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165节

  对于王恪,子珏很欣赏,他很清楚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同时也能够忍住心中的抱负,并没有滥用民力,反而是休养生息,让百姓得以喘息,他的做法让大乾得以平稳延续,并且为以后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天阶·御风幡:持有此物可以操控一定范围的各种风,可以召唤风力,制造狂风,可以任意操控风的方向,自身会受到风的保护,作用范围及效果依据气运点消耗多寡确定。】

  看到这件物品,子珏也很惊讶,这居然是一件天阶道具,不过想想王恪做的事情,的确值得一件天阶道具。

  不过现在这道具越来越偏向仙侠神话了,子珏都怀疑是不是游戏开发组会不会在以后搞个封神榜了。

  御风幡看上去似乎只是操控风,但要知道风有大有小啊,微风是风,台风也是风啊,沙尘暴也是风。

  这件宝物用得好完全是一件战略武器啊。

  若是在沙漠,戈壁,一场沙尘暴就能让大军不战而胜,若是在平地,抗风呼啸之下,完全可以将军阵吹垮,箭矢吹飞,轻易主宰一场战斗,而若是在海上,这御风幡的效果就更惊人了。

  这宝物可以轻易掀起巨浪,将一切船只掀入海底,同时也可以用来控制风力,让船队通行七海。

  有这件宝物在手,王氏一族甚至可以在海上称王。当然这对于诸夏来说,完全可以让诸夏这样一个农耕文明走向海洋,成为强大的陆海兼修的文明。

  前世历史上,西方国家开启大航海时代,一个个人口小国,通过大航海发现大量陆地岛屿,抢占了无数殖民地,掠夺全世界几个世纪,一直到他穿越,整个欧洲都还在吃大航海的老本。

  前世的历史上,一直到东汉末年,诸夏才稍稍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开始和扶桑、琉球有了来往,并且第一次将琉球纳入统治。

  然后就是几百年之后的盛唐,可是即便是武力强盛的盛唐,派遣使者前往扶桑同样损失不小,到了宋朝航海技术的发展让诸夏海洋贸易开始兴盛。一直到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鼎盛。

  可惜,诸夏却在最重要的时候掉队了,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从世界中心,万国来朝的天国上朝,滑落深渊。最后经历血泪黑暗,得以浴火重生。

  有了这件神器,王氏在海洋之上是畅通无阻了,大航海时代也会在王氏一族的手中开启。

  子珏将这件道具收入囊中,这件御风幡现在他并不打算使用,主要原因就是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不成熟,很难制造出远洋帆船。

  没有远洋帆船,就算是有御风幡也没用。只有等到技术进步,文明兴盛之后,子珏才会将这件宝物取出来。

  这种级别的宝物使用一次,消耗的气运值不少。现在王氏一族在使用天命神器受到的惩罚也在降低。

  以前使用人阶道具,就需要消耗十年寿命,而现在使用地阶道具几乎都没有什么损耗,不过气运还是会消耗的。

  虽然因为王氏创建了大乾,每年都会得到一万固定的气运,并且伴随著大乾兴盛,获得的气运也会增加,但是现在消耗的也多啊。

  子珏的气运点主要用在祖宗保佑上面,天命神器则是能不使用就不使用,抽奖更是已经停止了。

  他很清楚,天道不可能让他的家族一直统治诸夏,所以这些气运值也是为了帮助家族在以后渡过难关使用。

  一直以来王氏一族都没有出现什么不肖子孙,但是子珏也不能保证每一代王氏子孙都能如此,因此他每一代都会在子嗣面前或多或少的显圣几次。

  至于那些公族,那就没办法了,他对公族的影响已经非常低了,只能通过皇室还有教育等来拉拢公族,或许等到几百年之后,大乾灭亡,公族也会和家族形同陌路了。当然也或许依旧有公族护翼在王氏左右。

  王恪薨逝,王荆即位。

  在登基为帝之后,王荆当即宣布明年改元为天命,称天命一年。

  王恪的薨逝,让王荆很伤心,他下令全国一月哀悼,禁止饮酒。王恪的寝陵选择在洛阳城邙山,按照王氏的墓葬规格建造,王恪特意交代节俭,所以陪葬品很少,就连随葬人俑也不过三百之数,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记录其生平的竹简、礼器了。

