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162节

  ——

  天赐城的文王庙是西域文化政治宗教的中心,两千年以来,西域各族人民都团结在文王庙之下,充分体现出了各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里是西域各族儿女的浴血奋斗的历史,它谱写出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古代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皇家出版社》

第356章 护教骑士团 文王光辉照世间

  天赐之城。

  这座城市,完全是按照神都洛阳的格式进行建造的。这也是所有诸夏之人共同的要求。

  他们这些人为了开拓西域,离家万里,很多人几乎到死都不会再回到神都洛阳,也只有午夜梦回时候才能再次回到那座巍巍大乾,睥睨万国的神都洛阳了。

  因此在建造这座城市的时候,众人就将这里按照神都洛阳的格式建造。只不过这座天赐之城相比起神都洛阳小了很多倍。

  其中神都洛阳的宫殿区则是变成了神庙区。因为宫殿区面积很大,剩下的区域被王卓下令开垦成可农田。

  虽然这里的土地还是半干旱的沙土地,但有泉水灌溉,很快就能变成沃土,到时候就是顶级良田。

  这些良田因为有泉水浇灌,产量远超普通农田。若是战争时期,即便是城外大军围城,有这些良田和泉水也丝毫不用担心绝粮。

  如果将灵泉水数据化就会看到,【泉水:+10健康,+10丰收】。即便是这种环境,用灵泉水灌溉的农田也能够丰收。

  天赐之城虽然是按照洛阳城的格式建造,但规模远小于洛阳城,洛阳城可以居住三十万人,而天赐之城中只能居住两三万人口。

  绝大多数公族人员都会居住在这里,其中一部分公族则会居住在其他绿洲,担任要职,方便统治。其他那些杂胡、土著蛮夷想要居住在这里就需要看他们的表现了。

  这些胡人、土著蛮夷在看到眼前这场神迹之后,已经将这里视为圣地,都非常渴望居住在这里。王卓很清楚这些人的想法,自然要善加利用。

  想要居住在这里必须要有绝对的忠诚,并且要作出巨大贡献,在通过审核之后,才能居住在这里。王卓在这里建造文王神殿,并且准备组建一支护教骑士团与神殿骑士。

  从那些虔诚的土著蛮夷和胡人之中挑选精壮,然后训练之后组成护教骑士团,其中立下大功的可以成为神殿骑士。

  一千羽林卫将作为护教骑士团的骨干,只要给王卓一些时间,他很快就能组建一支上万精锐的大军。

  这支军队中要大量使用诸夏士卒,即便是以后扩大规模,也要补充大乾人和西域本地的混血后裔,同时所有人必须信奉文王,依靠相同的信仰来消除隔阂,凝聚核心力。

  这一支军队不仅要护卫文王神殿的安全,还要在西域推广文王信仰,让更多的人来信奉文王。

  现在而言,大乾派遣来这里的乾人太少了,想要掌控西域,必须要依靠西域本土的力量。西域距离中原万里之遥,愿意来的并不多,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提升人口数量。

  来到这里的大乾将士死一个就少一个了,几乎没有办法补充,所以组建西域土著仆从军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王卓鼓励诸夏士卒迎娶本地姑娘,尽一切努力来增加乾人的人口比例,给与这些士卒更好的待遇。

  同时对护教骑士团给予极高的荣誉,让本土百姓以加入护教骑士团,成为神殿骑士为毕生的追求。

  王卓宣布组建护教骑士团,并且宣布,所有的护教骑士团成员都将上禀文王,以获得文王的庇护。护教骑士团成员在战死之后,可以在文王神殿中留下牌位,享受香火供奉。

  死后也会前往文王所在的天堂,被文王庇护。

  在王卓宣布完这些开始组建护教骑士团之后,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要加入。只不过想要加入护教骑士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坚定的信念外,还要有强悍的实力。

  在天赐之城建造完成之后,王卓准备围绕著天赐之城建造几座卫星城市,泉水之眼改变了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将这里变成了一处绿洲。

