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182节

  实际上,若不是这里地处西域北疆,距离家乡太远,冬季又很寒冷外。这里比在中原当贵族都舒服。

  现在徐芥带领他们征讨周围的杂胡部落,且弥国、匈奴人,仗著兵甲犀利,作战英勇,很快就征服了一个五百户,三千人的小部落,紧接著四处出击,或是和其他人合作,或是自己人行动,很快就征服了大量小部落。

  几年下来,徐芥已经在这里修筑了新城,新莒城,手下更是有足足五千户牧民和农户。

  林志也成了一个有著五百户牧民,农户的县子。

  三千人的供养他一家十几口人,这比中原那些贵族过得可舒服多了,中原那些食邑五百户,那是官府收税,收完了再给你的,并不是说这五百户全是你的。

  而这里五百户就是他手下的奴隶,任由他生杀予夺。

  “家主,仆已经打听清楚,这商队是从会稽来了,带来了最好的江南丝绸,他们想要换些美玉、珠宝、良马回去。”

  林志身旁,那名奴仆恭敬的说道,说的话居然也是大乾雅音,虽然听上去有些怪异,但是吐字也算清晰,基本上可以听懂。

  林志微微点头,这江南的丝绸可不便宜,即便是他以前在莒城的时候,价格也不菲,现在运到这万里之外,其价格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即便这丝绸价格再贵,他也必须出钱买下。这丝绸在北疆可是最好的聘礼。

  他儿子林大郎今年已经成年了,想要找一个血统纯正的干女结亲,丝绸就是必须的。

  现在这西域北疆之中,乾人不过三万,干女就更少了,作为贵族,他必须要给自己的儿子找一个纯血干女结婚。

  至于说妾,那就随便了。要是没有血统纯正的干女结亲,到时候生下一个黄头发褐眼睛的嫡孙出来,到时候他在贵族圈里可抬不起头了。

  在西域北疆,不对是整个西域,任何一个血统纯正的干女都很珍贵。甚至就算不是血统纯正的干女,有一半以上血统,或者黑头发黑眼睛胡人,只要能够说一口大乾雅音都是抢手货。

  这些年来陛下一直都在将中原一些豪强、勋贵们发配到北疆,这些勋贵中的女子是他们这些人最喜欢的。

  虽然因为是坐罪流放,但是实际上到了这里之后,这些勋贵很快就会重新崛起,和他们联姻也是为了增强实力,而且再怎么说他们以前也是贵族。

  作为以前的私盐贩子能够和贵族结亲,那也是烧高香的事情。

  郑国现在正处于开拓阶段,正在向西和北面拓展,像他这种小封君,在郑国已经有上百了。新建的城邑也有十几座了。

  已经在庭州周围遍地开花了,也许再过个几年,他们就会向更西方的地方发展去了,北方更适合游牧,而且越往北就越冷。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就比如更北方,听当地胡人说,再往北有一处天堂一般的河谷,还有一座大湖。

  那河谷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完全不像这里干旱,若是能够将那河谷占据,完全可以安置几十万人甚至百万人生活。

  只不过这河谷现在被乌孙人占据著,郑国还抽不出手来对付。

第395章 礼法之争

  神都洛阳,学宫。

  自从学宫大开之后,众多学派都在学宫之中研究学术,任何一个学派都想要将自己发扬光大,那就要争抢经学博士的位置。

  只有得到经学博士才会成为官学,得到官方推广,然后才能够出任各地官员。

  因此那些没有获得经学博士的学派并不甘心,纷纷对自己的学说进行改革。

  实际上认真来看,到了这个时期,各家学说之中除了中心思想外,其他的学说都是你抄我我抄你,或者是改头换面换个说法。

  这其中被抄袭最多的自然就是法家,法家从子珏筑鼎立法后,就有了比较完善的框架,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了天下第一的显学。

  但是法家的学说有很多不近人情的地方或者著不足之处,比如对父亲犯法,儿子需要如何做,功劳和罪过能够相抵,朝廷需要按照法度办事,皇帝也需要遵守法律吗?若是皇帝带头破坏法度,那法律又如何执行。

  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又如何去做,一直以来这些都是问题,皇室同样知晓。

  先帝王恪乃是仁君,执政几十年都很注意这些问题,一般是不会越过国法去处置大臣和勋贵。但是到了王荆这里就不一样了,王荆经常会下令流放,实际上认真来算,这已经是用刑过重。

