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204节

  王信点点头,然后继续问道:“流放至西域燕国的罪囚有多少人?”

  “陛下,流放燕国的有三千七百人,西域的七百八十三人。”

  这几年因为支持北疆和燕国,流放西域的人已经很少了。当然这其中也是因为在发现西域富饶之后,每年都有人迁徙前往西域。

  每年大约有一万人左右的乾人会通过各种方式迁往西域。只不过这种人口迁徙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朝廷今年向北疆迁徙人口一万一千人,只是每年迁徙人口多有逃回”

  王信脸色不好看,漠北草原他并不想放弃,因此依旧在维持王荆的政策,只是现在看来,百姓们并不愿意前往草原。

  接下来由众多大臣们又商量了一番其他事务,以及明年需要的预算,这一场朝会便宣告结束了。

  王信让皇室中钻研技术的皇室子弟和匠作监一起去试著铸币,然后又诏令桑弘羊加征盐税,同时加强对商税的征收。

  与此同时,王信还让绣衣使和暗卫暗中调查商税之事,若是那些勋贵、官员老老实实的缴税,王信就放他们一马,若是敢继续逃税,那到时候就新帐老帐一起算。

  皇室中每一代都有一部分人来钻研这些东西。子珏很清楚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各种技术都很重视,每一代都会有弟子去钻研。

  同时也会定期和匠作监进行交流,因此皇室的各种技术也是很强的,而且还掌控了很多匠作监不知道的技术。

  说到制钱工艺,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多的。那些豪强、大户、官员们对于制钱可是非常有兴趣,几十年来千方百计想要制作成本低的钱币。

  因此出现了夹锡钱,夹铅钱等可以说,这些人为了赚钱不断的钻研各种技术,只可惜,他们走错了方向。

  一门心思去整这些歪门邪道,但是这铸造技术却是不错。

  在同意了铸造银钱之后,王信并没有放弃其他的解决办法。

  想要解决财政问题,无非就是两种,其一是开源,就是不久前在大朝会上说的那些,不管是铸造银钱,加征商税等等。其二是节流,就是减少开支,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去掉。

  朝廷中最不必要的开支是什么?虽然朝臣们没有说,但是王信清楚,就是镇北都护府。

  镇北都护府每年有上万大军驻扎北地,每年还进行移民,运送粮食与胡人交易,每年都有上百万贯的开支。

  王信自然是不愿意的,这是他父亲制定的战略,父亲没有实现,他想要继续推行下去,而且他也不愿意自己父亲身上有任何污点。

  因此即便是先帝驾崩前就已经承认自己的战略错误,让王信纠正,王信也没有采纳。

  既然这镇北都护府不取消,那就只能从别的地方来削减了。

  王信于是就将目光转向了盐铁专营上来。这些年以来,伴随著大乾鼎盛,朝廷的冶炼作坊在不断增加,匠作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朝廷推行盐铁专营制度数十年,起初是为了防止铁器外泄,后来则是发现这种办法管理方便,还能获取不少钱财,于是就一直推行这种方式。

  但是这项政策执行到了现在,事情发生了不少变化,铁器不赚钱了。

  自从先帝以来,大力发展耕种,铁器的农具的价格一直降低,朝廷经营铁器工坊,在大家都懂的原因之下,铁器的利润极低,甚至有时候铁器还会出现亏本的情况。

  看到这种情况后,王信已经打算将铁器从盐铁专营中去掉,铁器朝廷不再专营,王信准备开放铁器市场,让民间来经营。民间经营炼铁铺子没有朝廷那种臃肿的架构,利润还是不错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朝廷会放弃冶铁,而是将方向转变到武器和盔甲方面。

  至于说盐,王信是不打算放开的。盐这东西关乎民生,朝廷现在对盐专营,价格并没有太高,百姓也负担的起,这主要原因就是朝廷获取盐的方式很廉价。

  不管是西北的青盐还是盐城的海盐,成本都很低,朝廷因此获利颇丰。

  除了放开铁器外,王信诏令巡察御史开始严查贪腐。与此同时,还诏令商府令严查商税。

  自从商税越来越高之后,商府令的地位就越来越高了,如今已经成为九卿之一,丝绸之路繁盛,让大乾商业繁荣,但是却也出现了大量商人逃税。

  原本那些勋贵、官员们通过商贸多赚些钱,王荆看他们没有去侵占小民土地,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可这些人却是得寸进尺,变得越来越过分,以前虽然逃税,多少还交一些,现在直接不交了。

  现在这件事情被直接捅到了御前,再想要像以前那样可就难了。

  王信召见了商府令,面无表情的问道:“商府令,朝中的情况你也清楚,大梁商人逃税,你有什么说的吗?”