  其中源源不断的泉水涌出,湖面还在扩张。王卓准备通过沟渠将这些泉水引入周围的几座绿洲之中。有了泉水的注入,绿洲也会缓缓扩大。

  这些已经信奉了昊天文王的异族俘虏,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获得在天赐城的居住权,而剩下的人就会居住在这些绿洲之中。

  甚至伴随著昊天文王的信仰在西域扩张,越来越多的人信奉昊天文王之后,在无法获得天赐之城居住权后,这些绿洲就会被他们争抢,甚至以后这些绿洲的居住权也会被争抢。

  王卓准备在人口继续上涨之后,在这些绿洲中也修建城市,作为天赐之城的卫星城。

  通过这种卫星城的模式,天赐之城可以控制二三十万的人口,并且有这些卫星城在,进攻天赐之城的难度也会提升好几倍。

  天赐灵泉的出现,让这里变得适宜人类生存,大量水源灌溉,这里会开垦出来超过十万亩的良田。

  到时候天赐城就会成为王氏一族在西域的基地。

  天赐城建好之后,王卓开始组建护教骑士团。因为只是刚开始,天赐城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人口有限,王卓组建的护教骑士团只有三千人,等以后积累足够,有了更多的人口,耕地后,会继续增加。

  护教骑士团组建的速度非常快,这些胡人、西域人绝大多数都有战马,属于半耕半牧。只不过装备很差,几乎没有盔甲,王卓只能让他们暂时使用皮甲。

  王卓带来的大干子民当中是有铁匠存在的,接下来这些铁匠会打造一些甲片,将皮甲改造成镶铁皮甲。镶铁皮甲虽然比不上铁甲,但是还是有一些防御力的,

  有了信仰之后,这些胡人和当地人都变得非常勇敢,和以前完全不同,训练更是拼命,相信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再磨链几次后就会成为精锐。

  因为泉水的缘故,天赐之城周围拥有了大量适宜耕作的土地,王卓开始给所有大乾百姓分配土地,每户分配三百亩土地。

  为了灌溉更多的土地,王卓通过挖掘沟渠,将泉水引出来进行灌溉,并且驱使大量本地人在城外耕种。

  有了土地之后,这些人总算是在西域安定下来。

第357章 世家雏形

  西域天赐城,有了天赐泉水,原本周围的戈壁滩也变成了肥沃的农田。再加上王卓几年来的治理,这天赐之城已经成了一处乐土。

  城外三十里的范围,已经尽数种上庄稼,一条条沟渠在大地上交错纵横,最后延伸向更远处的绿洲。

  天赐城中更是人来人往,好生鼎盛,大量西域本地人和草原的胡人前来这里。这些都是已经信奉了昊天文王,很多人更是在距离城外数十里的时候,就一步一叩首的前来。

  天赐城周围的绿洲中也有大量胡人和本地人前来定居。原本荒芜的沙漠戈壁也变得异常繁荣。

  甚至就连周围的几个西域国家也已经臣服,愿意信奉昊天文王,并且每年向天赐城进贡。

  就在天赐城创建起来之后,周围的几个西域国家看到这里突然出现一大片绿洲,顿时就对这里起了贪欲。

  和中原不同,在西域只有绿洲这种环境才能生存,想要壮大就必须占据更多更大的绿洲,养活更多的人口。

  这座突然出现的绿洲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几个西域国家联手想要夺取天赐城。结果被王卓率领三千护教骑士团打的大败。

  几个西域国家被他率军横扫,若不是因为人手不足,王卓直接就将这几个国家占领了。

  不过虽然没有占领,但是也让成功让这些西域小国称臣,并强行改信了昊天文王。

  天赐城已经在西域成功扎根壮大了。

  神都洛阳。

  距离上次封邦建国已经过去了十八年时间,王恪登基也已经过去了十八年。

  在中原朝廷的支持下,闽越国、滇国、燕国也已经站稳脚跟,并且发展壮大起来。

  这些分封邦国也开始跟随南越国一起向中原朝廷朝贡。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诸侯朝见天子,乃是国家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这标志著中原乃是正统,诸侯王必须向中原进贡。

