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247节

  银锭会被运送到铸币局中,再重新熔炼之后,加入其他几种金属,然后通过铸币机铸造成银币。朝廷每年能够从扶桑获得大量银锭,可以铸造出数百万银币。

  有了这些银币之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总算是好了不少。

  在完成了这些改革之后,朝廷手中有了钱粮,接下来开始进行变法改制中最重要的一步。现在晁错的改制基本上就是对以前的制度进行优化,严格执行,根本矛盾没有解决。

  人多地狭不解决,变法就不算成功,顶多就是裱糊匠。接下来晁错开始正式推行开拓令。

第537章 开拓令

  晁错正式公布,大乾百姓可以向皇室购买开拓令,然后前往边疆之地开拓。只要能占领,就能获得朝廷世袭爵位。

  在看到这条政令之后,各地郡县的豪强立刻就兴奋起来了了。豪强和官宦世家、勋贵相比差在哪里了?就是差在官身,差在家族底蕴。

  豪强是当地大户,有钱、有良田、有人,算得上人多势众,但是家族只是土财主,没有什么文化传承,祖上没有当过正式的官员。

  什么是正式的官员?县令就是。县令是最低一级的官员,再往下就是吏员。虽然朝廷中,允许吏员升级为官员,但是想要做到非常困难,同样需要考核。

  影响力基本上就是在本地,出了这里就没人搭理你。而官宦世家或许在钱粮、土地、人口上不如豪强,但是其世代为官,在官面上的力量远超豪强。同时家族中有传承的知识,祖辈留下来的人脉。

  可以说即便是非常落魄的,几乎要吃不起饭,沦落为寒门的官宦世家,人家就很有可能认识郡守、九卿这样的高官,或者亲朋故旧是一方郡守。

  只要给他们一些机会,很快就能重新复起。当然绝大多数的官宦世家们手中的力量也不会弱于豪强。

  勋贵就更为特殊一些,勋贵多是因为战功获得奉上成为勋贵。或许其出身贫民,但是成为勋贵后很快就会进行弥补,成为真正的勋贵。

  而且勋贵也是大乾中,可以光明正大畜养私兵护卫的。他们的私兵护卫,上了战场之后就是将领的亲兵。当然很多勋贵也开始派遣后辈去学习经学知识,家族一脉学文,一脉习武。

  想要跨越阶层非常困难,现在朝廷给出了一条道路,只要开拓成功,就能直接成为诸侯。这条法令让大干的上至勋贵、官宦世家,下至平民百姓都感到兴奋。

  一时间,勋贵、官宦世家、豪强纷纷著门路托请,询问如何才能获得开拓令。

  开拓令的限制和要求很快也被公布出来,当看到获得开拓令就只能向大乾外开拓,不得在国中长期停留之后,不少人都犹豫了。

  这些勋贵、官宦世家最开始的想法就是派出家族中的一脉前往蛮荒之地,借助大干的技术、武力优势,在蛮荒之地开拓出一个据点,然后再借助家族的力量,一点点壮大。

  这样家族就,内有官身,外有武力,成为大乾顶级家族。只不过朝廷早就猜到那些家族会怎么做,早就提前将这条路堵上了。

  选择开拓之后,就是开拓贵族,只要占领地盘,就能够敕封为领地贵族。若是不选择开拓,那就会继续在大乾国内生活。只不过要面对越发严苛的法令。

  就在开拓法令刚刚公布之后,一开始,所有的勋贵、豪强家族都在犹豫,要不要孤注一掷。

  但是很快就有一些家族意识到了,开拓令越早越好,毕竟先开拓的肯定是大乾周边区域,这里距离大乾更近,可以更容易获得大乾支持。若是开拓的晚了,那就只能去更远的地方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立刻就有家族前往皇城,向皇室求取开拓令。

  皇室虽然开放了开拓令,但是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获得的,开拓令需要五百枚御制银币,同时还需要朝廷进行考察资格。