  商府令身体瞬间打了一个激灵,连忙说道:“陛下,这是臣的过错,臣立刻去查,绝不姑息!”

  王信淡淡道:“商府令,去查吧,若是查的朕不满意,那就去北地都护府吧。”

  商府令顿时脸色变得极为苍白,严查商税就是得罪勋贵和各地官员,可若是不查,死的就是他一家,怎么选择?商府令瞬间就做出了决定。

  “陛下放心,臣一定让您满意!”

  “去吧!”

  王信摆摆手,商府令小心的退出内殿,到了门外之后,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一阵寒风吹来,冰冷刺骨,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第435章 御制银币

  大干的商税是十税一,说实话并不算高,但是架不住有人想要赚的更多啊,既然连这么点税都不愿意缴纳,那还算是大乾之人吗?

  享受了大乾所带来的便利以及各种利益,却不愿为大乾缴税。王信不认为他们还是大乾之人!

  清查商税在推进,另一边,在王信的大笔钱粮投入之下,登州水师的筹建工作也在顺利推进。

  一艘艘大船在船坞中铺设龙骨,然后再进行拼接组装。而在距离船厂不过十余里的地方,五千渔家儿郎也已经征召完毕。

  这些渔家儿郎基本上都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经常出海打渔,一个个水性极佳,也是最好的水军士兵。

  渔家儿郎因为常年出海打渔,最清楚什么是同舟共济,服从性和合作性是极高的,类似于这种人的还有一种就是矿工。

  矿工常年下矿,矿道深入地下,同样需要合作,需要遵守各种规矩,毕竟一旦出问题,很可能就是所有人一起倒霉。

  而军队同样是需要通力合作的地方,因此这两种人是非常适合组建军队的。

  五千渔家儿郎组建水军,很快就有了一些规模,除了这些外,各种军用物资也被送来。

  大干的水军强盛,对于水军作战也很有经验,只不过北方寒冷,南方水军恐怕受不了。

  而且大乾以前的水军都是在江河中,极少进入海洋,登州这边需要跨海作战,使用这里的渔民更好。

  为了组建水军,王信抽到了五千套藤甲给这些士兵使用。有藤甲护身,即便是落水,也可以依靠藤甲的浮力浮在水面不至于淹死。

  赵义督造船只,又训练水师,王信已经打算等水军训练好了,让他带领水军跨海进攻箕子朝鲜。

  匠作监。

  伴随著滚滚热浪,叮叮当当声响起,紧接著一阵吱扭吱扭的声音响起,一根足有手臂粗细,一丈多长的铁棒缓缓旋转,铁棒下面,一块铁板正将烧红的银块压制下去。

  最后,那枚银块如同泥巴一般,被压制成了一块银版。紧接著,一名大汉夹起银版就塞进旁边摸样相似的一座机器中,只见那铁板缓缓压下,最终一枚枚银币被压制出来。

  很快,机器抬起,旁边一位师傅将这些银币放入水中快速冷却。等到银币冷却的差不多之后,旁边的一名工匠开始拿出工具对银币进行雕琢,修饰银币上的瑕疵,在进行雕琢之后,一枚银币总算是制作完成。

  大匠作将雕琢好的银币擦拭干净,然后小心装入一个锦盒之中,然后带著锦盒匆匆离开作坊,向皇宫赶去。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上阳宫中,王信看到了锦盒之中一排摆放的二十枚亮闪闪的银币。

