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188节

  好在王荆派遣大量绣衣使监察天下,发现了端倪。

  豪强、官员、地方大户踩著百姓的骨血,侵吞他们的血肉,腐化大干的根基和底蕴。

  王荆在知晓这些后,只觉得浑身发冷。当即诏令卫向严查此事,并且给与其充分的自主权。

  卫向开始大力打击这些祸国殃民的豪强、官员和大户,对于敢于犯下这些罪行的人进行严查,凡是参与之人,尽数斩首,其家亦是被全员流放。

  不少人向卫向求情,甚至重金贿赂,结果求情之人被卫向严厉训斥,贿赂之人更是被其治罪。

  王荆对卫向很是夸赞,卫向也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人敢冒天下之不韪,派人刺杀。

  王荆勃然大怒,亲自派遣了几十名羽林卫来护卫其左右,并且加封卫向濮阳侯,食邑一千户。

  卫向感激涕零,对那些不法豪强、官员进行严厉打击。各地豪强被治罪、打压。在这煌煌大乾,朝廷一只手就能镇压他们。

  朝廷打压违法的豪强、官员、大户,获利最大的是朝廷,但是还有大量跟在朝廷屁股后面的勋贵、豪强们也吃的满嘴流油。

  毕竟田地、商铺这些不会跑,朝廷抄家之后,也只能变卖发售。然后这些东西就被当地的勋贵、豪强等收入囊中。

  经过朝廷这些年的打压,很多勋贵、豪强、大户们知道了朝廷的底线,然后学会了其他的生存方式。

  比如分家。朝廷规定了一户人家田亩数量,这些人子嗣众多,通过分家可以掌握更多的良田。

  勋贵、豪强等家中除了嫡子外,还有大量庶子,甚至在嫡子继承家产之后,其他的嫡子也会被打发出去。

  朝廷罚没的这些东西,最终落入这些人的手中。对于这种情况,王荆并不在意,毕竟这些人是按照规矩做事,你还能不让他们买不是?

  同样这也一直都是朝廷想要的结果,逼著那些勋贵、豪强、世家大户们分家。

第405章 经学世家的春天

  勋贵、豪强、官员大户们分家,刚开始第一代算是亲兄弟,就算是嫡庶有别,但总归还是有些亲情的。主家对那些分支管束力度还是挺大的。

  皇室当然清楚这个问题,因此当年淮律之中就有增补,分家之后,就算自立门户,便是宗族族长也不可干预。

  为的就是防止主家借助族长之权,来控制分支,或者吞并分支。这也是给分支们一个自立的机会。

  前面一两代人还能仗著以前的威势控制,只是等到老一辈死完了,再想要控制可就难了。

  这种情况自然也是王荆所希望的。

  这些分出去的分支不想要被主家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大干的官员。在大乾想要成为官员并不简单。

  举孝廉这一个门路基本上是别想了,那些主家不傻,怎么可能给分支这种机会,就算是要举孝廉,也是给主家使用,怎么也轮不到分支。

  所有想要做官就只能选其他几个办法,当兵,立下战功,马上封侯,或者进入学宫,通过考核,进入官场。

  想要从一个小兵一步步爬到封侯的级别,普通人有几条命都不够用。超过九成九的人都是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学宫。

  学宫之中流派众多,可选择的方向也多,更何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识字的。若是有天赋,自然有机会出头。

  大乾国子监中已经创建了数千房舍,供应学子前来求学,虽然这其中有很多平民百姓,但是豪强勋贵的庶子也有不少。

  各家学派在学宫中争抢,就是为了能够将自己的学说变成官学,因此对于弟子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的。

  举孝廉多是从勋贵、官员中挑选,而学宫则是从天下千万人中挑选的贤才,这些贤才得到诸多学派老师的教导,才能整体上来讲还是不错的,甚至要高于举孝廉。

  勋贵、官员虽然尊贵,但是其后代之中却是良莠不齐,酒囊饭袋之徒不计其数。

  现在举孝廉出生的官员能够在朝堂之中占据优势,甚至三公九卿这些高官显贵九成都是举孝廉,但是伴随著时间推移,学宫的官员数量会越来越多。

  实际上自从学宫扩大,朝廷大力支持之后,不少勋贵、官员也开始学习各种典籍。这些人本就有家学,再加上学宫中的知识,大多都有所成就。

  朝廷开学宫给了万千百姓一个机会,但这又何尝不是给了勋贵、官员们一个机会。

  学宫中的各种学派典籍学说,全部都有,只要愿意去学,就能学到手。

  勋贵、官员们有钱,有时间,甚至还能请到名师,几乎可以说是将饭喂到了嘴边上,若是这种情况下都竞争不过,那就活该他们衰落了。

  真实的历史当中,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而科举在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寒门学子如何竞争得过世家豪门?也只有经过一代代发展之后,寒门才能依靠更大的数量基数一点点反超。