  诸侯王们前来洛阳进贡,大干的礼仪和邦周的礼仪很相似,当年大乾创建之后,吸收了很多邦周的礼仪,然后再结合大干的习惯进行一番修改之后使用。

  华夏,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这一套礼仪是必须的。

  群臣步入大殿,然后来到各自的位置上,天子接见诸侯朝贡是一套很复杂的程序,这一套程序必须展现出中原天朝上国的威严与气度。

  历来给天子进贡都非常重要,其中不少官员都想要借助此机会更进一步,甚至被天子看重,成为其心腹。

  因此不少大臣也会借此机会,向天子进献一些宝物。

  诸侯国最先进贡的是南越国,南越国乃是先王分封,立国已有三十年,这些年来朝廷将大量罪犯流放岭南,如今的南越国已经今非昔比了。

  南越国的贡品很快就送了上来,各种珍珠、象牙、珊瑚以及一些岭南特产的香料,可谓是价值连城,王恪很是满意。

  闽越国、滇国、燕国所献上的宝物也是大同小异,再加上各地独有的一些珍贵物品,不过都是价值连城。

  最后前来进贡的则是西域,在看到西域进贡了大量珠宝美玉和战马之后,大殿中的群臣第一次意识到西域居然如此富有。

  不少大臣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盘算,打算等到回去之后,立刻就组织人手前往西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旧时代的血脉贵族基本上都已经消亡,新生的勋贵、官员豪强们也渐渐找到了家族延续的方法。

  因为改制的缘故,想要依靠血脉显贵已经不行了。于是不少家族在研究了朝廷选拔贤才,授予官职的规则之后,开始盯上了学宫。

  伴随著王恪的不断调整,公族分封天下之后,学宫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以前因为公族的存在,皇室非常信任公族,这就造成了很多想要当大官的人去求娶公族大姓之中的贵女。

  至于说为什么不直接求娶公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娶了公主后,就不能担任丞相、大将军、御史中丞等重臣了。

  因此这些人就将目标放在公族身上,而公族中的贵女也多是品德优良,贤良淑惠之女。求娶的人几乎要踩破门槛了。

  后世那些五姓七望世家高门,门第之高,就连皇帝都想要和其联姻。更何况这些公族可是货真价实的贵族豪门。

  娶了公族之女,皇帝也会对他更为信任,并且这些公族之间还有著千丝万缕的关系。

  虽然公族分封了绝大部分,但是留在洛阳的公族身份更加尊贵了。

  许多来到洛阳的权贵人家纷纷前来拜访,有人想要入朝做官,有的想要借助公族关系,进入学宫求学。

  虽然学宫名义上任何人都能来报名,通过了就能学习,但是想要加入学宫的人何其多,可每次学宫之中都有定数,这就造成了很多人是无法进入其中的。

  与此同时,已经有不少聪明人发现了经学博士这条路。

  在血脉贵族衰落消失后,经学世家开始悄然崛起。

  这些勋贵、官员、豪强开始研究让家族长期延续的方法。经过这些年的变化,他们已经发现皇帝已经开始重用那些擅长经学的士子了。

  这些熟读经学,懂得做官,懂得做事的人在朝中发展的很快。不少人都已经坐到了三公九卿这一级别的高位。

  治理地方,这些士子的确也都干的不错。

  看到这种情况,很多家族都开始将目光集中在经典之上。同时他们也发现了经典的另一个好处。

  以前这些家族即便是再怎么培养,后辈子孙也会有平庸之才,然后造成家族衰落,但是在通读经典之后,基本上就能看出来谁更有潜力来。

  于是这些家族就会大力培养更优秀的后代。只要一代代都能出人才,自然能够保证富贵长久。

  朝廷重用这些熟读的经典的学子,让那些家族很兴奋。在观察了一番之后,就决定按照这个模式来。

  甚至若是家中有几个优秀的人才,通过这种方式,若是再掌握了释经权,很有可能就真的成为数百年的辉煌世家。

360.请假

  请假

  卡文了。明天补上。

第358章 天变

  前世五姓七望,千年豪门,从东汉末年一直兴盛到了唐末,最后在朱温白马驿之祸终结。

  当然说是千年世家,但这些世家也不是一直兴盛,绝大多数士气,这些世家是通过联姻来维持富贵。

首节 上一节 162/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