  相比之下,陪葬品甚至不如一些郡侯。

  刚刚即位的王荆不过十七岁,在后世,十七岁还是一个高中生,而他现在就要执掌一个方圆五千里,人口三千万的大国。

  即便是王恪言传身教数年,又有大臣、兄长辅佐,想要执掌朝堂依旧很困难。

  要知道他所要面对的是这天下间最聪明的一批人。

  王荆面对这种情况,没有丝毫畏惧退缩,反而有些跃跃欲试。他胸有抱负,想要作出一番事业,性格锐意进取。

  原本他打算即位之后就开始对匈奴发动战争,击败匈奴,但是在听了父亲的话之后,王荆决定按照父亲的要求,继续积累国力,等待机会。

第363章 设绣衣司

  王恪之前的政策让大乾得以休养生息,与匈奴互市,也获利颇丰。大乾得到了不少优良马匹。

  自从大乾立国以来,就对北方匈奴很是警惕,一直以来都很重视长城以内的土地开发。

  毕竟长城附近常年有大军驻守,粮草转运损耗巨大,最好的办法就是就近征调。因此王恪当政时期就大力推动在北地耕种,虽然无法全部满足边军所需,但是也极大地减轻了粮草转运的困难。

  当然,因为北地苦寒,很多人都不愿意前往。即便是王恪大力推广,北地人口也远远低于中原。倒是晋阳、邯郸、长安人口颇丰。

  匈奴之前被打的挺狠,所以不敢犯边,再加上有互市可以购买各种物资,这让大干和匈奴有了这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但是因为没有了大规模的战争,匈奴经过二十年休养生息,不仅恢复了过来,国力甚至因为常年互市而有了提升。

  王卓虽然创建了天赐城,但是他只是站稳了脚跟,并没有实力断绝匈奴通过西域获取技术和甲胄。

  这些年来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作战,但是边境也经常有摩擦,基本上每次都是匈奴人吃亏。

  王荆即位之后,有王哲和王策支持,再加上他的舅舅卫尉杨昭,朝政过度很平稳就完成了。

  在掌控了朝堂之后,王荆向王哲和王策问询道:“先皇曾经说过,朕即位之后,可以将那些被贬斥回封地的郡侯勋贵召回,你们觉得什么时候召回他们合适?”

  王荆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做大事,自然是要重用郡侯勋贵的,同时王荆也需要用这些郡侯来平衡朝堂。

  当初王恪将这些人赶回封地,就是想要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财富权势生死祸福都是皇帝赐予的,现在王荆是大干的皇帝,掌握你们生死祸福的皇帝。

  他可以给予你们荣华富贵,自然也能够将之剥夺。

  “陛下,您可以将他们召回以辅佐朝政,您可以先下诏询问他们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上书反省自己的过错,若是恭敬诚恳,您再原谅他们,将他们召回即可。”王策说道。

  王荆很是高兴,于是派人写好圣旨,送去外朝,昭告天下。

  圣旨很快就送到天下郡侯的封地之中,这些郡侯看到了回到长安的曙光,于是这些郡侯们纷纷上书,向皇帝忏悔自己的过错,并且表达了自己对皇帝陛下是忠心耿耿的。

  希望皇帝能够看在他们浅薄的功劳上,能够给他们再次为陛下效力的机会。

  看到这些言辞诚恳的上书,王荆很是感慨,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帝带来了权势,这种感觉真好!

  王荆冲着王哲和王策笑道:“果然如同兄长所言,这些郡侯已经上书了,那就下旨吧,诏令他们返回洛阳。”

  这些郡侯在得到召回的旨意后,一个个欣喜若狂,要知道被赶回封地的这几年,他们过得可是一点都不好,习惯了在洛阳执掌大权之后,再让他们回乡养老那种落差,没有几个人能忍受。

  在感受了一番这种情况后,原本还有些跋扈的郡侯们一个个都变得谨小慎微。在得到诏令之后,所有的郡侯立刻抓紧时间向洛阳赶去。

  神都洛阳。

  龙首宫外,一众郡侯都惴惴不安的站在大殿外,等候皇帝召见。

  要知道以前这些郡侯进宫的时候,都是在旁边的暖阁中坐著喝茶等候内侍传令召见,哪有这种老老实实站在外面等候的情况。

  龙首宫的内侍们何曾见过这种景象?