  若是朝廷觉得你实力不够,完不成开拓任务,前往开拓只会送死,就不会发放开拓令。朝廷的开拓令是想要为诸夏开拓更多生存空间,而不是派人前去送死。

  当然,若是实力不够,也可以几个家族联合进行开拓,只不过这些家族会以文王、洛水到名义盟誓,如果敢违背誓言,其他诸侯、朝廷共击之。

  有皇室、文王子珏背书,王宜不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反这个盟誓。

  在政令发布之后,刚开始半个月无人问津,可是很快,大量勋贵、豪强、官宦世家都派人前来,争相要求获得开拓令。

  王宜看到这么多人前来想要开拓令,并没有直接答应。他已经和晁错商量好了,第一批开拓令只有十个,而且所有的开拓令最大的也只有方圆三十里的区域。

  这么大的地方,在大乾连一个县都算不上,但是对于一家来说,已经足够了。王宜很清楚,第一批愿意来的家族,十有八九都是想要赌一把。这些人中并没有实力太强的世家,王宜担心这些人去了有可能守不住,所以要挑选出来能打的。

  若是第一批派遣去开拓的人没有占领地盘,反而被人家给收拾了,估计后面想要出去开拓的世家就要大打折扣了。

  所以为了第一批出去的开拓世家能够站稳脚跟,王宜和晁错也是费尽心思。因为购买了开拓令,这些世家可以组建一直一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的军队,作为他们家族的军队。

  当然这个人数要求是因为在大乾国中,如果出了大乾,就不再有人数要求,只要你养得起,伱能拉出来十万大军,朝廷都不会管。

  只不过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方圆三十里的土地,最多也就养活五千脱产士兵,而且还是中原区域开发完善的肥沃土地,若是换成了边疆的蛮荒地区,能养活两千人都够呛。

  新开辟的土地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收成才算勉强合格,想要肥沃,水利、肥料都是必须的,更何况还有更重要的人口问题。

  这些新开辟的土地上,想要从大乾移民耕种也不是简单的事情,那些勋贵、世家豪门第一批耕种的肯定就是他们自己家的隐户、佃户、家奴这些了。这些人或是身不由己,或是信任,或是一些其他原因,只能跟著前去。

  但是这样的人不会太多,一个家族全部加起来有个几千人就不错了。更多的是用各种方式来征召普通的流民。这些游民才是大头。

  朝廷现在也将游民当做隐患,毕竟这些游民没有工作,赚不到钱,无所事事,在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只能落草为寇。所以朝廷需要将他们尽快安置下去,免得这些人作乱。

第538章 新的时代开启了

  因为这些世家是第一次开拓,没有一点经验,王氏要亲自传授他们怎么开拓,怎么创建居住地,怎么发展起来,怎么借助大干的威势在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生存下去。

  这些技能实际上都是王氏历代祖先们留下来的东西,原本懂得这些的人还是挺多的,但是现在懂得就没有多少了。当初邦周分封天下,那些诸侯同样是带著人马前去封地。

  那个时候的封地和现在几乎一样,他们同样需要一点点创建。原本这些资料很多,只不过在淮国一统之后,所有的资料都被王氏收集了。

  朝廷在挑选出来十家购买开拓令的勋贵、豪强、官宦世家之后,开始对这些人进行补课。

  首先是告诉他们卫生防疫,在这个时代,卫生防疫才是人口死亡的最大黑手,特别是那些蛮荒之地,各种疫病、不知名的毒瘴、恶劣其后、毒虫,等等,一旦出现麻痹大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极为严重的。

  大乾这些年一直在开拓蛮荒之地,因此收集整理出来了大量案例,将各种毒虫、毒草、毒瘴、疫病都整理成册。

  将哪里容易出现这些东西,出现后有什么症状,以及发现后第一时间如何应对,等等,这些全部都进行了记录。

  除了这些问题外,朝廷这些年一直都在寻找解决的办法,又得毒瘴、毒虫、疾病已经找到了一些解药,用当地生长的一些草药进行治疗,但是有些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就比如毒瘴、瘟疫。

