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第341节
用句不好听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方法几乎可以压榨出老百姓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一天一刻都舍不得休息!
“现在我就盼着我能多活几年,给儿孙们多挣些家业,等孙子长大我再死,这辈子也就值了!”
徐庶笑着说:
“李二伯放心,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嘿嘿,长命百岁怎么可能,那不成老妖怪了,我也不奢望,能多过几年好日子我就满足了!”
“关键是我要是现在死了,这地可不就没办法种了,这地没有耕种的话,朝廷可还是会收走的!”
李二伯说的这个事情徐庶也是知道的,这也是姜林治下一直都在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只要是没有人耕种的地,无论是谁的,都会收归官府,然后重新分配。
这个政策虽然能暂时延缓无地可分的情况,但是随着人口多增多,地还是会被分完的。
除非……
徐庶脑海里突然想到一个可怕的念头,除非发生天灾人祸死上一大批,就想黄巾起义一样!
不会吧?
丞相不会打的是这个主意吧?
想到这里,徐庶顿时打了一个哆嗦!
第548章 无解的难题
第549章 俺们赚大发了
要是事实真的和自己想的一样,那么自己就是死,也要干掉姜林。
徐庶勉强压下自己心中的想法,他把犁拉到地头上,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肩膀。
虽然徐庶武力值还不错,力气也是有的,但是这拉犁绝非他的强项,这拉了一个来回,着实把他累的不轻。
突然,徐庶注意到旁边李强栽种的苗子,有些不确定的问:
“李二伯,你们这种的是什么,怎么感觉这苗有些眼熟?”
“当然眼熟了,这葛麻苗你不认识?”
徐庶瞬间恍然,怪不得有些眼熟,原来是葛麻。
这葛麻虽然不是粮食,但却是无论是百姓还是国家都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物,葛麻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做衣服。
华夏的华字,本来就有华服之美的意思,也就是指的衣服。
当然,这个衣服大部分指的是丝绸,但是丝绸是那些达官贵族,世家子弟才能穿的起的,普通百姓穿的还是麻布衣服。
而普通百姓占据了天下的九成九,可想而知这天下对于葛麻的需求量有多大了!
更何况这葛麻并不是只用来做衣服,还有麻绳,麻袋等等,哪一样不是需要葛麻!
所以说,葛麻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不过这些年来,姜林在幽州也开始大量的推广棉花的种植,官府也会花比较高的价格来收购,他们收购过去后会制成棉布销售。
“李二伯,你们为什么不种棉花呢,官府现在不是免费提供种子吗?”
“棉花?”
李二伯一副告诫后生的模样说道:
“你这娃子真的不懂农事,这地可是俺们的命,明年是吃干的还是喝稀的,可就看这地里的庄稼了!”
“对于棉花那东西俺不熟,俺可不敢拿地去赌!”
“还有就是俺听说那棉花种起来颇为费事,现在家里就俺和娃两个人,费事的庄稼可伺候不来!”
徐庶一听瞬间就明白过来了李二伯的想法。
对李二伯来说,除了种棉花费事外最重要的是种麻,他们轻车熟路,稳妥,种棉花是赌,而他们选择了稳妥,这也是绝大部分人的一个心态。
他之前在荆州的时候,就听说一些世家建议刘表在荆州大力推广桑田,但是遭到了百姓们的剧烈反对。
按照那些世家的说法,现在丝绸的价格多高啊,把那些土地都变成桑田,用来养蚕制作丝绸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百姓们也能多赚一些钱。
他们是为了百姓好,却遭到了百姓的反对,对此他们很不理解。
对此,他们只能认为百姓愚昧,他们傻,算不明白这笔账!
现在听了李二伯的话,他是明白了荆州百姓的想法,他们不是愚昧,而是他们追求的是安稳,是平淡。
但是荆州的世家和官府却没有理解百姓的这个想法,他们也不屑于和百姓进行沟通!
接下来徐庶又拉了一个来回的犁,终于把地耕好之后,便和李二伯一起开始栽种葛麻苗。
等到天色彻底暗了下来后,他们才彻底把这块地给种好:
“单福,今天真的是谢谢你,要不是你,俺爷俩还真种不好!”
“李二伯不必客气,今天晚上还要叨扰你们!”