  这些银币入手冰凉,正面雕琢著一只正在展翅高飞的鸟儿,正是大干的神鸟玄鸟,玄鸟纹最上方,写著一两。

  除了玄鸟纹外,在银币边缘还有一排文字,上面写著‘大乾银币,一当一千’。

  王信将银币翻过来,银币背面雕刻著一些花纹,中间写著元凤银元四个大字。

  整个银币看上去字迹并不算很清晰,不少地方还有雕刻的痕迹,显然银币压制的技术还是有缺陷。

  不过这并不妨碍这枚银币依旧是一枚精美的银币,毕竟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比这种银币更精美的了。这一点瑕疵完全可以接受。

  看完了银币的外观后,王信将这枚银币在手上掂了掂,银币分量十足,接著问道:“这样一枚银币有多重?”

  “陛下,银币足重一两。”大匠作恭敬的说道。

  “一两!”王信眉头紧皱,按照现在的白银的价值,差不多是一千一十枚铜钱到一千零五十枚铜钱才可以买到一两白银,现在这样一枚银币就足足一两重。不去算人工,仅仅是材料钱,按照一比一千都亏了。

  “这银币可是纯银的?”王信问道。

  “陛下是纯银的!”大匠作说道。

  “愚蠢!”王信直接骂道:“白银一两就要一千零五十枚铜币,你用一两白银铸银币还要一两换一千吗?”

  大匠作脸色一变,连忙说道:“陛下息怒,臣知错,此银币乃是样币。”

  “去将银币中加入铜,再行铸币!”王信直接道。

  “遵命!”大匠作恭敬说道,准备回去继续铸币。

  就在这个时候,王信似乎想起来了什么,突然开口道:“回来!”

  大匠作连忙回来。

  王信道:“去将王修叫来,让他一起去铸币!”

  很快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人就来到殿中,王信笑著说道:“十二弟,你去帮他们铸造银币。”

  王修拱手同意。

  两天之后,大匠作再次带著一盒子银币来来到宫中。这一次的银币看上去和上次类似,只不过银币的比上一次小了一些。

  王信在翻看过后微微点头,然后拿起一枚银币用力一吹,然后放在耳边,只听得一阵悦耳的声响响起,王信这才露出微笑。

  “陛下这次的银币使用了九成银,一成铜,同时重量也减轻了一些,是九钱,币值和上次一样。”

  “这样的银币,你们一天能够铸造多少枚?”王信直接问道。

  “回陛下,现在工艺还不怎么成熟,一天可压制六百枚,若是等以后水利机械制作好了,一套机械一天应该可以压制两千枚左右。”

  王信点点头,然后说道:“按照这个样式,尽快压制十万枚银币出来。”

  “陛下放心,臣立刻去办。”

  匠作监得到命令之后,立刻开始制作机械,只用了半个月,就重新组装好了几套机械,然后全力开始铸造银币。

  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十万枚“御制银币”就已经全部制作完成。

  过年前最后一次大朝会,王信正式将这些银币作为官员这一个月的俸禄发放下去,同时也开始拿出两万枚银币放在钱庄进行兑换,并且正式下发诏书,诏令流通‘御制银币’。

  同时,对于‘御制银币’的鉴别方式也一并用告示公布出来。

  这种造型精美,分量十足的‘御制银币’一出现,立刻就受到了官员还有百姓的一致欢迎。

  王信原本定下的一枚兑一贯,很快就涨到了一枚兑换一千一百枚,甚至还有价无市。

第436章 劣币驱逐良币?银币经济

  在发放月俸的时候,王信给朝廷官员们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以铜钱、物资等发放,一个则是以御制银币发放月俸。

  出乎预料,所有的朝廷官员都选择了使用‘御制银币’来发放俸禄,朝中上下都很乐意接受。

  另一边,两万多枚‘御制银币’在被送到钱庄兑换,仅仅是一个上午,就被得到消息的富商们拉著一车又一车的铜钱前来兑换。

  周围的百姓看到这些商人的做法很是奇怪,于是就有人上前询问,钱庄自然相告,在看到制作如此精美的银币之后,不少百姓立刻跑回家中取钱兑换。

  两万枚御制银币,超过九成都被那些商人、勋贵、官员、豪强给换走了。十万枚御制银币流出。

首节 上一节 204/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