  但是慑于皇帝的威严,也无人敢多嘴。

  于是一些儒家学派就开始从周礼中为天子寻找这样做的依据。但是同样又出了另一个问题,周礼之中的孝道也是非常重要的。

  法家倡导父亲犯法,儿子不能包庇,一些激进的学派倡导大义灭亲,也有一些学派倡导父亲犯法,儿子规避。

  但是在儒家看来,法家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孔子提倡亲亲相隐,就是父亲,身为儿子要隐瞒。

  孟子则是引用上古圣王舜,舜的父亲犯法,舜不能以天子之权要求有司枉法,但是也不能罔顾父亲亲情,看父亲受刑,正确处理方式应该是放弃天子之位,与父亲一起隐居到偏远之地。

  那么站在君王的角度来看,这些选择中,君王更愿意选择孔子的做法,亲亲相隐。

  皇室因为子珏的存在,再加上一直以来的家族气运玄鸟庇护,性格和智商都处于正常,又有完善的教育制度,一直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但是并不是说这种情况以后不会出现。

  这就让儒家看到了机会,当然除了这个因素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周礼的问题。

  诸夏的华夷之辩,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在这里面周礼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大乾同样承认周朝的统治,礼仪也是必须的。而礼仪这边是法家的弱势,基本上很少有法家学派会去研究周礼,而研究礼仪最深刻的就是儒家。

  一直以来,儒家和法家就礼法之间的争斗都很严重。而现在的这位陛下,因为法家的强势也开始支持儒家以及礼法,提倡忠孝。

  于是在王荆的支持下,儒家很快就编纂了一本《礼记》,这本《礼记》记录了先秦战国、春秋以及邦周的礼制,以及其中的一些政治制度。

  这其中很多礼仪都是和法家意见相左,法家想要废除这本《礼记》,但是这礼仪又是诸夏与蛮夷的区别。若是废除礼仪,到时候肯定会出现大问题。

  所以《礼记》成书之后,一直都让法家如鲠在喉很是难受。

  同时法家很多时候也是需要礼仪的,就比如夫妻,按照礼法完成的算是夫妻,其余的都算是妾,可若是没有礼法,正妻的地位如何确定?

  儒家从礼仪入手,成功胜了法家一场,与此同时,礼法也给了王荆开拓西域找到了政治依据。

  王荆开拓西域,朝廷之中并不是全都支持,实际上,有大量官员、勋贵、豪强都是反对开拓西域。

  在他们看来,开拓西域就是浪费钱财,有这些钱财还不如去组建商队,多从西域商道上赚取财富才是正经的,而且开拓诸夏还需要大量迁徙百姓。

  这对于王荆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一直以来他都是压制这些人,推行开拓西域的政策。礼记则是为其找到了一个政治支撑,实际上就是供养学派的复仇论。

  西域以前是匈奴的地盘,对西域进行大力支持。在击败匈奴之后,自然要占据这里,同时对匈奴要继续压制。

  王荆在很多时候都借助礼法来压制法家,但是很多时候也觉得礼法过于繁琐,他属于那种对他有用就是好礼法,对他没用就不是,因此在《礼记》成书之后,他就开始对《礼记》进行删减。

  儒家大儒戴圣将编纂好的《礼记》送到王荆那边审核。

  王荆在看了这《礼记》之后,对于其中一些礼节也觉得太过繁琐了。就比如祭天,礼记上面要求,要提前三个月进行斋戒沐浴,这简直就是在乱搞。

  朝廷事务那么多,三个月进行斋戒,那这三个月取消一切庆祝或者酒宴,根本不现实。但是若不进行斋戒,又显得不重视。

  特别是祭祀对象是昊天文王,自己家的老祖宗。王荆想了一下,老祖当年也对这繁琐礼节不耐,于是就下令,将三个月斋戒改成了七天。一下子将时间削减了九成还多。

  然后又下令将其他的繁文缛节进行修改,或者简化程序。毕竟若是全部都按照这《礼记》上面的来,朝廷一年下来时间都浪费在这些礼节上了,正事怎么呢办?