  那些宫中的侍卫,内侍们躲在角落中窃窃私语。

  王荆再次将这些郡侯回到了军中,出现在朝堂之上。在看到这些郡侯重新回到朝堂之后,不少朝廷官员都前去恭贺,不过是转眼之间的功夫,这些郡侯再次回到了以前门庭若市的景象。

  只不过这些郡侯很是谨慎小心,不敢有丝毫僭越。生怕一不小心又被赶出洛阳。

  王荆即位之后,没有对王恪的政令进行大改,依旧延续这些制度,同时对和诸侯国的贸易变得更加频繁了。

  除了这些之外,王荆又新成立了一个绣衣司,归属皇帝直辖掌控,下设绣衣都尉一人,绣衣左右丞各一人,绣衣使五百人。专门负责巡视督查,发现不法问题,可向天子禀报,或者得到授权,代天子行事。

  当然最开始,这些绣衣使只有巡视督查的权利,发现不法之事,只能向皇帝汇报。

  王荆原本想要一步到位,但是内相王哲以及王策都劝说,他现在刚刚登基,直接就成立这样一个检查部门,很可能会造成朝中震荡。

  王荆不是王恪,更不是王骆,他没有始皇帝和文皇帝那样高的威望,简单了说就是没有证明过自己,那些官员对他并不信任。

  还有一点,恐怕任何人都不想随时随地被人监视。

  听了两人的劝谏,王荆最终收回了绣衣使代天子行事的权利,只剩下巡视督查的权利。

  第二天大朝会,王策就上书。

  “陛下,因为巡察御史多有徇私舞弊等不法之事,臣请再设立一个监察机构,巡查天下,同时和巡查御史相互监督,一旦发现不法事情,都可上报。

  如此一来,那些巡查御史必不敢徇私舞弊!”

  以前大乾只有巡察御史,巡察御史经过两三百年发展,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原本让其自察,交叉巡查防止徇私舞弊发生,结果到了现在发现,指望著巡察御史自查,完全是个笑话。

  这些巡查御史同处一个部门,发现自身出了问题,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内部解决。朝廷只有这一个监察部门,他们想要隐瞒什么太容易了,绝对的权利必然会滋生出绝对的腐败。

  巡查御史掌控了极大的权利却没有人监管,这是不正常的!

  也是在看到这种情况后,王荆才会想要设立绣衣使。

  大殿之中,自然有人反对。

  “陛下不可,此举”

  “卿可是担心被查出来什么?”王荆直接打断他的话,淡淡说道。

第364章 长安

  大殿之上众臣听到皇帝所言,原本想要出列反对的众臣顿时停了下来。这话谁敢接?难道要告诉皇帝自己犯罪,所以不敢让绣衣使巡查吗?

  原本准备好的说辞再也说不出口,朝廷众臣即便是心中不满,也不敢再出言反对。

  没人反对之后,绣衣司通过,正式设立。

  不过绣衣使并不是设立之后就可以了,其中牵扯很大。王策决定亲自去各地巡查一遍。

  在听到王策想要亲自去巡查的时候,王荆有些担心的说到:“兄长,你身体不好,朕不愿让你再辛劳,巡视天下,况且一些地方势力盘根错节,一旦他们玩弄什么阴谋诡计,使得兄长受伤,这让朕如何向父皇交代?”

  王荆对于天下州郡的事情还是比较清楚的,天下承平,文皇帝仁慈,刑狱多有宽允,这固然让天下繁荣了,也造成了不少官员多有贪腐。

  天子脚下,洛阳、南阳、大梁、金陵等地还好,可是在其他地方,不仅那些勋贵,就连郡守、县令也多有上下其手。

  之前王恪在位时候,这些人还很收敛,但是等到王荆即位后,主少国疑,不少人就有了小心思。

  这个时候绣衣使巡查天下,若是让王策一起,谁知道会不会有利欲薰心之辈铤而走险。

  王策笑著说道:“陛下,有羽林卫护佑,有谁敢妄动?”

  “再说了,有暗卫帮助,那些人翻不起什么浪花。”

  王策此番巡视天下,与之随行的士兵和官员众多,仅仅是羽林卫就有千人。随行官员也有数十人之多。

  上千名羽林卫,骑术娴熟,武艺精湛,上马能骑射,下马能冲阵,又有精良盔甲护身,还有弓弩,一人三马,这样的配备,就算是万人军阵,他们也能去得。

  一行人于驰道之上通行,驰道修建完成之后,每年都会修缮,马车行走平稳,速度也不慢。道路两侧的山川巨木不断向后退去。

  “王爷,我们已经进入崤函通道了,过了这里就进入关中了。”

  王策的第一站就是关中。走崤函通道进入关中,然后进入巴蜀,再顺流而下进入江州,楚国故地,再入金陵,北上入齐。

  王策说道:“到了长安之后,你们先不要入城,派出人手去各地打探消息,孤会带人先入长安,然后问询长安官员一些事情。”

  众绣衣使纷纷应下。

  车队一路西行,很快就进入关中,来到了长安。八水绕长安,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

首节 上一节 165/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