  学宫之中,各个学派为了竞争,收取更多优秀的弟子,很多人已经开始前往大乾各地学宫之中讲学。

  这些人借助讲学,从这州郡学宫之中寻找出来可塑之才,然后将其收为弟子,精心教导。

  各家学派都很清楚,现在学派想要长盛不衰,就必须找到优秀的弟子。有一些人甚至离开学宫去外面讲学。

  朝廷虽然规定了郡学免费学习,但是依旧有很多家庭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让孩子前往学宫求学。

  即便是在前世现代社会,九年义务教育,减免学费,甚至还有补贴餐费,可依旧有人没有去上学,更何况是这个时代?

  这些人前往各地县城,甚至乡下讲学,寻找聪慧的弟子,甚至有不少人开设私学。

  这其中儒家学派的私学是最多的。一方面儒家有这个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儒家的学说更吸引人。

  其所描绘的未来更让人向往,与之相反的则是墨家开始渐渐衰落了。

  春秋战国时期,世上三大显学法家、儒家、墨家。法家有朝廷支持,依旧兴旺,儒家要稍弱一些,唯有墨家,在和格物学派分割之后,墨家就越来越衰弱。

  墨家要求的兼爱非攻并不被朝廷所喜欢,并且其要求穿麻衣赤足,也让中上层出身之人难以接受。

  至于说格物学派,到了现在基本上已经彻底和墨家割裂,专心研究各种器具机关术了。

  勋贵、豪强、官员大户们分割出来的分支绝大多数进入学宫之中。进入学宫学子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抄录大量经典。

  这些书籍知识都是可以留给后代的。若是家中子弟这一辈没有出众之人,也可以培养下一代。

  很多人已经发现了,相比其他东西,知识是可以一代代积累留给子孙的,有书,有人,有钱,经学世家的雏形已经渐渐开始成型了。

  前往各地讲学的各家学派的老师们很快就发现了另一个好处,伴随著其教育的弟子数量增多,他们的名望就越高。即便是他们并不在朝廷当中担任任何官职,但是在很多时候却拥有比不少官员们更高的地位。

  有时候,名望的力量之强大,是官位都比不了的。

  这些拥有了极高名望之人成为了一个个名士,虽然他们比不上先秦百家诸子,但是同样拥有极高的影响力。

  而这些名士在与他们自身家族相结合之后,拥有各种典籍,甚至还有典籍的释译,只要这些家族的人不傻,就会教育出优秀的弟子,于是,这些名士纷纷成为了一个个经学世家。

  王荆也没有想到,皇室一直以来推动的学宫和分家分产令结合在一起居然催发出来这种效果。

  经学世家的诞生之后,发展速度远不是勋贵可以相比的,毕竟勋贵需要立下战功,得到朝廷封赏后才算。可这天下又不是天天打仗,能够立下大功的终究也只是少数人。

  而经学世家却不需要这些,真实历史上经学世家因为知识获取困难,发展速度慢,可这一世有朝廷支持,制约经学世家的桎梏已经没有了。

第406章 碎叶

  经学世家的出现带来的影响并不大,新生的经学世家还很弱小。至少需要几十年时间的发展,经学世家才会展现出来他们的威力。

  王泽继续巡视天下,然后将大量敢于私铸铜钱的勋贵、豪强、官员大户们抄家,然后准备流放西域。

  大乾天下广阔,敢于私铸铜钱的人还是很多的,毕竟财帛动人心。正常铸币的利润就差不多有一半左右,那些私铸的人赚的钱就更多了。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忍住贪欲,不去私铸铜钱。王泽在处理了邯郸的事情后,又前往蓟城,蓟城这里靠近辽东,蓟城被抄家流放的则是直接被发配辽东。