  同时对葬礼也尽量追求简化。从邦周时期开始,诸夏对丧礼都有一套严谨的礼仪,并且推崇死后要与生前同等。

  也就是说生前怎样生活,死后也要照旧,再加上孝道的推崇,到了大乾一统天下后,天下承平,天佑之治以来,百姓富足,民间已经兴起了厚葬之风。

  若是长辈过世,子孙不厚葬,就被视为不孝。百姓长此以往,压力很大,甚至富足之家,一场葬礼之后就变得赤贫。

  而皇室自从先祖子珏以来就推行薄葬,陪葬品只有美玉一块再加上书写一生功过的竹简或者青铜器。因此对丧葬之风很是看重。

  这一次王荆就要以礼记的方式将简葬推行开来。甚至若是后世皇帝违背简葬,大臣或者宗室都可以依照礼记反对。

  按照周礼,诸侯王或者天子薨逝,要有小祥礼、大祥礼以及最后释服。

  小祥是父母逝后一周年也就是第十三个月,大祥是逝后两周年第二十五个月,加起来就是三年。

  这三年就是服丧期,在这个期间一切衣食住行都有不同的规定,比如不能穿华丽的衣服,不能吃辛辣、肉食,不能喝酒,不能举办宴会歌舞等等。

  真实历史当中,东汉末年的袁绍就是服丧三年,而且还是在父母坟墓附近结庐而居三年,然后才得到了天下楷模的称呼。

  若是按照这《礼记》上记载的来办,皇帝是不是也要服丧三年?皇帝驾崩,大臣是不是同样要服丧三年?

  如此长的丧期简直是丧心病狂,对天下百姓都是折磨,王荆直接就将丧礼改成了以日代月,同时还进行了简化,将丧礼简化成了三十天。

  如此一来,皇帝驾崩,天下也只需服丧礼一个月。而天子丧礼才一个月,百姓丧礼你敢超过一个月?超过就是僭越。

  此外对于天子皇陵也进行了严格限制,不许厚葬,顶多允许烧制一些兵马俑充作陪葬,皇帝生前也不允许修建皇陵,以免皇帝好大喜功,给自己建了一座‘金字塔’。

  皇帝驾崩后,最多一年后下葬,一年时间再怎么建设,皇陵规模也不会太大。

  对于《内则篇》王荆更是非常反感,这里面的记载实在是太繁琐了,包括了衣食住行等等诸多问题。

  基本上是将人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一天要干的事情全都记录了下来,王荆看的是头皮发麻。

  王荆扪心自问,他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自己做不到,难道要去别人做到吗?

  因此王荆对《内则篇》进行了大量修改批注,比如女子出门需要遮挡面容,这在他看来就是多此一举。先秦时期说不吃内脏,但是百姓为了节省食物,内脏一直都吃。

  若是禁绝,让百姓怎么办。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事,比如孝道,按照礼记上面的,天下无有不是的父母。父母做的决定都是对的。

  但是很多事情不能这样看,若是父母让休妻,儿子也要执行吗?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一个难题。

  还有一些,父母若是让其犯罪,那又怎么办?难道也听从父母之言?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若是冬天父母想吃笋如何办?难道真去竹林中哭诉一场,地面上就会有竹笋长出来?伱以为自己是昊天文王子嗣?

  王荆对礼记进行了大量批阅、注解,甚至是直接删减修改。同时将《礼记》不纳入考核范围,只要求知晓,阅读即可。

第396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等到《礼记》被王荆批注完成后,基本上已经面目全非。

  甚至还在礼记第一页上写下了评语,曰:‘事随境迁,世易时移,礼仪岂能不知变通?’

  同时同意了礼记可以正式成书发行天下,但是所有抄录必须将王荆的批注一字不差的抄写下来。

  王荆对《礼记》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等到戴圣带著那本《礼记》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作为大儒,他很清楚儒门对礼的执著,若是《礼记》被如此大改批注,恐怕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当戴圣带著《礼记》回到学宫的时候,诸多学派看到《礼记》被如此批注,一个个也是目瞪口呆。

  有人欢喜有人愁,还有人愤怒无比,觉得这是在掘儒家的根基。

  只不过即便是如此,也没有人敢当众说出来自己的不满。王荆可不是一个仁慈的帝王。

  你敢在这里直接反对他的批注,你信不信下个月你就因为上朝时候违反礼仪,藐视朝堂全家被流放八千里?

  儒家另一本经典是淮宫春秋,当年在淮国学宫之中,孔子为这部淮宫春秋做注。淮宫春秋记录了从子珏立国以来,到三家分晋数百年的历史。

  实际上最有权利为这本书做注的是王氏一族,只不过一直以来王氏都是将其作为史书。

  但是现在这本书不仅被儒家奉为经典,法家也将其奉为经典。儒家讲的是其中的微言大义,法家讲的是其中的法治改革。

  而且这两种说法都能说得通。

  因此注解《淮宫春秋》的学派也是最多的,儒家每一个学派都依照各自的思想对《淮宫春秋》进行了注解,其中影响最广泛的是公羊学派的《春秋公羊传》。

  虽然《淮宫春秋》有很多注解,但是这些学派都清楚,真正的解释权一直都在皇室手中。

  毕竟只要皇室认真起来,他们可以拿出大量史书将当时的场景还原出来。你说这是你们学派先贤所写,皇室能够找出这位先贤所有的记录,连当时的原本都有。

首节 上一节 182/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