  毒瘴多存在于深山大泽之中,每天清晨出现,中午会慢慢消散,但是刚刚散去的时候毒性反而最大。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著了道。这种毒瘴并没有特效治疗方式,只有一些能够减缓的草药,还有就是靠个人体质来抗。

  至于说瘟疫,因为种类繁多,大乾太医院也没有完善应对之法,经常需要现场观察后,再进行试药,解药,最好的办法就是隔离,将病人隔离之后,再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当然说是治疗,可能就是在等死。

  朝廷在最后将太医院研究出来的一些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的一些药方整理出来,这些会作为治疗瘟疫的药方交给那些世家,这些药方不能直接治愈,但是可以让病人活的更长,让一些体质强壮的人撑下来。也会给医生更多时间来研究药方。

  这些书籍,加起来有厚厚的一本,可以说,如果严格按照这本书上的要求去做,前往蛮荒之地开荒的死亡率能够减少三到五成。

  实际上,仅仅是这些书籍中的知识,就不是五百御制银币能够买下来的。这些东西对于那些准备前往蛮荒之地的世家豪门来说就是及时雨。

  除了培训这些东西外,皇室还对这些官宦世家们的军队进行了整训。

  蛮荒之地因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气候炎热,和中原之地完全不同,作战方式更是天差地别。若是不进行一番针对性整训,就这些人去,到时候和哪里的蛮夷争斗下来,能有一半活著就不错了。

  如此大的伤亡,前往开拓的世家豪门肯定顶不住,到时候又要灰溜溜的滚回来。朝廷以后开拓就更难了,因此朝廷必须将这些人训练一番,让他们习惯当地蛮夷的作战方式。

  朝廷这些年来跟各处的蛮夷都有交战,战果有大有小,熟悉他们的作战方式。

  南方的南蛮更喜欢翻山越岭,因为常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南方蛮夷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在山林中战斗力极强。就算是朝廷大军也吃过不少大亏。

  这方面当年西南之战,镇南将军深有体会。到了这种环境中,沉重的铁甲就是累赘,那气候炎热的山林中,穿著盔甲,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热的中暑。

  所以在南方作战,藤甲、镶铁皮甲、环锁甲是最好的装备,只不过环锁甲这东西大乾打造也有些困难,产量不高,藤甲的性价比就更高了。

  在北方作战,铁甲、战马就更为重要,还有就是御寒。朝廷开出来的开拓令中同样有开拓北方的,朔方,河套地区,青海地区,辽东地区,等等。

  朝廷对前往各地开拓的士兵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训练,南方的加强山地作战,北方的加强骑术。实际上,北方的更容易一些,朝廷的各种武器装备面对北方的胡人有绝对的优势,再加上战马不缺。

  有骑兵三件套的帮助,这些人的骑术不会差多少,再加上装备上的碾压,这些士兵的实力远高于胡人。只不过北方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胡人众多。

  北方的胡人数量远超南方,现在北地草原上有数百万胡人生活,十几部胡人已经乱作一团,相互攻伐,争夺草场,不断厮杀。若是其中一部进攻,至少能够聚集数万大军。

  前往北方开拓的世家豪门必须要借助山川地势,借助大乾边军,相互配合之下才能在这里扎根。

  朝廷给这些人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适应战场。南方的战场尽量避开山林,争取在那些丘陵平原地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之后,就采用防守各处要地的方式。

  在开拓的初期,基本上都是以坚守为主。在适应了战斗之后,那些山越、南蛮看到死伤众多,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好处之后,就会各自褪去,不愿再战。这个时候可以进行追击,或者拉拢一些人,打击一些人。

  山越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多分成各个部落,这些部落之间常有争端,甚至还有刀兵,并不是铁板一块,更重要的是,这些山越没有更大的眼界,更多的只会顾及自身的利益,不会顾及长远的利益。

  他们还么有所谓的民族概念,没有像诸夏这种的荣誉感,不会有华夷之别。

  只要那些前往开拓的世家豪门不是太蠢,就会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会怎么做。

  王宜和晁错为了让那些第一批前去开拓的世家豪门成功站稳脚跟,可以说是费尽心血。他们不会知道,这一次的开拓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第539章 蛮荒开拓时代