李二伯把黑陶罐子里的水小心的浇在葛麻苗的根部,然后就引着徐庶朝远处走:
“走走,我们回去!”
李二伯和徐庶走在前面,李强扛着姜公犁走在后面。
徐庶一边走,一边和李二伯聊着天,他现在和姜林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势力都差距很大,只有了解了姜林,才能找到对付他的方法。
这就是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李二伯,你们有了这些地,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后面有什么打算?”
“打算?”
李二伯嘿嘿的笑着:
“丞相大人免了俺们兖州三年的赋税,这三年我们就能松口气,最好是明年能买头耕牛,然后多开垦一些荒地!”
“要是明年儿媳妇能再生个小崽子就更好了!”
说道这里,李二伯突然扭头看向李强:
“你要努力知道不!”
李强嘿嘿笑道:
“我知道了,你放心吧,爹!”
得到李强的答复,李二伯才满意的笑着说:
“我这儿子其他的虽然不行,但是就是听话!”
徐庶笑了笑并没有再这个事情上延伸下去,而是问道:
“李二伯,我听说丞相大人颁发了新的税法,田税增加了很多?”
“是的,等三年以后地里的收成要交三成上去!”
就赋税制度来说,大汉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错。
就田税而言,孟子认为:什一而税,是王者之政。
在孟子看来,能做到收一成的田税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大汉超规定,十五税一,后来经过几次减免,这个时候大汉的田税仅仅是三十税一。
而选择姜林要百姓交三成的田税,这一下子可提高了近十倍啊!
“李二伯,这么高的田税你们能接受吗,可是比以前高太多了!”
“单福啊,这你就说错了,这税可不高,一点都不高,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二伯这是何意?”
“你别急,这到家门口了,等下我给你算一笔账你就明白了!”
到了家之后,因为李二伯的儿媳妇还在做月子,不方面做饭,李强连忙去做饭了。
李二伯在院子里点了一个火堆照明,然后拉着徐庶坐在火堆远处开始聊天。
“单独你有所不知,就以我们李家庄这百户人家来说,自己家有田地的不到十户,大部分都是地主老爷家的佃农!”
“这租中老爷家的地可是要出租金的,这最少都是地里五成的收入,有的时候甚至六成或七成!”
“现在丞相免费给我们李家发了地,只收三成的田税,这可是给俺们活下去的希望,俺们感激还来不及呢!”
“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只有田税了,口赋和徭役都没有了!”
“我们家7口人,每年的口赋需要四百多钱,而每年徭役不但会耽误几个月的时间,有时还有生命危险!”
“现在我们可以把往年服徭役几个月用来开垦荒地,也可以伺候庄稼!”
“这么一算,只交三成的田税,俺们赚大发了!”
第550章 屁的读书人
汉朝的赋和税是分开的,税就是指田税,商税,盐税等等,和农民有关的就只有田税了。
至于赋,说的是口赋,汉朝律法规定,不分男女,从15岁至56岁期间,每人每年必须向官府纳一“算”钱,称“算赋”,当时的一算是120钱。
至于未成年的儿童为“小男”、“小女”,他们的人口税叫做“口钱”,口钱从3岁起征,直至14岁,每人每年交纳23钱。
算赋和口钱加在一起,俗称口赋!
除了赋税,大汉百姓最害怕的其实是徭役,徭役有三种,分别是有正卒、戍边和更卒。
更役就是每个成年男子每年在本县服1个月的无偿劳役。
更役包含地方的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劳动。
戍边亦称徭戍或屯戍,即到边疆从事“守徼乘塞”,汉律规定每人一生必须戍边1年,若逢边防紧急,则须继续留守6个月。
戍边也是大汉守边将士的主要来源,对于百姓来说,也是危险最大的徭役。
至于正役就是1年在当地接受军事训练并负责地方治安;1年赴京都作卫士,负责保卫都城、守卫皇宫、陵苑,或为诸官府服务。
这个时代大部分兵源都是服徭役的百姓,战斗力自然稍显不足。
而现在姜林在北方四州实行的是募兵制,这些士兵经过长时间训练,战斗力自然是远超其他诸侯的士兵。
而对于百姓来说,取消了口赋和徭役,那他们的生活的压力自然是小了不少,即使田税提升了十倍,他们也是血赚。
上一篇: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