  不要觉得发配辽东就好了,辽东虽然距离蓟城不过几百里,但是辽东比蓟城更加寒冷。

  辽东除了不干旱没有沙漠外,比西域环境还要差一些。在这个时代,辽河流域河道混乱,形成一片广阔的沼泽地,辽泽。这里蚊虫遍地,对人类极为不友好。

  当年始皇帝分封燕王,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这里的乾人也不过四五十万。

  好在大乾强盛,击败了匈奴,震慑那些东胡,让他们不敢造次,再加上燕国的实力不弱,要不然燕国这里每年都要和那些东胡打几场。

  王荆将蓟城的勋贵豪强官员大户流放燕国,就是为了增加燕国的实力。

  燕国这些年来也在积极发展,这些年来抓捕了大量北地杂胡,这些人女人被赏赐给将士们为妻妾,男人则是被派遣去修筑辽河河堤。

  为了解决辽河泛滥问题,燕国这些年一直都在治理辽河。通过挖掘河道淤泥,修筑河堤等方式,将辽河河道贯通,引入大海。

  辽河的那些支流也被修整,最后灌入辽河河道流入大海。同时还修筑沟渠,引出辽河治水来灌溉农田。

  辽河的治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燕国持续几十年的治理还算是卓有成效,辽河的泛滥次数明显减少。而辽河水被引入沟渠或者大海之后,进入辽泽的水源也减少。

  只不过想要将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沼泽地治理好,依旧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因为沼泽难行,大乾前往燕国需要绕行北方,穿过一个山口,沼泽虽然也能通过,但是一旦被人堵住非常危险。因此为了和燕国进行联系,大乾辽东打造海船,通过海船前往燕国。

  只不过现在的航海技术落后,在海上航行危险也颇高。

  王荆将蓟地三万豪强、大户流放到辽东,然后又前往晋阳,关中、巴蜀等地方。

  在花费了两年时间,朝廷终于将天下梳理一遍,所有敢于私铸铜钱的勋贵、豪强、官员大户就如同狂风扫落叶一般,被朝廷解决。整个大乾梳理了一遍,至少有三十万人被流放西域。

  大量勋贵、豪强、大户们被流放西域,前往西域的河西走廊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行人。

  大量人口通过河西走廊进入敦煌,然后被流放到庭州、龟兹、疏勒等地。

  在完成了梳理天下之后,王荆分封四皇子王泽和五皇子王虞为赵王唐王,同样分封到了西域,两人的封国则是在北疆。

  因为分封邦国,王荆给两人各准备了三千精骑和三千远征健儿,三千精骑的家眷有一万多人,差不多每人两万人左右,然后一起前往西域封国。

  至于发配到西域的那些勋贵、豪强、大户,则是一人一半。两个封国各自差不多有二十万人左右。

  这么多人口,到时候再征服一些北方杂胡或者西域人,再加上有西域都护府、郑国魏国的支持,很快就能够站稳脚跟。

  北疆地域广阔,不像南疆,除了天山山脉、昆仑山山脉、葱岭附近依靠雪山融水形成的绿洲外,几乎全是瀚海沙漠。

  北疆虽然也干旱,但是草原要更多一些,同时还有乌孙国这种大国。人口有百万之众,控弦之士十余万,乃是西域第一大国。

  郑国之前一直都和乌孙国交好,为的就是防备他们和匈奴人联合,或者他外出征战的时候出兵。

  为了交好乌孙国,他和王搏派出大量商队与乌孙国做生意。中原的丝绸、漆器、铁锅等等在乌孙国很受欢迎。

  而大乾也从乌孙国中换取了不少战马、皮革等等。在和乌孙国交好的同时,郑国也向西面派出了不少商队、探子,前往侦查。

  时间倒回一年。

  大乾天命三十一年,三月,西域,葱岭西北。

  陈烁紧了紧身上的羊皮袄子,感觉还是有点漏风,于是用腰带将身上的羊皮袄勒得更紧了,又用一些枯黄的干草塞进皮袄中。

  随后他解下腰间的皮囊,打开皮囊灌了一口烈酒,冰冷的酒水进入胃里,很快就升起一股暖意,让他被寒风刮透的身子感觉到了一些温暖。

  陈烁小心的从胸口处取出一个布包,打开后是几块干燥如同树皮的肉干。拿起坚硬的肉干,陈烁直接塞进嘴里。

  坚硬的肉干带著一些体温的余热,放在嘴里异常坚韧,嚼著就如同皮革一般坚韧。陈烁小心的用唾液将其湿润,用力的咀嚼。渐渐的肉干中的盐分还有一些肉香味道在口中缓缓扩散,最后被其吞入腹中。

  过了许久,陈烁从一块石头后面走了出来,随后他又将麻绳穿好的两块大木板背上。这木板看上去就像是一双雪橇板。

  三月初的葱岭寒风刺骨,最低能到零下十几度,这个时候基本上没人会去翻越葱岭。

  陈烁和郭兴等人翻越冒险翻越葱岭,是要返回庭州。

首节 上一节 188/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