  南疆,一直以来,这里都不算安定,特别是上一次镇南将军镇压南疆得胜回朝后,那些蛮夷并没有彻底屈服。一直以来都有各种动作,南疆只是表面安定了一些。

  但就就在这几年,突然有几家中原大户世家迁徙而来,这些世家实力雄厚,每家都有数百精卒,在这里边地修整了大半年之后,就开始在那些蛮荒之地创建城镇。

  几座城镇创建起来之后,南疆蛮夷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一时间,双方大大小小打了十余仗。一方有备而来,一方怒而兴兵,再加上武器装备的差距。这些南疆蛮夷损失不小。那几家世家豪门成功站稳了脚跟。

  没有了蛮夷的骚扰之后,这些人离开趁著这段时间进行建设。

  豪门世家建造坞堡,然后依靠坞堡相互配合,耕种土地,训练士卒,然后再击败那些蛮夷,一点一点扩张自己的领地。

  大乾第一批购买开拓令的十个家族,在皇室的支持下,最终全部成功的站稳脚跟,然后快速发展起来。

  而在看到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成功之后,原本还在观望的大乾勋贵豪门们立刻就动了起来。远比第一次多出几倍的人前来求取开拓令。

  对于这种情况,皇室虽然很高兴,但是并不打算给出太多的开拓令。毕竟开拓的风险他们很清楚,这些勋贵豪门一股脑的全冲上去。没有经过精心准备,最后失败率肯定高的惊人。

  皇室可不想要刚刚打开的局面给这些人搞烂了。

  第二批开拓令的数量有二十个,天南地北都有,西域、南疆、岭南海岛、辽东、朝鲜半岛等等。

  在看到第一批开拓世家站稳脚跟后,这些勋贵豪门一个个都迫不及待想要前去开拓,不过还是被朝廷拦下来了。

  朝廷准备的开拓准备是必须学习的,各种学科资料必须完整学习,然后家族的私兵也会得到专项训练。

  当然这些训练是比不上朝廷精锐的,朝廷也不会将所有东西都传授下去。

  同时朝廷也趁著这个机会将大量锻造出来的武器铠甲销售出去。王氏销售的铠甲武器虽然不错,但是不管是防御还是耐用性比朝廷使用的都要弱了不止一筹。

  经过转型训练之后,第二批二十个勋贵豪门也开始了开拓。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大乾朝廷疆域附近,出现了二十多个开拓据点堡垒。

  这些据点堡垒大的有万人,小的也有几千人。远远不断的人力、物资从大乾运送过去,然后加强这些据点的力量。

  虽然也有一些据点堡垒被攻破,但是更多的据点在这些地方创建起来了。

  伴随著据点堡垒的创建,各种物资需求越发旺盛,商业也变得繁荣,更重要的是,这些据点堡垒收容了大量流民百姓。

  没有土地,工作,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这些流民为了活命,只得跟随那些开拓豪门前往各地。

  与此同时,因为各种物资的需求旺盛,各地的工坊也越来越多,工坊的增加也开始吸收那些无业游民。

  那些勋贵豪强迁徙离开之后,也空出来了大片土地。这些土地朝廷并没有直接分配,而是换成了皇庄模式。

  朝廷担心直接将这些土地分给百姓,只怕用不了十年,这些土地就成了其他的豪强的了。

  普通百姓没有后台,有太多的地方被拿捏了,只要被拿捏,那些田地早晚被人兼并。相比起来,皇庄就不同了。在大乾还没有谁敢来占皇庄的便宜。

  皇庄招募大量百姓、佃户耕种,收取佃租。佃租并不算高,比赋税低一些,耕种百姓在缴纳佃租后,依旧需要缴纳赋税。

  虽然比普通百姓多缴纳一些钱粮,但是不会被欺压。国家的财政税收也有保证。

  大量开拓地的出现之后,让越来越多的勋贵豪门纷纷开拓蛮荒之地。这些勋贵、豪强为了补充兵力,不断招募士兵。

首节 上一节 247/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