可能了。
心中作出决断,当天晚上,韩王就派出使者向徐晁请求表示愿意投降。
于是在大军围城的第二天,韩王就命人打开城门,然后率领韩国王室子弟、嫔妃以及城中贵族们素衣,牵羊向徐晁投降。徐晁当即派人将新郑城中府库、军队、仓库、宫殿以及路口城墙等全部控制。然后接受韩国投降后,将韩国以及韩国王室嫔妃全部送往淮国金陵。
至此,传承了一百多年的韩国灭亡了。
韩国灭亡的速度极快,魏国都没反应过来,韩国就已经没了。虽然韩王投降了,但是上党郡因为在大河之北,靠近赵国,在得知韩王投降之后,被赵国蛊惑,然后在郡守到率领下,投靠了赵国。
上党郡位于大河之北,周围群山连绵,易守难攻。在得知上党郡投靠赵国之后,王崇大怒,当即派出使者前往赵国,让赵国归还上党郡,并且要让赵国将上党太守交出来。
淮国的使者一路赶来赵国,见到赵王。
“大王,韩君已经向我淮国投降,韩国之地自然也就是淮国的国土,上党郡太守挟地叛国,还请赵王将上党郡让出来,同时交出上党郡太守给淮国处置。”淮国的使者见到赵王之后,当即将淮国的要求说了出来。
赵王听到淮国使者如此不客气的话,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了。旁边的大臣看到赵王脸色不渝当即上前道:“韩王无德,三军不愿为之战,是故虽然投降,但是上党不愿意遵从无德之人投降,于是率上党十万军民投降我赵国!”
“赵王可是不愿将上党和上党太守交给我淮国了?”淮国使者面无表情的说道。
“非是我赵国不愿交出,而是上党军民不愿入淮也!”
“赵王的意思外臣明白了,外臣会吧赵王的意思告知我王的!”淮国的使者没有在赵国久留,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赵国返回淮国。
看到淮国使者离开,赵王有些担心的问道:“淮国如此气势汹汹,若是一无所获,恐怕不会善罢甘休,不如将上党太守交于淮国?”
“大王不可!”旁边一直保持沉默的蔺相如连忙上前道。之前他并不同意赵国接受上党太守投降,只是赵王和其他大臣都同意,他也阻止不了,只能默认,现在看到赵王因为淮国使者后又害怕起来,心中叹了口气,如此意志不坚定,如何能成大器?当即上前阻止道。
“大王,上党太守向我赵国投降,献上上党,并十万军民,有大功在身,若是将其交给淮国,恐怕我赵国就要沦为笑柄了。”
“更何况,如此赏罚不分,将其交给淮国,兔死狐悲,再没有人会投降我赵国了,必会酿成大祸。”
赵王当即犹豫起来,最后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吧!”
“君上,淮国吃下大亏,此番定然不会罢手,还请君上下令,动员大军,征调粮草,防止淮国进攻,同时派出使者前往秦国、燕国。让两国准备,一旦淮国进攻,就出兵进攻淮国。”蔺相如说道。
旁边的廉颇和赵奢也纷纷同意,谏言赵王征召大军,以防淮国突袭。
淮国使者离开赵国之后,立刻派人向金陵回报!
金陵城,天色刚刚拂晓,晨曦的阳光照射在大点之中。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